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是为了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谈如何把写字教学教活:
一、发挥想象,感知字形美
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通过汉字的书写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二、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较运笔方法。如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再如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得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的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遍,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遍,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遍。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
四、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的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了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看到他们的成绩,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谈如何把写字教学教活:
一、发挥想象,感知字形美
汉字的形体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智慧,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通过汉字的书写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二、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较运笔方法。如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再如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2、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之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得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的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一个“少”字,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每个写2-3遍,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遍,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遍。你还想写哪个字,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好”。
四、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的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一个学期的写字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了写字的乐趣,许多孩子幼小的心里已经立下了当书法家的愿望。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了“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看到他们的成绩,心中便又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