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泣的语言
马 群
“5.12”突如其来,世界震惊着,每天的我都在电视机前收看最近的消息,而每次都是泪涌如泉。我无言的感动实在是太多太多,又怎能抒写得尽?
画面上,是孩子们令人心碎的哭泣。在总理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情感,失声痛哭。他们哭碎了总理的心。总理湿润了双眼,颤抖着嘴唇,他哽咽不能语,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喃喃地说:“孩子们……不要哭……这是一场灾难。但要坚强……要活下去……”
那一刻,我也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哽咽不能语的痛。敬爱的总理就像生命的保护神,给最无助脆弱的人群生的希望。“要活下去”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赋予了多少生命的真谛。“这是一场灾难”也向那些已经遇难的同胞们献上最沉痛的哀悼并对活着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抚慰,激励着生还的人们有更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与苦难进行生死搏斗。这,是一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决斗。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情感和最深的感触。任何华丽的词藻和浮艳的语言在人类最直白的情感面前,是多么地苍白无力,黯然无光。我只能说,我被深深触动着,情不由己。
“5.12”已离我们远去,可它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总理的语言成为我生命的支撑,“要活下去,要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更希望能用这句话向灾区的同胞送去我最真诚的祝福和深深的敬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与世界同在,患难相恤之情,绵绵无绝期。
评语:“哪里有苦难,你就赶往哪里。你的身影,是一面旗帜。”五月的中国,震颤中,一位66岁的老人让所有人们顿起爱戴之情。总理眼里噙满泪水,在废墟边紧握失血的残手,声言已经喑哑的场面感动了世人,更感动并“教化”了在世人眼中只知球星、艺星崇拜抑或自我崇拜的90后,人们看到了共和国总理亲民的伟大。《哭泣的语言》的作者是一位学生,他以他那还只能算是稚嫩的笔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解读”了他对共和国总理的认知。从小作者“哽咽不能语的痛”的真正体验中,我们看到了“多难”于人的伟力。可以这样说,在这场特大的天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缺席,尽管你、我、他,或许没能够“情”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着“汶川人”的事,征丈作者就是在第一时间拿起了手中的笔,献出了自己的那份爱。
我们要坚强
三崔旭
有这样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在那个瞬间,在这场灾难中,在那片山崩地裂的土地上,在一块爆裂的楼板下,一个小女孩在呻吟,歇斯底里地呐喊,她在呼唤谁?呼唤母亲,呼唤家人,呼唤解放军战士?不,不,不仅仅是这样,她呼唤的是亿万中国同胞的心,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她呼唤的是中华这个古老民族团结的血脉,她呼唤的是两个字:坚强。
是的,坚强。孩子,你是勇敢的,你是可以挺过去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柔弱的小手仍在不停扒拉着,你痛苦的脸庞仍在苦苦地等待着。但是,孩子,你记住,你永远记住,我们会救你的,我们永不放弃。你看看,解放军叔叔不是正在没日没夜的挖掘幸存者吗?你看看,志愿者们不是正在不间断地运送伤员吗?你看看,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的人们不都在慷慨解囊,牵心惦记着你们吗?
我想说的是,孩子,你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家庭,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同时,也是灾难,让我们亿万中华民族儿女团结在一起。你应该感谢所有帮助你的人,为自己、为别人,好好活着,坚持并且永远坚强地活下去。看哪!我们有智者的微笑,勇者的微笑,幸存者的微笑。对!这不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吗?对!我们是勇者,我们不是正在与死神作殊死搏斗吗?我们快要成功了,但是,这样的成功,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一朵朵军中绿花,一个个生命的永恒,一个个战士的精神,就在这5000米的高空中绽放。这是一幅唯美的画卷,这是一幅赤真赤诚的爱心图,这是一幅将生命永远交给祖国人民、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答卷。什么是答卷,什么是回答,什么是抉择?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苍白的。他们的心中,只有命令;他们的眼中,只有人民;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土地上,祖国母亲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子女团结起来,他们共同手牵手、肩并肩,来帮助四川。
坚强,孩子!坚强,汶川!祖国母亲怜悯你,祖国母亲爱你,我的山川,我的河流,我的人民,我的一切,都在为此刻遍体鳞伤的你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汶川,我会尽我的全部力量去呵护你。
评语:五月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画面是那样醒我眼目:从废墟中救出的小郎铮,在担架上吃力地举起小手,向战士们敬了个礼。从孩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坚强,一种为世人所称颂的华夏民族的坚强。崔旭的这篇题为《我们要坚强》的文章,没有“全方位”地讴歌颂扬灾区人民在大苦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众多可贵品格,而是以“特写”一个小女孩的呼唤起笔,进而浓墨重彩般地“渲染”出灾区那些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坚韧地挺立脊梁把一切苦难承担的坚强。毋需赘笔,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与我一样,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种微笑,一种在泪水、悲伤、苦难中战栗的微笑。
爱让世界有希望
田 君
擦干眼泪,用温暖的手掌抚平创伤
在苦难中成长
在灿烂中飞翔
用爱将前进的路照亮
意志不倒,心中的旗帜猎猎作响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力量,爱让世界有希望
坎坷挫折不放弃坚定执着的向往
苦难的花,飘散与众不同的芬芳
挺起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扛起太阳
让明天的辉煌在风雨后绽放
所有的伤痛——珍藏
信念不灭,用爱作翅膀穿越沧桑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疯狂,爱让世界有希望
艰辛曲折磨不去心中美丽的梦想
众志成城,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评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中国的苦难时刻。但是在我们熬煎着这特大灾难予人的巨大哀痛的同时,另有一种东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动着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多难”之时常能惊人地袒露于世人的“大爱”之情。这首诗也许说不上好有“艺术”,但它却仍然感动了我们,因为它是作者“感物言志,缘情而发”的一首心灵的诗、心灵的歌,是作者“情绪的直写”而非“为文造情”。点评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诗人舒婷《今夜,我牵挂都江堰》里的一段话:“有那么多眼睛那么多手臂那么多爱心,正把太阳从天空的缺口托起。”
与爱同行
佚 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整个中国都在颤抖。
汶川,四川的一个小县城,从未这样 牵动过人们的心。废墟,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坟墓,安静、压抑、残忍地掩埋车水马龙,掩埋高楼耸立,掩埋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繁华。疼痛,在心底蔓延。我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生命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废墟之中是否还有人用希冀的眼神,望向天空的方向?
有一个从灾难中逃出的孩子,大难发生时她正在上课,当时她从二楼的窗口跳下。当她回过头时,六层的教学楼已在瞬间成为两米高的废墟。刚才还和她在一起的同学们,此时仿佛已是两个世界。
那是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多么想冲上去,将那些年轻的生命从无情的废墟中挖出来,拉出来,抱出来……可是,我们除了祈祷以外,却什么都不能做……
这个夏天灿烂的阳光,在一瞬间成为永久的黑暗。但在地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救援部队便赶到了受灾地区。他们在大雨中,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一点,再快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由于条件恶劣,他们无法携带尖端的搜救设备,但抢救生命容不得一秒的耽搁。于是,用手挖,用肩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作着不屈的抗争。昼夜作业,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要放弃。因为,生命在等待着他们,早一点,哪怕只早一秒钟,就有可能从死神手里抢夺出一个生命。
每每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总会肃然起敬。他们的背影,构成永恒而庄严的画卷。没有华丽的背景,却于无声处展现着生命的不屈与蓬勃。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刻,他们勇敢地担起了国旗下的庄严使命,让我们在那一个个日夜奋战的身影中,看到奉献,看到责任,看到博大的爱和感动……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灾难发生后,他的孩子生死未卜,而他却已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不久,噩耗传来,他的儿子,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再也不能叫他爸爸了。可是,在撕心裂肺的悲痛过后,他收起眼泪,又回到了救援现场……
但,灾难,并没有将中国的脊梁压垮。我们在悲痛中振作,在哀悼中壮行。
无数次的泪眼朦胧,让我感受到一条爱的河流在中华大地上,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缓缓流淌。它给予我们信念,给我们勇气……
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将继续,执著地,与爱同行。
评语:有一诗这样吟道:“大地有疾,大爱无疾/大地有伤/大爱无伤/神州含泪/中国不哭。”佚名的《与爱同行》没有着意渲染彼时彼刻那地动山摇、房坍屋塌的场境,而是将笔墨浓浓地“泼”在了救援部队战士的身上,抒发了对那些“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的至勇至强而又多情多义的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以炽热的激情讴歌了人类的“人性大爱”。
(编校 赵 莹)
马 群
“5.12”突如其来,世界震惊着,每天的我都在电视机前收看最近的消息,而每次都是泪涌如泉。我无言的感动实在是太多太多,又怎能抒写得尽?
画面上,是孩子们令人心碎的哭泣。在总理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情感,失声痛哭。他们哭碎了总理的心。总理湿润了双眼,颤抖着嘴唇,他哽咽不能语,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喃喃地说:“孩子们……不要哭……这是一场灾难。但要坚强……要活下去……”
那一刻,我也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哽咽不能语的痛。敬爱的总理就像生命的保护神,给最无助脆弱的人群生的希望。“要活下去”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赋予了多少生命的真谛。“这是一场灾难”也向那些已经遇难的同胞们献上最沉痛的哀悼并对活着的人致以最真诚的抚慰,激励着生还的人们有更大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与苦难进行生死搏斗。这,是一场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决斗。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无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情感和最深的感触。任何华丽的词藻和浮艳的语言在人类最直白的情感面前,是多么地苍白无力,黯然无光。我只能说,我被深深触动着,情不由己。
“5.12”已离我们远去,可它永远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总理的语言成为我生命的支撑,“要活下去,要坚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更希望能用这句话向灾区的同胞送去我最真诚的祝福和深深的敬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我们与世界同在,患难相恤之情,绵绵无绝期。
评语:“哪里有苦难,你就赶往哪里。你的身影,是一面旗帜。”五月的中国,震颤中,一位66岁的老人让所有人们顿起爱戴之情。总理眼里噙满泪水,在废墟边紧握失血的残手,声言已经喑哑的场面感动了世人,更感动并“教化”了在世人眼中只知球星、艺星崇拜抑或自我崇拜的90后,人们看到了共和国总理亲民的伟大。《哭泣的语言》的作者是一位学生,他以他那还只能算是稚嫩的笔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解读”了他对共和国总理的认知。从小作者“哽咽不能语的痛”的真正体验中,我们看到了“多难”于人的伟力。可以这样说,在这场特大的天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缺席,尽管你、我、他,或许没能够“情”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最前线,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着“汶川人”的事,征丈作者就是在第一时间拿起了手中的笔,献出了自己的那份爱。
我们要坚强
三崔旭
有这样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在那个瞬间,在这场灾难中,在那片山崩地裂的土地上,在一块爆裂的楼板下,一个小女孩在呻吟,歇斯底里地呐喊,她在呼唤谁?呼唤母亲,呼唤家人,呼唤解放军战士?不,不,不仅仅是这样,她呼唤的是亿万中国同胞的心,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她呼唤的是中华这个古老民族团结的血脉,她呼唤的是两个字:坚强。
是的,坚强。孩子,你是勇敢的,你是可以挺过去的。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你柔弱的小手仍在不停扒拉着,你痛苦的脸庞仍在苦苦地等待着。但是,孩子,你记住,你永远记住,我们会救你的,我们永不放弃。你看看,解放军叔叔不是正在没日没夜的挖掘幸存者吗?你看看,志愿者们不是正在不间断地运送伤员吗?你看看,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的人们不都在慷慨解囊,牵心惦记着你们吗?
我想说的是,孩子,你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家庭,是灾难夺去了我们的亲人,同时,也是灾难,让我们亿万中华民族儿女团结在一起。你应该感谢所有帮助你的人,为自己、为别人,好好活着,坚持并且永远坚强地活下去。看哪!我们有智者的微笑,勇者的微笑,幸存者的微笑。对!这不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吗?对!我们是勇者,我们不是正在与死神作殊死搏斗吗?我们快要成功了,但是,这样的成功,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一朵朵军中绿花,一个个生命的永恒,一个个战士的精神,就在这5000米的高空中绽放。这是一幅唯美的画卷,这是一幅赤真赤诚的爱心图,这是一幅将生命永远交给祖国人民、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答卷。什么是答卷,什么是回答,什么是抉择?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苍白的。他们的心中,只有命令;他们的眼中,只有人民;他们的字典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土地上,祖国母亲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子女团结起来,他们共同手牵手、肩并肩,来帮助四川。
坚强,孩子!坚强,汶川!祖国母亲怜悯你,祖国母亲爱你,我的山川,我的河流,我的人民,我的一切,都在为此刻遍体鳞伤的你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汶川,我会尽我的全部力量去呵护你。
评语:五月的日子里,有这样一个画面是那样醒我眼目:从废墟中救出的小郎铮,在担架上吃力地举起小手,向战士们敬了个礼。从孩子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坚强,一种为世人所称颂的华夏民族的坚强。崔旭的这篇题为《我们要坚强》的文章,没有“全方位”地讴歌颂扬灾区人民在大苦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众多可贵品格,而是以“特写”一个小女孩的呼唤起笔,进而浓墨重彩般地“渲染”出灾区那些普普通通的山里人坚韧地挺立脊梁把一切苦难承担的坚强。毋需赘笔,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与我一样,从字里行间读出一种微笑,一种在泪水、悲伤、苦难中战栗的微笑。
爱让世界有希望
田 君
擦干眼泪,用温暖的手掌抚平创伤
在苦难中成长
在灿烂中飞翔
用爱将前进的路照亮
意志不倒,心中的旗帜猎猎作响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力量,爱让世界有希望
坎坷挫折不放弃坚定执着的向往
苦难的花,飘散与众不同的芬芳
挺起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扛起太阳
让明天的辉煌在风雨后绽放
所有的伤痛——珍藏
信念不灭,用爱作翅膀穿越沧桑
不要抱怨命运的无常,我比命运更顽强
不要感叹自然的疯狂,爱让世界有希望
艰辛曲折磨不去心中美丽的梦想
众志成城,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评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中国的苦难时刻。但是在我们熬煎着这特大灾难予人的巨大哀痛的同时,另有一种东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动着我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多难”之时常能惊人地袒露于世人的“大爱”之情。这首诗也许说不上好有“艺术”,但它却仍然感动了我们,因为它是作者“感物言志,缘情而发”的一首心灵的诗、心灵的歌,是作者“情绪的直写”而非“为文造情”。点评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著名诗人舒婷《今夜,我牵挂都江堰》里的一段话:“有那么多眼睛那么多手臂那么多爱心,正把太阳从天空的缺口托起。”
与爱同行
佚 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整个中国都在颤抖。
汶川,四川的一个小县城,从未这样 牵动过人们的心。废墟,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坟墓,安静、压抑、残忍地掩埋车水马龙,掩埋高楼耸立,掩埋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繁华。疼痛,在心底蔓延。我无法想象,无法想象生命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废墟之中是否还有人用希冀的眼神,望向天空的方向?
有一个从灾难中逃出的孩子,大难发生时她正在上课,当时她从二楼的窗口跳下。当她回过头时,六层的教学楼已在瞬间成为两米高的废墟。刚才还和她在一起的同学们,此时仿佛已是两个世界。
那是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多么想冲上去,将那些年轻的生命从无情的废墟中挖出来,拉出来,抱出来……可是,我们除了祈祷以外,却什么都不能做……
这个夏天灿烂的阳光,在一瞬间成为永久的黑暗。但在地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救援部队便赶到了受灾地区。他们在大雨中,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快一点,再快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由于条件恶劣,他们无法携带尖端的搜救设备,但抢救生命容不得一秒的耽搁。于是,用手挖,用肩扛,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之躯作着不屈的抗争。昼夜作业,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两个小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要放弃。因为,生命在等待着他们,早一点,哪怕只早一秒钟,就有可能从死神手里抢夺出一个生命。
每每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总会肃然起敬。他们的背影,构成永恒而庄严的画卷。没有华丽的背景,却于无声处展现着生命的不屈与蓬勃。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刻,他们勇敢地担起了国旗下的庄严使命,让我们在那一个个日夜奋战的身影中,看到奉献,看到责任,看到博大的爱和感动……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灾难发生后,他的孩子生死未卜,而他却已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不久,噩耗传来,他的儿子,那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再也不能叫他爸爸了。可是,在撕心裂肺的悲痛过后,他收起眼泪,又回到了救援现场……
但,灾难,并没有将中国的脊梁压垮。我们在悲痛中振作,在哀悼中壮行。
无数次的泪眼朦胧,让我感受到一条爱的河流在中华大地上,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缓缓流淌。它给予我们信念,给我们勇气……
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将继续,执著地,与爱同行。
评语:有一诗这样吟道:“大地有疾,大爱无疾/大地有伤/大爱无伤/神州含泪/中国不哭。”佚名的《与爱同行》没有着意渲染彼时彼刻那地动山摇、房坍屋塌的场境,而是将笔墨浓浓地“泼”在了救援部队战士的身上,抒发了对那些“在余震不断的死亡线上,与死神赛跑,与时间赛跑”的至勇至强而又多情多义的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以炽热的激情讴歌了人类的“人性大爱”。
(编校 赵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