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独自吃饭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让人与人的联结更加便捷,极大地激发了人的社交需求。人的社会属性越来越强,一个人的社交在创业成功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千万别独自吃饭”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金科玉律:想成功,就多请我吃饭吧!
  江湖传言,在奥巴马宴请习主席的白宫宴会上,美国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曾请习主席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取个中文名。虽然,习主席以给孩子取名责任重大,是孩子他爹才该干的事婉拒了扎克伯格,但单就社交礼仪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在饭桌上很讨巧的话题。
  一位美国小伙子,有天打开自己的社交通讯录,发现Facebook上不知什么时候关注了很多自己也不认识的人,于是决定清理门户。在社交网络时代,“取关”(取消关注)是仅次于“拉黑”的一种“断绝外交关系”行为。君不见,一旦两位明星在微博上“取关”,自己没什么感觉,粉丝们先打起来。这位美国小伙子颇具绅士风度,决定先礼后兵,在“取关”之前,遍撒“英雄帖”:我要删除你了,但删除之前,你有一次机会,可以来和我吃顿饭。如果谈得投机,咱们还能继续做朋友,否则真要“友尽”了。
  小扎肯定是深知社交的重要性。前几年,他就曾提出过一个挑战,每天要跟一位在Facebook工作的新人吃饭。吃饭成为了扎克伯格搞好社交公关的最重要手段。
  饭局是一种学问,不是你眼中看到的一群人简单地聚在一起吃饭,它实际上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的一个朋友圈,也是一种重要社会关系组织。在这个社交圈中,他们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合作伙伴,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敌人。所以,透过饭局,你能洞察出其中的社会关系、经济利益、人际规则、文化滋味。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跟谁吃饭,很重要。
  大家比较熟知的经典故事——《鸿门宴》,项羽傲娇自负,瞧不起刘邦,视刘邦为轻狂无赖郎,大意轻敌,最终失去了饭局中唯一杀掉刘邦的机会,也失掉了关中和天下,最终落得自刎而亡的结局。
  还有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们也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篡夺政权。于是,他设了一场酒宴,威胁利诱石守信、王审琦等高阶军官交出了兵权。这也造成了日后宋朝军队战斗力不足屡被少数民族打败的结局。
  此外,还有被众多成功企业家追捧的巴菲特天价午餐。2008年,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中国投资家赵丹阳,以211多万美元的破纪录成交价,投得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赵丹阳十分聪明,借午餐之机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股票。巴菲特的一句“会考虑”让物美的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大涨近24%。
  还有,另一位任性中国人——大连天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晔,以235万美元成功拍下巴菲特午餐。一顿午餐让朱晔的天神娱乐成为创业板的神话,市值一度高达46亿元。之后,经过一轮资产重组,天神娱乐变身网游股复牌后竟连续收获13个涨停板,被誉为“2014年涨停王”。
  如何提升和激发你朋友圈所蕴藏的所有潜力,最好方式,就是你将两个不属于同一世界的人拉到同一个圈子里共事。而且被你拉在一起的人差异化越大,你的社交能力就越强。纵观我们身边那些年纪轻轻,升职却很快的高管朋友们,他们有一个相似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是多种领域、多种专业关系网的核心枢纽。人的关系并不像一张网,他们不会像敌人一样互相排斥。相反,他们会相互协作,继而产生巨大影响力。
  社交互联网时代,通过与人共享资源,你不仅可以收获人脉,搜集到讯息,还可以获得财富。如果一个人比较擅长交际的话,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他看世界的角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会认识更多新人,关系网也会变大,其中蕴藏的能量也就更大,创造的财富也就会越多。
其他文献
针对现场实际,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目前循环水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方法与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合理化建议.
如何让一个女孩嫁给你的概率更高?这里有三种答案供你选择:  1. 给女孩送花,请女孩吃饭、唱歌、看电影。  2. 给女孩买车、买房、买包。   3. 忽悠女孩和你一起买房、买车,她也掏钱,或者忽悠她给你买包,把她耗到嫁不出的年龄,甚至有了你的孩子。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家应该都会选择第三种。因为在前两种情况下,男孩付出得多;在第三种情况下,女孩付出得多;当女孩付出得多时,她嫁给你的概率反而会增大
我们最近出了一本书,叫《老板的心理底线》,集中了创刊8年以来员工研究老板心理的大成,在做微博推广时,一位网友提了一个建议,“最好出一本员工的心理底线,让老板们好好读读!”  初看之下,一笑而过,似乎不识时务,从来都只有人研究老板,很少有人研究员工。但联想起最近几年来爆发的民工荒、富士康连番跳楼事件、年初的跳槽潮和身边的老板们总在感叹一将难求,或许,员工的心理底线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  眼下,办公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