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破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的突出现实问题,凭借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黄石地区的职业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化解重点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扩的新路径。
关键词: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上达电子学院
0 引言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用5到10年时间,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大力开展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 创建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产业学院是政、校、行、企协作多方参与、共同育人、协同建设的一种大学创新组织形式,是面向產业集群探索建设由校内外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学院。[2]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紧密对接黄石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黄石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与PCB(印制电路板)行业龙头企业上达电子(黄石)股份公司于 2018 年 1 月共同创立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依托上达电子学院校企协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黄石地方的职业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化解重点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上达电子学院坚持“突出区域性、强化实践性、体现高教性” 的办学方针,以适应PCB(印制电路板)行业特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点。坚持立足黄石地方、服务黄石区域,致力于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质量管理人才。
2 建立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上达电子学院根据校企双方签定的合作协议,组建了校企双方主要负责人参与的产业学院理事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上达电子学院章程,联合选聘上达电子学院院长、副院长,成立上达电子学院办公室,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组对上达电子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后续发展计划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讨,形成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为上达电子学院配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并且每年配套不低于 100 万元的经费。同时,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出资 60 万,校企双方设立共建基金,用于上达电子学院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
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为上达电子学院的学生设立了专项资助与奖励计划。注册为上达电子学院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就能得到公司提供的全额学费资助。并且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实习人身安全。设置了专项奖学金项目,对于表现优秀的,为学院争光的学生或集体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了综合奖学金项目,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评定后授予奖励。设置了助学金项目,对于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帮助。
3 校企协同招生招工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上达电子(黄石)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所有学徒制学生学籍都纳入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管理,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生源质量,由学校和上达电子公司一起制订招生招工宣传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录取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来扩大现代学徒制招生的宣传力度,并且校企共同制订方案对大一新生采取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实现“入校即入职、校企联合培养”;[3]2018年上达电子学院组建后,首次就实现招录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徒42人,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2019年招收新学徒152人,其中全日制新学徒52人,实施政、校、行、企单独招收企业在岗员工100人。在同一学院、同一企业的合作下形成理论+实践、工学交替、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集理论、技术、实践于一体,所以行业企业对从事专业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要求尤其严格。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除了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重视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职业素养、工作技巧的传授,从而可以实现培养出比较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设备及器材制造业(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基本的电气及控制理论知识、较强的电气类岗位实践能力,适应黄石地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行业技术岗位要求,能从事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服务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广泛的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等环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三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第一阶段,电气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完成,培养学生的电气方面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从维修电工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核心能力培养出发,确定出岗位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构架。初步具备参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设计;工厂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工业电子设备、监控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工作的能力。该阶段课程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中采用专项技能训练的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校内指导教师起辅助指导的作用。第三阶段,主要在企业生产性实习基地进行,以企业具体的生产任务为媒介,由企业“师傅”采用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方式传授,“徒弟”通过跟岗学习、顶岗学习,在体悟和历练过程中,获得工作技巧、工作经验。 5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主动适应黄石区域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以培养从事PCB产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管理、改造及设计工作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任务驱动、以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依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电气设备装配工岗位(1级)、自动化设备装调维修工岗位(2级)、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员岗位(3级)、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岗位(4级)四种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设计学习情境,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的学习机会,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逐步的工作任务,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其中融合通用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课程,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电气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建立校企师资共享的雙导师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形成《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规范有序,有效运转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为在上达电子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学徒的培养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从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同行业优秀企业,或由上达电子学院面向社会聘请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并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员工考核中。
同时,学校选拔专业教师主要承担对学徒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讲授,并且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上达电子公司进行挂职顶岗锻炼,不但可以深入的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而且也能够跟企业师傅相互配合完成学徒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评价。这样形成的比较完备的双导师队伍就满足胜任所开设的与企业实际生产内容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或实习实训指导课教学任务。
7 实施成效
通过产业学院这个平台有效地将政、校、行、企整合到一起,学校与合作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这样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政策下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为黄石地方支柱产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从贵,卞建勇,王志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5):132-133.
[2]殷勤.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18-24.
[3]刘倩婧.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方案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5):102-104.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教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JGB201868。
作者简介:程晓峰(1977-),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从事机电工程、机器人技术方面研究。
关键词: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上达电子学院
0 引言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用5到10年时间,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产教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转变。”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大力开展政府引导、行业参与、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 创建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产业学院是政、校、行、企协作多方参与、共同育人、协同建设的一种大学创新组织形式,是面向產业集群探索建设由校内外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学院。[2]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紧密对接黄石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黄石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与PCB(印制电路板)行业龙头企业上达电子(黄石)股份公司于 2018 年 1 月共同创立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湖北工程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依托上达电子学院校企协同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黄石地方的职业院校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化解重点企业招工难、稳工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上达电子学院坚持“突出区域性、强化实践性、体现高教性” 的办学方针,以适应PCB(印制电路板)行业特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点。坚持立足黄石地方、服务黄石区域,致力于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质量管理人才。
2 建立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上达电子学院根据校企双方签定的合作协议,组建了校企双方主要负责人参与的产业学院理事会,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上达电子学院章程,联合选聘上达电子学院院长、副院长,成立上达电子学院办公室,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组对上达电子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后续发展计划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研讨,形成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为上达电子学院配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并且每年配套不低于 100 万元的经费。同时,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出资 60 万,校企双方设立共建基金,用于上达电子学院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开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
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为上达电子学院的学生设立了专项资助与奖励计划。注册为上达电子学院学生,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就能得到公司提供的全额学费资助。并且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实习人身安全。设置了专项奖学金项目,对于表现优秀的,为学院争光的学生或集体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了综合奖学金项目,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评定后授予奖励。设置了助学金项目,对于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相应的帮助。
3 校企协同招生招工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与上达电子(黄石)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所有学徒制学生学籍都纳入产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管理,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生源质量,由学校和上达电子公司一起制订招生招工宣传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录取方式;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来扩大现代学徒制招生的宣传力度,并且校企共同制订方案对大一新生采取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实现“入校即入职、校企联合培养”;[3]2018年上达电子学院组建后,首次就实现招录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徒42人,采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2019年招收新学徒152人,其中全日制新学徒52人,实施政、校、行、企单独招收企业在岗员工100人。在同一学院、同一企业的合作下形成理论+实践、工学交替、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4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集理论、技术、实践于一体,所以行业企业对从事专业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要求尤其严格。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除了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重视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职业素养、工作技巧的传授,从而可以实现培养出比较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设备及器材制造业(领域),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基本的电气及控制理论知识、较强的电气类岗位实践能力,适应黄石地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行业技术岗位要求,能从事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服务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广泛的专业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等环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三阶段递进式”课程体系。第一阶段,电气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校内完成,培养学生的电气方面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从维修电工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PLC)设计师核心能力培养出发,确定出岗位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构架。初步具备参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设计;工厂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工业电子设备、监控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工作的能力。该阶段课程在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中采用专项技能训练的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校内指导教师起辅助指导的作用。第三阶段,主要在企业生产性实习基地进行,以企业具体的生产任务为媒介,由企业“师傅”采用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方式传授,“徒弟”通过跟岗学习、顶岗学习,在体悟和历练过程中,获得工作技巧、工作经验。 5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主动适应黄石区域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以培养从事PCB产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护、管理、改造及设计工作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任务驱动、以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依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电气设备装配工岗位(1级)、自动化设备装调维修工岗位(2级)、自动化设备运行维护员岗位(3级)、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岗位(4级)四种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设计学习情境,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实际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在真实职业情境中的学习机会,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逐步的工作任务,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其中融合通用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课程,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电气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建立校企师资共享的雙导师制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出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形成《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上达电子学院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规范有序,有效运转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机制,为在上达电子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学徒的培养是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从上达电子(黄石)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同行业优秀企业,或由上达电子学院面向社会聘请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师傅,并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员工考核中。
同时,学校选拔专业教师主要承担对学徒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课程的讲授,并且选派骨干专业教师到上达电子公司进行挂职顶岗锻炼,不但可以深入的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而且也能够跟企业师傅相互配合完成学徒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评价。这样形成的比较完备的双导师队伍就满足胜任所开设的与企业实际生产内容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或实习实训指导课教学任务。
7 实施成效
通过产业学院这个平台有效地将政、校、行、企整合到一起,学校与合作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这样深度的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政策下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为黄石地方支柱产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从贵,卞建勇,王志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5):132-133.
[2]殷勤.依托产业学院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18-24.
[3]刘倩婧.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方案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5):102-104.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教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ZJGB201868。
作者简介:程晓峰(1977-),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工学硕士,从事机电工程、机器人技术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