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存在争论,该研究通过对CWI的病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CWI的病因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颅脑CT或MRI确诊73例CWI患者并进行分型。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内容包括:病史、体征、既往史、影像学(头CT、MRI)及临床特征、血液检验、颈动脉彩超、脑彩超、头颈部血管CTA或MRA检查,综合分析CWI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果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皮质下型CWI组(15/45,33.33%)高于皮质型CWI组(3/28,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型CWI组(25/28,89.28%)与皮质下型CWI组(32/45,71.11%)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型CWI组(25/28,89.28%)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典型“串珠样”皮质下CWI组(20/32,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类型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存在争论。皮质下型CWI可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关系更密切,但其中占据一定比例的皮质下前/后型CWI病例和微栓塞的关系可能更大。因此,对于皮质型CWI及整个皮质下型CWI来说微栓塞的出现并无明显差别,但相对典型“串珠样”皮质下型CWI,微栓塞机制对皮质型CWI的影响可能更大。不同类型CWI的病因是多元化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随机组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