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地面覆盖薄膜,主要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病虫害侵袭,从而促进植物生长。随着地膜应用面积的增加,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快对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对构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均比露地栽培增产;在覆膜138天左右时,即可降解;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种厚度的地膜,白膜的降解速度比黑膜稍快。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玉米;应用试验;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37-02
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一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由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侵蚀塑料薄膜后,由于细胞的增长使聚合物组分水解、电离或质子化,发生机械性破坏,分裂成低聚物碎片。真菌或细菌分泌的酶使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最终分解成CO2和H2O。本试验选择不同颜色和厚度的生物降解膜进行试验,探索不同种类和厚度的降解膜的应用效果,从而筛选出适宜兴义市推广应用的生物降解膜品种,完善配套技术,缓解地膜污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类型及厚度:白膜0.01mm、白膜0.012mm、黑膜0.01mm、黑膜0.012mm,膜的宽度为70cm。玉米品种金玉81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兴义市敬南镇海子村机关石组刘启华家承包地内,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阳光充足,前作小麦,海拔1110m,年均温17.1℃,年降雨量1285mm,无霜期339d。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0㎡(长7.5m,宽4m),种植密度56250株/hm2,栽培规格(83.3+50)×26.6cm,每小区6行,每行28株,每小区共种168株。重复间走道0.5m,处理间不设走道,试验周围均设保护行1m。种植采用宽窄行起垄模式,膜覆盖在窄行上,垄高20cm。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设5个处理:A:白膜0.01mm、B:白膜0.012mm、C:黑膜0.01mm、D:黑膜0.012mm,E:不覆盖地膜(ck)。
1.4 栽培管理 采用拉绳定距起垄直播,4月26日播种,播种时施腐熟农家肥2250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氯化钾300kg/hm2,作基肥。追肥用尿素450kg/hm2,分3期追肥,5月20日第1次追肥,用尿素135kg/hm2,6月17日第2次追肥并中耕保墒用尿素270kg/hm2,7月2日第3次追肥用尿素45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见:处理A白膜0.01mm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14.7%,位居第一;处理C黑膜0.01mm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11.3%,位居第二;处理B白膜0.12mm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4.5%,位居第三;处理D黑膜0.012mm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3.4%,位居第四;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
各处理产量经方差分析,小区总体平均数达极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处理A与处理B、处理D、处理E达0.01极显著水平;处理C与处理E达0.01极显著性水平;处理C与处理B、处理D达0.05显著性水平;其余各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2.2 生育期及经济性状 从表4可见,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拔节期、抽雄期分别相差4d、7d;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分别相差2d、4d;不覆膜生育期最长为135d。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生育期均比不露地明显提前,充分体现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湿性。
从表5可见:鲜穗重以处理C最重为355g,其次是处理A为343g,处理B为328g,处理D为320g,处理E为308g;最高鲜穗重和最低鲜穗重相差47g。
干穗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203g,其次是处理C为196g,处理B为184g,处理D为182g,处理E为176g;最高穗粒重和最低穗粒重相差27g。
千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392g,其次是处理C为385g,处理B为380g,处理D为377g,处理E为372g;最高千粒重和最低千粒重相差20g。
2.3 抗倒伏性 试验的5个处理均没有发生倒伏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3.1 产量情况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使用白膜0.01mm覆盖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86.7kg;黑膜0.01mm覆盖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66.7kg;白膜0.12mm覆盖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26.7kg;黑膜0.012mm覆盖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20kg;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总之,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3.2 地膜降解情况 盖约80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透明反光效果强的白色变成了透明反光效果差的白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黑膜0.01mm降解速度次之,在7月20日(即覆盖约8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反光效果强的黑色变成了反光效果差的黑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白膜0.012mm和黑膜0.012mm降解速度相差不大,于7月27日、7月30日(即覆盖约92d、9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手拉强力明显下降。9月12日收获玉米时(即覆盖138d),徒手撕扯地膜:白膜0.01mm已经不能成片地抓起;黑膜0.01mm能扯起小块的薄片;白膜0.012mm、黑膜0.012mm虽能成块的抓起,但轻拉即碎。
对不同种类及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情况观察发现,清晨,黑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没有露珠,而白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有露珠;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种厚度的地膜,白膜的降解速度比黑膜稍快。
(責编:王慧晴)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玉米;应用试验;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37-02
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一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由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侵蚀塑料薄膜后,由于细胞的增长使聚合物组分水解、电离或质子化,发生机械性破坏,分裂成低聚物碎片。真菌或细菌分泌的酶使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最终分解成CO2和H2O。本试验选择不同颜色和厚度的生物降解膜进行试验,探索不同种类和厚度的降解膜的应用效果,从而筛选出适宜兴义市推广应用的生物降解膜品种,完善配套技术,缓解地膜污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类型及厚度:白膜0.01mm、白膜0.012mm、黑膜0.01mm、黑膜0.012mm,膜的宽度为70cm。玉米品种金玉81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兴义市敬南镇海子村机关石组刘启华家承包地内,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阳光充足,前作小麦,海拔1110m,年均温17.1℃,年降雨量1285mm,无霜期339d。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0㎡(长7.5m,宽4m),种植密度56250株/hm2,栽培规格(83.3+50)×26.6cm,每小区6行,每行28株,每小区共种168株。重复间走道0.5m,处理间不设走道,试验周围均设保护行1m。种植采用宽窄行起垄模式,膜覆盖在窄行上,垄高20cm。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设5个处理:A:白膜0.01mm、B:白膜0.012mm、C:黑膜0.01mm、D:黑膜0.012mm,E:不覆盖地膜(ck)。
1.4 栽培管理 采用拉绳定距起垄直播,4月26日播种,播种时施腐熟农家肥2250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氯化钾300kg/hm2,作基肥。追肥用尿素450kg/hm2,分3期追肥,5月20日第1次追肥,用尿素135kg/hm2,6月17日第2次追肥并中耕保墒用尿素270kg/hm2,7月2日第3次追肥用尿素45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见:处理A白膜0.01mm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14.7%,位居第一;处理C黑膜0.01mm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11.3%,位居第二;处理B白膜0.12mm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4.5%,位居第三;处理D黑膜0.012mm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3.4%,位居第四;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
各处理产量经方差分析,小区总体平均数达极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处理A与处理B、处理D、处理E达0.01极显著水平;处理C与处理E达0.01极显著性水平;处理C与处理B、处理D达0.05显著性水平;其余各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2.2 生育期及经济性状 从表4可见,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拔节期、抽雄期分别相差4d、7d;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分别相差2d、4d;不覆膜生育期最长为135d。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生育期均比不露地明显提前,充分体现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湿性。
从表5可见:鲜穗重以处理C最重为355g,其次是处理A为343g,处理B为328g,处理D为320g,处理E为308g;最高鲜穗重和最低鲜穗重相差47g。
干穗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203g,其次是处理C为196g,处理B为184g,处理D为182g,处理E为176g;最高穗粒重和最低穗粒重相差27g。
千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392g,其次是处理C为385g,处理B为380g,处理D为377g,处理E为372g;最高千粒重和最低千粒重相差20g。
2.3 抗倒伏性 试验的5个处理均没有发生倒伏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3.1 产量情况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使用白膜0.01mm覆盖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86.7kg;黑膜0.01mm覆盖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66.7kg;白膜0.12mm覆盖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26.7kg;黑膜0.012mm覆盖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20kg;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总之,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3.2 地膜降解情况 盖约80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透明反光效果强的白色变成了透明反光效果差的白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黑膜0.01mm降解速度次之,在7月20日(即覆盖约8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反光效果强的黑色变成了反光效果差的黑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白膜0.012mm和黑膜0.012mm降解速度相差不大,于7月27日、7月30日(即覆盖约92d、9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手拉强力明显下降。9月12日收获玉米时(即覆盖138d),徒手撕扯地膜:白膜0.01mm已经不能成片地抓起;黑膜0.01mm能扯起小块的薄片;白膜0.012mm、黑膜0.012mm虽能成块的抓起,但轻拉即碎。
对不同种类及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情况观察发现,清晨,黑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没有露珠,而白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有露珠;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种厚度的地膜,白膜的降解速度比黑膜稍快。
(責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