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霜,满天星斗,万籁无声。
陈望道踱步田间,仰望星空。远处,时而传来的鞭炮声似乎与他毫无关系。陈望道愁眉紧锁,思绪万千,想起数月前的经历,不由感慨与心痛。
那时,中国备受屈辱。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居然还被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大家纷纷举行游行,表示愤怒。在日本学习的陈望道也坐不住了,回到祖国,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望以教育唤醒中国。陈望道一边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对市民进行反日爱国宣传,劝说市民起来抵制日货;一边对国文教学进行改革,如传授注音字母,出版国语丛书,用白话文的文学著作作为教材进行教学等等。
然而,正当爱国热潮向整个社会蔓延,改革向杭州其他高校展开的时候,一切却突然改变了!陈望道的学生施存统在《浙江新潮》发表了一篇文章——《非孝》,主张在家庭里要平等的“爱”,而不是不平等的“孝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讨论这篇文章。反动当局开始紧张了,觉得浙一师的师生这样发展下去,简直是洪水猛兽!因此,责令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经亨颐对陈望道等教师予以撤职查办,对学生予以开除。但是,经亨颐校长坚决抵制。于是,当局就以此为由,下令改组学校,还悄悄地利用寒假将经亨颐校长调任视学,打算另派校长。
闻讯后,师生们立马赶回学校,坚决不让经校长、陈望道等离校。反动当局恼羞成怒,竟出动了七八百军警用刺刀、步枪将师生们逼往操场,团团围住,强令师生离校,妄图趁机解散一师。
偌大的操场,被军警们围得水泄不通,手无寸铁的师生们无比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有的女生还不禁哭了起来。这时,陈望道不顾危险,跑到人群的中间,不断高喊:“我和大家在一起,你们不要哭!我和大家在一起,你们不要哭!”师生们擦干眼泪,坐在操场上继续坚守。时间继续流淌着,一个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了,愤然对军警说:“我指牺牲生命以全人格。”话刚讲完就夺下一军警的指挥刀要自杀。体育教师胡公冕见状马上扑过去,奋力夺下指挥刀,挽救了这个学生。陈望道便乘机向军警大喝道:“学生被逼得要自杀了,你们还不赶快后退!”警长也怕闹出人命,无法收场,连忙下令全体警士后退三尺。之后,由于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当局被迫收回解散学校的成命。但经亨颐和陈望道等教师还是不得不离开学校。
回到家乡分水塘的陈望道有些失落,想起当年赴日本寻求真理时的毅然决心;想起留学时日夜苦读的废寝忘食;想起刚回国任教时的踌躇满志……而如今,却是报国无门。陈望道每天踱步田間,长吁短叹。
有一天,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开启了陈望道新的故事。这是一封来自上海的信,是一封报社的约稿信,信中希望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有些兴奋,但又不由得有一丝担心。《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出了名的难翻译的书,而且身在偏僻乡村的陈望道手头只有报社寄来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并没有其他版本可以对照,更无人可以商量,确是一个难题。但是陈望道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更不想饱含真理的《共产党宣言》继续只有章节和片段的翻译。
为了能排除各种干扰静下心来搞翻译,陈望道躲进了离家不远处的一间简陋的柴屋,开始没日没夜地译书。南方山区的春天,夜里依然寒气袭人。加之坐的时间久了,陈望道常常手脚冰冷至发麻酸痛。但他毫不介意,为使译文既准确又符合原意,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陈望道消瘦了许多。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特地包了粽子,配上家乡盛产的红糖,端进柴屋,给陈望道补补身体。她又怕他忘了吃饭,出了门又回转身子,在窗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吃了吗?”陈望道连连回答:“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母亲透过矮窗仔细一看,陈望道一手拿着笔埋头译书,一手拿着粽子,满嘴黑墨水,红糖却原封不动,不禁笑出声来。原来陈望道翻译过于专心,竟然把墨水当成了红糖。
这本不足两万字的《共产党宣言》,费尽了陈望道的心血。完成后,带着书稿,陈望道来到了上海。正当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要在报纸上连载时,报纸却因为某些问题被迫停刊了。陈望道转而就把书稿交给了陈独秀。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共产党宣言》在上海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的又新印刷所开印。初版的千余册没多久就销售一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潮。继又新印刷所之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和新文化书社等出版单位又相继大量出版《共产党宣言》,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重印了十多次,到5月已是第十七版了。于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随着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浸润了中国大地。
《共产党宣言》数版后,陈望道又开始思考如何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那时,又逢新年,陈望道灵机一动,印刷了很多新年贺卡,在贺卡的一面写“恭贺新禧”,另一面写共产主义口号,跑到上海的闹市区,沿路分发贺卡,宣传马克思主义。人们拿到贺卡一看,都暗暗惊呼: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
相关链接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该书问世以来,即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919年冬,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之后,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这给当时求索救国道路的中国人,打开了希望之门。
陈望道踱步田间,仰望星空。远处,时而传来的鞭炮声似乎与他毫无关系。陈望道愁眉紧锁,思绪万千,想起数月前的经历,不由感慨与心痛。
那时,中国备受屈辱。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居然还被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大家纷纷举行游行,表示愤怒。在日本学习的陈望道也坐不住了,回到祖国,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望以教育唤醒中国。陈望道一边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对市民进行反日爱国宣传,劝说市民起来抵制日货;一边对国文教学进行改革,如传授注音字母,出版国语丛书,用白话文的文学著作作为教材进行教学等等。
然而,正当爱国热潮向整个社会蔓延,改革向杭州其他高校展开的时候,一切却突然改变了!陈望道的学生施存统在《浙江新潮》发表了一篇文章——《非孝》,主张在家庭里要平等的“爱”,而不是不平等的“孝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讨论这篇文章。反动当局开始紧张了,觉得浙一师的师生这样发展下去,简直是洪水猛兽!因此,责令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经亨颐对陈望道等教师予以撤职查办,对学生予以开除。但是,经亨颐校长坚决抵制。于是,当局就以此为由,下令改组学校,还悄悄地利用寒假将经亨颐校长调任视学,打算另派校长。
闻讯后,师生们立马赶回学校,坚决不让经校长、陈望道等离校。反动当局恼羞成怒,竟出动了七八百军警用刺刀、步枪将师生们逼往操场,团团围住,强令师生离校,妄图趁机解散一师。
偌大的操场,被军警们围得水泄不通,手无寸铁的师生们无比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有的女生还不禁哭了起来。这时,陈望道不顾危险,跑到人群的中间,不断高喊:“我和大家在一起,你们不要哭!我和大家在一起,你们不要哭!”师生们擦干眼泪,坐在操场上继续坚守。时间继续流淌着,一个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了,愤然对军警说:“我指牺牲生命以全人格。”话刚讲完就夺下一军警的指挥刀要自杀。体育教师胡公冕见状马上扑过去,奋力夺下指挥刀,挽救了这个学生。陈望道便乘机向军警大喝道:“学生被逼得要自杀了,你们还不赶快后退!”警长也怕闹出人命,无法收场,连忙下令全体警士后退三尺。之后,由于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当局被迫收回解散学校的成命。但经亨颐和陈望道等教师还是不得不离开学校。
回到家乡分水塘的陈望道有些失落,想起当年赴日本寻求真理时的毅然决心;想起留学时日夜苦读的废寝忘食;想起刚回国任教时的踌躇满志……而如今,却是报国无门。陈望道每天踱步田間,长吁短叹。
有一天,一封远道而来的信开启了陈望道新的故事。这是一封来自上海的信,是一封报社的约稿信,信中希望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有些兴奋,但又不由得有一丝担心。《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出了名的难翻译的书,而且身在偏僻乡村的陈望道手头只有报社寄来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并没有其他版本可以对照,更无人可以商量,确是一个难题。但是陈望道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更不想饱含真理的《共产党宣言》继续只有章节和片段的翻译。
为了能排除各种干扰静下心来搞翻译,陈望道躲进了离家不远处的一间简陋的柴屋,开始没日没夜地译书。南方山区的春天,夜里依然寒气袭人。加之坐的时间久了,陈望道常常手脚冰冷至发麻酸痛。但他毫不介意,为使译文既准确又符合原意,时时刻刻聚精会神地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陈望道消瘦了许多。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特地包了粽子,配上家乡盛产的红糖,端进柴屋,给陈望道补补身体。她又怕他忘了吃饭,出了门又回转身子,在窗外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吃了吗?”陈望道连连回答:“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母亲透过矮窗仔细一看,陈望道一手拿着笔埋头译书,一手拿着粽子,满嘴黑墨水,红糖却原封不动,不禁笑出声来。原来陈望道翻译过于专心,竟然把墨水当成了红糖。
这本不足两万字的《共产党宣言》,费尽了陈望道的心血。完成后,带着书稿,陈望道来到了上海。正当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要在报纸上连载时,报纸却因为某些问题被迫停刊了。陈望道转而就把书稿交给了陈独秀。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共产党宣言》在上海的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的又新印刷所开印。初版的千余册没多久就销售一空,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潮。继又新印刷所之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和新文化书社等出版单位又相继大量出版《共产党宣言》,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重印了十多次,到5月已是第十七版了。于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随着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浸润了中国大地。
《共产党宣言》数版后,陈望道又开始思考如何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那时,又逢新年,陈望道灵机一动,印刷了很多新年贺卡,在贺卡的一面写“恭贺新禧”,另一面写共产主义口号,跑到上海的闹市区,沿路分发贺卡,宣传马克思主义。人们拿到贺卡一看,都暗暗惊呼: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
相关链接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该书问世以来,即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1919年冬,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之后,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这给当时求索救国道路的中国人,打开了希望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