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生大厦三楼建了座室内溜冰场,还不到开放时间,巨大的椭圆形冰面上空空荡荡,如同平静的湖面,冰刀划出的印痕像凝固的波浪,折射出弧形的寒光。裴先生辨认着美食店招牌,一路向前走,寒气翻过漆成淡绿色的水泥边沿,一波波撞在他左侧脸颊和肩膀上,让他恍惚以为自己正走在殡仪馆竖立的冷冻柜之间。
这一年多来,裴先生心里始终空荡荡的。父亲的去世没能让他感到自由,反而失去了某种依靠和屏障。虽然从童年起他就想要摆脱管束,甚至暗自盼望父亲在某天夜里长眠不醒,但那一天真的到来时,他才发觉自己原来更加痛苦。他时常想起父亲。童年时,父亲给他定下的那些规矩,也总是浮现在脑海里——不许打开办公桌左侧抽屉,不许踩踏椅子横撑,不许在屋子里吹口哨,不许把水杯放在炕沿上,不许用左手使筷子,不许站在水坑边,不许在睡觉前吃东西,不许把一句话重复两遍以上……这时候,沉甸甸的恐慌感便像阴云一般罩上心头,父亲临终交待的事,也会像烧红的烙铁烫他一下。
裴先生四十六岁,就职于某地级市一家事业单位,已经觉得自己老了。配合着他的想法,眼睛开始发花,背变驼,头上谢顶,在心里认可了父亲曾经的感叹:“老子英雄,儿子往往都不是好汉。”他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父女俩的冲突日渐增多,交流越来越困难。最近,因为女儿要出国以及新处的男朋友,他们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常常说不上两句话就会吵起来。裴先生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女儿小时候乖巧的模样。他从乡下老家回来,特意拐了个弯,打算和女儿谈一谈。女儿定好了时间和地点,刚刚却用微信告诉他,要先去见一个人,晚一点到。如果是过去,他会立刻问见谁,要多长时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女儿已经抗议过多次,不需要他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
香芒山在最里侧,再向前,就是通往写字楼的电梯间。裴先生想像着女儿乘电梯不断上升,最后站在二十六层领事馆窗前,鸟瞰这座省会城市的情景,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自豪感。月薪万元的收入,舒适的办公环境,都是他无法企及的事情。但女儿却不以为然,扬言要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裴先生搞不清楚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他让女儿说具体一点。女儿答,游遍世界后宅在家里。他因此得出结论,自由自在只是借口,女儿还是不够成熟惧怕竞争罢了。所谓的佛系青春,说穿了,就是消极的逃避。
“裴小姐订的座位,3号台鸟巢。”
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服务生躬下身示意裴先生向左转。虽然嘴上早就承认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但“裴小姐”這个称呼还是让他愣了一下。如果在别处听到,他不会把它和女儿划上等号。
3号台在左手边角落里,抽屉形状的卡座外面罩着一根根圆弧形的黑色铁条,看上去不像鸟巢,更像一只鸟笼。让裴先生诧异的是座位上已经有人了。对方穿一件浅棕色夹克衫,鹰钩鼻子,秃顶,眼窝深陷,额头上三道横纹一道竖纹,酷似隶书体的“王”字,下巴上一圈白胡子,是个外国人。
“你好!”
裴先生正踌躇不前,对方主动打招呼,发音蹩脚,勉强能分辨出来。老外和裴先生的父亲年龄相仿,如果是中国人,该喊叔叔或者大爷。“安扣”像气泡似的在裴先生脑袋里冒了一下,但并没有说出口。他的英语储备大多来源于二十几岁时看过的港台电影,“达令”“泰西”“梭哈”,都是只知发音,不会拼写(他一度以为“乐色”也是英语,后来才知道是粤语)。裴先生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和外国人打过交道。他怀疑老外坐错了位置,要不然就是服务生搞错了。
一串尖锐的“汪汪”声突然从老外那边传过来。裴先生吃了一惊。他看见一只小狗从老外夹克衫拉链的缝隙间探出头,白色的长毛,两只圆溜溜的黑眼睛,一只同样圆溜溜的黑鼻子。裴先生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但感觉它长得和主人有些相像。他害怕狗,不管什么品种的狗都害怕,从小到大不止一次拒绝过女儿养狗的请求。
“没有错,这就是裴小姐订的座位。”那个服务生到电脑上查了一下,很肯定地说。
老外拍拍狗脑袋,把两缕长毛撩到后面去,先是说了一串外国话,然后又说“对不起”。裴先生看到狗的两耳之间扎着一只粉红色的蝴蝶结。他觉得那些外国话应该是对狗说的,不像英语,而“对不起”可能是对他说的,但老外没有抬头看他,更像是在教狗说话,就像有些家长教孩子向别人道歉一样。
“没关系。”
裴先生迟疑片刻回应,仿佛勉强抓住了从眼前跑过的什么东西。他在左侧靠边的位置坐下来,心里猜测对方是哪国人,为什么会坐在这里。那条狗没有再叫,从衣服里钻出来,站在老外大腿上,用舌头舔他毛烘烘的手背。裴先生似乎听到了狗舌头上的味蕾和汗毛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他犹豫着要不要用英语打声招呼,“哈喽”或者“好肚油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打算,如果对方因此和他说起英语,会更加难堪。
老外大概只会说“你好”和“对不起”。他们都无法用语言把眼前的情况搞清楚。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裴先生不时冲狗眨眼睛,舌头卷起来,发出“嗒”的一声响。狗从老外腿上跳下来,冲裴先生摇尾巴,用两排尖利的白牙扯老外衣袖。老外也冲它眨眼睛,舌头发出“嗒”声。狗兴奋起来,踩着座位跑出半个“口”字,来到裴先生身边,又掉头跑向老外,随后,再次跑向裴先生。它就像一个使者,在两人之间折返跑。
裴小姐到来时,裴先生和老外都松了口气。
裴小姐二十二岁,从北方一所大学德语系毕业后,在德领馆找到了一份十个月的短期工作。德方负责人刚和她谈过话,因为业务量比较大,只要她肯留下来,就可以获得一份长期合同。裴先生非常高兴,但裴小姐却并不积极,她已经向德国的几所大学发出申请,几个月后,这段工作结束时,就要到国外读研究生。裴先生认为读研后还是要回国,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到时候未必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真的是去留学,裴先生或许也能接受,问题在于裴小姐还计划先休学一年去新西兰旅游。如今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浪费一年,就要错过好多机会,而某一个机会抓不住,就可能影响整个人生。几次争吵后,裴先生使出撒手锏,警告女儿不会提供经济援助。女儿丝毫不让步,说根本没打算花他的钱,在新西兰会边打工边旅游,去德国读研就用爷爷给她的遗产。 裴小姐穿了一件藕荷色的长袖连衣裙,多褶的裙边撑起来,就像一只莲蓬头。裴先生没见女儿穿过这条裙子,自从到领事馆上班后,女儿买东西就不再商量请示,都是自作主张。裴夫人觉得这和经济独立无关,要怪女儿新处的男朋友,是那个学韩语的矮个子小杜把女儿带坏了。
裴小姐先和老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笑着说了句外语。在裴先生印象里,女儿还从来没和他这样抱过。女儿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他们夫妻俩一直不太亲。他听不懂女儿说了什么,不知道她会不会顺势也和他抱一下。女儿只是喊了声“老爸”,就在老外旁边坐下来。裴先生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裴小姐身上有一股潮湿的凉气。外面可能下雨了。但裴先生想不起走进大厦之前是什么天气。刚才老外喊了女儿的名字,不过,应该是她的外国名字。
“这就是爷爷。”裴小姐给他们做介绍。
老外伸过来的正是那只被狗舔过的手。裴先生勉强握了握,想起女儿说起过这个人——德领馆的副总领事,当初应聘时就是他做主录取的女儿。每次女儿说起这个“爷爷”时,裴先生都会愣一下,以为说的是自己的父亲。此刻也不例外。裴先生想起来,女儿曾经说过有机会要让他们见一面。他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该喊老外“爷爷”。
裴小姐看到了餐桌后面的狗,兴奋地叫着,绕过裴先生,把狗抱在怀里,一只手摩挲着狗毛,用下巴蹭狗脑袋。狗显然认识裴小姐,热烈地回应,用舌头舔她的脸,假意咬她手指头。裴先生皱了皱眉头。他发觉自己有些嫉妒那条狗。
“她是汉娜小姐。”裴小姐把狗举到裴先生眼皮底下,很郑重地介绍,“汉娜,这是爸爸。”
狗呼出的气流喷在裴先生脸上,让他不自觉地向后躲了躲。他以为狗真会喊“爸爸”,狗发出的却只是一串“汪汪”声。“汉娜”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出处了。
一个年长的服务生走过来,问他们要不要点单。裴小姐把菜单推给“爷爷”。老外很认真地看了一会,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服务生听不懂德语,裴小姐当起翻译,告诉他是一杯珍珠奶茶和两块不加奶油的蛋糕。裴先生不知点什么,菜单上只有饮品和甜品,价位高得出奇。他想来一碗米饭,一盘尖椒炒豆腐干,要不然就是一碗炸酱面。
“一杯招牌芒果汁,一块提拉米苏。”
裴小姐见他迟迟做不出决定,替他点了两样。她自己要了两杯卡布奇诺,一块芒果牛奶布丁。裴先生想不通女儿为什么要点两杯饮品,不过没有问。裴先生的性格有些沉闷,沒有幽默感,不会拉家常,用女儿的话说“只会讲大道理”。和女儿通电话时,问过天气和吃饭没有,就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请客。”
裴先生正暗自为这一餐的花费心疼,估量着自己钱包里的现金,打算抽空去结账时,裴小姐已经打开手包,若无其事地把一张卡递了过去。看她云淡风轻的样子,就好像包里还有好多张这样的卡,可以源源不断掏出来。
店堂里响起舒缓的音乐声,东西陆续端上来。食物和音乐一样没有国界。汉娜小姐在三个人之间跑来跑去,把脸躲在一个人身后,和另外两个人捉迷藏。裴小姐一直和“爷爷”用德语交谈,不时发出一串笑声。裴先生插不上嘴,准备好要和女儿说的话也没有机会说出来,只得故技重施,冲汉娜眨眼睛,舌头发出“嗒”的声响。汉娜感受到了他的友好,欢快地摇尾巴,用牙齿扯裴小姐和“爷爷”的衣袖,就像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冷落了裴先生。它的努力收到了成效,德国“爷爷”对裴先生说起话。
“爷爷说,你可以叫他汉斯。”裴小姐翻译。
裴先生望向那条狗,汉斯、汉娜,听上去像兄妹俩。他脑袋里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觉得这就是他们看上去有些相像的原因。
“我正向爷爷请教在德国的注意事项,爷爷说坐地铁要当心出州界,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讪,在公共场合,不要把钱包拿在手上。”裴小姐用塑料勺挖了一块布丁,举在眼前看着,漫不经心地说。黄白相间的布丁抖动着,让裴先生担心下一秒钟就会掉下来。
裴先生想,女儿一定已经向汉斯征求过意见,或许正是因为得到支持,才下决心去留学的。他再次感到自己成了局外人,对汉斯也有一丝隐隐的怨恨。他脑海里浮现出有人当街抢劫的情景。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关注新闻,知道大批难民涌入欧洲后,欧盟国家的治安状况就开始变差,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恐袭事件。
“爷爷想听你说说我爷爷的故事。”
裴小姐绕口令式的表述让裴先生有些发蒙。他恍惚觉得两个爷爷是一个人,都曾经下过乡,也都想听听他如何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就好像裴先生是位权威人士,可以盖棺定论似的。裴先生抬起头,目光撞上汉斯先生期待的目光,才从恍惚中走出来。目光也同样没有国界。
“他是下乡知青,在农村当了二十几年大队书记,后来到镇动检站任站长。一年多前,已经去世了。”
裴先生低下头凑近杯口,但没有喝,芒果汁浓浓的味道就像一堵厚实的墙壁,把他遮挡起来。对父亲的人生,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曾经非常崇拜父亲。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允许他戴上自己新买的羊剪绒帽子去西房山拿尿盆,每迈出一步,他都兴奋得两腿发抖,忘记了天黑从不敢独自出门这碴儿。人到中年以后他才渐渐意识到,父亲还可以有另一种人生,而他和哥哥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写。好几次他都想和父亲说说自己的想法,但从小对父亲的惧怕,让他始终不敢开口。有一次他和母亲说了。母亲愣愣地看了他好一会儿说,“那样的话,我就不会和你爸结婚,不能给你哥俩当妈了。”母亲一辈子没自己拿过主意,一切听从父亲安排。父亲去世后,他和哥哥一度担心母亲无法一个人生活下去。没想到母亲活得很好,白天和邻居打小麻将,晚上到广场上扭大秧歌。无法适应的是裴先生自己,一年多来,他心里一直空落落的,悲伤无助的情绪始终纠缠着他。
裴小姐不知道“知青”该如何翻译。裴先生解释了半天,她灵机一动告诉汉斯先生,自己的爷爷是个类似于“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
“他为什么要去农村呢?”汉斯先生还是疑惑不解。
“为了传播知识和文化,‘德先生’和‘赛先生’。”裴小姐说。
这一年多来,裴先生心里始终空荡荡的。父亲的去世没能让他感到自由,反而失去了某种依靠和屏障。虽然从童年起他就想要摆脱管束,甚至暗自盼望父亲在某天夜里长眠不醒,但那一天真的到来时,他才发觉自己原来更加痛苦。他时常想起父亲。童年时,父亲给他定下的那些规矩,也总是浮现在脑海里——不许打开办公桌左侧抽屉,不许踩踏椅子横撑,不许在屋子里吹口哨,不许把水杯放在炕沿上,不许用左手使筷子,不许站在水坑边,不许在睡觉前吃东西,不许把一句话重复两遍以上……这时候,沉甸甸的恐慌感便像阴云一般罩上心头,父亲临终交待的事,也会像烧红的烙铁烫他一下。
裴先生四十六岁,就职于某地级市一家事业单位,已经觉得自己老了。配合着他的想法,眼睛开始发花,背变驼,头上谢顶,在心里认可了父亲曾经的感叹:“老子英雄,儿子往往都不是好汉。”他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父女俩的冲突日渐增多,交流越来越困难。最近,因为女儿要出国以及新处的男朋友,他们的关系变得愈发紧张,常常说不上两句话就会吵起来。裴先生总是不自觉地想起女儿小时候乖巧的模样。他从乡下老家回来,特意拐了个弯,打算和女儿谈一谈。女儿定好了时间和地点,刚刚却用微信告诉他,要先去见一个人,晚一点到。如果是过去,他会立刻问见谁,要多长时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女儿已经抗议过多次,不需要他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
香芒山在最里侧,再向前,就是通往写字楼的电梯间。裴先生想像着女儿乘电梯不断上升,最后站在二十六层领事馆窗前,鸟瞰这座省会城市的情景,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自豪感。月薪万元的收入,舒适的办公环境,都是他无法企及的事情。但女儿却不以为然,扬言要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裴先生搞不清楚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他让女儿说具体一点。女儿答,游遍世界后宅在家里。他因此得出结论,自由自在只是借口,女儿还是不够成熟惧怕竞争罢了。所谓的佛系青春,说穿了,就是消极的逃避。
“裴小姐订的座位,3号台鸟巢。”
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服务生躬下身示意裴先生向左转。虽然嘴上早就承认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但“裴小姐”這个称呼还是让他愣了一下。如果在别处听到,他不会把它和女儿划上等号。
3号台在左手边角落里,抽屉形状的卡座外面罩着一根根圆弧形的黑色铁条,看上去不像鸟巢,更像一只鸟笼。让裴先生诧异的是座位上已经有人了。对方穿一件浅棕色夹克衫,鹰钩鼻子,秃顶,眼窝深陷,额头上三道横纹一道竖纹,酷似隶书体的“王”字,下巴上一圈白胡子,是个外国人。
“你好!”
裴先生正踌躇不前,对方主动打招呼,发音蹩脚,勉强能分辨出来。老外和裴先生的父亲年龄相仿,如果是中国人,该喊叔叔或者大爷。“安扣”像气泡似的在裴先生脑袋里冒了一下,但并没有说出口。他的英语储备大多来源于二十几岁时看过的港台电影,“达令”“泰西”“梭哈”,都是只知发音,不会拼写(他一度以为“乐色”也是英语,后来才知道是粤语)。裴先生有些不知所措,他从未和外国人打过交道。他怀疑老外坐错了位置,要不然就是服务生搞错了。
一串尖锐的“汪汪”声突然从老外那边传过来。裴先生吃了一惊。他看见一只小狗从老外夹克衫拉链的缝隙间探出头,白色的长毛,两只圆溜溜的黑眼睛,一只同样圆溜溜的黑鼻子。裴先生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种,但感觉它长得和主人有些相像。他害怕狗,不管什么品种的狗都害怕,从小到大不止一次拒绝过女儿养狗的请求。
“没有错,这就是裴小姐订的座位。”那个服务生到电脑上查了一下,很肯定地说。
老外拍拍狗脑袋,把两缕长毛撩到后面去,先是说了一串外国话,然后又说“对不起”。裴先生看到狗的两耳之间扎着一只粉红色的蝴蝶结。他觉得那些外国话应该是对狗说的,不像英语,而“对不起”可能是对他说的,但老外没有抬头看他,更像是在教狗说话,就像有些家长教孩子向别人道歉一样。
“没关系。”
裴先生迟疑片刻回应,仿佛勉强抓住了从眼前跑过的什么东西。他在左侧靠边的位置坐下来,心里猜测对方是哪国人,为什么会坐在这里。那条狗没有再叫,从衣服里钻出来,站在老外大腿上,用舌头舔他毛烘烘的手背。裴先生似乎听到了狗舌头上的味蕾和汗毛摩擦发出的“沙沙”声。他犹豫着要不要用英语打声招呼,“哈喽”或者“好肚油肚”,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打算,如果对方因此和他说起英语,会更加难堪。
老外大概只会说“你好”和“对不起”。他们都无法用语言把眼前的情况搞清楚。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裴先生不时冲狗眨眼睛,舌头卷起来,发出“嗒”的一声响。狗从老外腿上跳下来,冲裴先生摇尾巴,用两排尖利的白牙扯老外衣袖。老外也冲它眨眼睛,舌头发出“嗒”声。狗兴奋起来,踩着座位跑出半个“口”字,来到裴先生身边,又掉头跑向老外,随后,再次跑向裴先生。它就像一个使者,在两人之间折返跑。
裴小姐到来时,裴先生和老外都松了口气。
裴小姐二十二岁,从北方一所大学德语系毕业后,在德领馆找到了一份十个月的短期工作。德方负责人刚和她谈过话,因为业务量比较大,只要她肯留下来,就可以获得一份长期合同。裴先生非常高兴,但裴小姐却并不积极,她已经向德国的几所大学发出申请,几个月后,这段工作结束时,就要到国外读研究生。裴先生认为读研后还是要回国,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到时候未必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真的是去留学,裴先生或许也能接受,问题在于裴小姐还计划先休学一年去新西兰旅游。如今这个时代瞬息万变,浪费一年,就要错过好多机会,而某一个机会抓不住,就可能影响整个人生。几次争吵后,裴先生使出撒手锏,警告女儿不会提供经济援助。女儿丝毫不让步,说根本没打算花他的钱,在新西兰会边打工边旅游,去德国读研就用爷爷给她的遗产。 裴小姐穿了一件藕荷色的长袖连衣裙,多褶的裙边撑起来,就像一只莲蓬头。裴先生没见女儿穿过这条裙子,自从到领事馆上班后,女儿买东西就不再商量请示,都是自作主张。裴夫人觉得这和经济独立无关,要怪女儿新处的男朋友,是那个学韩语的矮个子小杜把女儿带坏了。
裴小姐先和老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笑着说了句外语。在裴先生印象里,女儿还从来没和他这样抱过。女儿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和他们夫妻俩一直不太亲。他听不懂女儿说了什么,不知道她会不会顺势也和他抱一下。女儿只是喊了声“老爸”,就在老外旁边坐下来。裴先生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裴小姐身上有一股潮湿的凉气。外面可能下雨了。但裴先生想不起走进大厦之前是什么天气。刚才老外喊了女儿的名字,不过,应该是她的外国名字。
“这就是爷爷。”裴小姐给他们做介绍。
老外伸过来的正是那只被狗舔过的手。裴先生勉强握了握,想起女儿说起过这个人——德领馆的副总领事,当初应聘时就是他做主录取的女儿。每次女儿说起这个“爷爷”时,裴先生都会愣一下,以为说的是自己的父亲。此刻也不例外。裴先生想起来,女儿曾经说过有机会要让他们见一面。他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该喊老外“爷爷”。
裴小姐看到了餐桌后面的狗,兴奋地叫着,绕过裴先生,把狗抱在怀里,一只手摩挲着狗毛,用下巴蹭狗脑袋。狗显然认识裴小姐,热烈地回应,用舌头舔她的脸,假意咬她手指头。裴先生皱了皱眉头。他发觉自己有些嫉妒那条狗。
“她是汉娜小姐。”裴小姐把狗举到裴先生眼皮底下,很郑重地介绍,“汉娜,这是爸爸。”
狗呼出的气流喷在裴先生脸上,让他不自觉地向后躲了躲。他以为狗真会喊“爸爸”,狗发出的却只是一串“汪汪”声。“汉娜”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一时想不起出处了。
一个年长的服务生走过来,问他们要不要点单。裴小姐把菜单推给“爷爷”。老外很认真地看了一会,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服务生听不懂德语,裴小姐当起翻译,告诉他是一杯珍珠奶茶和两块不加奶油的蛋糕。裴先生不知点什么,菜单上只有饮品和甜品,价位高得出奇。他想来一碗米饭,一盘尖椒炒豆腐干,要不然就是一碗炸酱面。
“一杯招牌芒果汁,一块提拉米苏。”
裴小姐见他迟迟做不出决定,替他点了两样。她自己要了两杯卡布奇诺,一块芒果牛奶布丁。裴先生想不通女儿为什么要点两杯饮品,不过没有问。裴先生的性格有些沉闷,沒有幽默感,不会拉家常,用女儿的话说“只会讲大道理”。和女儿通电话时,问过天气和吃饭没有,就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请客。”
裴先生正暗自为这一餐的花费心疼,估量着自己钱包里的现金,打算抽空去结账时,裴小姐已经打开手包,若无其事地把一张卡递了过去。看她云淡风轻的样子,就好像包里还有好多张这样的卡,可以源源不断掏出来。
店堂里响起舒缓的音乐声,东西陆续端上来。食物和音乐一样没有国界。汉娜小姐在三个人之间跑来跑去,把脸躲在一个人身后,和另外两个人捉迷藏。裴小姐一直和“爷爷”用德语交谈,不时发出一串笑声。裴先生插不上嘴,准备好要和女儿说的话也没有机会说出来,只得故技重施,冲汉娜眨眼睛,舌头发出“嗒”的声响。汉娜感受到了他的友好,欢快地摇尾巴,用牙齿扯裴小姐和“爷爷”的衣袖,就像是在提醒他们不要冷落了裴先生。它的努力收到了成效,德国“爷爷”对裴先生说起话。
“爷爷说,你可以叫他汉斯。”裴小姐翻译。
裴先生望向那条狗,汉斯、汉娜,听上去像兄妹俩。他脑袋里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觉得这就是他们看上去有些相像的原因。
“我正向爷爷请教在德国的注意事项,爷爷说坐地铁要当心出州界,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讪,在公共场合,不要把钱包拿在手上。”裴小姐用塑料勺挖了一块布丁,举在眼前看着,漫不经心地说。黄白相间的布丁抖动着,让裴先生担心下一秒钟就会掉下来。
裴先生想,女儿一定已经向汉斯征求过意见,或许正是因为得到支持,才下决心去留学的。他再次感到自己成了局外人,对汉斯也有一丝隐隐的怨恨。他脑海里浮现出有人当街抢劫的情景。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关注新闻,知道大批难民涌入欧洲后,欧盟国家的治安状况就开始变差,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恐袭事件。
“爷爷想听你说说我爷爷的故事。”
裴小姐绕口令式的表述让裴先生有些发蒙。他恍惚觉得两个爷爷是一个人,都曾经下过乡,也都想听听他如何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就好像裴先生是位权威人士,可以盖棺定论似的。裴先生抬起头,目光撞上汉斯先生期待的目光,才从恍惚中走出来。目光也同样没有国界。
“他是下乡知青,在农村当了二十几年大队书记,后来到镇动检站任站长。一年多前,已经去世了。”
裴先生低下头凑近杯口,但没有喝,芒果汁浓浓的味道就像一堵厚实的墙壁,把他遮挡起来。对父亲的人生,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曾经非常崇拜父亲。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允许他戴上自己新买的羊剪绒帽子去西房山拿尿盆,每迈出一步,他都兴奋得两腿发抖,忘记了天黑从不敢独自出门这碴儿。人到中年以后他才渐渐意识到,父亲还可以有另一种人生,而他和哥哥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写。好几次他都想和父亲说说自己的想法,但从小对父亲的惧怕,让他始终不敢开口。有一次他和母亲说了。母亲愣愣地看了他好一会儿说,“那样的话,我就不会和你爸结婚,不能给你哥俩当妈了。”母亲一辈子没自己拿过主意,一切听从父亲安排。父亲去世后,他和哥哥一度担心母亲无法一个人生活下去。没想到母亲活得很好,白天和邻居打小麻将,晚上到广场上扭大秧歌。无法适应的是裴先生自己,一年多来,他心里一直空落落的,悲伤无助的情绪始终纠缠着他。
裴小姐不知道“知青”该如何翻译。裴先生解释了半天,她灵机一动告诉汉斯先生,自己的爷爷是个类似于“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
“他为什么要去农村呢?”汉斯先生还是疑惑不解。
“为了传播知识和文化,‘德先生’和‘赛先生’。”裴小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