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胜县委、县政府在移民工作中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移民工作队则精诚团结、恪尽职守,始终坚持以移民为本,切实保障了广大移民群众利益。
朱学斌,中共永胜县委常委、副县长,曾任永胜县移民开发局首任局长。在分管移民工作的10年里,他全心全意为库区移民着想,全身心投入到移民工作中,人送雅号“专家级移民工作者”。记者于2014年4月21日就永胜县四个电站移民工作的相关情况专访了朱学斌。
永胜县委、县政府在移民工作中,奋勇争先、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创造了中国移民史上的一大奇迹。永胜县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四个库区移民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永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国移民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移民之策 和谐为本
永胜县在移民工作中,坚持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依法移民、和谐移民相结合。政策是“驱动器”,情感是“润滑剂”,依法是“减震器”,和谐是最终效果。
政策移民是基础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政策性很强,标准、尺度都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政策来执行。永胜县移民工作中有两个主体性政策文件,一个是国务院471号令,另一个是云南省159号文。移民政策主要解决了电站移民对老百姓的补偿问题,这是移民政策的核心。朱学斌告诉记者,从现行的执行情况来看,有些政策是不完善、不配套的,所以政策移民在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移民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移民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当地政府努力争取政策的“突破”,把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好;对于不合理的诉求,通过政策无法解决的,工作队会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在这种“随机应变”下,电站库区在搬迁工作中实现了较大的政策突破。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大约有20项新增突破,争取到了近20亿元的移民搬迁资金。
情感移民是关键 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情感移民起到了关键作用。工作队员带着感情做移民工作,从移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移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这是移民工作组一直奉行的工作原则。现有政策的不配套使得移民工作困难重重,因此移民工作队员深入移民群众为其解释相关政策,争取得到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任,最终移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朱学斌回忆道,移民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移民群众抵触情绪较大,部分移民甚至对移民工作队员采取极端的“三不政策”,不让工作队员进门,不和工作队员讲话,不听工作队员的任何解释和承诺。但移民工作队员们毫不气馁,他们把移民群众当作亲人,一个一个地化解矛盾,一家一家地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一户一户地启建房屋。循序渐进地做工作,工作队员与移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移民家里无论婚丧嫁娶,他们都会邀请工作队员去做客。直至现在移民群众遇到问题,政府仍会派原先的工作队员下去解决。“他们已经跟老百姓建立了良好感情基础,工作更好开展”,朱学斌说道。
依法移民是保障 因为广大移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依法移民”在整个永胜移民搬迁过程中使用的频率并不高。只有极少数移民群众思想固化或是家庭矛盾比较大,不愿意签协议,但移民工作队员仍然积极与他们做通了思想工作。
和谐移民出效果 和谐移民是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依法移民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对于移民群众的疑虑,政府部门都会积极接待并解答疑问,以消除移民的疑虑,最终赢得了移民们的认可。整个电站库区的移民工作开展得较好,移民群众搬迁到新的住宅区后,跟移民工作队员之间、跟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了和谐共建的关系。
朱学斌告诉记者,涛源镇搬迁工作完成以后,形成了一个大的移民新集镇,多达一万余人。原先这些人分散在库区的各个地方,彼此联系较少;现在移民区形成了一个整体,移民之间反倒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要想让和谐移民更加深入发展,首先要保障移民自身的利益,移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提高后,才能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联系,实现和谐相处;其次,要提高社会治安水平,进行平安库区的创建活动,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村规民约来约束移民群众的行为;第三,要加强建立村与村、政府与群众的和谐氛围,政府必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稳得住”“能致富”的阶段继续发扬移民工作前期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和谐库区。目前,鲁地拉电站库区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文化活动室、市场、卫生院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基础设施的完善能让移民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茶余饭后有娱乐消遣的地方,促进移民身心健康和谐。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涛源镇的中小学学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资产由原来的2000万元变为了现在的1.6亿元,在整个丽江市称得上首屈一指,为当地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条件。
亲民爱民 鞠躬尽瘁
“汗水、血水、苦水、泪水”,人们说移民干部是“四水干部”,尽管这样,移民工作队员依然把移民群众当作亲人对待,并在移民工作中发扬了忍辱负重的工作作风。
汗水 永胜县不少移民村寨不通公路,进村入户都要徒步爬坡上山,夏日的金沙江沿岸温度高达40多度,工作队员顶着烈日,跋山涉水,汗流浃背地攀爬,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记者于2014年4月20日到永胜县仁和镇移民搬迁点采访时正是中午,仁和镇的移民工作队员正是在那样的烈日下帮助移民群众拆房子,扬起的灰尘沾在工作队员满是汗水的脸上。年轻的女大学生村官,穿着满是泥土的迷彩服,戴着草帽,背着水壶,头顶烈日帮助移民群众搬家,完全没有城市女孩子的娇生惯养样,反而练就了一身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移民工作甚至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移民工作队员忍辱负重,化泪水为汗水,努力做好工作。由于一些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不理解,再加上故土难离,所以对移民工作队的相关工作抵触、排斥,工作队员们并未因此恼怒而放弃工作,反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做群众的工作,用真情感动群众,用行动帮助群众。“就算老百姓把口水吐你脸上,你也要抹掉后继续工作,真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朱学斌说道。 苦水 由于移民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历来移民工作队员都为“两头难”的问题而苦恼,一方面移民工作涉及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难以顺利开展,所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移民任务尤其困难;另一方面移民群众故土难离,不支持移民工作,对移民工作队员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让移民群众满意也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永胜县在此次移民工作中灵活应对、上下一心、切实为民,有效地化解了“两头难”的问题,顺利推进了移民工作。移民工作队员长期驻扎在移民库区,很少能与家人团聚。朱学斌就曾连续将近5个月时间没有回过家,但是移民干部的家属对移民工作非常支持,正因为如此,才能实现万众一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血水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很多工作队员深入一线帮移民群众干活时经常出现受伤的情况,更有甚者,不少移民工作队员累倒在移民工作岗位上。
朱学斌自2004年接手金安桥电站移民工作,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里,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已经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家人一直催促他做检查治疗,但是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2010年,金安桥电站下闸蓄水;2012年,龙开口电站下闸蓄水,2013年,鲁地拉电站下闸蓄水,2014年,观音岩电站也将下闸蓄水。4个电站下闸蓄水时间节点让工作队员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保证在下闸蓄水前将移民搬迁到安置点。朱学斌患有双肾结石将近20年,工作的时候,肾绞痛疼起来,要靠注射杜冷丁来缓解疼痛。即使这样他依然忍痛带病坚持工作,从不懈怠。
移民工作队员的工作生活很不规律,早上出门,下午3点钟还吃不到中午饭,晚上可能12点还吃不到晚饭,生活作息的不规律造成整个身体的代谢出现问题,很多移民队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移民工作使人身心疲惫,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更多时候是心理的压力。每个电站下闸蓄水的时间节点规定以后,他们的心理压力都相当大。云南省移民局的韩梅局长来视察工作时,曾感慨地地说:“移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干部队伍用身体扛下来的。”
坚定信念 一心为民
朱学斌告诉记者,“‘工作越是辛苦,越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松懈,勇往直前’,而支撑这信念的核心就是要有一颗心系移民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像永胜这样的人口大县、贫困大县,要时时刻刻想着谋发展,切实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永胜县四个电站的移民工作就是一心为民谋发展的最好的证明方式。”
移民群众都知道朱学斌的电话号码。有一段时间他一天要接200多个群众的来电。朱学斌说,“我感觉到了群众的信任。移民工作虽然前期很困难,但做完以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尤其是后来老百姓的感谢,这让我觉得,既然老百姓这么支持,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
从宏观的角度讲,四个电站的建设对永胜县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转折点。永胜县算得上是一个人口大县,靠其他方面发展,缓慢而艰难,而水电站的建设将有效地增加永胜县的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对于库区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鲁地拉电站的16个安置点将会是高标准的新农村,尤其是经过亮化美化等工程后,整个涛源镇的发展水平至少要前进30年。从微观方面讲,移民群众每家每户的居住条件较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朱学斌欣慰地说道,“政府部门能够为移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而且看着老百姓从一个很穷的地方搬到这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我觉得移民工作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是值得!鲁地拉电站施工区移民搬迁的时候103户人家,只有3户是瓦房,其他的都是茅草房,而记者今天在安置点看到的是崭新的新农村。搬迁之前老百姓连电器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当时很多村寨连电都不通,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视。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做大量工作,移民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一个飞跃。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无私奉献 赞歌嘹亮
移民工作队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地给了移民事业,他们心系库区移民,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彰显出了移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朱学斌感慨地告诉记者,“移民工作要求干部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因为移民工作是病了也不能请假的工作。”特别是移民局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候只有6个人,朱学斌虽然是局长,也需天天在库区做工作。金安桥是个大电站,库区涉及很多移民,有的队员病了,除非是确实需要住院,一般情况下,吃点药打点针,立刻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在金安桥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时,恰逢朱学斌痛风病复发,金安桥的施工区从下面上到移民村寨大概有3公里的山路,山上面有一户重点户,工作队一直做不通工作,朱学斌痛风走不动路,但是该移民户提出必须要见局长,最后他找了一根棍子,拄着棍子慢慢地爬了上去。3公里的路他差不多走了2个小时,平时3公里对他来说,40分钟一点问题没有。到了那户移民家里后,朱学斌的行动感动了那户群众,当场就把搬迁协议签了。
移民工作队中有一个工作队员,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是在当时还没有检查出来。当他知道自己生病了,却不好意思向朱学斌说,怕影响到移民工作的进度。直到有一天,朱学斌感觉他不对劲,总是不吃饭。几经打探才知道,他已经病了三天了,考虑到移民工作队人手不足,工作时间又紧压力又大,所以这个工作队员不忍心请假。
金安桥施工区在搬迁中不通车,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最后是移民局的一位小伙把他从山上背下来,下山后,小伙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了,老人的儿子没有做到的事情,移民工作队员做到了。在场看着的很多移民群众都被此举感动了。
移民工作队员正是凭借依靠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用政策推动移民,用真情感动移民,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争取得到移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这些不计个人利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移民工作队员,推动了移民工作顺利完成。
永胜精神 鼓舞人心 朱学斌从事艰难困苦的移民工作已有10年,他心系群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但他从未抱怨过。他认为,移民工作虽然辛苦,但同时也能让工作队员得到难得了的锻炼。他觉得,移民工作首先锻炼了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要深入到移民群众家里反复做工作,与老百姓亲密接触,了解移民群众的想法,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就得到了提高。第二是提供了做群众工作的机会,给自己接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其他很多工作没有移民工作这样深入群众的机会。第三是磨练了意志,以后做事也更有耐心了。做移民工作要有耐心,有些移民群众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那就要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签协议的过程是移民工作最困难的阶段,但那个阶段却是一个锻炼人意志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朱学斌为民心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不禁想到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他们都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永胜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用一心为民的情怀、撼天动地的气魄、踏实肯干的精神,完成了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移民史上的壮举,是值得歌唱传颂、彪炳史册的,其中所凝练出来的移民经验更是值得学习与铭刻的。
鲁地拉电站是永胜县四个电站中移民量最大、任务最为繁重的一个电站,为了做好这个电站的移民工作,永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鲁地拉电站库区下闸蓄水的时间是2013年4月30日,为此2012年9月云南省政府专门到丽江市召开了一个电站的推进会议,从推进会议结束到下闸蓄水,永胜县要用八个月的时间完成2万多移民的任务,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在省市各级领导和移民局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之下,永胜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顺利地完成了搬迁安置工作。
谈及永胜县移民工作的经验,朱学斌认为,首先省市各级政府及移民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早在2012年9月份开始,云南省移民局每个月都要派一名副局长到库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丽江市委书记罗杰、市委副书记杨浩东多次亲临库区指导工作,丽江市监察局局长带队的督查领导小组则每个月不定期到库区检查指导。
其次是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综合监理、综合设计以及地方政府高度协调配合的结果。鲁地拉电站移民主要集中在涛源镇,这里盛产优质水稻和特色高原水果,在永胜县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通过与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和综合监理、综合设计高度协调配合,为移民群众争取到了很多政策,有利地推进了移民工作的开展。
第三是永胜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干部职工把工作的辛酸抛在了脑后,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认真践行了“群众路线”教育的思想,坚守“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采取“处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户”的工作方法,工作队员吃住都在村子里面,方便了移民们咨询相关政策,也方便了工作队员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为永胜县水电移民创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顺利推进了全县水电移民建设。
移民工作队员与移民们通过大量艰辛工作之后,与他们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永胜县移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水电建设。在整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没有一户是通过强制的方法实现移民的,移民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移民群众的觉悟和大力支持。移民对水电项目的支持体现了以地区、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高尚情操;体现了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
“在我从事移民工作的10年里,对移民工作的个人看法就是四个字:政策、策略。移民工作首先要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由政策指导工作。策略是指利用政策做群众工作的门路和方法,如果仅仅依靠政策是不够的,要讲策略,讲方法,针对不同的移民工作,采取不同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学斌深有感触地向记者总结出如上这些经验。
厚德方能载物,大爱才可无疆。正是有了像朱学斌这样心系移民,全心全意为移民着想的移民干部,永胜县的移民安置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才能创造继三峡移民工作后的又一移民奇迹,才能成就中国移民史上的又一伟大壮举。我们有理由相信,永胜县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朱学斌,中共永胜县委常委、副县长,曾任永胜县移民开发局首任局长。在分管移民工作的10年里,他全心全意为库区移民着想,全身心投入到移民工作中,人送雅号“专家级移民工作者”。记者于2014年4月21日就永胜县四个电站移民工作的相关情况专访了朱学斌。
永胜县委、县政府在移民工作中,奋勇争先、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创造了中国移民史上的一大奇迹。永胜县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四个库区移民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永胜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国移民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移民之策 和谐为本
永胜县在移民工作中,坚持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依法移民、和谐移民相结合。政策是“驱动器”,情感是“润滑剂”,依法是“减震器”,和谐是最终效果。
政策移民是基础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政策性很强,标准、尺度都必须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政策来执行。永胜县移民工作中有两个主体性政策文件,一个是国务院471号令,另一个是云南省159号文。移民政策主要解决了电站移民对老百姓的补偿问题,这是移民政策的核心。朱学斌告诉记者,从现行的执行情况来看,有些政策是不完善、不配套的,所以政策移民在鲁地拉电站移民工作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移民政策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了移民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当地政府努力争取政策的“突破”,把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好;对于不合理的诉求,通过政策无法解决的,工作队会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在这种“随机应变”下,电站库区在搬迁工作中实现了较大的政策突破。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大约有20项新增突破,争取到了近20亿元的移民搬迁资金。
情感移民是关键 永胜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情感移民起到了关键作用。工作队员带着感情做移民工作,从移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移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来对待,这是移民工作组一直奉行的工作原则。现有政策的不配套使得移民工作困难重重,因此移民工作队员深入移民群众为其解释相关政策,争取得到移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任,最终移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朱学斌回忆道,移民工作刚开始的时候,移民群众抵触情绪较大,部分移民甚至对移民工作队员采取极端的“三不政策”,不让工作队员进门,不和工作队员讲话,不听工作队员的任何解释和承诺。但移民工作队员们毫不气馁,他们把移民群众当作亲人,一个一个地化解矛盾,一家一家地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一户一户地启建房屋。循序渐进地做工作,工作队员与移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移民家里无论婚丧嫁娶,他们都会邀请工作队员去做客。直至现在移民群众遇到问题,政府仍会派原先的工作队员下去解决。“他们已经跟老百姓建立了良好感情基础,工作更好开展”,朱学斌说道。
依法移民是保障 因为广大移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依法移民”在整个永胜移民搬迁过程中使用的频率并不高。只有极少数移民群众思想固化或是家庭矛盾比较大,不愿意签协议,但移民工作队员仍然积极与他们做通了思想工作。
和谐移民出效果 和谐移民是政策移民、情感移民、依法移民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对于移民群众的疑虑,政府部门都会积极接待并解答疑问,以消除移民的疑虑,最终赢得了移民们的认可。整个电站库区的移民工作开展得较好,移民群众搬迁到新的住宅区后,跟移民工作队员之间、跟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了和谐共建的关系。
朱学斌告诉记者,涛源镇搬迁工作完成以后,形成了一个大的移民新集镇,多达一万余人。原先这些人分散在库区的各个地方,彼此联系较少;现在移民区形成了一个整体,移民之间反倒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搬迁安置工作结束后,要想让和谐移民更加深入发展,首先要保障移民自身的利益,移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提高后,才能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联系,实现和谐相处;其次,要提高社会治安水平,进行平安库区的创建活动,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村规民约来约束移民群众的行为;第三,要加强建立村与村、政府与群众的和谐氛围,政府必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稳得住”“能致富”的阶段继续发扬移民工作前期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共同创建和谐库区。目前,鲁地拉电站库区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完善,文化活动室、市场、卫生院等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齐全。基础设施的完善能让移民群众生活更加方便,茶余饭后有娱乐消遣的地方,促进移民身心健康和谐。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涛源镇的中小学学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资产由原来的2000万元变为了现在的1.6亿元,在整个丽江市称得上首屈一指,为当地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条件。
亲民爱民 鞠躬尽瘁
“汗水、血水、苦水、泪水”,人们说移民干部是“四水干部”,尽管这样,移民工作队员依然把移民群众当作亲人对待,并在移民工作中发扬了忍辱负重的工作作风。
汗水 永胜县不少移民村寨不通公路,进村入户都要徒步爬坡上山,夏日的金沙江沿岸温度高达40多度,工作队员顶着烈日,跋山涉水,汗流浃背地攀爬,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记者于2014年4月20日到永胜县仁和镇移民搬迁点采访时正是中午,仁和镇的移民工作队员正是在那样的烈日下帮助移民群众拆房子,扬起的灰尘沾在工作队员满是汗水的脸上。年轻的女大学生村官,穿着满是泥土的迷彩服,戴着草帽,背着水壶,头顶烈日帮助移民群众搬家,完全没有城市女孩子的娇生惯养样,反而练就了一身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
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移民工作甚至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移民工作队员忍辱负重,化泪水为汗水,努力做好工作。由于一些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不理解,再加上故土难离,所以对移民工作队的相关工作抵触、排斥,工作队员们并未因此恼怒而放弃工作,反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做群众的工作,用真情感动群众,用行动帮助群众。“就算老百姓把口水吐你脸上,你也要抹掉后继续工作,真正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朱学斌说道。 苦水 由于移民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历来移民工作队员都为“两头难”的问题而苦恼,一方面移民工作涉及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难以顺利开展,所以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移民任务尤其困难;另一方面移民群众故土难离,不支持移民工作,对移民工作队员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让移民群众满意也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永胜县在此次移民工作中灵活应对、上下一心、切实为民,有效地化解了“两头难”的问题,顺利推进了移民工作。移民工作队员长期驻扎在移民库区,很少能与家人团聚。朱学斌就曾连续将近5个月时间没有回过家,但是移民干部的家属对移民工作非常支持,正因为如此,才能实现万众一心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血水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很多工作队员深入一线帮移民群众干活时经常出现受伤的情况,更有甚者,不少移民工作队员累倒在移民工作岗位上。
朱学斌自2004年接手金安桥电站移民工作,至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里,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已经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家人一直催促他做检查治疗,但是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2010年,金安桥电站下闸蓄水;2012年,龙开口电站下闸蓄水,2013年,鲁地拉电站下闸蓄水,2014年,观音岩电站也将下闸蓄水。4个电站下闸蓄水时间节点让工作队员甚至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得不与时间赛跑,保证在下闸蓄水前将移民搬迁到安置点。朱学斌患有双肾结石将近20年,工作的时候,肾绞痛疼起来,要靠注射杜冷丁来缓解疼痛。即使这样他依然忍痛带病坚持工作,从不懈怠。
移民工作队员的工作生活很不规律,早上出门,下午3点钟还吃不到中午饭,晚上可能12点还吃不到晚饭,生活作息的不规律造成整个身体的代谢出现问题,很多移民队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下降。移民工作使人身心疲惫,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更多时候是心理的压力。每个电站下闸蓄水的时间节点规定以后,他们的心理压力都相当大。云南省移民局的韩梅局长来视察工作时,曾感慨地地说:“移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干部队伍用身体扛下来的。”
坚定信念 一心为民
朱学斌告诉记者,“‘工作越是辛苦,越要有坚定的信念,毫不松懈,勇往直前’,而支撑这信念的核心就是要有一颗心系移民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像永胜这样的人口大县、贫困大县,要时时刻刻想着谋发展,切实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永胜县四个电站的移民工作就是一心为民谋发展的最好的证明方式。”
移民群众都知道朱学斌的电话号码。有一段时间他一天要接200多个群众的来电。朱学斌说,“我感觉到了群众的信任。移民工作虽然前期很困难,但做完以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尤其是后来老百姓的感谢,这让我觉得,既然老百姓这么支持,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
从宏观的角度讲,四个电站的建设对永胜县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转折点。永胜县算得上是一个人口大县,靠其他方面发展,缓慢而艰难,而水电站的建设将有效地增加永胜县的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其是对于库区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鲁地拉电站的16个安置点将会是高标准的新农村,尤其是经过亮化美化等工程后,整个涛源镇的发展水平至少要前进30年。从微观方面讲,移民群众每家每户的居住条件较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朱学斌欣慰地说道,“政府部门能够为移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做事情,而且看着老百姓从一个很穷的地方搬到这么有发展前景的地方,我觉得移民工作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是值得!鲁地拉电站施工区移民搬迁的时候103户人家,只有3户是瓦房,其他的都是茅草房,而记者今天在安置点看到的是崭新的新农村。搬迁之前老百姓连电器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当时很多村寨连电都不通,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视。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做大量工作,移民们的生活质量实现了一个飞跃。看到这些,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无私奉献 赞歌嘹亮
移民工作队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地给了移民事业,他们心系库区移民,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也彰显出了移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朱学斌感慨地告诉记者,“移民工作要求干部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因为移民工作是病了也不能请假的工作。”特别是移民局刚成立的时候,那时候只有6个人,朱学斌虽然是局长,也需天天在库区做工作。金安桥是个大电站,库区涉及很多移民,有的队员病了,除非是确实需要住院,一般情况下,吃点药打点针,立刻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在金安桥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时,恰逢朱学斌痛风病复发,金安桥的施工区从下面上到移民村寨大概有3公里的山路,山上面有一户重点户,工作队一直做不通工作,朱学斌痛风走不动路,但是该移民户提出必须要见局长,最后他找了一根棍子,拄着棍子慢慢地爬了上去。3公里的路他差不多走了2个小时,平时3公里对他来说,40分钟一点问题没有。到了那户移民家里后,朱学斌的行动感动了那户群众,当场就把搬迁协议签了。
移民工作队中有一个工作队员,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是在当时还没有检查出来。当他知道自己生病了,却不好意思向朱学斌说,怕影响到移民工作的进度。直到有一天,朱学斌感觉他不对劲,总是不吃饭。几经打探才知道,他已经病了三天了,考虑到移民工作队人手不足,工作时间又紧压力又大,所以这个工作队员不忍心请假。
金安桥施工区在搬迁中不通车,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最后是移民局的一位小伙把他从山上背下来,下山后,小伙身上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了,老人的儿子没有做到的事情,移民工作队员做到了。在场看着的很多移民群众都被此举感动了。
移民工作队员正是凭借依靠群众、一心为民的精神,用政策推动移民,用真情感动移民,千方百计为移民排忧解难,争取得到移民的理解和支持。就是这些不计个人利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移民工作队员,推动了移民工作顺利完成。
永胜精神 鼓舞人心 朱学斌从事艰难困苦的移民工作已有10年,他心系群众、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但他从未抱怨过。他认为,移民工作虽然辛苦,但同时也能让工作队员得到难得了的锻炼。他觉得,移民工作首先锻炼了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要深入到移民群众家里反复做工作,与老百姓亲密接触,了解移民群众的想法,帮助移民群众解决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就得到了提高。第二是提供了做群众工作的机会,给自己接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其他很多工作没有移民工作这样深入群众的机会。第三是磨练了意志,以后做事也更有耐心了。做移民工作要有耐心,有些移民群众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那就要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签协议的过程是移民工作最困难的阶段,但那个阶段却是一个锻炼人意志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被朱学斌为民心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不禁想到了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他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他们都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永胜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用一心为民的情怀、撼天动地的气魄、踏实肯干的精神,完成了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移民史上的壮举,是值得歌唱传颂、彪炳史册的,其中所凝练出来的移民经验更是值得学习与铭刻的。
鲁地拉电站是永胜县四个电站中移民量最大、任务最为繁重的一个电站,为了做好这个电站的移民工作,永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鲁地拉电站库区下闸蓄水的时间是2013年4月30日,为此2012年9月云南省政府专门到丽江市召开了一个电站的推进会议,从推进会议结束到下闸蓄水,永胜县要用八个月的时间完成2万多移民的任务,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在省市各级领导和移民局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之下,永胜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顺利地完成了搬迁安置工作。
谈及永胜县移民工作的经验,朱学斌认为,首先省市各级政府及移民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早在2012年9月份开始,云南省移民局每个月都要派一名副局长到库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丽江市委书记罗杰、市委副书记杨浩东多次亲临库区指导工作,丽江市监察局局长带队的督查领导小组则每个月不定期到库区检查指导。
其次是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综合监理、综合设计以及地方政府高度协调配合的结果。鲁地拉电站移民主要集中在涛源镇,这里盛产优质水稻和特色高原水果,在永胜县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通过与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和综合监理、综合设计高度协调配合,为移民群众争取到了很多政策,有利地推进了移民工作的开展。
第三是永胜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干部职工把工作的辛酸抛在了脑后,以大无畏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认真践行了“群众路线”教育的思想,坚守“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采取“处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户”的工作方法,工作队员吃住都在村子里面,方便了移民们咨询相关政策,也方便了工作队员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为永胜县水电移民创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顺利推进了全县水电移民建设。
移民工作队员与移民们通过大量艰辛工作之后,与他们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永胜县移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水电建设。在整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没有一户是通过强制的方法实现移民的,移民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离不开移民群众的觉悟和大力支持。移民对水电项目的支持体现了以地区、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高尚情操;体现了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
“在我从事移民工作的10年里,对移民工作的个人看法就是四个字:政策、策略。移民工作首先要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由政策指导工作。策略是指利用政策做群众工作的门路和方法,如果仅仅依靠政策是不够的,要讲策略,讲方法,针对不同的移民工作,采取不同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学斌深有感触地向记者总结出如上这些经验。
厚德方能载物,大爱才可无疆。正是有了像朱学斌这样心系移民,全心全意为移民着想的移民干部,永胜县的移民安置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才能创造继三峡移民工作后的又一移民奇迹,才能成就中国移民史上的又一伟大壮举。我们有理由相信,永胜县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