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n1987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本文就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性耳鸣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用药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性耳鸣;甲磺酸倍他司汀;艾司唑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285-01
  神经性耳鸣主要是由耳神经受损和耳神经群,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1]。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8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分别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艾司唑仑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神经性耳鸣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患者在接受诊断期间,均感觉耳内出现蝉鸣声或电话机的鸣声,也有像流水声、风声、机器声等声音,安排患者进行耳部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以及耳鸣测试等相关检查,确诊本组的86例患者均符合神经性耳鸣的诊断标准[2]。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8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为(42.5±5.3)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1.5±0.3)年。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为(43.5±4.2)岁;患者的病程在5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1.6±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40130)对观察组的4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6-12mg/次,2-3次/d,持续用药持续用药21d为一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用艾司唑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32020450)对对照组的4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2mg/次,2-3次/d。持续用药21d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彻底消除或仅在安静的环境下偶尔出现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仅在安静或嘈杂环境下持续出现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重的治疗效果为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材料中的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治疗的显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在服用艾司唑仑治疗后,治疗的显效率为86.05%,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4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2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及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的4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7例患者出现了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其中头晕4例、口干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神经性耳鸣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神经性耳鸣长期不治或久治不愈则会致使患者的听力下降,使患者的生物钟出现紊乱,出现失眠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发展成耳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当中。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4]。艾司唑仑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的4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在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的显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7%和4.65%;对照组的4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在服用艾司唑仑治疗后,治疗的显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05%和16.28%,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因此,笔者认为: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用药治疗方案,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祖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10(32):363-364.
  [2] 李红星,罗利敏,刘东坡.辨证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25(21):185-186.
  [3] 杨家蕾,樊永平.自拟活血通窍汤治疗神经性耳鸣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11(23):282-283.
  [4] 邢光前,赵晓埝,陈智斌,李芳丽,王登元,周涵,李华斌.甲磺酸倍他斯汀治疗耳鸣和瞬态耳声发射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科学,2008,11(25):256-2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药物治疗结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结节病患者,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甲、乙两组,给予甲组皮质激素治疗,给予乙组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治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施行联合用药的乙组有效率(90%),施行常规用药的甲组有效率(78.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进行适当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分析干预前后关于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知晓率、耐药性等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和干预前相比较,药学干预下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知晓率、耐药性等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体现在医生及护理人员对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知晓率显著提升方面。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药剂头孢替安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病患,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平均每组49例,研究组为下呼吸道感染病患,对比组为泌尿系感染病患,98例病患都使用注射头孢替安实施治疗,对98例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现象进行记载。结果:两组病患通过治疗后治愈例数为30例,显效例数为10例,有效例数为5例,无效例数为4例,总有效率为92%;对比组治愈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度洛西汀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度洛西汀治疗; 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HAMD、NIHSS及ADL评分。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更优于度洛西汀组,各项评分降低的更显著,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天花粉蛋白、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80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A组给予天花粉蛋白联合米非司酮治疗,B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经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组82.5%;两组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分别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联合应用胃达喜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疗效观察主要选取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84例进行临床治疗的对比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胃达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随访中,仅1例患者病情复发,占2
期刊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系统的常见病。该疾病的病因较复杂,主要包括气道神经调节失常、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气道慢反应炎症等。此病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发生死亡。与成年哮喘患者相比,哮喘患儿的发病比较隐匿,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而且在长期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可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为了分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我们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
期刊
摘要:柴胡疏肝散首见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阵》,原方用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用于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其方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清热利胆,是治疗脾胃气虚、升降失常,肝失调达、气机郁滞,胃络失于通和的常用方,近年临床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胆汁反流;胃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在风湿性关节炎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3年本院治疗的22例风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测定在风湿病化验检查中的应用。结果:经过实验室检验,未治疗前18例患者RF呈阳性,4例患者RF呈阴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8例呈阳性患者中,10例患者RF呈阳性,6例RF转阴,2例RF浓度降低。结论 血清类风湿因子(RF)在人体中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生理作用。RF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DPP-4抑制剂单药以及联合用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以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沙格列汀,观察组予以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DDP-4抑制剂沙格列汀(Bristol-Myers Squib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