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重要学科之一,其作用不言而喻。初中时期,培养学生自主性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都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它能让学生学习能动性得到增强。初中教育者都需要清晰意识任何知识的传授均不是简单的教师灌鸭式教学,教育理念已由学生接受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在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些策略与建议,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性
一、问题产生背景
课堂教学是各级学校实现规模教育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重要场地,学生在校的时间中的80%均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从长远来看,课堂教学中还是凸显出很多问题,影响与制约新课程改革进度以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传统“教师主体”的教学课堂,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被动式、填鸭式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准备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知识内容的关键点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教学环节需要清晰地将数学内容因果关系、解题思路呈现在学生脑海中,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很好地完成答题,且成绩不理想。产生此种后果的原因是教师只注重教的过程,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研究,却不关注学生学的过程研究。教师通常只是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指导,忽视与学生沟通交流。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对初中生的数学思想引导,教师存在单方面传授数学知识,未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也就未涉及到。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因素不是教师打算传授学生何种知识,而是学生自身想要得到何种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之中理应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激发学生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学习活动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建议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角色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从重视“教”,向更加强调学生的“学”的转变,认可学生学习与其教师传授,不如说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充当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倡导者的角色,课前教育案例的设计应从引发学生思考、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角度进行,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此时就要对学生不足的加以添加与补充,给学生思维以启迪式的引导,在数学解题中讲解一些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有效。
(2)创建情境式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课本知识点,创建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渴望学习的欲望,大大鼓舞学习热情,这种自主性学习为学生理解式的掌握知识与挖掘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梯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小结与思考有这样一道题: 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四边形? 你能说明理由吗? 说出有什么规律?以前解决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在黑板上画出许多相关图形,现只需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即可解决问题,将其解决形式以课件呈现。在课件中也画出了任意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以及一个表格。 教师演示环节: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四边中点, 观察得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自主探究, 平行四边形是怎么得来的? 从中找出判定依据。 而后教师利用课件动态优势清晰展现了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每一边中点形成图形的过程。通过此种教学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形成结论。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表格填写,这时有些学生对于存在的规律表示不解的,教师可适当做些提示(从对角线角度分析)。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内,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也随之而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在学习实践中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初中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主性。
例如:制作镶嵌平面图案①任意一种全等的三角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②任意一种全等的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③任意一种全等的五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④设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 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组合能镶嵌平面吗?
学生自主操作道具:硬纸板、水彩等原料,三角尺、圆规、 剪刀等工具,将硬纸剪出多个要求的图形来镶嵌平面。 解决①②问题,指引学生实践,学生短时间内完成全等的三角形与全等的四边形能否镶嵌平面的问题。其中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与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能够构成周角的缘故,就能镶嵌平面。
而解决问题③时,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拼凑也未出现平面,这是因为图形每个拼接点位置,应用五边形中的某些角无法形成周角。最后解决问题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示,设一个顶点,周角用a个等边三角形,b个正方形的角形成,根据周角和得出一个方程:a×60+ b×90°= 360°,用列举法得到方程中未知数的解(整数)为a = 3,b=2。用这个求出的图形个数进行镶嵌。经过教师提示,学生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镶嵌平面的速度加快。
利用镶嵌图案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升华。在“平面镶嵌”的过程中,展示学生镶嵌平面中优秀图形,请学生作出评价。
(二)创建自主探究型学习氛围
当前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要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而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将结论或者定律直接传授给学生,而需要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找出各类事物是否存在关联,进而由具体中得出抽象的一般规律。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创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在对“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内容进行讲解时,课前请学生准备坐标纸,亲自动手实践画坐标,得出一定的结论。因为学生自己去体验了这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就像小孩一样活跃,知识记忆会更牢固。
(三)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采取合适教法展开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层次,教学方式方法不应一致,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实施因材施。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帮助不同水平学生在课前、课中、課后等三个环节制定自主学习的方案,给出不同的要求与方式,并且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很好实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主要场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示范工作需加强,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一起经历学习进程,让多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指导并鼓励学生去应用每种教学方式展开自主性学习。
将典型问题有意识地放置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或者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与暂处落后的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培养自信心与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有意识地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的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结合,进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与运用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达到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例如,结束四边形一章内容后,教师应先对本章总结知识点,并告知学生这是教师对这章节的理解,展示思维整体过程,与此同时又让学生对总结有所补充,最后和每位学生来一次近距离交流并总结,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陷,找到学习的方向。
三、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学生自主性这一课题仍需长时间深入探究和进一步探索,需要依靠所有初中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者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希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提高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旭.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第12期.
[2]雒振峰:《中学数学课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第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性
一、问题产生背景
课堂教学是各级学校实现规模教育重要方式。课堂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重要场地,学生在校的时间中的80%均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从长远来看,课堂教学中还是凸显出很多问题,影响与制约新课程改革进度以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传统“教师主体”的教学课堂,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被动式、填鸭式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在做课堂准备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知识内容的关键点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教学环节需要清晰地将数学内容因果关系、解题思路呈现在学生脑海中,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很好地完成答题,且成绩不理想。产生此种后果的原因是教师只注重教的过程,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研究,却不关注学生学的过程研究。教师通常只是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述与指导,忽视与学生沟通交流。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对初中生的数学思想引导,教师存在单方面传授数学知识,未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也就未涉及到。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因素不是教师打算传授学生何种知识,而是学生自身想要得到何种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之中理应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去激发学生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学习活动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建议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角色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从重视“教”,向更加强调学生的“学”的转变,认可学生学习与其教师传授,不如说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充当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倡导者的角色,课前教育案例的设计应从引发学生思考、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角度进行,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此时就要对学生不足的加以添加与补充,给学生思维以启迪式的引导,在数学解题中讲解一些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更有效。
(2)创建情境式教学环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数学课本知识点,创建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内心渴望学习的欲望,大大鼓舞学习热情,这种自主性学习为学生理解式的掌握知识与挖掘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梯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小结与思考有这样一道题: 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四边形? 你能说明理由吗? 说出有什么规律?以前解决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在黑板上画出许多相关图形,现只需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即可解决问题,将其解决形式以课件呈现。在课件中也画出了任意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以及一个表格。 教师演示环节:顺次连接一般四边形四边中点, 观察得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学生自主探究, 平行四边形是怎么得来的? 从中找出判定依据。 而后教师利用课件动态优势清晰展现了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每一边中点形成图形的过程。通过此种教学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形成结论。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表格填写,这时有些学生对于存在的规律表示不解的,教师可适当做些提示(从对角线角度分析)。学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内,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也随之而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在学习实践中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初中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主性。
例如:制作镶嵌平面图案①任意一种全等的三角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②任意一种全等的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③任意一种全等的五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 ④设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 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组合能镶嵌平面吗?
学生自主操作道具:硬纸板、水彩等原料,三角尺、圆规、 剪刀等工具,将硬纸剪出多个要求的图形来镶嵌平面。 解决①②问题,指引学生实践,学生短时间内完成全等的三角形与全等的四边形能否镶嵌平面的问题。其中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与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能够构成周角的缘故,就能镶嵌平面。
而解决问题③时,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拼凑也未出现平面,这是因为图形每个拼接点位置,应用五边形中的某些角无法形成周角。最后解决问题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示,设一个顶点,周角用a个等边三角形,b个正方形的角形成,根据周角和得出一个方程:a×60+ b×90°= 360°,用列举法得到方程中未知数的解(整数)为a = 3,b=2。用这个求出的图形个数进行镶嵌。经过教师提示,学生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镶嵌平面的速度加快。
利用镶嵌图案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升华。在“平面镶嵌”的过程中,展示学生镶嵌平面中优秀图形,请学生作出评价。
(二)创建自主探究型学习氛围
当前数学学习更多的是要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而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将结论或者定律直接传授给学生,而需要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其中的奥秘,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找出各类事物是否存在关联,进而由具体中得出抽象的一般规律。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创建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例如,在对“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内容进行讲解时,课前请学生准备坐标纸,亲自动手实践画坐标,得出一定的结论。因为学生自己去体验了这个过程,学生积极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学习气氛就像小孩一样活跃,知识记忆会更牢固。
(三)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采取合适教法展开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层次,教学方式方法不应一致,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实施因材施。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帮助不同水平学生在课前、课中、課后等三个环节制定自主学习的方案,给出不同的要求与方式,并且对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很好实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主要场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示范工作需加强,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一起经历学习进程,让多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指导并鼓励学生去应用每种教学方式展开自主性学习。
将典型问题有意识地放置于教学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或者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与暂处落后的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培养自信心与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也有意识地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在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思维过程,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的思维过程中去,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将两者结合,进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与运用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达到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例如,结束四边形一章内容后,教师应先对本章总结知识点,并告知学生这是教师对这章节的理解,展示思维整体过程,与此同时又让学生对总结有所补充,最后和每位学生来一次近距离交流并总结,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陷,找到学习的方向。
三、结论
综上所述,研究学生自主性这一课题仍需长时间深入探究和进一步探索,需要依靠所有初中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者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教师,希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提高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为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旭.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第12期.
[2]雒振峰:《中学数学课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