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瞻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去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第42条和第43条特别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强这两个体系的建设,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一脉相承,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一脉相承。后者提出的目标即,“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职业教育仍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统一,职教的上位制度还不健全,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结构还不尽合理,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办学条件还有差距,质量还有待提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城镇化迈进的过程中,客观上当然需要职业教育也有比较快的发展。
  那么,如何来解决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呢?这就要发挥改革的精神,出台改革的办法,运用改革的思路,推动改革于职业教育发展之中。
  改革的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明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首先一条就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点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和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政府由管理职业教育转型到治理职业教育。应该说,实现这个目标,上述三条都是有力的切入点。
  去年末,在三亚职业教育论坛上,与会者聚焦的话题就是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职业教育的特点使然,让其更容易率先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强调职业教育社会办,这是在回归传统。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即提倡职业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参与不够,导致公办职业教育太强、民办职业教育太弱,这显然是不正常的。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在全球少子化渐显的时代,职业教育资源已不再紧缺。如此,在对待民办教育上各地趋同的做法是,在支持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民办院校的规范和调控。按照教育部计划,今年将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我们期待,通过政府引导,能着力建设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职业院校。
  在依法治教方面,当务之急是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版的尽快出台。此事本已列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的议事日程,当时包括教育部在内的各方面做了很多基础工作,遗憾的是又推延到本届。其实,时间紧缓倒在其次,关键是修订法能否充分体现“民意”。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法的出台,还是国务院多个决定的颁布,都是各部门妥协的结果,职业教育呼声很大、很多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在本届人大通过新法,也体现国家的治理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2013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利好的消息是,去年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持续向好。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是96.81%,是自2006年来第8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学校的对口就业率也在去年获得提升。不利的消息是,职业院校招生开始吃紧。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98万人,比2012年有所减少。一些地方的高职学校几次录取,都陷入零投档的尴尬境地。最根本原因是学龄人口在减少。去年全国初中毕业生1578.4万人,比2012年减少了82.4万人,降幅是5.22%;中职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比上一年减少了24.7万,降幅是4.1%。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的观点,中职招生数早在2006年就应该下降,正是在各方的努力下,下降的拐点在4年后才出现。
  所以,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职业教育吸引力如何,取决于其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如何。
  《教育规划纲要》在制定前,也曾就此议题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在最后的文本中,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这两点都是2014年乃至更长时期增强吸引力的硬任务。
  改革的重点
  如何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教育部设定的改革路径是,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
  以下三个方面,当是2014年改革的重点所在。
  第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什么要完善?理由有二。一是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到发展型消费阶段,民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职业教育过去主要满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现在则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因此,有必要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如何完善?今年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专门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根据教育部已公布的工作要点看,主要立足于五方面: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这其中,实现职业教育的分类招考和人才培养的衔接贯通无疑将是关键。和2002年、2005年国务院提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相比,今年国家引导一批新建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将是突破点。这批学校能否成功转型,决定着体系完善的质量。从目前来看,试点的本科学校普遍积极性较高。   完善中还应注意什么?除了建构独立的体系外,职业教育还应和普通教育相沟通,既包括彼此在知识上的渗透,更包括在学分、学历上的互认与衔接。任何一种成熟的体系,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基于体系而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不应是铁路的两条线,而是立交桥式的多点互通,由此才能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和可能。
  第二,扶持农职教发展。
  国家当前的大政是,统筹解决城镇化与“三农”问题,缩小工农城乡发展差距,补上农业这条“短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一个可量化的数据是,假使我国城镇化率能达到70%,还有4.5亿人将生活在农村。这样庞大的数量自然不可忽视。而目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则有七成以上来自农村。
  2010年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专条论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等9部门专门以此为主题在陕西召开全国会议。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时代不二的选择。
  去年,由教育部主导,专门有两项课题涉及于此,一项是关于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一项是关于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研究的教育部专项课题。 寄望2014年能够以这两项课题研究为基础,尽快出台专项政策。已酝酿多年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活动,今年也将会得到实质性推进。对于示范县和优质职教中心,应该在改革上给予特殊的政策,让它们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同时,国家和各地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范围和力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合作双方共赢,促进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构建学习型社会。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面向社会的教育。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国到2020年的愿景是,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岗位,贯穿每个劳动者职业生涯,适应不同劳动者差异化需求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人社部门现在每年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2000多万人次,今年已决定依托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百家城市,选择30~50家技能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通过创新制度,发挥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教育部门去年承办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今年也已决定将出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文件,推动城乡普遍开展社区教育。
  改革的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也意味着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来谋划。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实践两方都强烈地意识到,产教必须更加深入结合,校企必须更加密切合作。结合和合作的着力点就是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
  以2014年而论,可以从面、线、点三个层面来加以透视。
  一是在面上加强顶层设计。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的基本制度必须得到健全和创新。2014年,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两个文件的发布和落实将是重头戏。由此也希望,在这两份主文件的基础上,多年呼吁的社会歧视、投入保障、教师编制、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水平提升等老大难问题,也能够通过部门间协调以及相关子文件的出台而逐渐得到解决。
  二是在线上推进试验区、试点项目和示范校建设。
  试验区、试点项目和示范校,是国家和各地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紧紧抓住的三条线。
  我国已批准10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56个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目前重庆、甘肃试验区正在加紧筹建。高层总的思路是,通过这些试验试点探索好的经验做法,最后上升为国家制度,向全国推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试验试点只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而没有来自中央财政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像经济领域改革一样,通过先行先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全国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引领作用,决定了试验试点成功与否。
  中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基数大,一直为业界所注目。今年国家将完成第二批中职示范学校和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工作,各省中高职示范校建设也普遍进入到了收官阶段。对于示范校建设,有两点需要强调。其一,各示范校要发挥改革创新的示范作用。这是各学校获批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强化自身的优质资源、软硬件条件建设之外,各公办校可以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民办校可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学,以此增强发展的活力。其二,对于已经完成建设的学校,国家和各地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现在广为传播的“后示范”定位显然更多是院校的自我安慰。比照高等教育“211”“985”的做法,教育部、财政部等应推出后续的建设项目,让示范建设成为常态,而不仅仅是一个三四年的短期工程。
  三是在点上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
  教育部门去年底在广东顺德专门召开“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近年来,管理部门也力推职业院校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对应、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对应。2010年,教育部门本着应产业发展趋势、符合职业岗位实际、服务学生终身发展这三条原则,修订了中职学校专业目录。按照计划,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在今年印发。有关方面还将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并试点职业教育专业评估。
  设置和评估专业,在外延上考虑的是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在内涵上体现的是课程教学。有人评价说,示范校建设最大的效果,是职业教育战线在课程“如何教”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了质的不同。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是最关键的着力点。无论是试验、试点项目,还是示范项目,都绕不开课程改革,都落脚于课程改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模式参考、引进的多,本土建构的少。在当前职业教育向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目标迈进的大语境下,在课程模式上,除了要“洋为中用”,吸收世界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还应该做到“中为中用、中为洋用”。我们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凸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以及办学模式,这是这一代人的使命。
  作者: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其他文献
<正>川边藏区属于藏区三大区域中的康区,清末称为川边或川滇边,是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藏族迪庆自治州与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石伟平:见证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进入新世纪的这十来年,可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正式确立法律地位到全面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急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新生儿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以自愿水中分娩且符合条件的产妇30例为干预组,采取同期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30例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Ap
农业必须走高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栽培方式,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基于两阶段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个图像恢复问题的混合谱梯度(Hybrid Spectral Gradient,HSG)算法,并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HSG算法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同时可以保持图像的边缘以及纹理结构信息.
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道德滑坡趋势明显、学习成绩滑坡、心理失衡思想出现危机等问题。作为班主任,要准确分析留守儿
2016年5月26日,记者从省国土厅获悉,经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近日省国土厅、省农业厅以《关于加快开展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论证核定统筹推进全省永久基本
在1.2万多所中职学校中,县级职教中心、县和县以下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占其中的1/3,2008年为4032所。首创于河北省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形态,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广和扶持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
2016年3月14日,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在资阳、德阳调研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工作时强调,要把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结合,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融合产业联盟,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