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文明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 “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不学礼法,则无法立身、立业或无法做人”。足以见得“礼”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但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的原因,往往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长辈、父母及他人;与人相处时容易产生矛盾并且不能理智的解决;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等更是被不少人看得不值一提。那么怎样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引导孩子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呢?
1. 知情明礼,内化认识,形成自觉的行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以“知”为开始,
过“知”、“情”、“意”、“行”的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是对于道德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对他人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行为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对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将这种认识内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我让孩子们收集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明白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尊敬老师,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谦让……如一位孩子读了《孔融让梨》,他在队会课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后,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让众多的父母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就是因为孔融年龄很小,生活的条件也很差,但他知道谦让,懂得尊敬长辈 ,关心幼小,比我们强多了。我们虽然年龄比他当时大得多,生活的条件也比他好得多,但我们往往都是先满足自己,再去考虑别人,甚至没有考虑别人,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呀!”又如“程门立雪”,是一个很好的尊敬师长的典故;“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是孝敬父母的典范;怎样诚实守信,在“韩信报恩”、“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有详尽的讲解;还有的孩子收集到邓小平同志“孝敬继母如生母”的故事,我发现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人,能够从心灵深处触动他们,引起他们的共鸣。
2. 规范文明用语
文明习惯得形成是指日常生活中养成的,生活就离不开与人相处、交流。怎么说话才能让别人愿意与你交谈呢?这就涉及到文明用语。我通过在班会上的一个情景剧“买书风波”,让孩子明白文明讲话的重要性,然后让5个孩子分别扮演“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让孩子明白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语言去交流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3. 开展活动,提出要求,规范文明行为
3.1 提出要求,促进文明行为习惯得形成
班队活动是我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班队活动能够让孩子亲自参加到活动中去,并且能够自由大胆的,毫不顾忌的、真实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我让孩子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这时分别应该注意什么礼仪;扮演在家庭中辛苦的父母与孩子,孩子应该怎么做;扮演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答应别人的事情,该怎么办?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就是在生活中没有能够得到强化。因此,我趁机提出,让孩子们每天在学校至少做一件讲文明礼仪的事情;回到家里,要关心体贴父母,至少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在社区里,做一件尊老爱幼,帮助别人的事情。
3.2 及时表扬,对学生进行积极强化
孩子的行为往往不能坚持,这时就需要老师随时的提醒、强化。如我在给孩子们打饭的时候,李佳林总是在老师给他打好之后,说一声“谢谢老师”。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说:“李佳林同学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每次打完饭之后她都会给老师说一声'谢谢',她做得很好,老师感到很高兴。”从这之后,我发现在打饭之后对我说“谢谢”的孩子多了,原来打饭时总是争先恐后的现象也消失了,班级也连续被学校评为“午餐管理示范班”。又如班上的保洁工作始终是一大难题,就算是才做好清洁,只要一下课,不到十分钟,地上准是遍地的纸屑。我就让他们每个孩子先管好自己不要乱扔纸屑并且负责自己座位周围的地方,由清洁委员督促。做得好的及时的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随时提醒。两周下来,我们班又多了一个荣誉“卫生常规示范班”。
4. 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结合学校的活动,对于表现得比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评出“文明礼仪之星”和“孝心美德少年”,这对于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刺激和示范作用。一方面,肯定做的好的孩子,让大家象他们学习;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
5. 家校结合,创建良好的文明氛围
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满口粗话的家里,你还奢望他能够文质彬彬的与人交谈吗?多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家长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帮助家长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给孩子做好榜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不论哪个方面,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做到。鼓励家长开展积极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并且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6.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反复时,不要气馁,要对孩子充满信心。长期抓,反复的强调,坚持不懈。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我,都能听见他大声的说“老师好!”我想,教育的喜悦也正缘于此。
总之,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社会在不断的改变,孩子也在慢慢的变化,教育需要不断的重复。我们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文明礼仪教育,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养成能让其受用一生的好习惯。
1. 知情明礼,内化认识,形成自觉的行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以“知”为开始,
过“知”、“情”、“意”、“行”的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是对于道德行为中的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对他人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行为的第一步。只有认识到这种行为是对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将这种认识内化,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我让孩子们收集古代的传统美德故事,让他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明白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尊敬老师,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谦让……如一位孩子读了《孔融让梨》,他在队会课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后,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让众多的父母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就是因为孔融年龄很小,生活的条件也很差,但他知道谦让,懂得尊敬长辈 ,关心幼小,比我们强多了。我们虽然年龄比他当时大得多,生活的条件也比他好得多,但我们往往都是先满足自己,再去考虑别人,甚至没有考虑别人,我们真应该向他学习呀!”又如“程门立雪”,是一个很好的尊敬师长的典故;“黄香温席”、“王祥卧冰求鲤”是孝敬父母的典范;怎样诚实守信,在“韩信报恩”、“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有详尽的讲解;还有的孩子收集到邓小平同志“孝敬继母如生母”的故事,我发现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人,能够从心灵深处触动他们,引起他们的共鸣。
2. 规范文明用语
文明习惯得形成是指日常生活中养成的,生活就离不开与人相处、交流。怎么说话才能让别人愿意与你交谈呢?这就涉及到文明用语。我通过在班会上的一个情景剧“买书风波”,让孩子明白文明讲话的重要性,然后让5个孩子分别扮演“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让孩子明白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语言去交流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3. 开展活动,提出要求,规范文明行为
3.1 提出要求,促进文明行为习惯得形成
班队活动是我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阵地。班队活动能够让孩子亲自参加到活动中去,并且能够自由大胆的,毫不顾忌的、真实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我让孩子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这时分别应该注意什么礼仪;扮演在家庭中辛苦的父母与孩子,孩子应该怎么做;扮演同学之间有矛盾时,应该怎么处理;答应别人的事情,该怎么办?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都能够很好的处理,就是在生活中没有能够得到强化。因此,我趁机提出,让孩子们每天在学校至少做一件讲文明礼仪的事情;回到家里,要关心体贴父母,至少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在社区里,做一件尊老爱幼,帮助别人的事情。
3.2 及时表扬,对学生进行积极强化
孩子的行为往往不能坚持,这时就需要老师随时的提醒、强化。如我在给孩子们打饭的时候,李佳林总是在老师给他打好之后,说一声“谢谢老师”。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们说:“李佳林同学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每次打完饭之后她都会给老师说一声'谢谢',她做得很好,老师感到很高兴。”从这之后,我发现在打饭之后对我说“谢谢”的孩子多了,原来打饭时总是争先恐后的现象也消失了,班级也连续被学校评为“午餐管理示范班”。又如班上的保洁工作始终是一大难题,就算是才做好清洁,只要一下课,不到十分钟,地上准是遍地的纸屑。我就让他们每个孩子先管好自己不要乱扔纸屑并且负责自己座位周围的地方,由清洁委员督促。做得好的及时的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随时提醒。两周下来,我们班又多了一个荣誉“卫生常规示范班”。
4. 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结合学校的活动,对于表现得比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评出“文明礼仪之星”和“孝心美德少年”,这对于孩子们有一个很好的刺激和示范作用。一方面,肯定做的好的孩子,让大家象他们学习;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
5. 家校结合,创建良好的文明氛围
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满口粗话的家里,你还奢望他能够文质彬彬的与人交谈吗?多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积极性,帮助家长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帮助家长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给孩子做好榜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不论哪个方面,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做到。鼓励家长开展积极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并且督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6. 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这需要长期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反复时,不要气馁,要对孩子充满信心。长期抓,反复的强调,坚持不懈。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我,都能听见他大声的说“老师好!”我想,教育的喜悦也正缘于此。
总之,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社会在不断的改变,孩子也在慢慢的变化,教育需要不断的重复。我们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文明礼仪教育,它需要不断地给予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养成能让其受用一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