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这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心理变动较大,且无法完整、准确表达自身心理状态的阶段;另一方面,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教师应当在持续关注的同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因此,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向,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素养。本文将选取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对该案例的具体内容和背景进行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的个体因素、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教师的理念引导以及小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对该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与一般的学科和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学科和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基于十分客观的教学规划和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切入要点,给予学生引导和思考,并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既需要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和观念传达,同时还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育和引导。这种个体上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程度。
一、案例背景
学生小华(化名),在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习后,出现了与以往反差较大的表现。首先,在课堂表现方面,小华与以往十分积极的学习状态不同,甚至以十分消极和懈怠的情绪来对待教师的课堂提问和与其他学生的学习互动;其次,在学习成绩方面,小华的各科成绩水平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优势科目英语下滑程度相对较小,而弱势科目数学成绩下滑严重。第三,从小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出现了正确率较低、拖欠、不交作业的特殊情况;第四,通过对小华进行课后的观察以及其他学生的反馈,小华在人际交往和校园活动方面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消极情绪。譬如,较为沉闷,不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逃避校园活动。这与小华以往的行为表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案例分析
(一)知识内容层面
在进入小学四年级后,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了难度的提升。而这种难度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具备面对知识难度提升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知识内容层面的变化会给该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学生个体层面
该生在进入四年级的学习阶段后,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来适应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学生无法及时更新和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来面对四年級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学生也缺乏心理调节和压力疏通的有效渠道。
(三)教师教学层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因素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而忽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换言之,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不重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根源问题。
(四)校园环境层面
事实上,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情况的心理状态转变或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校园管理过程中,校方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来展开集体的教学教育工作。这不仅无法切实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校园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维护校园环境、健全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家庭教育层面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转变,家庭环境往往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家长也应当及时发现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但在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往往会忽视学生心理层面的成长和发展,并将学生的反常行为归咎于浅层的影响因素上。
三、解决对策
(一)关注学生心理成因,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
事实上,学生个人心理产生转变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只有探寻和发现学生的心理成因,才能够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通过心理成因的发掘来对其进行疏导和开解,并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步骤,就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而对于小华这一类表现得较为沉闷的学生,教师应当循序渐进,找寻其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启话题。
(二)分析知识内容难度,找到成绩提升突破口
对于该学生来说,知识内容的难度增加,是影响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当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难度提升和学习过程中的吃力状况时,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和自我麻痹。这会使得学生无法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成因。
因此,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规避逃避心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发学生正向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健康心理。由此,在这种正向心理状态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找到成绩提升的突破口,消解自身的学习阻碍。
(三)收集整合学生意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处于小学四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思考能力。因此,学生自身对于课堂和教师的反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要点。学生的个人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审视课堂教学的全新视角。
因此,针对该名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典型现象,教师应当借助这一契机,收集和整理学生们对于不同学科和课堂教学的想法和思考,并在其中发现学生们真正的学习诉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事实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人意见,也是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安抚。
(四)开展校园教育互动,提供心理教育的辅助
教师应当从小华的个人案例中进行发散思考,观察和总结出这一阶段中学生普遍发生的转变。并由此来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除此之外,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应当是校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辅助。教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变化、及时寻求帮助的良好意识。
(五)引导家长积极重视,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生心理状态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校园教育的工作范畴,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由此了解学生的个人心理状态,并与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配合。
由此,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展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家长与学生才能够开展有效沟通,并借助亲情氛围来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结语与思考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变化,不论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的,都与其学习生活中的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把握这些因素对于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探究它们的转变所能够带来的变化,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艳秋.浅谈新时期如何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9(A5):5-6.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与一般的学科和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学科和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基于十分客观的教学规划和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的切入要点,给予学生引导和思考,并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既需要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管理和观念传达,同时还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展开教育和引导。这种个体上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程度。
一、案例背景
学生小华(化名),在刚刚进入四年级的学习后,出现了与以往反差较大的表现。首先,在课堂表现方面,小华与以往十分积极的学习状态不同,甚至以十分消极和懈怠的情绪来对待教师的课堂提问和与其他学生的学习互动;其次,在学习成绩方面,小华的各科成绩水平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其中优势科目英语下滑程度相对较小,而弱势科目数学成绩下滑严重。第三,从小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出现了正确率较低、拖欠、不交作业的特殊情况;第四,通过对小华进行课后的观察以及其他学生的反馈,小华在人际交往和校园活动方面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消极情绪。譬如,较为沉闷,不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逃避校园活动。这与小华以往的行为表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案例分析
(一)知识内容层面
在进入小学四年级后,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了难度的提升。而这种难度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具备面对知识难度提升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知识内容层面的变化会给该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学生个体层面
该生在进入四年级的学习阶段后,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状态来适应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学生无法及时更新和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来面对四年級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学生也缺乏心理调节和压力疏通的有效渠道。
(三)教师教学层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习生活中的各方面因素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进而忽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换言之,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不重视,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根源问题。
(四)校园环境层面
事实上,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阶段出现不同情况的心理状态转变或心理健康问题。而在校园管理过程中,校方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来展开集体的教学教育工作。这不仅无法切实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校园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维护校园环境、健全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举措。
(五)家庭教育层面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转变,家庭环境往往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而家长也应当及时发现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但在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观念中,家长往往会忽视学生心理层面的成长和发展,并将学生的反常行为归咎于浅层的影响因素上。
三、解决对策
(一)关注学生心理成因,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
事实上,学生个人心理产生转变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只有探寻和发现学生的心理成因,才能够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通过心理成因的发掘来对其进行疏导和开解,并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步骤,就是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而对于小华这一类表现得较为沉闷的学生,教师应当循序渐进,找寻其感兴趣的内容来开启话题。
(二)分析知识内容难度,找到成绩提升突破口
对于该学生来说,知识内容的难度增加,是影响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客观因素。当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难度提升和学习过程中的吃力状况时,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逃避和自我麻痹。这会使得学生无法找到学习过程中的阻碍成因。
因此,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规避逃避心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发学生正向的、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健康心理。由此,在这种正向心理状态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找到成绩提升的突破口,消解自身的学习阻碍。
(三)收集整合学生意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处于小学四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思考能力。因此,学生自身对于课堂和教师的反馈,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要点。学生的个人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审视课堂教学的全新视角。
因此,针对该名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典型现象,教师应当借助这一契机,收集和整理学生们对于不同学科和课堂教学的想法和思考,并在其中发现学生们真正的学习诉求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事实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人意见,也是从心理层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安抚。
(四)开展校园教育互动,提供心理教育的辅助
教师应当从小华的个人案例中进行发散思考,观察和总结出这一阶段中学生普遍发生的转变。并由此来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除此之外,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应当是校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当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辅助。教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变化、及时寻求帮助的良好意识。
(五)引导家长积极重视,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学生心理状态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是校园教育的工作范畴,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由此了解学生的个人心理状态,并与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配合。
由此,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展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家长与学生才能够开展有效沟通,并借助亲情氛围来化解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结语与思考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变化,不论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的,都与其学习生活中的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把握这些因素对于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探究它们的转变所能够带来的变化,就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胡艳秋.浅谈新时期如何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9(A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