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的欲望与信仰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拿起过的人,如何懂得放下!就如同钻石不经过打磨不会发光一样。人生沉淀到一定的时刻,就应是一种纯粹,纯粹的心,纯粹看待世界的眼光,越到后面你的内心越没有杂质。因为美好的能量把所有的不净转换为净。
  一位收藏皇冠的人
  皇冠的意义,如果换做以前,我可能会回答是尊贵,美丽,荣耀感,身份的象征。但是当我偶遇了东京的一位皇冠收藏家之后,便更能理解和懂得皇冠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是一种美到极致就变成无比简单纯粹的境界,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恒定和阅历才能承受得住。


  也许这不是一间藏着世间珍宝的博物馆,只能算是一间办公室,但收藏着千百年历史的故事,和对美的追求。尽管携带着那么久远的时光风尘而来,但它们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如此单纯。
  30年前这里的主人花了公司整整一半的钱去收了一顶皇冠,当时很多人都不赞同。但这顶皇冠现在依旧保存在这里,当年是为沙皇定制的,镶满了钻石和珐琅彩,虽然如此金碧辉煌,一见到它却令人感受到纯粹的美。有些东西不需要语言,美,如果到达了一个境界,就成了哲学,单纯又不简单,也许复杂过后的简单才真正令人折服。
  自从主人收藏这顶皇冠之后,从此也发生了很多令他觉得奇妙的事情。后来还在东京大学开设了专门的艺术课程,传递至美的精神,将五千年来的人类历史通过珠宝文化教授给学生。
  人类与皇冠的对话


  皇冠是权力与富饶的象征,但最终的境界却是净化佩戴者的心灵和精神。当主人用手托举着皇冠,把它放在一幅由珠宝和金子磨成粉制作而成的古代唐卡前,关上灯用一个小手电筒照射在皇冠上,奇妙的是皇冠上闪烁着熠熠星光,犹如在宇宙中的星星在和你对话。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静、神奇的而又无量无边的宇宙能量。
  美妙绝伦的是之前用放大镜看菩萨都佩戴着美丽的珠宝,然而佩戴那些从久远的时代穿越而来的皇冠,有某种气场令我与之契合,为之动容。
  以前希腊神殿祭祀的时候,他们坚信如果不佩戴皇冠的话神是不会降临的,它看似是祈祷时的器具的象征,本质却是人类对美的一种追求。过去,皇帝和皇后在佩戴皇冠之前须要绝食三天,让自己的俗身得到净化,达到神圣的境界。皇冠不仅仅是权力和富裕的象征,它具有更深的哲理。
  我们看今天的世界,各种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都不是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近50年来是人类对地球破坏最严重的50年,现代化的进步却对地球造成了致命的破坏。这才是人类真正应该重视的地方。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一直跟地球和平共处,到了近代社会,有了艺术、文化之后,就开始以人权为主,和自然界的关系也在微妙地发生着变化,资本主义讲求利益最大化,如何从自然界获取,人类开始想怎样利用地球,对地球不断地侵害。人的生活中如果缺少美,那么人就会灭亡,如果没有美,那么人的生命也是没有的,这才是21世纪真正的课题。
  也许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油画才算收藏的主流,但真正人类美的主流在绘画艺术之前是以珠宝文化为主的,一些精髓的东西都被人所遗忘了。我们处处以“人”为中心,如果不改变这种生活方式,不进行一次彻底的巨变,不改变价值观的话,地球很有可能会灭绝。
  珠宝与古董文化的净化作用
  而珠宝就是起到净化的作用。珠宝和古董文化,除了是祈祷时的器具,也是净化精神所用,它们会在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静下来想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艺术的精髓,什么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它们的价值。越是在精神浮躁的今天,你越是觉得珠宝具有超凡的吸引力,你之所以会觉得珠宝有吸引力,是因为珠宝里面很少有杂念,更多的是信仰。


  曾经问过一位很有名的物理学家,宝石到底是什么,老人家说任何物质都有物化的形态,都是要追求一种安定,一种沉淀,最终形成没有波动的静止的结晶。这是一种气场,无论宝石还是钻石,结晶越达到高度的时候,越没有杂质。那些最顶级的钻石,里面都是没有一丝杂质的,因为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它就不会有什么波动。这跟人的心是一样的,不管经历再多的繁华,到最后也要沉淀下来,能量都是归附于零,所有的零其实也是最大的。
  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追求一种安定,追求一种沉淀?人也有宝石的这种欲望,向往这样的境界,在国学里就是以心见心。但人有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同样的问题,也曾请教过一位高僧大德,他说:珠宝是佛学,佛学里有三重世界,一是代表真理的佛,二是俗世里拯救人的佛(佑世佛),还有就是用来教化你的佛(护法神)。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包括你的亲戚朋友,或是你不认识的人,他们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都是有意义的,是佛化成这个“人”的样子来教育你,有的人就是通过做坏事或做令你讨厌的事来提醒你一些道理,让你成长,无论今天这件事让你感受到爱,或者感受到不愉快,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修行。


  什么是皇冠的意义,它的确可以给人们加冕,但它更有净化灵魂的作用。十几亿年前地球上就有钻石这种物质存在,当一位贵族新娘在婚礼仪式上佩戴一顶100多年前手工制作的美丽皇冠,这就意味着首先是净化新娘,然后祈祷永远的爱。这是来自最自然的,最神圣的心意。
  珠宝最终代表着真理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祈祷的一种象征,它的本质就是净化,在当下尤其需要。有了这种思想作底蕴,再看这些珠宝感受就又不一样了。

其他文献
三月因了妇女节,仿佛跟女性总有点联系,而女性对“保鲜”二字,注定特别敏感。最近,当我们看到最新一季的某品牌创意冰箱艺术展,特别是展览中所展现的五位女性的故事,不觉感叹——这真是现实中所具有的却又超现实的感觉,是艺术,亦是人生……  五位女性,都为各自领域内的先锋人物,颇受业界瞩目。而根据她们个性“生成”的冰箱装置艺术,不仅为观众了解其个性、爱好和专长提供了极富趣味性和惊喜的一窥,更让人体味到冰箱不
期刊
1990年代末的某一天,世事繁华,乔治·阿玛尼给安藤忠雄打去电话,希望由他来设计阿玛尼剧场,一个星期后,他们在年华如水的米兰碰面,十几天之后,安藤忠雄就设计好了建筑架构。米兰是所有设计师的灵魂归宿。即便不及安藤忠雄如此有名,怀揣设计梦想的年轻人亦同样能在米兰寻到人生的方向。米兰,是一场设计师的集结号。吹响集结号的是燃烧的才情,不息的热情,以及奔流不止的温情。它们筑成设计师永不厌倦的创作,分享,自我
期刊
过度关注“难民问题”激怒西方  2015年9月2日,一艘从土耳其偷渡前往希腊科斯岛的橡皮艇倾覆,至少12人遇难。一个名叫Aylan Kurdi的3岁叙利亚男孩被发现淹死在土耳其近海,如同天使般安详睡去的遗照一经发布就被疯狂转载,令无数人心碎,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难民的关注,甚至促成了欧盟对于难民宽容的立法。  艾未未最新一次的艺术行为,就是模仿照片中的小男孩躺在海滩上。据悉,他的这件作品是为了其
期刊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近日已成功通过银监会审批获准开业,将于3月中旬举行开业典礼。瑞银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上海分行是瑞银继北京华贸支行之后,在亚太地区设立的第二个首层营业厅。除了强大的资本实力,瑞银拥有超过150年历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银行的人文气质。瑞银在上海设立分行,不禁让我们十分期待,对于上海的投资市场,将带来怎样令人惊喜的改变。  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选址极为特
期刊
很多时候,一个艺术家能否声名远扬往往与他们能制造出的话题性相关,然而这并不与艺术家的才华相矛盾。翠西·艾敏曾经在艺术界是一个叛逆的存在,以各种疯狂的事件登上新闻头条,成为“年轻英国艺术家(YBA)”一代中最具话题性的人物。但同时在学术方面,翠西·艾敏在1999年凭借《我的床》获得特纳奖提名,而这件作品目前也以租赁的方式长期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成为艾敏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此外,她2007年代表英国参
期刊
庆哥哥从万科出来后搞了个优客工场,引领着中国的创业孵化办公服务行业。  前段时间,我们易居也推出了“时钟教室”进军教育产业。这两者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共享经济的产物,在原有的传统经济秩序里是不可能产生的。  优客工场和时钟教室一个是在分权,把一个完整的办公空间切割成一张张桌子,分权使用。另一个是在分时,把一个完整的空间分割成以小时为单位来分时使用,两者异曲同工。  无论是分权还是分时,都在空间的管
期刊
欣赏艺术品的时候,会有生理反应吗?或许也会有,但更多的必然是心理反应。燥热狂乱的思绪,在面对沉静干净的画作时会平冷到放空。冷静的人在看到最深爱的画家毕生最佳作品的时候,情绪也会瞬间炸开。而面对美食呢,却满满的都是生理反应——最先是分泌口水,然后吞咽到胃里,胃酸泛起涟漪后,手指微微跳动;当美食到达口中,那引起的生理反应不亚于原子核被引爆,四肢百骸都舒爽开来。当艺术遇到美食,如同灵与肉蓦然重叠。餐饮界
期刊
1978年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相对隐蔽的叙述线索是围绕青年创作现象展开的。在这条线索不断绵延与转化的过程中,有几个特点尤为值得关注:其一,在1978—2000年这段时期,中国当代艺术中绝大部分艺术思潮、美术运动是由年轻艺术家发起和推动的。其二,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一些重要的展览、艺术现象,也是因为年轻艺术家的参与而使其载入史册。其三,青年人勇于实验,敢于打破陈规,不仅为当代艺术注
期刊
齐白石是艺术品营销的高手,他为了将得意之作卖出高价而跟夫人“演双簧”的故事,已广为人知。顾客问:“齐老先生的草虫最为出名,可否割爱一册?”他回答:“年纪老了,眼神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顾客继续恳请,他故作为难:“有倒是有一部,不过太太藏起来了,不知肯不肯出让。”顾客求购更迫切,说愿意出大价钱。他便对房中的夫人喊:“太太,有位贵客要看看你那部虫草册页哩。”夫人回应:“这部册页不卖的!”
期刊
与李磊约好采访的那天,恰逢上海进入整个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午后零星的阳光转瞬即逝。而他硕大的仓库一般的工作室内却与室外的温度所差无几,我们到达时,他正穿着羽绒服在这样的环境下忙碌地创作着。在看到我们之后,他旋即停下了手中的事,热情地带着我们四处参观,介绍自己最近正在创作的油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对艺术创作的激情不言而喻。  初见李磊,多数人很难立刻将他与一般人们脑海中的“艺术家模式”联系起来。他身材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