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技法,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以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谈谈诗歌中虚实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虚实相生;理解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33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技法,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一首写离情的佳作,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非常具有代表性。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思妇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这首词只五十八个字,由于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传诵的名篇。笔者以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谈谈诗歌中虚实手法的应用。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在这种环境下行路,不但看到春的颜色,闻到春的气味,感到春的暖意,而且在心里也荡漾着一种融怡的动人的春意。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片实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寸寸柔肠,盈盈粉淚。”过片两对句,似乎由行人转笔写思妇。其实,整个下片,都是行人对居者的想象,是虚写。上片结尾已经讲到自己的离愁迢迢不断,无穷无尽,于是这位深情的主人公便不由得进而想像对方此刻正在凭高远望,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这正是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阑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结拍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足“莫近危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是视野所能及,而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从己方(行人)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思妇)的角度写为虚。虚实结合,变一方的离愁为双向的情感交流,所以感情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其实这种写法在诗歌中非常常见,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从己方的角度实写,对方的角度虚写,是虚实结合的一种写法,除此之外常见的写法还有: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二、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三、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生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
虚实结合大大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真可谓是“情深意远,文尽其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225129)
关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赏析;虚实相生;理解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33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戏曲、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中经常运用到的一种技法,但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一首写离情的佳作,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非常具有代表性。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思妇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这首词只五十八个字,由于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传诵的名篇。笔者以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谈谈诗歌中虚实手法的应用。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在这种环境下行路,不但看到春的颜色,闻到春的气味,感到春的暖意,而且在心里也荡漾着一种融怡的动人的春意。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融怡明媚的仲春风光,既令征人欣赏流连,却又很容易触动离愁。因为面对芳春丽景,不免会想到闺中人的青春芳华,想到自己孤身跋涉,不能与对方共赏春光。而梅残、柳细、草熏、风暖等物像游或隐或显地联系着别离,因此三、四两句便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上片实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寸寸柔肠,盈盈粉淚。”过片两对句,似乎由行人转笔写思妇。其实,整个下片,都是行人对居者的想象,是虚写。上片结尾已经讲到自己的离愁迢迢不断,无穷无尽,于是这位深情的主人公便不由得进而想像对方此刻正在凭高远望,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这正是所谓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阑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结拍两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补足“莫近危阑倚”之故,也是行人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是视野所能及,而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从己方(行人)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思妇)的角度写为虚。虚实结合,变一方的离愁为双向的情感交流,所以感情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其实这种写法在诗歌中非常常见,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从己方的角度实写,对方的角度虚写,是虚实结合的一种写法,除此之外常见的写法还有: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二、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三、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生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
虚实结合大大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真可谓是“情深意远,文尽其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2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