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推进“十三五”发展,应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方位、内涵理念和重要内容,进而结合本身工作实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关键词:“十三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01-02
一、“十三五”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就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张衡在《东京赋》中有句话说:“辨方位而正则。”面向“十三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进入新常态。从发展战略进程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从发展水平提升看,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推进发展的重要阶段。
从基本的方面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据已经形成共识,在基本共识基础上需要面向新常态深化认识,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角度深入分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现实要求,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十三五”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方位,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推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和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关口。因此,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十三五”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理念
(一)从历史逻辑认识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
很长时间经济发展被等同于经济增长,有的学者明确提出:“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加人均产出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使每一个人都能消费得更多。”“经济发展反映出产品和劳务流量的增加”,“发展几乎总是被视为一种经济现象,即迅速取得的总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都是第二位重要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中实际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国或一定区域实际产出的增长,包括生产部门的实物增长和服务部门的劳务增长两大部分。经济增长有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两个基本指标。现在有许多经济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要求“把国民生产总值赶下台”,直接解决好贫困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和失业问题。
随着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大家认识到经济发展本身就包括了经济增长,它既有经济活动产出量的增加,同时也有相应经济结构的变化、演进和优化升级,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社会物质福利的提高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制度变迁与进步的过程,比如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各种发展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等等。
(二)从实践比较中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的具体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扩大生产要素数量实现经济增长;另一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比,即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合理的收入分配、人们生活状况、生态环境和利用能源资源等诸多具体经济活动方式综合而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良好和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诸多经济活动方式趋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它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三)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丰富内涵
1.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4.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一)从要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要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1.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受到污染、生态趋向恶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经济社会对高速增长的承受力在递减,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
2.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符合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率变化的规律。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大约二十年左右,然后都出现了减速的情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大都经历了类似的变化。
3.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发挥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客观要求。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为改善民生、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必要条件,创造稳定环境。
4.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与条件。
(二)从经济总量扩张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呈现新的阶段性转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速度换挡期,工业比重偏重、服务业发展不够的矛盾突出。优化产业结构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重点是金融、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产业,医疗健康服务业、旅游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产业。
2.协调区域结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区域结构问题,必须从国际大格局和国内大格局角度来研究部署。近几年,中央陆续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提升城乡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修泽教授认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农民的产权关心问题;二是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问题;三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均衡、均等、普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理念。
(三)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但是居民消费前提是要有收入,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今后,要更加侧重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保持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大众性。另一方面,要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居民有一个好的消费预期,才能促进消费,拉动需求。
(四)从技术引进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原始创新,二是推进源头创新,三是推进应用创新,四是推进高端创新。国家下一步可能在重大的基础研究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五)从资源高耗、环境恶化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六)从政府直接承担推进发展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加快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实现职能转变。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创造服务发展、支持发展、推动发展理念变革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海因茨·阿恩特.经济发展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迈克尔·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 常修泽.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
[5] 杨秋宝.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关键词:“十三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01-02
一、“十三五”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方位
历史方位,就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张衡在《东京赋》中有句话说:“辨方位而正则。”面向“十三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进入新常态。从发展战略进程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从发展水平提升看,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推进发展的重要阶段。
从基本的方面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依据已经形成共识,在基本共识基础上需要面向新常态深化认识,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角度深入分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现实要求,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
“十三五”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方位,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推进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和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关口。因此,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十三五”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理念
(一)从历史逻辑认识经济发展的科学内涵
很长时间经济发展被等同于经济增长,有的学者明确提出:“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通过增加人均产出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使每一个人都能消费得更多。”“经济发展反映出产品和劳务流量的增加”,“发展几乎总是被视为一种经济现象,即迅速取得的总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都是第二位重要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活动中实际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国或一定区域实际产出的增长,包括生产部门的实物增长和服务部门的劳务增长两大部分。经济增长有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和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两个基本指标。现在有许多经济理论家和政策制定者要求“把国民生产总值赶下台”,直接解决好贫困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和失业问题。
随着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大家认识到经济发展本身就包括了经济增长,它既有经济活动产出量的增加,同时也有相应经济结构的变化、演进和优化升级,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社会物质福利的提高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制度变迁与进步的过程,比如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各种发展机制的完善和创新等等。
(二)从实践比较中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的具体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扩大生产要素数量实现经济增长;另一种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比,即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合理的收入分配、人们生活状况、生态环境和利用能源资源等诸多具体经济活动方式综合而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良好和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诸多经济活动方式趋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它是一个全面的立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三)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丰富内涵
1.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4.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发展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十三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一)从要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要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1.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受到污染、生态趋向恶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经济社会对高速增长的承受力在递减,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
2.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符合工业化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率变化的规律。从世界范围内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大约二十年左右,然后都出现了减速的情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大都经历了类似的变化。
3.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发挥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的客观要求。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为改善民生、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提供必要条件,创造稳定环境。
4.转向适度较高稳定增长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与条件。
(二)从经济总量扩张提高型经济发展方式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优化产业结构。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呈现新的阶段性转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速度换挡期,工业比重偏重、服务业发展不够的矛盾突出。优化产业结构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重点是金融、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产业,医疗健康服务业、旅游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制造产业。
2.协调区域结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区域结构问题,必须从国际大格局和国内大格局角度来研究部署。近几年,中央陆续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提升城乡结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修泽教授认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农村农民的产权关心问题;二是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问题;三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问题。均衡、均等、普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理念。
(三)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但是居民消费前提是要有收入,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今后,要更加侧重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保持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大众性。另一方面,要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居民有一个好的消费预期,才能促进消费,拉动需求。
(四)从技术引进型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推进原始创新,二是推进源头创新,三是推进应用创新,四是推进高端创新。国家下一步可能在重大的基础研究上,还要进一步加强。
(五)从资源高耗、环境恶化型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十三五”规划指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六)从政府直接承担推进发展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为发展提供全面服务职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加快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实现职能转变。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创造服务发展、支持发展、推动发展理念变革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海因茨·阿恩特.经济发展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 迈克尔·托达罗.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 常修泽.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
[5] 杨秋宝.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学社会主义,2010,(6).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