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应与时俱进,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共产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新内容;条件
所谓价值观,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包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总的态度。共产员的政治身份,决定其价值观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如把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保持其先进性。
一、共产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社会价值观多元、文化多元,必然影响到党员的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党要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更新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观念,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部分共产员在价值取向上产生矛盾、困惑,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党内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与少数人价值观的扭曲有关。正视这一问题,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要求党员价值观与之相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遍及全国基层农村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旗帜。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则是推动民主政治从基层到权力部门发展的具体表现。这种发展态势,内在地要求执政党的党员以民主、法治等理念作为政治上的价值取向,这关系到党员能否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 能否与时俱进,使党员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趋势协调,对党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二、党员的价值观应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以作多重理解,仅从政治生活的视角来看,其基本要义就是尊重人权,以人民权利为本位。这里要说明的,一是人权观念不是哪一个阶级独享的观念,尊重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二是党员人的人权观,是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人权观。人奋斗的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这是目标价值,也是核心价值。
二要确立民主的观念。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就是以人民基本权利为本位,而人民基本权利需要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实现,民主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要确立法治观念。在当前,身居各公共权力要位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党员,其法治观念如何无疑影响到党能否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把法治观念作为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一是对权力行使者来说,意味着以法律作为执政行为规范,意味着权力的边界不能超越于法律的许可,意味着“权”大于法的“潜意识”需要彻底摒弃。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活动方式都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二是对普通党员来说,意味着在社会生活和本职工作中,成为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四要崇尚服务。人民群众不是党的“工具”,而党是人民的“工具”党的领导资格就来自于为人民服务。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其人生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
五要崇尚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广义的科学,并非仅指自然科学。包含有下述含义:一是有科学的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二是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决策、执行都需要尊重科学,并有科学的方式和机制做保障,否则容易出现偏差。
三、应为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1、要坚持终身教育。党的思想教育要发挥作用,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内容要科学、符合实际;二是改进教育方式,使之适合新时期的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三是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因为党内思想教育主体、客体并无明显界限,组织对个人可以进行教育,领导者可以对普通党员进行教育,但领导者也可以从一般党员那里得到教益,党员相互之间同样彼此影响——特定氛围有益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价值取向。
2、营造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与价值观的形成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所有的制度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形成的,但是,制度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对人的价值判断起着引导作用。党内制度所设定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
3、形成良好的党风。党风是党的宗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个体生活于其中的组织的风气,既是现有价值观的反映,又进一步推动或阻碍某种价值观的发展、演化。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使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是形成新的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4、引导和改造社会环境。改造社会环境不是指扭曲社会发展规律,而是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通过党的政策,又好又快地推动社会发展,公正地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群体关系,从而使社会矛盾得以缓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得以充分体现。只有当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的时候,党员、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5、增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这里不来全面论及党性修养,仅就个体价值观与组织整体价值观的关系作一点说明。社会身份越复杂越需要整合党内思想、信念,不整合就会引起混乱,但整合不意味着强制性一致,而是在根本问题上基于自愿的一致。党性修养可以促进党员在政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党的核心价值观协调,但党性从来不遏制个性,恰恰相反,只有保持生动的个性,党性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党的政治生活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局面。
关键词:共产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新内容;条件
所谓价值观,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包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总的态度。共产员的政治身份,决定其价值观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如把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价值理念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保持其先进性。
一、共产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社会价值观多元、文化多元,必然影响到党员的价值取向。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党要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更新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观念,这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部分共产员在价值取向上产生矛盾、困惑,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党内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与少数人价值观的扭曲有关。正视这一问题,恰恰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要求党员价值观与之相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特别是遍及全国基层农村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旗帜。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则是推动民主政治从基层到权力部门发展的具体表现。这种发展态势,内在地要求执政党的党员以民主、法治等理念作为政治上的价值取向,这关系到党员能否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起到促进作用。 能否与时俱进,使党员的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趋势协调,对党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
二、党员的价值观应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可以作多重理解,仅从政治生活的视角来看,其基本要义就是尊重人权,以人民权利为本位。这里要说明的,一是人权观念不是哪一个阶级独享的观念,尊重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二是党员人的人权观,是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人权观。人奋斗的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标。这是目标价值,也是核心价值。
二要确立民主的观念。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就是以人民基本权利为本位,而人民基本权利需要通过一系列政治制度安排才能得以实现,民主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要确立法治观念。在当前,身居各公共权力要位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党员,其法治观念如何无疑影响到党能否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把法治观念作为价值理念的组成部分,一是对权力行使者来说,意味着以法律作为执政行为规范,意味着权力的边界不能超越于法律的许可,意味着“权”大于法的“潜意识”需要彻底摒弃。这对于党的执政方式、活动方式都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二是对普通党员来说,意味着在社会生活和本职工作中,成为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四要崇尚服务。人民群众不是党的“工具”,而党是人民的“工具”党的领导资格就来自于为人民服务。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其人生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
五要崇尚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广义的科学,并非仅指自然科学。包含有下述含义:一是有科学的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二是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是决策、执行都需要尊重科学,并有科学的方式和机制做保障,否则容易出现偏差。
三、应为党员价值观与时俱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1、要坚持终身教育。党的思想教育要发挥作用,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教育内容要科学、符合实际;二是改进教育方式,使之适合新时期的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三是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因为党内思想教育主体、客体并无明显界限,组织对个人可以进行教育,领导者可以对普通党员进行教育,但领导者也可以从一般党员那里得到教益,党员相互之间同样彼此影响——特定氛围有益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价值取向。
2、营造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与价值观的形成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所有的制度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形成的,但是,制度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对人的价值判断起着引导作用。党内制度所设定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行为准则、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就会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追求。
3、形成良好的党风。党风是党的宗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个体生活于其中的组织的风气,既是现有价值观的反映,又进一步推动或阻碍某种价值观的发展、演化。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使优良作风发扬光大,是形成新的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4、引导和改造社会环境。改造社会环境不是指扭曲社会发展规律,而是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通过党的政策,又好又快地推动社会发展,公正地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群体关系,从而使社会矛盾得以缓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得以充分体现。只有当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出来的时候,党员、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5、增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这里不来全面论及党性修养,仅就个体价值观与组织整体价值观的关系作一点说明。社会身份越复杂越需要整合党内思想、信念,不整合就会引起混乱,但整合不意味着强制性一致,而是在根本问题上基于自愿的一致。党性修养可以促进党员在政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党的核心价值观协调,但党性从来不遏制个性,恰恰相反,只有保持生动的个性,党性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党的政治生活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