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相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关键在于事前介入和动态监督,实践表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不但在提升审计效率方面有突出作用,也同样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减少建设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分析了建设项目中跟踪审计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 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051-01
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概述
1.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为确保对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管理进行及时、准确的控制,以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为依据,以现代审计方法为技术支持,对建设项目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以及结算环节等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运行,进行全过程范围内的监督,保证建设中财政、财务收支合法、真实、有效,以杜绝舞弊现象,保障工程中各方的权益,并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1.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相比,跟踪审计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前介入和动态监督,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跟踪审计在工程现场进行,采取就地勘察计量的审计方式,能够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审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在审计内容上,跟踪审计除须对传统的数量、价格、费用进行审计外,还要对工程决策设计、预算评估、招投标的规范、以及变更、索赔、隐蔽工程等环节中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全程监督。此外,跟踪审计还须履行结算审计外的咨询、签证等职能。而在跟踪审计方法的实施背景下,审计的效果也十分令人瞩目,仅就审减经济效益一项,就可为工程带来8%~15%的审减率,极大地提高了投资成本的建设效益。
1.3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上述数据表明,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跟踪审计在提升审计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而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同样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加强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规范项目运作程序;有利于减少建设全程中招投标不规范、设计勘察不扎实、工艺控制不严格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研究不断深入,切实为审计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标准依据。以2008年汶川灾后重建项目为例,通过跟踪审计,相关单位建立健全了700多项规章制度,改善了2500多个项目建设管理,改进了200多个项目工程质量,节约重建资金和挽回损失12亿余元,收回违规安排和挤占挪用资金3亿余元。事实证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行之有效。
2 跟踪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实践上看,跟踪审计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跟踪审计的操作规范不明确,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法律规范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但目前相关政策的出台明显滞后,审计人员做出统一判断的依据有限,工作中往往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操作规范不明确使工作人员较难把握审计的深度,一旦与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能重叠,就会偏离监督咨询的审计目标,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其次,由于跟踪审计需要贯穿于建设全程,工作量巨大,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广泛性,然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审计力量却相对缺乏,且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与审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是否具有崭新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术,知识面是否广泛,协调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作中沟通的需要,都直接影响着审计效果。但遗憾的是,目前上述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数量与需求量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加之少数审计人员在基本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上的不足,更加剧了建设项目的审计风险。
3 加强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3.1 相关法律规范的健全与完善
为确保跟踪审计工作的健康运行,使其有法可依,让这一先进的审计模式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审计人员应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一整套规范标准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
3.2 对审计深度与介入时间的合理把握
工程中审计方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并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并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其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因此,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作为一种绩效审计模式,跟踪审计还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规模、周期、要求、及审计资源和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再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或从立项时介入,或从开工时介入,或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或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保持其连续性。此外,审计还应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大活动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应及时跟进。
3.3 对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的控制
跟踪审计需要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在目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4 结语
作为审计工作的科学的创新模式,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了事后结算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的弱效性问题,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审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跟踪审计人员应认识到其工作的复杂性,通过积极完善制度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逐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根据工程特点选择介入时机,把握好审计深度,并对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和生.关于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
[2] 苏建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J].中国建设信息,2006(14).
[3] 时现,公彦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维转变[J].建筑经济,2011(12).
[4] 容仕坚.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科技资讯,2010(19).
关键词: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 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051-01
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概述
1.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构为确保对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管理进行及时、准确的控制,以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为依据,以现代审计方法为技术支持,对建设项目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以及结算环节等技术经济活动和固定资产运行,进行全过程范围内的监督,保证建设中财政、财务收支合法、真实、有效,以杜绝舞弊现象,保障工程中各方的权益,并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1.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与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相比,跟踪审计的不同之处在于事前介入和动态监督,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跟踪审计在工程现场进行,采取就地勘察计量的审计方式,能够获得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审计的精确性和针对性。在审计内容上,跟踪审计除须对传统的数量、价格、费用进行审计外,还要对工程决策设计、预算评估、招投标的规范、以及变更、索赔、隐蔽工程等环节中的相关经济行为进行全程监督。此外,跟踪审计还须履行结算审计外的咨询、签证等职能。而在跟踪审计方法的实施背景下,审计的效果也十分令人瞩目,仅就审减经济效益一项,就可为工程带来8%~15%的审减率,极大地提高了投资成本的建设效益。
1.3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上述数据表明,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跟踪审计在提升审计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而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同样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加强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规范项目运作程序;有利于减少建设全程中招投标不规范、设计勘察不扎实、工艺控制不严格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研究不断深入,切实为审计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标准依据。以2008年汶川灾后重建项目为例,通过跟踪审计,相关单位建立健全了700多项规章制度,改善了2500多个项目建设管理,改进了200多个项目工程质量,节约重建资金和挽回损失12亿余元,收回违规安排和挤占挪用资金3亿余元。事实证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行之有效。
2 跟踪审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实践上看,跟踪审计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跟踪审计的操作规范不明确,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法律规范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但目前相关政策的出台明显滞后,审计人员做出统一判断的依据有限,工作中往往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操作规范不明确使工作人员较难把握审计的深度,一旦与建设项目的管理职能重叠,就会偏离监督咨询的审计目标,造成各方利益的冲突,破坏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其次,由于跟踪审计需要贯穿于建设全程,工作量巨大,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广泛性,然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审计力量却相对缺乏,且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与审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是否具有崭新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术,知识面是否广泛,协调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工作中沟通的需要,都直接影响着审计效果。但遗憾的是,目前上述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数量与需求量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加之少数审计人员在基本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上的不足,更加剧了建设项目的审计风险。
3 加强跟踪审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3.1 相关法律规范的健全与完善
为确保跟踪审计工作的健康运行,使其有法可依,让这一先进的审计模式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审计人员应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一整套规范标准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
3.2 对审计深度与介入时间的合理把握
工程中审计方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并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并不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其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因此,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作为一种绩效审计模式,跟踪审计还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规模、周期、要求、及审计资源和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再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或从立项时介入,或从开工时介入,或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或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保持其连续性。此外,审计还应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大活动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应及时跟进。
3.3 对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的控制
跟踪审计需要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在目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要把全天候的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等。
4 结语
作为审计工作的科学的创新模式,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了事后结算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存在的弱效性问题,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了审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跟踪审计人员应认识到其工作的复杂性,通过积极完善制度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逐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根据工程特点选择介入时机,把握好审计深度,并对跟踪审计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和生.关于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
[2] 苏建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J].中国建设信息,2006(14).
[3] 时现,公彦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定位和思维转变[J].建筑经济,2011(12).
[4] 容仕坚.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与难点[J].科技资讯,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