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从黑洞中逃逸吗?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从黑洞中逃逸出来,即使光也不例外。然而,真的是“没有任何东西”吗?其实,说“几乎没有”应该更准确一些。要说明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两个名词,一个叫“势垒”,一个叫“量子隧道效应”。势垒就是势能比附近的势能都高的空间区域,而量子隧道效应是由微观粒子波动性所确定的量子效应,又称势垒贯穿。粒子的运动过程中若遇到一个高于粒子能量的势垒,按照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越过势垒的;但按照量子力学,则可以解出除了在势垒处的反射外,还有透过势垒的波函数,这表明在势垒的另一边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即粒子可以贯穿势垒。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很高,不蹬自行车到半路就会停住,然后退回去。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被反弹,但还是会有一些粒子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
  在亚原子世界,没有什么障碍(势垒)是不可逾越的。这些粒子偶尔也会经由量子隧道越过障碍,即使黑洞也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因此,有人认为所有黑洞都发出异常微弱的光,这种光被称为“霍金辐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德鲁·汉密尔顿说:“在黑洞表面内部,空间下陷的速度比光还快,因此如果运行速度不比光快,任何东西都无法穿越黑洞表面。但是从量子力学考虑,黑洞内部的一些东西逃逸出来并非不可能。”然而,想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除了量子隧道之外,量子力学也允许粒子越过黑洞表面。事实上,这种量子起伏随时都能发生:真空环境会自然产生粒子—反粒子对,不过它们通常会立刻湮灭对方。
  粒子要想从黑洞中逃逸出来,量子起伏必须在黑洞边缘附近发生。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粒子会在反粒子湮灭它前迅速从黑洞里逃逸出来,而反粒子则会立刻被黑洞捕获,并在坠入黑洞中心时被拉长。为了让这种戏剧性的分离场面发生,粒子产生的量子起伏必须拥有非常长的波长。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量子力学称所有粒子都是波,因此,它们的波长是两个连续波峰之间的距离。特定粒子移动的速度越慢,波长就越长。
  汉密尔顿表示,由量子起伏产生并拥有“与黑洞相匹配的波长的粒子能够从黑洞里逃逸出来。这是因为它们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地方,它们会不停地运动”。从早期类推来看,这些粒子特别像幽灵,它们巨大的波长使它们可以自由徜徉于黑洞边界以外的区域。汉密尔顿说:“霍金辐射拥有与黑洞表面相匹配的典型波长。”由于黑洞位于我们银河系的中心,因此能够从黑洞中逃逸出来的粒子的波长大约是太阳半径的14倍。对超级黑洞来说,粒子要想从中逃逸出去,它的波长必须是太阳半径的几十亿倍。
  可能你已经猜到,符合逃出黑洞所需标准的粒子并不多。即使是最明亮的黑洞,它们的亮度也非常非常弱。汉密尔顿表示,这种辐射会被太空里其他天体发出的光完全淹没,因此科学家至今仍未发现霍金辐射。尽管如此,他们确信这种辐射确实存在。“霍金辐射被认为是关于量子引力的一个最合理的预测。”汉密尔顿说。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飞机、汽车、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对人类来说毫不新奇。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都很好奇,公元前21世纪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那个时代人类的科技水平又如何呢?  在中国,公元前21世纪可谓是一个“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时代”,旧有的生活、政治体系被彻底打乱,原始氏族社会转变成奴隶制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正式建立起来。对中国先民来说,这个世纪属于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
期刊
U档案编号:NO.82  目击地点:巴西,马拉尼昂州,圣路易斯  备注:  6月2目,上星期六,我当时在温海斯转角周边后面的地方,那里正在建设亚芬尼达高速公路,那是马拉尼昂州政府为了连接克拉雷斯·莫利亚大街和丹尼尔·拉·特琴大街而进行的工程,距离大约11千米,就在我居住的马拉尼昂的圣路易斯市。  当到达那里的时候,我看见工程延误了很多,于是我就拍了张照。在我的左手边是一座木桥。它向右延伸到在建设中
期刊
不久前,现年50岁的意大利人马奥利楚·卡瓦诺出了一本名为《我被克拉里恩星人诱拐》的书。在这本书中卡瓦诺透露,自某天突然被诱拐以来,自己与外星人保持接触已有28年之久!其间,外星人让他看到了有关地球和人类诞生的惊人历史。下面,便是有关这些接触的内容。  谜的诱拐  1981年9月12日20时30分左右,住在意大利北部小镇的卡瓦诺与朋友们在比萨店吃完晚饭后坐车到距镇8000米的小山上散步。突然,在他们
期刊
提供类地行星各种数据的知名网站数量不少。过去,这些网站罗列出所有已知的类地行星数据,不管它是刚被发现或是已通过多重确认,无论其是否符合人类适居性高低评比,只要是类地行星,统统一网全搜。最近,波多黎各大学一个专门研究“适居带类地行星”的实验室PHL在网络上公开了一份新目录,它的入围标准相当有趣,只列出目前已确认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范围相对缩小,对普通大众、科学家和科学教育人员而言,相对也好
期刊
日期:1983年8月12日  地点:英国(南部)汉普郡奥尔德肖特  事件/报告类型:标准事件  海尼克分类:CE3  物体形状:圆盘  目击人数:单人  事件特征/特性:类人体、着陆、目击者草图、接触、目击者照片  在1983年8月12日,当77岁的阿尔弗雷德·波图在宁静的清晨里来到贝辛斯托克运河上钓鱼时,他看见一道灿烂的亮光从天而降。落在不远的河岸纤道上。他当时认为那一定是来自附近国防部基地的直
期刊
目击时间:2012年7月3日17时19分  目击地点: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目击人数:1人  飞行物数量:1個  飞行物形状:棒形  飞行物颜色:灰白色  飞行物高度:不确定  照相机型号:Canon EOS 60D  光圈:F/22  曝光时间:1/250秒  焦距:72毫米  白天/夜晚:白天  天气:晴  目击者姓名:颜彬备注:  7月3日17时左右,我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拍摄向日葵,晚
期刊
催眠术挖出沙马的记忆  哈巴特·沙马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阿什兰的巡警。当时他年仅22岁,刚刚工作3个月。  那是1967年12月3日凌晨,他出去巡夜。2时30分,巡逻车来到了6号与63号高速公路的交叉路口时,发现前方道路上停着不常见到的圆形物体。通过汽车的灯光,他清楚地看到那是一个闪烁着红光的碟形物体。沙马将车往前靠了靠,那个物体一边闪烁红光,一边从下方喷出火焰,上升飞了起来。  沙马看着那个物体飞
期刊
如果把原子核粘在一起的强大的核力只比它现在强百分之几,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就会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耗尽它们的氢。那样的话,我们的太阳很久以前就已经爆炸了,而地球上也不会有生命。如果微弱的核力比现在弱百分之几,那么,组成我们这个世界主要部分的重元素就不会存在。两种情况下都不会产生人类。  如果重力比现在弱一点,就不可能彻底压碎太阳的核,点燃产生太阳光的核反应;如果重力比现在强一点,太阳又会在数十亿年前燃尽
期刊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这是先秦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其诗篇《天问》开篇时提出的问题。从古到今,人类始终渴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探究宇宙的命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决定我们这个宇宙命运的,是一种神秘的暗物质。可是,虽然暗物质的存在已经有很强的证据,但暗物质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怎样才能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它的踪迹,这些难题却
期刊
他们身怀绝技,饱受争议;  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他们经历非凡,体验神奇;  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RV者。  所谓RV,是英语Remote Viewing的简称,即遥视技术(又称直能潜视技术)。遥视是一种千里眼的形式,遥视者运用他或她的透视能力去“观察”,把信息聚集在一个由物体、地点、人物等组成的目标上,隐藏在遥视者的物理视域里面,尤其是与遥视者分开一定的空间距离,有时候也同样分开时间距离(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