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坊刻戏曲考述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证明代刊刻戏曲的书坊,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北京等地坊刻戏曲的数量,论述明代坊刻戏曲的地域特征,分析这些地区之所以重视戏曲刊刻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明代坊刻戏曲有一定的阶段特征,即明初至正德时期,刊本数量少,稿源以元杂剧和南戏为主;嘉靖时期,坊刻戏曲逐渐兴盛;万历中期开始,戏曲刻本迅速增加,体现家族刻书的倾向;泰昌至崇祯时期,苏州和湖州成为戏曲坊刻中心,文人加入戏曲出版行列,戏曲刊刻与现实关系密切。
其他文献
抗战胜利后,在主持中国善后救济事业时,蒋廷黻系统提出了善后救济思想。内容包括:强调战后善后救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寓救济于善后之中”的理念,规定救济活动要从急赈、特赈
“物质变换”表征了Stoffwechsel的生态社会内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真实的变换和联系。“物质变换裂缝”被马克思用来指称资本主义制度下物质变换联系中断的事实,资本运动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