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集体坠冰事件

来源 :晚报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每到寒冬冰封河水时都有凿冰冬捕和冬钓的习俗,人们不仅在严寒里得到收获,同时也享受到冰上捕鱼的另一番乐趣。然而冰上捕鱼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2016年初,河北省唐山市青龙河上就发生了一起因冰钓造成的集体坠河事件,20多名冰钓爱好者集体落水,经全力救援,落水者都被救上岸,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可是,在民国时,内蒙古呼伦湖曾发生过的一起严重的集体坠冰惨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当地牧人称它为达赉诺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为半咸水半淡水湖,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面海拔539米,最大时面积2315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达8米。呼伦湖在冬季是封冻的。
  据《朔漠前尘》一书记载:1927年11月22日上午,在严寒时节的呼伦湖面上,各渔号的业主为了多捕鱼,没有实地察看冰面是否冻实,就命令渔工凿冰下网了,当时在湖面上作业的渔工达一千多人。
  下午三点多钟,突然刮起了大风,约有十级以上,人在冰面上都站不住。这时,湖西北岸的冰由于冻得不实,被大风刮裂开了长长的大缝,湖水涌出不斷冲击着岸边。因为当时各渔号的住房都在湖西北方向,渔工们看到冰裂了,为了逃避危险,便纷纷向西北岸边奔去,想逃离湖面。由于毫无组织地乱跑,跑在前面的人踩到冰块边缘的薄冰上时,被后面的人拥挤,纷纷掉入水中。后面的人一看,也不敢挤了,便在湖面的冰上站住,不再乱动。
  风越刮越猛烈,很快夜幕吞没了一千多名渔工。黑灯瞎火,人们束手无策,毫无救援办法。湖面上又没有任何遮挡,任凭寒风撕咬着空腹的渔工,毡疙瘩(毡靴)、皮袄冻得与皮肉都粘在一起了。他们只能等待岸上的人来救援。
  直到第二天清晨,岸上的人们才找到—艘小船,装上馒头、酒、皮袄等物品,给冰上的渔工送来。此时,已经困顿交加的渔工们一见船来了,便蜂拥过来。而冰块边缘刚刚冻住三四寸厚,经不住人踩,又有二十多人掉进了湖里。船上的人一见此景,便把馒头向冰上扔去。饥饿的渔工来抢馒头,又有一些人被挤到湖水里。船上的人只好把船划到另一处较结实的冰块附近,让冰上的人不要靠近,他们把馒头、皮袄等用力扔到冰上,人们再小心地把东西取走。
  冰上的人一共被困了两昼夜,当湖冰再度冻实后,被困的渔工才陆续回到各渔号。毡疙瘩已经脱不下来了,只好伸到水桶里泡,用力往下拽,很多人的腿和脚都已冻成黑色。冻伤的人被陆续送到满洲里医院动手术截肢。同时各渔号又派人到已冰冻的湖面去寻找失踪的渔工尸体。当时的景象非常凄惨,湖面上被冻死的渔工有的半截身子露在冰面,有的露着一只胳膊,有的只露着脑袋,还有的露着一双脚……人们把他们从冰里刨出来,运到岸边埋葬了。当时没有找到的人,直到第二年春天冰消后,才又将浮上来的尸体葬于岸边。
  这次灾难史称“塌达赉”,共被冻死、淹死126人,冻伤截肢者154人。这起特大坠冰事件,教训惨痛,至今令人警醒!
  (丁强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1月20日)
其他文献
地方文献是以地理区域为中心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聪明结晶。亦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的
提到成都,小编可忍不住要多说几句了。麻中带辣的川味小吃、聚集时尚的购物中心、古色古香的传统老街、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总而言之,就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想要
一、注重平民意识电视是平民文化,如果我们的节目与观众有距离,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法制节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决不能忘记要有强烈的“平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