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能系的大本营位于深圳罗湖区北部的笋岗深业物流大厦。远远望去,大厦一楼入口处悬挂的前海人寿的牌子煞是惹人注目。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前海人寿、钜盛华、宝能集团以及深业物流都在深业物流大厦里办公。低调神秘的姚振华旗下的主要资本运作平台几乎都放在这座大厦里,而距离深业物流大厦几公里之外的宝能汽车大楼则是宝能系的另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宝能控股、粤商小贷、宝能地产等均在此办公。
由于万科股权之争,宝能系的总部深业物流大厦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12月31日,深业物流大厦一楼电梯口已经设有保安把守,外人很难进入办公楼内。
作为国内地产的龙头老大,A股市值超过2900亿元的巨无霸万科,因前海人寿的“强行入室”而引发了一场股权争夺战。
2015年末的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神秘低调的潮汕籍隐形富豪姚振华以及其控制下的宝能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个庞大的网状投资商业帝国渐显。
根据万科2015年12月16日公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可以厘清姚振华控制的宝能系相关企业多达51家。这个以蔬菜经营起家的公司,在短短23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地产王国,并以综合物业开发为基础,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商业运营、酒店餐饮、现代物流、文化传媒、金融等多元产业,以及健康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民生产业,其发展历程的确耐人寻味。
走出地铁龙岗线益田站,抬眼便能看到一排淡黄色高楼,这就是宝能综合物业开发的首个项目——深圳中港城,这是宝能地产的第一桶金,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宝能系的发源地。
据深圳市工商局信息显示,当时的深圳市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在中港城六楼办公。正是这个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76%的持股比例,和深圳市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姚振华共同成立了后来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和宝能集团之后投资兴建的太古城相比,这个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住两用小区在商业方面略显冷清,几个底商少有人光顾。沿着小区往里走,只见一栋楼的外墙上贴满了给物业公司的奖状,从旁边的门栋进去,就能看到新华物业的客户服务中心。
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小区兴建于2000年,占地约1万平方米,物业和地产商都属于宝能集团。“这么多年,一直是我们在管理这个小区。”
而在小区对面的链家地产,门口张贴的广告显示,中港城的房屋均价在7万/平米左右。一位地产中介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这片区域是旧城改造项目,靠近前海保税区,现在是福田南最大的公务员小区。
中港城项目是宝能集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宝能发展史可以看到,1992年,姚振华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深圳,当时深圳市政府正大力支持菜篮子工程,姚振华看到了商机,创办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首创生态超市,提供净菜服务,获得了深圳市菜篮子工程创新奖。
1999年3月18日,据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增加房地产开发经营和信息咨询业务,中港城项目就是在这期间兴建而成。
姚振华如何拿到这块地,中港城项目究竟赚到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但正是这个项目,让姚振华将公司发展的重心从蔬菜经营转到房地产开发。2000年,宝能公司深圳总部成立,2002年4月17日,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姚振华和其弟姚建辉,两人分别持股75%和25%,办公地址也搬到中港城6楼,紧接着,企业更名为深圳市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后该公司几度更名。
在中港城项目之后的几年里,宝能集团在房地产行业沉寂了几年,先后进入物流、酒店、金融等产业,直到2005年,才带着深圳宝能太古城向外界宣告回归。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9年开盘当日,太古城获得了15亿的销售额。
随着太古城面世,宝能踏上了综合物业开发的新征程,同时也开始在城市综合运营上崭露头角,形成了以丰富的产业项目形成聚集效应来保障项目持续运营,转而推动产业地产发展,形成产城融合的“大地产”开发模式。
然而,深圳房地产企业以“招华万金”(即招商地产、华润置地、万科、金地)四大房企为主,初出茅庐的宝能并不为深圳市民所熟知。一位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深圳的房地产企业中,宝能估计都排不上前十名,因此,听说万宝之争后,两者实力的悬殊就连深圳本地人都感觉诧异。“也许宝能的地产项目都太高端了,大家不太了解吧。”他笑笑说。
定位高端的确是宝能地产的特征,以其“大地产”模式运作的典型深圳太古城为例,太古城的面世为深圳湾区的发展引流各种资源,最终促成该区域的发展繁荣,目前该区域已经成为深圳继香蜜湖、华侨城之后的又一新兴富人区。
从2009年开始,宝能拉开了全国扩张的序幕。2010年,宝能成功竞拍桔钓沙酒店地块,从此挺进高端酒店业。
2012年,宝能all city(南山店)开业,宝能向全国铺开商业地产的局面也开始破局。截至目前,其综合物业开发已进驻华南、华北、华东等七大区域30多个重点城市,旗下已有15个购物中心在建,其中还包括一些超高层写字楼物业,总开工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同时,其直接、间接的土地储备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据宝能集团官网数据统计,集团全国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综合物业达53处,包括住宅、城市综合体、旅游度假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产业园、学校、医院等多元产业。 宝能集团在全国的战略蓝图显然不止如此。2013年9月,宝能集团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200亿打造40个创新性购物中心,未来集团商业地产开发比例调升到50%,意味着一年要有8个商业项目在建,这对宝能集团现金流和招商、管理能力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谈起宝能的发展史,就不能不提起深业物流的拆分,这也是宝能产业帝国开始的关键节点。而在王石2015年12月17日的内部谈话中也提到,“分拆的结果是他们拿到深业物流品牌的使用权,‘一进、一拆、一分’,这就是他们的发家史。”
深业物流集团前身为深圳市笋岗仓库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2003年之前,深业物流集团股东包括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公司内部职工、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新笋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众力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2003年1月,深圳市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取得新笋投资有限公司25%的股权,第一次出现在深业物流集团股东名单中。
2003年3月,深圳市众力一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宝能控制的钜盛华实业和深圳市银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4%和10%,由此,宝能集团在深业物流集团的持股达到44.24%。2004年1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有2.28%股权转让给了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宝能集团共持股深业物流集团46.52%股权。2006年,姚振华出任深业物流集团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姚建辉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夏德明等宝能系人员也纷纷进入了董事名单。
一个是香港上市的深圳国企,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双方是如何合作的?《中国新闻周刊》翻阅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这几年的大事记,发现该公司对宝能集团只字未提,只是短短4年时间里,公司的领导层进行了多次人事变动。《深圳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期于2007年9月20日到期。该公司曾在2006年6月18日、12月11日召开股东大会,根据决议,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与宝能签订分立协定,到期后根据中国《公司法》对深业物流进行分立。
深业物流集团在2006年5月底的评估值为12.46亿元人民币。深业物流集团资产大致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拆分原因,从深圳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发布的新闻稿里似乎可见端倪,文中提到,“深圳控股完成深业物流旗下货仓发展及物业出租公司的分立安排,正式结束耗用公司大量管理时间的合作关系,分离安排将有助公司抛掉历史包袱,继续稳步向前。”
无论这个理由是否出自本意,但这个被深圳控股视作“包袱”的深业物流,却让宝能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房屋,在之后获得了快速升值,这也是宝能集团完成资本积累最关键一步。
之后,随着国资退出,由宝能集团控制的深业物流陆续成立了凯诚恒信仓库、粤商物流、深粤控股、华南汽车交易中心等子公司。而这些公司,以股东身份为2012年前海人寿的成立提供了资金,也为前海人寿在资本市场的进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深业物流的拆分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小试牛刀,那么,在2012年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则似乎预示着宝能集团下一步的重心所在。
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注册资本为10亿元,最大股东为钜盛华,占股51%。从2012年3月成立开始,前海人寿就带着一股狠劲:打着“3倍同行工资”的旗帜四处招人,3个月后拿下第一张保单,2013年度规模保费就突破百亿,达143.1亿元,在全国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3位。而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前11个月,前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51.70亿元,是2014年同期保费收入的5.10倍,是2014年全年的4.50倍。
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保险业极为罕见,难怪有人惊叹,前海人寿“以3年时间,走完了平安16年的历程”。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以万能险为主的高现金价值保险。对此,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深圳保险学会理事谢圣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万能险既有保障功能,也有投资理财功能,期限较长,但在中国出现了变异,保障功能很少,甚至没有,变成了投资理财产品。“如果真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前海人寿的产品主要是万能险,期限短,有三个月、四个月,还有一、两年的,在资产配置上,控制流动性风险就特别重要,要防范类似银行挤兑的退保现象和到期支付的压力。”
除了自身的保险业务,前海人寿的狠劲也在资本市场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告显示,除万科外,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一共举牌了8家上市公司: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中国金洋、南宁百货、南玻集团、合肥百货。而深振业A,在经过与深圳国资长达四年的缠斗后最终败北。
“他们的投资很有章法,选择的这些企业多是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而非股东控制的公司,而且股权都较为分散。”一位接近深圳监管部门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钜盛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些投资都是公司决策,有个专门的团队对目标进行认真探讨和专业分析。
在前海人寿的公司架构中,的确有个投资决策委员会。而在钜盛华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部关注函的回复中,则提到“公司于2015年7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授权公司董事长叶伟青女士全权决定证券相关投资事宜”。
除了正确的决策之外,有人算过一笔账,仅举牌这8家公司就需要300多亿元资金,钱从哪里来?除了高预期收益的万能险和在上述回复中提到的7支资管计划外,循环股权质押恐怕也是宝能系的资金来源。 工商资料显示,仅前海人寿就有四笔质押股权:将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4.2亿股股份质押给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25亿股股份质押给乌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乌达支行;将深圳市凯诚恒信仓库有限公司持有的2.07亿股股份、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55亿股股份、深圳市华南汽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有的2.07亿股股份质押给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9亿股股份质押给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
而钜盛华则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30.98亿股股份质押给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在一环扣一环的质押之下,钜盛华的注册资本得到迅猛增长。从2014年6月18日到2015年12月23日,仅仅一年半时间里,钜盛华先后进行了12次增资,注册资本已由17.6亿元,增加到163.04亿元。
实际上,进入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不止宝能系,根据同花顺统计的保险资金2015年举牌上市公司的数据,截至12月31日,共有9家保险公司耗资约1568亿参与31家上市公司举牌,包括一家新三板公司。加入举牌大军的保险公司包括前海人寿、中融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百年人寿、君康人寿(原正德人寿)、中国人保、国华人寿。
险资频频举牌的背后,似乎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保险公司集中发起投资冲锋,巨资砸向A股,借杠杆之力撬动市场;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度与灵活度,使得保险牌照作为嫁接产业与金融的优质媒介,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双向反哺。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地产商纷纷筹谋进入保险业,比如万达、恒大、碧桂园等。
“房地产企业挺进保险业,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现实原因。”谢圣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农业到工业,从实体到金融。在中国金融业中,保险是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利润空间不大,但为什么许多实体企业近年来大量举办保险公司,关键就在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深圳,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潮商也正有序地将资本从房地产市场退去,转向以保险业为主的金融领域。目前至少有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四家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均为潮商。不仅如此,在基金、银行等领域,潮商资本也正在加速汇集。
在王石内部讲话里,虽然将姚振华归为潮汕帮,但也不得不承认,潮汕帮是一个令人佩服的群体。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认为,潮汕帮有三大特点,一是比较低调,大家都不太了解他们发家历史和企业经营管理;而与低调对应的是比较神秘,信息不太透明;三是潮汕人内部比较抱团,内部企业之间合作比较密切,但和其他的企业家合作相对比较少。
这三点特质在姚振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宝能控制的子公司里,法人和成员名单里经常能见到叶伟青、陈琳等名字。尽管万宝之争让宝能受到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其中不乏猜测和质疑,但他依然选择沉默,仅仅通过网站发布了三份公告。对于《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的采访要求,也以“目前是敏感时期,不宜面对媒体”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多位接近宝能系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宝能基本是姚振华说了算,如果他不接受媒体采访,宝能系的其他人也不敢应对媒体。
沉默的背后,因为信息不透明,使得各种传言纷飞,让宝能系十分被动,比如网上传出深圳银监局给相关银行发函调查宝能等消息,对此,上述钜盛华高管表示值得怀疑。“没有盖章,而且哪有落款‘股二处’这种简称的,太不正规了。”她表示宝能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中国新闻周刊》就此事询问深圳银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对方不置可否,而据上文提及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透露,目前相关监管机构对于是否要采取监管措施,正处于观望中。
对此,该名钜盛华高管表示,宝能没有违规问题,“无论是宝能还是下属的钜盛华、前海人寿,都受监管机构监管,如果有问题,早就管了。”当被问及目前是否到了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她笑了笑,“如果资金链存在困难,我们还怎么在二级市场投资?虽然的确有些对宝能不利的因素,但我们对公司还是要有信心。”
在邓志旺看来,万宝之争本来是个商业行为,最终由资本说了算,大股东是婆婆,管理层是媳妇,所以作为管理层应该摆正心态,适应婆婆的风格。但对于宝能来说,如果一味强硬下去,即使接手万科,失去了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团队,也将得不偿失。
《中国新闻周刊》获悉,前海人寿、钜盛华、宝能集团以及深业物流都在深业物流大厦里办公。低调神秘的姚振华旗下的主要资本运作平台几乎都放在这座大厦里,而距离深业物流大厦几公里之外的宝能汽车大楼则是宝能系的另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宝能控股、粤商小贷、宝能地产等均在此办公。
由于万科股权之争,宝能系的总部深业物流大厦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12月31日,深业物流大厦一楼电梯口已经设有保安把守,外人很难进入办公楼内。
作为国内地产的龙头老大,A股市值超过2900亿元的巨无霸万科,因前海人寿的“强行入室”而引发了一场股权争夺战。
2015年末的这场股权争夺战中,神秘低调的潮汕籍隐形富豪姚振华以及其控制下的宝能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个庞大的网状投资商业帝国渐显。
根据万科2015年12月16日公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可以厘清姚振华控制的宝能系相关企业多达51家。这个以蔬菜经营起家的公司,在短短23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地产王国,并以综合物业开发为基础,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商业运营、酒店餐饮、现代物流、文化传媒、金融等多元产业,以及健康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民生产业,其发展历程的确耐人寻味。
开拓地产王国
走出地铁龙岗线益田站,抬眼便能看到一排淡黄色高楼,这就是宝能综合物业开发的首个项目——深圳中港城,这是宝能地产的第一桶金,也被很多人看作是宝能系的发源地。
据深圳市工商局信息显示,当时的深圳市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就在中港城六楼办公。正是这个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76%的持股比例,和深圳市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姚振华共同成立了后来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和宝能集团之后投资兴建的太古城相比,这个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住两用小区在商业方面略显冷清,几个底商少有人光顾。沿着小区往里走,只见一栋楼的外墙上贴满了给物业公司的奖状,从旁边的门栋进去,就能看到新华物业的客户服务中心。
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小区兴建于2000年,占地约1万平方米,物业和地产商都属于宝能集团。“这么多年,一直是我们在管理这个小区。”
而在小区对面的链家地产,门口张贴的广告显示,中港城的房屋均价在7万/平米左右。一位地产中介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这片区域是旧城改造项目,靠近前海保税区,现在是福田南最大的公务员小区。
中港城项目是宝能集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宝能发展史可以看到,1992年,姚振华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深圳,当时深圳市政府正大力支持菜篮子工程,姚振华看到了商机,创办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首创生态超市,提供净菜服务,获得了深圳市菜篮子工程创新奖。
1999年3月18日,据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增加房地产开发经营和信息咨询业务,中港城项目就是在这期间兴建而成。
姚振华如何拿到这块地,中港城项目究竟赚到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但正是这个项目,让姚振华将公司发展的重心从蔬菜经营转到房地产开发。2000年,宝能公司深圳总部成立,2002年4月17日,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姚振华和其弟姚建辉,两人分别持股75%和25%,办公地址也搬到中港城6楼,紧接着,企业更名为深圳市钜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后该公司几度更名。
在中港城项目之后的几年里,宝能集团在房地产行业沉寂了几年,先后进入物流、酒店、金融等产业,直到2005年,才带着深圳宝能太古城向外界宣告回归。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09年开盘当日,太古城获得了15亿的销售额。
随着太古城面世,宝能踏上了综合物业开发的新征程,同时也开始在城市综合运营上崭露头角,形成了以丰富的产业项目形成聚集效应来保障项目持续运营,转而推动产业地产发展,形成产城融合的“大地产”开发模式。
然而,深圳房地产企业以“招华万金”(即招商地产、华润置地、万科、金地)四大房企为主,初出茅庐的宝能并不为深圳市民所熟知。一位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深圳的房地产企业中,宝能估计都排不上前十名,因此,听说万宝之争后,两者实力的悬殊就连深圳本地人都感觉诧异。“也许宝能的地产项目都太高端了,大家不太了解吧。”他笑笑说。
定位高端的确是宝能地产的特征,以其“大地产”模式运作的典型深圳太古城为例,太古城的面世为深圳湾区的发展引流各种资源,最终促成该区域的发展繁荣,目前该区域已经成为深圳继香蜜湖、华侨城之后的又一新兴富人区。
从2009年开始,宝能拉开了全国扩张的序幕。2010年,宝能成功竞拍桔钓沙酒店地块,从此挺进高端酒店业。
2012年,宝能all city(南山店)开业,宝能向全国铺开商业地产的局面也开始破局。截至目前,其综合物业开发已进驻华南、华北、华东等七大区域30多个重点城市,旗下已有15个购物中心在建,其中还包括一些超高层写字楼物业,总开工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同时,其直接、间接的土地储备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据宝能集团官网数据统计,集团全国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综合物业达53处,包括住宅、城市综合体、旅游度假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产业园、学校、医院等多元产业。 宝能集团在全国的战略蓝图显然不止如此。2013年9月,宝能集团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200亿打造40个创新性购物中心,未来集团商业地产开发比例调升到50%,意味着一年要有8个商业项目在建,这对宝能集团现金流和招商、管理能力都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一进、一拆、一分
谈起宝能的发展史,就不能不提起深业物流的拆分,这也是宝能产业帝国开始的关键节点。而在王石2015年12月17日的内部谈话中也提到,“分拆的结果是他们拿到深业物流品牌的使用权,‘一进、一拆、一分’,这就是他们的发家史。”
深业物流集团前身为深圳市笋岗仓库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2003年之前,深业物流集团股东包括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公司内部职工、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新笋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众力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2003年1月,深圳市宝能投资有限公司取得新笋投资有限公司25%的股权,第一次出现在深业物流集团股东名单中。
2003年3月,深圳市众力一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宝能控制的钜盛华实业和深圳市银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4%和10%,由此,宝能集团在深业物流集团的持股达到44.24%。2004年1月,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持有2.28%股权转让给了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至此,宝能集团共持股深业物流集团46.52%股权。2006年,姚振华出任深业物流集团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姚建辉任董事兼副总经理,夏德明等宝能系人员也纷纷进入了董事名单。
一个是香港上市的深圳国企,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双方是如何合作的?《中国新闻周刊》翻阅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这几年的大事记,发现该公司对宝能集团只字未提,只是短短4年时间里,公司的领导层进行了多次人事变动。《深圳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年报》显示,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期于2007年9月20日到期。该公司曾在2006年6月18日、12月11日召开股东大会,根据决议,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与宝能签订分立协定,到期后根据中国《公司法》对深业物流进行分立。
深业物流集团在2006年5月底的评估值为12.46亿元人民币。深业物流集团资产大致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配。
对于拆分原因,从深圳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发布的新闻稿里似乎可见端倪,文中提到,“深圳控股完成深业物流旗下货仓发展及物业出租公司的分立安排,正式结束耗用公司大量管理时间的合作关系,分离安排将有助公司抛掉历史包袱,继续稳步向前。”
无论这个理由是否出自本意,但这个被深圳控股视作“包袱”的深业物流,却让宝能集团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房屋,在之后获得了快速升值,这也是宝能集团完成资本积累最关键一步。
之后,随着国资退出,由宝能集团控制的深业物流陆续成立了凯诚恒信仓库、粤商物流、深粤控股、华南汽车交易中心等子公司。而这些公司,以股东身份为2012年前海人寿的成立提供了资金,也为前海人寿在资本市场的进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野蛮”进入资本市场
如果说深业物流的拆分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的小试牛刀,那么,在2012年成立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则似乎预示着宝能集团下一步的重心所在。
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注册资本为10亿元,最大股东为钜盛华,占股51%。从2012年3月成立开始,前海人寿就带着一股狠劲:打着“3倍同行工资”的旗帜四处招人,3个月后拿下第一张保单,2013年度规模保费就突破百亿,达143.1亿元,在全国人身险公司中排名第13位。而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的前11个月,前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51.70亿元,是2014年同期保费收入的5.10倍,是2014年全年的4.50倍。
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保险业极为罕见,难怪有人惊叹,前海人寿“以3年时间,走完了平安16年的历程”。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以万能险为主的高现金价值保险。对此,深圳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主任、深圳保险学会理事谢圣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万能险既有保障功能,也有投资理财功能,期限较长,但在中国出现了变异,保障功能很少,甚至没有,变成了投资理财产品。“如果真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前海人寿的产品主要是万能险,期限短,有三个月、四个月,还有一、两年的,在资产配置上,控制流动性风险就特别重要,要防范类似银行挤兑的退保现象和到期支付的压力。”
除了自身的保险业务,前海人寿的狠劲也在资本市场发挥得淋漓尽致。公告显示,除万科外,钜盛华和前海人寿一共举牌了8家上市公司: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中国金洋、南宁百货、南玻集团、合肥百货。而深振业A,在经过与深圳国资长达四年的缠斗后最终败北。
“他们的投资很有章法,选择的这些企业多是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而非股东控制的公司,而且股权都较为分散。”一位接近深圳监管部门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钜盛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些投资都是公司决策,有个专门的团队对目标进行认真探讨和专业分析。
在前海人寿的公司架构中,的确有个投资决策委员会。而在钜盛华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部关注函的回复中,则提到“公司于2015年7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授权公司董事长叶伟青女士全权决定证券相关投资事宜”。
除了正确的决策之外,有人算过一笔账,仅举牌这8家公司就需要300多亿元资金,钱从哪里来?除了高预期收益的万能险和在上述回复中提到的7支资管计划外,循环股权质押恐怕也是宝能系的资金来源。 工商资料显示,仅前海人寿就有四笔质押股权:将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4.2亿股股份质押给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25亿股股份质押给乌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乌达支行;将深圳市凯诚恒信仓库有限公司持有的2.07亿股股份、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2.55亿股股份、深圳市华南汽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有的2.07亿股股份质押给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9亿股股份质押给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
而钜盛华则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30.98亿股股份质押给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在一环扣一环的质押之下,钜盛华的注册资本得到迅猛增长。从2014年6月18日到2015年12月23日,仅仅一年半时间里,钜盛华先后进行了12次增资,注册资本已由17.6亿元,增加到163.04亿元。
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进入资本市场的“野蛮人”不止宝能系,根据同花顺统计的保险资金2015年举牌上市公司的数据,截至12月31日,共有9家保险公司耗资约1568亿参与31家上市公司举牌,包括一家新三板公司。加入举牌大军的保险公司包括前海人寿、中融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富德生命人寿、百年人寿、君康人寿(原正德人寿)、中国人保、国华人寿。
险资频频举牌的背后,似乎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保险公司集中发起投资冲锋,巨资砸向A股,借杠杆之力撬动市场;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的自由度与灵活度,使得保险牌照作为嫁接产业与金融的优质媒介,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融合、双向反哺。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地产商纷纷筹谋进入保险业,比如万达、恒大、碧桂园等。
“房地产企业挺进保险业,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现实原因。”谢圣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农业到工业,从实体到金融。在中国金融业中,保险是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利润空间不大,但为什么许多实体企业近年来大量举办保险公司,关键就在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深圳,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潮商也正有序地将资本从房地产市场退去,转向以保险业为主的金融领域。目前至少有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前海人寿、珠江人寿四家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均为潮商。不仅如此,在基金、银行等领域,潮商资本也正在加速汇集。
在王石内部讲话里,虽然将姚振华归为潮汕帮,但也不得不承认,潮汕帮是一个令人佩服的群体。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分析认为,潮汕帮有三大特点,一是比较低调,大家都不太了解他们发家历史和企业经营管理;而与低调对应的是比较神秘,信息不太透明;三是潮汕人内部比较抱团,内部企业之间合作比较密切,但和其他的企业家合作相对比较少。
这三点特质在姚振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宝能控制的子公司里,法人和成员名单里经常能见到叶伟青、陈琳等名字。尽管万宝之争让宝能受到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其中不乏猜测和质疑,但他依然选择沉默,仅仅通过网站发布了三份公告。对于《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的采访要求,也以“目前是敏感时期,不宜面对媒体”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这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多位接近宝能系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宝能基本是姚振华说了算,如果他不接受媒体采访,宝能系的其他人也不敢应对媒体。
沉默的背后,因为信息不透明,使得各种传言纷飞,让宝能系十分被动,比如网上传出深圳银监局给相关银行发函调查宝能等消息,对此,上述钜盛华高管表示值得怀疑。“没有盖章,而且哪有落款‘股二处’这种简称的,太不正规了。”她表示宝能并没有接到相关通知。
《中国新闻周刊》就此事询问深圳银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对方不置可否,而据上文提及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透露,目前相关监管机构对于是否要采取监管措施,正处于观望中。
对此,该名钜盛华高管表示,宝能没有违规问题,“无论是宝能还是下属的钜盛华、前海人寿,都受监管机构监管,如果有问题,早就管了。”当被问及目前是否到了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她笑了笑,“如果资金链存在困难,我们还怎么在二级市场投资?虽然的确有些对宝能不利的因素,但我们对公司还是要有信心。”
在邓志旺看来,万宝之争本来是个商业行为,最终由资本说了算,大股东是婆婆,管理层是媳妇,所以作为管理层应该摆正心态,适应婆婆的风格。但对于宝能来说,如果一味强硬下去,即使接手万科,失去了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团队,也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