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对策,以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健词 农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328-01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态势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全方位重大影响,并将继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金农”工程建设,建成了一个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丰富,信息采集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农业部逐步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系统;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电信、移动电话等农业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作有了新突破,农业信息发展迅速;农业网站建设规模大,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国家农业网站群[1]。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可足不出户方便地得到信息服务,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是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必将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提高,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3]。
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信息工作的理念不适应
当前,农业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观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的客观要求。没有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
2.2 农技信息工作的机制不适应
目前,绝大多数农业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农业部门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共享程度很低,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2.3 农业信息服务的手段不适应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农业部门缺乏必要的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信息设备缺乏、落后,信息采集、发布、更新迟缓的问题非常突出。
2.4 农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不适应
农业部门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进、培养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工作迫在眉睫。
3 对策
3.1 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从国家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的发展,发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抓好信息化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4]。
3.2 加大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将我国农业信息化融入国际农业信息化领域,充分吸收与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共享[5]。要整合现有农业信息化资源,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
3.3 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当前,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意识仍较淡薄。因此,要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3.4 加大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力度,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政府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结合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在农村开展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农业信息知识教育,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3.5 加快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生产领域较为广泛,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行业,不但涉及农业生产,还涉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众多,除普通的农民家庭生产经营单位外,还有众多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专业园主、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要按照农业不同行业、不同经营主体、不同领域对信息的需要,开发和建立不同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一是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6]。二是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适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三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预警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四是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系统。建设动植物疫病信息数据库,增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五是建立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六是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创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7]。
3.6 加大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建立一支能够完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开发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引进信息科技人才,实施人才跨越式发展策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现有人员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培训[8-10]。
4 参考文献
[1] 王甡,张震宇,武洪涛.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5):15-17.
[2] 杨艺.浅谈日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6):60-62.
[3] 文兴斌.浅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11):11-12.
[4] 潘小曼.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52-155.
[5] 肖黎,刘纯阳.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日法韩四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0(11):16-20.
[6] 李智盛,杨四军,张恒敢,等.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6(14):3544-3546.
[7] 温暖,胡峰,冯晓,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2):7-10.
[8] 刘展宁,李慧静,马文汇.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13-14.
[9] 张海云.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9-40.
[10] 崔岩.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关健词 农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328-01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态势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全方位重大影响,并将继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金农”工程建设,建成了一个延伸到县乡的全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丰富,信息采集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涉农信息资源共享,农业部逐步建立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系统;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电信、移动电话等农业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三电合一”信息服务工作有了新突破,农业信息发展迅速;农业网站建设规模大,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国家农业网站群[1]。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可足不出户方便地得到信息服务,极大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是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必将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全面普及和推广,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不断提高,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3]。
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信息工作的理念不适应
当前,农业部门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观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形势下,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和水平的客观要求。没有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对信息工作重视不够。
2.2 农技信息工作的机制不适应
目前,绝大多数农业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农业部门开发和配置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资源整合难度较大,共享程度很低,信息为“三农”服务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2.3 农业信息服务的手段不适应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农业部门缺乏必要的项目支持和经费投入,信息设备缺乏、落后,信息采集、发布、更新迟缓的问题非常突出。
2.4 农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不适应
农业部门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进、培养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工作迫在眉睫。
3 对策
3.1 发挥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从国家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的发展,发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抓好信息化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4]。
3.2 加大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将我国农业信息化融入国际农业信息化领域,充分吸收与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共享[5]。要整合现有农业信息化资源,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
3.3 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
当前,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意识仍较淡薄。因此,要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3.4 加大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力度,确保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政府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购买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结合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在农村开展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农业信息知识教育,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3.5 加快建立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生产领域较为广泛,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行业,不但涉及农业生产,还涉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众多,除普通的农民家庭生产经营单位外,还有众多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专业园主、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要按照农业不同行业、不同经营主体、不同领域对信息的需要,开发和建立不同功能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一是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升级[6]。二是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适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促进农产品流通。三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预警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四是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系统。建设动植物疫病信息数据库,增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五是建立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六是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系统。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一批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创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7]。
3.6 加大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建立一支能够完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开发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引进信息科技人才,实施人才跨越式发展策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要加强对现有人员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培训[8-10]。
4 参考文献
[1] 王甡,张震宇,武洪涛.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5):15-17.
[2] 杨艺.浅谈日本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6):60-62.
[3] 文兴斌.浅析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2003(11):11-12.
[4] 潘小曼.信息化促进农业增效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2):152-155.
[5] 肖黎,刘纯阳.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美日法韩四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0(11):16-20.
[6] 李智盛,杨四军,张恒敢,等.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6(14):3544-3546.
[7] 温暖,胡峰,冯晓,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2):7-10.
[8] 刘展宁,李慧静,马文汇.西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13-14.
[9] 张海云.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9-40.
[10] 崔岩.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