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高职联合开发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明确中职是前沿,高职是中职的深入开展和延伸,对中高职都有比较明确的标准,阐明中高职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衔接课程体系是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构建与衔接中高职教育体系的突破点。例如以中高职汽车专业技术课程为主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进行衔接,以中职是培养汽车基础课,高职是培养汽车运用和维修的深入,以递层次深入的方式如: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等一步一步强化。
【关键词】培养目标 汽车维修 课程链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67-02
A. 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内容
a.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和理论依据。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层面。当下中职和高职学校基本上是分开的,两者是独立核算的,互动和沟通少,更加缺乏相互合作与有效衔接,基本上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常常没有明确,二者之间存在重合的现象。比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要培养能够对汽车进行基本维护操作的“汽车护士”,又要兼顾学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高职要培养能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对车辆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汽车医生”,又要兼顾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造成了后期专业建设中的茫然与资源的浪费。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中职阶段就是要培养“汽车护士”,高职阶段就是要培养“汽车医生”。二者既可单独形成体系,又相互衔接,逐层递进。
b.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不连贯;二是基础课程薄弱;三是技能训练重复。由于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困难和差异,高职职业能力课和中职基本素质课的安排应体现中高职的链接,基本素质课在中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多,为高职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阶段应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增加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在原来中高职不同阶段不同体系的课程结构基础上,依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和实训任务分析,对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不同阶段制定真正衔接的专业教学体系,建成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重组依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安排,制订相互衔接的一致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
比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中职阶段主要设置基本素质文化课程、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及汽车基本操作类课程;高职阶段主要设置专业深化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类课程,并以选修课形式设定如汽车电子、汽车营销等多个专业扩展模块供学生选择,增加其职业适应能力。
c.汽车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目标是着重培养应用性和动手能力,实操性是这两种职业教育的共性。因此,在汽车人才培养上,应将汽车基础课,运用课,检修课有机的衔接在一起,真正实现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与汽修企业行业加强深度合作、构建双师型师资建设、投资重点实验实训基地,这是加强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
B.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结构的框架设计
a.选择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导
人才的培养是靠中高职课程一体化教学来实现连接的,汽车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实操职业能力的需求来选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而服务,打破传统的课本章节性讲解的教学方式。
设置课程内容的重要线索是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及课程方案设计是以此贯穿始终的。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会涉及到非常繁重的教学环节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中都是汽车方面的课程,内容肯定会存在各个方面的关联性,也就是先行后续关系,知识的衔接等等。中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汽车的相关课程和岗位实操所需要的能力相互照应,对汽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裁取,最终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结构,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b.汽车课程模块化建设是从职业能力入手开始推进的
每一个汽车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参考和依据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是很多门课程单元的结合,且紧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适合社会人才的需要,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在中高职汽车专业可以依照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相应的课程体系按照能力的需要选择。
c. 汽车专业应坚持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课程建设
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体现中高职一体化链接的要素,要加强校企合作。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应以汽车专业学生在维修任务中承担角色来完成,实现案例教学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推行教学的一体化,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操等教学方式,实行仿真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生产型学习。
C.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汽车专业应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 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 。新的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育锋,陈鸿.中高职课程衔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J].职教论坛,2012(1):43-4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培养目标 汽车维修 课程链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67-02
A. 中高职衔接的主要内容
a.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和理论依据。中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层面。当下中职和高职学校基本上是分开的,两者是独立核算的,互动和沟通少,更加缺乏相互合作与有效衔接,基本上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常常没有明确,二者之间存在重合的现象。比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职要培养能够对汽车进行基本维护操作的“汽车护士”,又要兼顾学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高职要培养能够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对车辆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汽车医生”,又要兼顾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造成了后期专业建设中的茫然与资源的浪费。因此,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中职阶段就是要培养“汽车护士”,高职阶段就是要培养“汽车医生”。二者既可单独形成体系,又相互衔接,逐层递进。
b.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不连贯;二是基础课程薄弱;三是技能训练重复。由于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困难和差异,高职职业能力课和中职基本素质课的安排应体现中高职的链接,基本素质课在中职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多,为高职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阶段应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增加职业能力拓展的课程。在原来中高职不同阶段不同体系的课程结构基础上,依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和实训任务分析,对基本素质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不同阶段制定真正衔接的专业教学体系,建成的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重组依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安排,制订相互衔接的一致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的课程标准,真正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
比如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中职阶段主要设置基本素质文化课程、汽车专业基础课程及汽车基本操作类课程;高职阶段主要设置专业深化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类课程,并以选修课形式设定如汽车电子、汽车营销等多个专业扩展模块供学生选择,增加其职业适应能力。
c.汽车专业的教学模式的衔接
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目标是着重培养应用性和动手能力,实操性是这两种职业教育的共性。因此,在汽车人才培养上,应将汽车基础课,运用课,检修课有机的衔接在一起,真正实现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与汽修企业行业加强深度合作、构建双师型师资建设、投资重点实验实训基地,这是加强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
B.汽车运用与维修一体化课程结构的框架设计
a.选择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导
人才的培养是靠中高职课程一体化教学来实现连接的,汽车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必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实操职业能力的需求来选择,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为培养必要的职业能力而服务,打破传统的课本章节性讲解的教学方式。
设置课程内容的重要线索是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及课程方案设计是以此贯穿始终的。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会涉及到非常繁重的教学环节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中都是汽车方面的课程,内容肯定会存在各个方面的关联性,也就是先行后续关系,知识的衔接等等。中高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汽车的相关课程和岗位实操所需要的能力相互照应,对汽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裁取,最终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课程结构,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b.汽车课程模块化建设是从职业能力入手开始推进的
每一个汽车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参考和依据是拥有一套完整的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是很多门课程单元的结合,且紧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适合社会人才的需要,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在中高职汽车专业可以依照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相应的课程体系按照能力的需要选择。
c. 汽车专业应坚持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课程建设
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是体现中高职一体化链接的要素,要加强校企合作。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学习应以汽车专业学生在维修任务中承担角色来完成,实现案例教学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推行教学的一体化,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实操等教学方式,实行仿真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实践型学习、生产型学习。
C.汽车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汽车专业应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 准确定位和整合教学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 。新的中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育锋,陈鸿.中高职课程衔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诉求[J].职教论坛,2012(1):43-4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