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认知水平适应性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通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有力促进教学的完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认知水平
  引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跟着世界的脚步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进行得更为深远。教育实行改革所牵涉的范围更加广泛[1]。教育实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行业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每次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数学的改革各专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数学实行改革其首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数学教育实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时其重点。教学改革牵涉的内容较多。在数学进行改革中,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方面。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联系。
  1.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
  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集中体现在数学学科中。初中数学是学生在该年龄阶段接受具有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初中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皮亚杰学生认知水平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性。皮亚杰的认知水平是根据年龄进行划分。初中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应当选择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据相关资料表明,中国学生擅长解题,却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2]。创新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当初中数学老师在讲解因式分解时,不仅仅是根据公式对学生讲解解分因式的过程。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思考。在解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教学实践表明,在讲解有关的知识点时,选取的恰当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自我的成长。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堂中。
  2.影响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学校通常采取测试的方式来了解每一位的水平。但是,根据学生测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其自身的数学素养是主要的因素。在学生认知结构内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其主要体现为:首先,学生的知识基础[3]。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完成。解决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数学知识熟练的推理,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可见,数学概念的掌握是有效解决数学题目的基础。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想起的知识点越多,其解题的潜能就越大。若是教师能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他们的成绩将会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想起数学知识点中的基本事实和数字惯例,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可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基础性条件。其次,学生的解题策略。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是其学习的目的,但不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获得一定的训练时教学的关键。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训练,其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训练学生,其实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通过对解题策略的运用,学生在联系中才能更好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不要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应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量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再次,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实践表明,初中生数学解题中之所以会出现解题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无效应用。学生在解题中,虽然应用了一定量的知识,却是无效的利用。因而导致学生解题失败。最后,信念与态度降低了。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时,学生自身的信念和态度不断地影响着学生。
  2.2课程影的响
  如前文所言,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师实行任务式的教学中,并不能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当然,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时,学生也就很难达到该有的认知水平。在整堂数学课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由运算水平、分析水平、应用水平以及领会水平构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上升。
  2.3教学的影响
  所谓教学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无论是例题的讲解、作业的布置还是练习,教师应根据课程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教学是课程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3.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建议
  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是为学生进行的,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首先,数学老师应当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进行教学[4]。创新思维是学生认知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数学老师通过教学内容的选取,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数学教师应选取有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应践行优资教学。所谓优资教学,指的是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对比各个教学内容,选取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追求任务式的教学进行内容的选取。唯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吕秀明.初中数学“激情?自主?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8(18):28.
  [2]孙名符,杨淑清.义务教育阶段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热点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 2011,6(03):24.
  [3]周超.八年级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检测与相关分析[J].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2):22-22.
  [4]王娟. 七年级学生平行线概念的认知结构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 2009,12(07):24.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并逐步迈向普及教育,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识教育的发展成为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学人文通识教材的建设显得十分迫切也影响深远。本文从开展通识教育的背景、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策划方法和实现途径等角度,综合论述如何策划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大学人文通识课教材。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通识课程 选题策划  高等教育的发展
【摘 要】本文介绍了退耕还林的概念,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阐述了退耕地造林树种必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最佳的树种。  【关键词】退耕还林;造林树种;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2002年全面启动,至今已经实施了10年,累计完成退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马铃薯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经作物,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产业链条最长的大宗农作物,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点之一。探索和研究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措施是现实而必要的。  1.轮作换茬  马铃薯同其它作物一样应实行轮作,一般需要3年以上轮作。它适宜与谷类作物轮作,忌与茄科作物、块根、块茎类作物轮作。  2.整地与施肥  马铃薯喜欢砂壤或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 小学阶段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一生的学习、工作、时时都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画什么,还是由老师和家长决定的。经过训练,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
音准是所有乐器音乐表演形式的基础,也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本文主要针对小提琴演奏中音准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音准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