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务管理工作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具有中枢纽带作用,维持着高职学科教育的正常运转。随着高职教育方式的变化,一些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务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对现有的教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与创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068-01
1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特点
1.1繁杂性
教务管理工作包含学校所设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籍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大量繁琐的内容,这些内容又对整个教务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才培養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质量评价等)。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对这些繁杂的资料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保管,使其规范化存档,便于管理和查档。
1.2 服务性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是学生、学校及老师之间的桥梁, 他们在做好各自的本职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做好各项服务性的工作。比如,一般性的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老师教学评价方法等工作;同时,教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为各级领导准备有关教学的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1.3连续性
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般情况下, 学校每个老师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教室选择等都在学期之初就已经由相关部门完成;还有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成考核、考试安排、试卷管理、成绩统计及分析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而且对整个教务工作都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其中某个环节的差错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2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
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具有规范的制度之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根据作者在校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①高职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专等学校组合而成的,其人员配置的水平有限,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对于教务工作的本质理解就存在认识问题;同时由于高职教务工作本身的繁重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导致他们的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是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或许认识到创新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没有形成创新的意识,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不能快速的吸取外界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对于教务工作只是停留在依照传统的模式完成高职院校设定的目标,而不积极的思索如何更能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等。
③高职教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缺少有效地重视,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教务工作的实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再加上本身教务工作每年的管理事项基本一致,导致常年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了积极性,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2.2 高职教务管理权过于集中
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计划、考试组织、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基本上集中在院校教务处的职权范围内,这样的教务管理模式导致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权限过于集中,不利于高职特殊教育的发展。因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朝着“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而这样的教学策略需要高职院校的具体系别与企业建立相互合作的教学安排,建立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务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中高职院校的系部在教务管理中没有自主权,其不能独立地依据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导致高职院校下属各系不能较好的完成特色教育;同时教务管理权限的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多,而教务管理人员有限,其不能充分的了解教师的工作,结果导致教师考核缺乏量化,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许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教务管理工作已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其在使用的范围、方法上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3.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缺少针对性。由于高职院校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其对于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依靠采购的形式,独立开发设计的系统软件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其选购的管理程序对于本校的管理没有针对性,不能反映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特色,造成资源的浪费。
2.3.2 教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功能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不高,使得各系之间的教务管理信息形成孤立,结果使得教务管理信息浪费严重,甚至造成教务信息的更新不及时。
3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3.1 优化和创新教务管理体系
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就是针对高职广大教职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除此之外,如何对教务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即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将集中的职权授予各二级院系的教务管理部门。如此,各院系就可以依据本院系的教育目标安排课程、教师评定等,并定时组织会议,让各级院系汇报本院系的教务管理工作,在汇报过程中相互学习,积累经验,总结经验,以此实现优化、创新管理,促进发展可持续化。
3.2 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与创新
步入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不但能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简易方便,而且优化和创新的多渠道信息系统能加快信息的传送速率,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得全校师生得益于此;也能使得教务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事物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工作质量、管理效率也能实现质的飞跃,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也得以优化创新。
3.3 优化管理工作,激发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长远发展,解决的首要的问题即是:如何优化和创新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首先建立合理化的激发制度,以此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根据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概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步骤,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实行嘉奖条例,对表现优秀者或有创新成果者给予奖赏,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确保他们在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后强化管理人员的的培训教育。因为是“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要优化和创新,定期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管理上的优化与创新。
结束语
高职院校想要迅速且有效的发展,必须需要一个完善、性能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建设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的系统是又是一个花费时间长、工程量大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想要跨越式的发展,就要保证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充足,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够专业,要规划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与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把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提升上来了,成为一个强大的管理系统,那么才是真正的发展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叶小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08).
[2]成凯.浅谈高职院校救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创新[J].科枝资讯,2017(1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优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1-0068-01
1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特点
1.1繁杂性
教务管理工作包含学校所设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籍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大量繁琐的内容,这些内容又对整个教务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才培養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质量评价等)。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对这些繁杂的资料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保管,使其规范化存档,便于管理和查档。
1.2 服务性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是学生、学校及老师之间的桥梁, 他们在做好各自的本职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做好各项服务性的工作。比如,一般性的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下达、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老师教学评价方法等工作;同时,教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为各级领导准备有关教学的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1.3连续性
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般情况下, 学校每个老师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教室选择等都在学期之初就已经由相关部门完成;还有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成考核、考试安排、试卷管理、成绩统计及分析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连续性,而且对整个教务工作都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其中某个环节的差错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
2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
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具有规范的制度之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根据作者在校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我国的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①高职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专等学校组合而成的,其人员配置的水平有限,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对于教务工作的本质理解就存在认识问题;同时由于高职教务工作本身的繁重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导致他们的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
②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是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或许认识到创新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没有形成创新的意识,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不能快速的吸取外界的先进的管理经验,他们对于教务工作只是停留在依照传统的模式完成高职院校设定的目标,而不积极的思索如何更能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等。
③高职教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缺少有效地重视,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教务工作的实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再加上本身教务工作每年的管理事项基本一致,导致常年从事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了积极性,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
2.2 高职教务管理权过于集中
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计划、考试组织、教学检测与评估等基本上集中在院校教务处的职权范围内,这样的教务管理模式导致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权限过于集中,不利于高职特殊教育的发展。因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都在朝着“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而这样的教学策略需要高职院校的具体系别与企业建立相互合作的教学安排,建立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教务管理制度。但是实际中高职院校的系部在教务管理中没有自主权,其不能独立地依据学生的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导致高职院校下属各系不能较好的完成特色教育;同时教务管理权限的过于集中也不利于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多,而教务管理人员有限,其不能充分的了解教师的工作,结果导致教师考核缺乏量化,不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3 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许多的高职院校对于教务管理工作已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其在使用的范围、方法上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2.3.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缺少针对性。由于高职院校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其对于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依靠采购的形式,独立开发设计的系统软件比较少,这就导致了其选购的管理程序对于本校的管理没有针对性,不能反映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特色,造成资源的浪费。
2.3.2 教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功能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共享性不高,使得各系之间的教务管理信息形成孤立,结果使得教务管理信息浪费严重,甚至造成教务信息的更新不及时。
3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3.1 优化和创新教务管理体系
教务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就是针对高职广大教职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除此之外,如何对教务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即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将集中的职权授予各二级院系的教务管理部门。如此,各院系就可以依据本院系的教育目标安排课程、教师评定等,并定时组织会议,让各级院系汇报本院系的教务管理工作,在汇报过程中相互学习,积累经验,总结经验,以此实现优化、创新管理,促进发展可持续化。
3.2 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与创新
步入信息时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高效,不但能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简易方便,而且优化和创新的多渠道信息系统能加快信息的传送速率,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得全校师生得益于此;也能使得教务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事物中解脱出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工作质量、管理效率也能实现质的飞跃,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也得以优化创新。
3.3 优化管理工作,激发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长远发展,解决的首要的问题即是:如何优化和创新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首先建立合理化的激发制度,以此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创造性。根据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概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步骤,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实行嘉奖条例,对表现优秀者或有创新成果者给予奖赏,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确保他们在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最后强化管理人员的的培训教育。因为是“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要优化和创新,定期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管理上的优化与创新。
结束语
高职院校想要迅速且有效的发展,必须需要一个完善、性能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建设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的系统是又是一个花费时间长、工程量大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想要跨越式的发展,就要保证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充足,保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够专业,要规划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提高与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把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提升上来了,成为一个强大的管理系统,那么才是真正的发展起来了。
参考文献
[1]叶小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8,(08).
[2]成凯.浅谈高职院校救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创新[J].科枝资讯,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