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力促进教学的完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认知水平
引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跟着世界的脚步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进行得更为深远。教育实行改革所牵涉的范围更加广泛[1]。教育实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行业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每次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数学的改革各专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数学实行改革其首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育实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时其重点。教学改革牵涉的内容较多。在数学进行改革中,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方面。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联系。
1.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
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集中体现在数学学科中。初中数学是学生在该年龄阶段接受具有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皮亚杰学生认知水平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水平是根据年龄进行划分。初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据相关资料表明,中国学生擅长解题,却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2]。创新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当初中数学老师在讲解因式分解时,不仅仅是根据公式对学生讲解解分因式的过程。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教学实践表明,在讲解有关的知识点时,选取的恰当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堂中。
2.影响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学校通常采取测试的方式来了解每一位的水平。但是,根据学生测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其自身的数学素养是主要的因素。在学生认知结构内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其主要体现为:首先,学生的知识基础[3]。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完成。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数学知识熟练的推理,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可见,数学概念的掌握是有效解决数学题目的基础。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想起的知识点越多,其解题的潜能就越大。若是教师能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他们的成绩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想起数学知识点中的基本事实和数字惯例,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学生的解题策略。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是其学习的目的,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获得一定的训练时教学的关键。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训练,其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训练学生,其实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通过对解题策略的运用,学生在联系中才能更好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不要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应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量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实践表明,初中生数学解题中之所以会出现解题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无效应用。学生在解题中,虽然应用了一定量的知识,却是无效的利用。因而导致学生解题失败。最后,信念与态度降低了。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时,学生自身的信念和态度不断地影响着学生。
2.2课程影的响
如前文所言,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师实行任务式的教学中,并不能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当然,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时,学生也就很难达到该有的认知水平。在整堂数学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由运算水平、分析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领会水平构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
2.3教学的影响
所谓教学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无论是例题的讲解、作业的布置还是练习,教师应根据课程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教学是课程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3.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建议
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是为学生进行的,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首先,数学老师应当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4]。创新思维是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数学老师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数学教师应选取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践行优资教学。所谓优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对比各个教学内容,选取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追求任务式的教学进行内容的选取。唯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吕秀明.初中数学“激情?自主?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8(18):28.
[2]孙名符,杨淑清.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热点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11,6(03):24.
[3]周超.八年级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检测与相关分析[J].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2):22-22.
[4]王娟. 七年级学生平行线概念的认知结构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2009,12(07):2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认知水平
引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跟着世界的脚步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进行得更为深远。教育实行改革所牵涉的范围更加广泛[1]。教育实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行业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每次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数学的改革各专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数学实行改革其首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育实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时其重点。教学改革牵涉的内容较多。在数学进行改革中,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方面。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联系。
1.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
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集中体现在数学学科中。初中数学是学生在该年龄阶段接受具有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皮亚杰学生认知水平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水平是根据年龄进行划分。初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据相关资料表明,中国学生擅长解题,却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2]。创新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当初中数学老师在讲解因式分解时,不仅仅是根据公式对学生讲解解分因式的过程。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教学实践表明,在讲解有关的知识点时,选取的恰当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堂中。
2.影响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学校通常采取测试的方式来了解每一位的水平。但是,根据学生测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其自身的数学素养是主要的因素。在学生认知结构内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其主要体现为:首先,学生的知识基础[3]。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完成。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数学知识熟练的推理,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可见,数学概念的掌握是有效解决数学题目的基础。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想起的知识点越多,其解题的潜能就越大。若是教师能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他们的成绩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想起数学知识点中的基本事实和数字惯例,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学生的解题策略。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是其学习的目的,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获得一定的训练时教学的关键。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训练,其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训练学生,其实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通过对解题策略的运用,学生在联系中才能更好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不要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应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量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实践表明,初中生数学解题中之所以会出现解题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无效应用。学生在解题中,虽然应用了一定量的知识,却是无效的利用。因而导致学生解题失败。最后,信念与态度降低了。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时,学生自身的信念和态度不断地影响着学生。
2.2课程影的响
如前文所言,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师实行任务式的教学中,并不能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当然,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时,学生也就很难达到该有的认知水平。在整堂数学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由运算水平、分析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领会水平构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
2.3教学的影响
所谓教学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无论是例题的讲解、作业的布置还是练习,教师应根据课程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教学是课程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3.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建议
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是为学生进行的,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首先,数学老师应当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4]。创新思维是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数学老师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数学教师应选取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践行优资教学。所谓优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对比各个教学内容,选取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追求任务式的教学进行内容的选取。唯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吕秀明.初中数学“激情?自主?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8(18):28.
[2]孙名符,杨淑清.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热点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11,6(03):24.
[3]周超.八年级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检测与相关分析[J].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2):22-22.
[4]王娟. 七年级学生平行线概念的认知结构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2009,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