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穿越15亿暗流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是全国十大综合批发市场之一,如今,随着金融危机震断了脆弱的资金链,这个声名显赫的商圈深陷“赊账”泥淖。据保守估计,荷花池赊账款至少在15亿元,相当于其一年的总交易额……
  
  进入鼠年,一则谣言在荷花池风生水起——一个经营内衣的女老板,被人“跑单”,饮恨自杀。“跑单”的数额,从起初传言的100万元,经商家们口口相传后,变成800万元。
  所谓跑单,在荷花池的意思,即经销商和他所欠的债务,人间消失。
  跑单,是荷花池商人谈之色变的字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类似的经历。数额庞大的欠款已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这个曾经孕育无数富翁的商圈。
  一场金融危机,将众多以外销为主的厂商推到了生死边缘,一些经销商干脆一走了之,留下累累债务。这使靠赊账卖货的荷花池,一时间暗流汹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荷花池生活了24年的曾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袭来。
  
  张三与李四的欠条
  
  2008年的第一天,吃完年夜饭,父亲就躲在一边抽闷烟,半晌,终于告诉曾佳,家里可能也被跑单了,几个跑贵州市场的经销商一股脑都消失了,还欠着80多万的货款。曾佳愣住了,她没有想到,父亲会在一个并不重要的市场,赊出去这么多货。
  曾佳在父亲那里,看到了几张欠款合同。所谓欠款合同,只是从本子上撕下来的两张纸。纸已经泛黄,上面黑色的字迹似乎被水沁过,字墨转蓝,一张“合同”甚至缺了一角,几张“合同”上涉及金额90万元。
  最让人惊讶的是,其中两张欠条上的落款分别是“张三”和“李四”。当然,欠款人不是叫“张三”,也不是叫“李四”。这样的欠条,或许只有在荷花池才能见到。
  父亲的布料生意,规模并不大,固定为一家服装厂供货,与对方合作了四五年。在荷花池,这类客户算是老顾客,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譬如“授信额度”。纺织服装、鞋业等行业的授信额度一般是5万元,合作时间长的老顾客授信额度会更高,一般有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荷花池有个潜规则叫“不赊不成店”,赊账的理直气壮,破产了就人间蒸发。这家失踪的服装厂,共赊欠荷花池三家布料商700万元。
  曾佳赶紧清理家里的账单,花了两天两夜,应收账款的单子,列满了3张A4纸。其中,一个“李二”的名字竟然出现了7次,前前后后占款40余万元,曾佳不免头冒冷汗。
  为了收回欠款,曾佳把债务都承包给了厂里的人和布料商中的大户,这些人可以提成5%,甚至是10%,她每周关门一天,发动所有人,专门去收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荷花池的老板们对外究竟有多少赊账?荷花池商会长期跟踪市场的部门经理做了一个测算:以现在荷花池批发市场3万商户、赊账平均额度5万元计算,目前赊账总额已经达到15亿元,相当于荷花池一年的总交易额,而这仅仅是最保守的估计。
  曾佳的父亲还记得,仅仅两年前,荷花池的赊账问题并不严重。那时候还是“卖方市场”,不付现款,卖家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提货。
  2007年开始,荷花池市场发展加快,从前只有老荷花池市场,后来蓉北、大成、金荷花等市场相继开业。记者走访中发现,各商区功能、经营定位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商品和经营模式上的同质化日趋严重,3万多商户集聚在此肉搏。而另一方面,经销商的数量并无太大增长,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
  为了争抢客源,商户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在这里,很多企业管理的东西都被简单化了,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网络建设、品牌效应这些名词,对于荷花池老板,只是一种天文。生意好不好,关键在门店位置。曾佳的表弟陈军也在荷花池开了一家童装批发店,店面只有3平米,年租金2万元。陈军的店每天可以售出200套服装,每件的利润不到1元。相隔3米远的另一家铺面,款式相同,价格相同,但是由于位置接近电梯,每天可以卖出1000套。
  荷花池老板们信奉的是“走量”,当利润被压到极限,货走得越多,赚得就越多。为了使货品能满足经销商们的一切需求,他们大量生产“万能牌”,这也正是老一辈们的传统经营理念:没有adidas牛,可以贴adibas,没有kappa好,可以贴kapapa,更绝的,就是“adidas&kappa”。
  
  经销商被谁“惯”坏了
  
  可以想象,荷花池的3万家商户,大多数都深谙此道,同质化严重,是一场怎样的肉搏战?经销商们被“惯”坏了,无理要求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当然是要求授予“信用额度”。
  事实上,“信用额度”只是对“还旧款欠新账”的美称,经销商赊了货,卖了钱,还了上一次的账,再赊下一次的货……长此以往,赊账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恶性循环。而一些“老顾客”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提出更多无理要求,例如,在欠款单上签的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笔名”,如“张三”、“李四”。而商户们则认为,大家都是熟人,知道“张三”、“李四”是谁,只要维持住供销关系,无所谓。这种妥协背后的无奈是,如果不接受赊账,根本卖不出货。
  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这种资金链条下,大家都会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赊的货总是能很快卖出去,再赊,再卖……金融危机打乱了这一切,脆弱的资金链瞬间断裂,经销商人间蒸发,只留下欠条,连签名都是杜撰的。
  
  路在何方
  
  今年24岁的曾佳,是荷花池最早拒绝赊账的人之一,这一场危机,使父亲终于认可了她的管理之道,给了
  她翻身的机会。
  在荷花池,曾佳属于标准的“鱼精”,她从7岁就帮着父亲看守店面,是在荷花池长大的。在父辈的影响下,儿时的玩伴们纷纷辍学下了荷花池,曾佳却读到大学本科,毕业后成为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不过现在,她已经是“曾老板”,手里掌管着一个服装厂、一个布料厂和五个荷花池门店。
  在父亲眼里,曾佳的“书生气”给生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第一单生意,接待的是一位外省客户,要提走7000元的童装,店里的伙计把货物搬上车后,客户才说没带够钱,要求赊账。血气方刚的曾佳二话没说,带头跳上车,将刚刚放好的货物全部搬了下来。客户为曾佳的不懂“行规”勃然大怒,在店里闹了起来:“你去打听打听,在荷花池,谁做生意不赊账?”他拉来了曾佳的父亲,结果是,父女俩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荷花池两代人在“赊账”上的分歧,初现端倪。
  2007年,当荷花池商家赚得喜笑颜开时,由于不肯赊账,她只能代理几个不知名的品牌。
  倔强的曾佳不相信破不了荷花池的顽疾,她跟父亲打赌,只要能拿下一家福建童装新品牌的代理权,就接手家业。当对方的的市场部经理看见这个黄毛丫头时,脸上满是轻蔑的神色。曾佳没有多话,只是递上了一份自己起草的企划书。
  这份企划书让经理吃惊不小。在荷花池,大家谈生意都是递烟喝酒,比谁把利润压得低,比谁肯赊的账多。而递企划书的,曾佳是第一个。一周以后,她顺利成为了这个品牌的四川总代理。现在,她的理念已经获得了父亲的认可,也代理了6个知名品牌,全部坚持款到货到。
  而曾佳认为,荷花池商家被迫赊货,是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每家的货都一样,你不赊,总有一家会赊。要走出这个怪圈,让经销商有非买不可的理由,就得做出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
  接手家业后,曾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生产“万能牌”,为此,她专门新开了门面销售自己的品牌。她还花了20万元,从广州请来设计师,装潢自己的新店。
  新店的效果很好,可是,不到一个月,周遭100米的范围,就有3家店,将自己的创意悉数抄了过去。
  曾佳只能苦笑,立马派人去侦查,好在,她的品牌还没有被“克隆”。然而心知肚明的是,这或许只是因为品牌还没有足够的名气。
  曾佳还是充满了信心,正是由于她在拒绝赊账上的坚持,曾家在2008年才得以幸免于更大的“跑单”,在此,她总算看到了希望。正在四川大学攻读MBA的她相信,未来,总是有方法可以解决的。
  或许,荷花池在他们这样第二代接班人的手上,真的可以涤清淤泥。
其他文献
项目介绍  将切好的马铃薯在畦上摆好,用一层薄薄的土盖上种薯,再把肥料放在中间,盏上7~8厘米的稻草,免耕马铃薯就算种植完毕了。马铃薯种下半个月后,从稻草中钻出苗来。3个月后,掀开稻草,就可以直接在地上捡马铃薯。由于没有种在泥土中的压力,稻草又有保湿、防止杂草生长的作用,稻田免耕栽培收获的马铃薯亩产在3000斤以上,薯块表皮光滑、薯形圆整、干净无泥、大小一致、破损率低。具很好的市场品质和价格优势。
期刊
高杰的筷子店一开张就吸引,了无数眼球,这家20平方米的小店是个筷子王国,按质地来说就有纯银、景泰蓝镶玉、乌木镶银、檀木、枣木、红木以及不常见的酸枝木等,让人目不暇接。镶着寿山石的红木筷,神秘庄重:漆有“清明上河图”的檀木筷,清幽淡雅;“猫鼠”情人筷活泼有趣,筷子的价格从20元到600元不等。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筷子有“快快得子”的寓意,是赠送新婚夫妇的吉祥物,又因其“成双成对”的形式,是中国人
期刊
项目介绍  鹅肥肝是以特定的饲料和特定的技术在鹅体内培育的肥肝。将达到一定日龄、生长发育良好的青年鹅,通过人工填饲,使其快速育肥。经过20天左右填饲喂养后,肥肝鹅就可以采肝,分解后销售,其饲养周期相当短,投资回报率高。    市场前景  鹅肥肝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法国视鹅肥肝为“餐桌上的皇帝”。鹅肥肝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一直是美、日、法等发达国家食品市场的抢手货。  鹅肥肝市场
期刊
顾客:“我要买一双鳄鱼皮鞋。”  店员:“好的,女士,请问您那条鳄鱼要穿多大尺码的鞋?”    次数一样    一位幼儿园老师给班里的小朋友们发了一张图画纸。上面画着一只鸭子打着一把伞。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将鸭子涂成黄色,全涂成绿色。可是。班上最调皮的小朋友博比却将鸭子涂成了鲜艳的红色,  老师看后,问道:“博比,这种红色的鸭子。你看到过几次?”博比想都没想,回答说:“和看到鸭子打伞的次数一样多。” 
期刊
台历背景是自己的照片,扑克牌上印的也不是“国王”,而是家人的合影……2009年春节前,武汉市一家名叫“魔卡影像”的小店顾客盈门,老板张宇剑在这个新年假期里,着实赚了一把“印客”的利润。  所谓“印客”,是指把文字和图片变成个性化的印刷品。这一商机是为了满足年轻人个性化的需求而诞生的,而像这样的时尚生意,往往都有其出现、流行,最后衰落的过程。在一般人看来,这属于典型的短线生意。  事实上,张宇剑已经
期刊
城市居民淘汰的家用物品,卖给旧货贩子太便宜,放在家里又占地方:农民对二手货有热情,从『日货贩子手中买又太贵。开设物品互换商店,能使城里人和农村人都得到实惠。    选择营业地点  需要城市和农村同时没点,用城市二手商品和农村土特产直接互换。需要以一个城市为依托,这种城市以二三级城市(地区、县级城市)为恰当,或者以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为主,然后延伸到各乡镇。    经营范围  从城市收购,二手家电(
期刊
“400吨莲花白再过10分钟就要到货了,你们做好接货的准备。”站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的仓库门口,许强电话指挥着二宫火车站准备接货的员工。  许强是乌鲁木齐人,今年35岁,却已经做了15年的蔬菜批发生意。与别的蔬菜批发商不同的是,他只做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的蔬菜生意,然而却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批发大户。  许强的短线蔬菜批发生意,关键在于打时间差,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疆拥有丰富的蔬菜资源
期刊
每一笔短线生意,其实都体现着经营者的智慧。短线生意的商机在哪里?创业者应该如何操作?下面这些案例也许能对你有所启示。    只卖流行品    每天下班后,便是沈华摆地摊的时间。与周围其他的地摊族不同,她的摊位上,产品数量不多,但却总是市场上最流行的。从年初的发泄果,到夏天的奥运T恤,每当发现市场上流行一种产品,她便从网上进货,拿到地摊上销售,待流行风潮一过,马上降价处理,然后寻找新的产品。这种短线
期刊
如何寻找短线商机  短线商机大多是找到一个流行的热点,并加以放大,形成一种时尚消费的趋势。创业者不妨从以下角度加以关注:  1.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事件、现象。金融危机催生了一批“抄底”的机遇,也带火了库存生意等短线投资项目。事实上,每一个社会热点背后都有需求和商机,关键在于找到热点和商品、服务的结合点。  2.关注时尚风向。每一年的流行趋势,每一季的时尚元素,都会在相关的产品中有所体现,因此可以寻
期刊
2009年春节前夕,广州的街头比往年似乎显得有些空荡。在原本商铺云集的天河区的一条条街巷中走过,不时看到有空置的店面,门前“招租”的字牌在雨中显得单薄而无力。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底,不少铺面都挂出了出租转让的招牌,对于这种冷清的行情,一些房屋中介机构的老板感觉尤其明显,因为他们正陪着这些商家一起“过冬”。  然而作为一家小中介公司的老板,刘杰生却在冬天里隐约有了些不同的感受。因为他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