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个重点”立足“四个提升”通化县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通化县围绕建设优美环境、壮大产业支撑、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
  1.以农村环境为重点,提升农村居住水平
  通化县下辖15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共160个行政村,多数村屯分布在半山区。新农村建设怎样抓,如何选择突破口,引起了通化县委的思考。通过调研和分析,县委一班人感到,通化县环境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愿望和积极性,从农村环境建设入手,工作难度相对较小,且能够较快取得明显效果。2008年,在组织县、乡(镇)领导干部赴山西夏县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工作目标的确定上,根据经济实力、村屯现状和农民承受能力,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了达标村、先进村、标兵村三个层次的村屯建设标准。达标村的标准确定为“三化、五到位、四有”12个方面;先进村的标准为“六化、六个一、三个达到、一个高于”16个方面;标兵村的标准在先进村的基础上,要有一个便民浴池、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10%。在工作措施上,不一味地追求大拆大建,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干实事”的原则,围绕一村一品,力求特色,实现了规划在先、建设在后,整治一处、规范一处,建设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截至目前,全县160个行政村评选出标兵村32个、先进村39个,其余89个村全部达标。实现了村村干净、屯屯整洁、绿树成荫、鲜花如锦,环境建设的成效初步显现,新农村建设的亮点色彩纷呈。
  2.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
  通化县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大力发展产业项目,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引进产业项目,拉动农村土地流转。引进奥禾食品承包13000亩土地作为甜玉米生产基地,农民自发组织种植协会,选举企业负责人为协会领头人,成为企业与农户实现“双赢”成功范例。2009年,引进盛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50万元,新建温室大棚60多栋,具备了产业化雏形;2010年,又流转土地900亩,新建温室大棚342栋。与金汇药业走联合共建之路,发展丹参、防风、生地、牛膝等中药材基地,流转土地500亩。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以金贡源米业、粮食收储公司、江达米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建立绿优米种植基地6万多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佳亿、嘉禾企业为龙头,发展甜玉米,种植面积达3.7万亩,占旱田播种面积的11%。三是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经济作物。积极向农民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引导农民种植蔬菜和黄烟等,各类特色经济作物达到11.6万亩。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依靠丰富资源,积极发展地道药材,扩大产业规模。在巩固人参、五味子、芥末、蓝莓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县农村新建、续建工业项目45个,总投资3.5亿元;新发展农业产业项目107个,总投资8409万元;新建扩建牧业小区2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21万元,增长9%;乡级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7元,增长15.4%。
  3.以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提升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新农村建设由谁来组织、资金如何解决、农民的积极性怎样调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通化县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县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创新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形式,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层层包保,落实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县级领导包保乡镇和推进村工作责任制》,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各包一片,县委书记、县长各包保80个村,副县级以上领导各包保一个乡镇和一个重点推进村,乡镇领导每人包保一个村,县直副局级以上干部承担出生地或成长地所在村的包保任务。二是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帮扶。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积极组织社会帮扶,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先后组织177家企事业单位、536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和参与新农村建设;向42名在通化县出生、成长或工作过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发出邀请函,争取他们的支持;发动160多名乡村在外能人回家乡支援建设。两年来,各帮扶单位和个人共投入帮扶资金1912万元。截止目前,通过省市补助、本级投入、乡村集资、农民自筹、社会帮扶等渠道,全县共投入2.4亿元,解决了资金难题,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县电视台开设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及时进行宣传。各村利用小广场、文化室等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营造歌颂新农村、歌颂新生活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建设新农村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只能靠双手建起来,激发了农民参与建设家乡、改变农村面貌的积极性。
  4.以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提升村支书的能力和素质
  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更是农民的“主心骨”。通化县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来抓,打造了一支坚强过硬的新农村建设的骨干队伍。一是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工作启动之初,对全县160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全面考核,对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精神不振的书记进行了调整,从本村选举或从乡镇和县直部门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提高村支书建村的素质和能力。选择培训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培训。组织43名村党支部书记到省里参加培训,每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改善结构,不断提高村班子抓建设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建立激励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设立300多万元奖励资金,在对先进乡镇予以现金奖励的同时,对先进村、标兵村的村班子,分别奖励1万元和2万元;对连续三年评为标兵村而年富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可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断续留村工作;对年龄偏大的,可按照科级工作标准每月发放补贴或由县乡共同解决养老保险。通过这些办法和措施,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得到释放,建设新农村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4.1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效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选准工作的切入点,让农民得实惠。人居环境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兴业、才能创业。通化县紧紧抓住农民最关注的环境建设作为突破口,仅用3年时间,村容村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证明,抓新农村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充满信心。
  4.2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源泉有赖于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使产业对农村发展形成强力支撑。通化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上项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环境建设,不可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没有产业化项目的带动,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有发展活力。只有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集体经济的壮大,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4.3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来自于调动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上下拧成一股绳。众人拾柴火焰高。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广大农民,但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通化县的做法证明,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争取广泛的支持和帮助,齐心协力,汇聚起建设新农村的巨大力量。
  4.4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依靠于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是管理民主的基础,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支优秀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通化县选拔能人担任主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增强村党支部领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取得了扎实的成效。经验证明,村党支部是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组织基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新农村建设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和优秀带头人。(省新农村办供稿)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13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瘤体切除2例;瘤体切除合并颈外动脉结扎3例;瘤体、颈外动脉切除合并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端端吻合2例;行血管阻断后瘤体直接切除
目的 研究重楼皂苷Ⅰ对低氧喉癌Hep-2细胞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RT-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水平及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甜瓜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灰霉病、叶枯病、角斑病、溃疡病、瓜类根结线虫病、白粉虱、瓜蚜、美洲斑潜蝇及红蜘蛛。病虫害防治是甜瓜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着甜瓜品质的优劣、产量的高低乃至甜瓜生产的成败。为控制病虫危害,确保甜瓜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必须坚持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1.侵染性病害防治  1.1 真菌性病害  1.1.1 猝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