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学生当作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先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我请两位老师按高考评分标准给下面这篇文章打个分。
  第一次吃泡面
  一位男青年考上了大学,第一次从山里走到山外。那天,他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坐了半天的车,他感觉到有点饿了,于是从包里拿出亲戚送给他的一碗泡面。他还是第一次吃这样的方便面条,打开它,看了又看。男青年思忖着:这么一小块面条怎么能吃饱?是不是就这样拿在手上吃呢?他拿不准,再看看盒上的说明,才明白,原来是要加开水泡的。可是男青年又犹豫了:这火车上哪有开水啊?这也不能怪他,他头一次乘火车嘛。终于,他还是放弃了吃泡面的念头,忍受着饥饿。
  对座的一位中年妇女看出了男青年的尴尬。于是,她也拿出一碗泡面,打开,撕开佐料袋,并告诉她旁边的儿子:“开水在两节车厢的接头处,去倒点。”泡好了面,过了约五六分钟,她才让儿子吃。中年妇女就这样“按照程序”慢慢地做着、说着。男青年全明白了,于是也泡好了面,并对中年妇女感激地笑了笑。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为了不让他难堪,她巧妙、间接地教会了他如何泡面。还不止于此,她的与人为善和善解人意,也将影响青年的一生。
  那位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事前,我叫两位学生在考试作文纸上抄了下来。非常有趣,我的这两位同事很职业地给文章打了分,一位以“文章写得非常好”为由给了58分,另一位以“字数不够”为由给了50分。后来,我告诉两位同事:《第一次吃泡面》是夏克波2006年3月2日发表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他们会心一笑。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判,我也不会给《第一次吃泡面》满分(60分)。然而,《第一次吃泡面》是地地道道的满分作文。
  很好笑吧,语文教师把作家当学生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一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问题,太程式化,太苛刻。二是语文教师有问题,也跟着程式化,也跟着苛刻。
  如此说来,中学生就更惨了。你是一个中学生,你只有中学生的生活,你只有中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你的文章写得再好,语文老师总能找到你很多问题。于是,你的作文很难“优秀”(48分以上),更难拿满分(60分)。于是,中学生作文绝大多数在45分左右徘徊。
  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语文界的同仁和我的朋友们把中学生当作家了。
  2
  我承认:大多数学生所写的文章比我中学时代的文章强多了(我30多年前写的文章曾做过老师作文评讲的范文,老师给的分数最多也是100分中的90分)。大多数语文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做了学生的“评委”,能给90分(54分)的文章绝对在少数。
  究其原因,语文教师长期受“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影响,在大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在几个不同的框架中,将学生作文对号入座,在很短的时间内能给予一种否定性评判。
  这种否定性评判,是针对评分标准而言的。标准要求“形象丰满”,你的作文形象“不”丰满;标准要求“文句有意蕴”,你的文句“没有”意蕴。在潜意识中否定性思维的影响下,绝大数中学生的作文就只能达到中等水平了。
  关键是评分标准太程式化,太苛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意境深远”(丰富),“语言生动,句式灵活”(有文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新)。这些文章写作的最高水准,别说学生做不到,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也做不到。
  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我们应该降低作文评分:文从字顺(语言)、结构合理(形式)、感情真挚(情感)、中心突出(内容)。
  请看下面这篇文章:
  回 家
  柯 浩
  回家的车一路颠簸,一如我忐忑不安的心。我蜷缩在车厢的最角落里,低着头,不敢看人。十月的天大抵是最凉爽的天,但车厢里没有开冷气仍会使人烦躁,音响里流动着轻柔的音乐也显得格外刺耳。
  年轻漂亮的售票员过来收钱。我低着头,装作是在玩手机的时尚小青年。草草的从口袋里拿出钱,迅速的交给售票员后就低下了脸。不为别的,因为我怕。怕她看到了我那双像兔子一样的眼,更怕她那眼角无意间流露出的同情与警惕。
  客车走的不是平时的路线,所以我不知道它要驶往哪里,也不知道离家的路还有多远。一如人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停在哪,你也不可能永远重复着你的路线。于是我们就在这走走停停间慢慢长大:或有悲伤,或有难忘,或有那个你忘不了的他(她)。
  但蜷缩与悲伤不是一个男人和强者应有的心态,不知不觉间我挺正了腰板,似乎我伟岸的身躯因此而更加伟岸。霎时间,我明白了:真正的强者,并不是因为他那伟岸的身躯,而是因为他那颗站立成树的心。
  暮云低垂,远处昏暗的天际却没能使我沉浸于忧伤,而山间的小路也带给人以安宁。纵然不是熟悉的道路,却也给人带来别样的思考与风味。人生或许就应如这样,在前一秒弱小,在后一秒强大。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弱小与强大之间,其实只在于心中一念。
  天越来越黑了,而家似乎也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班学生的一篇习作,500多字,符合“文从字顺,结构合理,感情真挚、中心突出”的要求,我给他满分。如果按高考评分标准来给分,单按“不少于800字”的规定,恐怕只能给个45分左右。
  别把中学生当作家,就是要把中学生当学生,承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肯定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诉求。不要把文学当成是中学生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向往。
  于是,我们觉得:降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缩小中学生满分作文心理差距,是提高中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全民族阅读和写作趣味的一种尝试。
  我建议高考作文让50%的学生拿“优秀”(48分以上),让10%的学生拿满分(60分)。同事说,那当然好。   3
  别把学生当作家,首要的是解决“高考指挥棒”的问题。
  时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高中语文“宪法”的重要条款。学生照着练,老师照着教,更多的考生只能望洋兴叹。
  “承认差距,选择放弃”是更多中学生及其教师在写作教学上的错误选择。
  现在提倡“全民阅读”、“终身阅读”,首先要缩小全民阅读心理差距。中学生读的是经典著作,而写不出“优秀”文章,时间越长,这种阅读心理差距会越来越大。如果把文学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圣殿,没有多少人堂而皇之跨入这个圣殿的门槛。
  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到社会,学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文学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大众写作”到“经典写作”,应该是不少中学生前进的方向。
  因此,语文教育专家特别是那些语文“宪法”的缔造者,应该调整思路,降低门槛,制定出属于中学生年龄特征的条款。
  别把学生当作家,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到而且能做到最好的。
  学生平时习作,我只给“非常好”和“好”两种评价。“非常好”约占班级人数的一半,当然属“优秀”系列,符合“文从字顺,结构合理,感情真挚、中心突出”的要求;其他文章只要完篇的,属“好”一类。我告诉学生:“好”与“非常好”只少两个字,并非遥不可及。(学生私下叫我“非常好老师”,我窃喜)
  在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上,我语惊四座:时下,50%的语文教师“不读书”,80%的语文教师“不写文章”。其实,这两个数字很保守。
  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曹树范先生,每次布置学生作文,他先写一篇“下水作文”,然后告诉我们如何解题,如何立意,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情景,我们历历在目。
  跟曹树范老师学习,我也有写“下水作文”的习惯。语文教师可以搞“个人崇拜”,除了讲好课,就是写好文章了。好比挖井,径直朝一个井眼挖下去,挖得越深,泉水越甜。语文教师坚持写文章,“作文”也能写成“作品”。
  别把学生当作家,语文教师却要努力成为作家,成为语文教育家。
  曹茂海,湖北大冶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有散文集《为了那半边》、长篇小说《泮湖作证》和《大冶兵暴》等10余种。责任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