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地膜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新型地面覆盖薄膜,主要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病虫害侵袭,从而促进植物生长。随着地膜应用面积的增加,白色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快对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对构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均比露地栽培增产;在覆膜138天左右时,即可降解;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种厚度的地膜,白膜的降解速度比黑膜稍快。
  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玉米;应用试验;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037-02
  生物降解地膜是指一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由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侵蚀塑料薄膜后,由于细胞的增长使聚合物组分水解、电离或质子化,发生机械性破坏,分裂成低聚物碎片。真菌或细菌分泌的酶使水溶性聚合物分解或氧化降解成水溶性碎片,生成新的小分子化合物,直至最终分解成CO2和H2O。本试验选择不同颜色和厚度的生物降解膜进行试验,探索不同种类和厚度的降解膜的应用效果,从而筛选出适宜兴义市推广应用的生物降解膜品种,完善配套技术,缓解地膜污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类型及厚度:白膜0.01mm、白膜0.012mm、黑膜0.01mm、黑膜0.012mm,膜的宽度为70cm。玉米品种金玉81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兴义市敬南镇海子村机关石组刘启华家承包地内,土质为黄壤,肥力中等,阳光充足,前作小麦,海拔1110m,年均温17.1℃,年降雨量1285mm,无霜期339d。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30㎡(长7.5m,宽4m),种植密度56250株/hm2,栽培规格(83.3+50)×26.6cm,每小区6行,每行28株,每小区共种168株。重复间走道0.5m,处理间不设走道,试验周围均设保护行1m。种植采用宽窄行起垄模式,膜覆盖在窄行上,垄高20cm。完全生物降解地膜设5个处理:A:白膜0.01mm、B:白膜0.012mm、C:黑膜0.01mm、D:黑膜0.012mm,E:不覆盖地膜(ck)。
  1.4 栽培管理 采用拉绳定距起垄直播,4月26日播种,播种时施腐熟农家肥22500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氯化钾300kg/hm2,作基肥。追肥用尿素450kg/hm2,分3期追肥,5月20日第1次追肥,用尿素135kg/hm2,6月17日第2次追肥并中耕保墒用尿素270kg/hm2,7月2日第3次追肥用尿素45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见:处理A白膜0.01mm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14.7%,位居第一;处理C黑膜0.01mm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11.3%,位居第二;处理B白膜0.12mm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4.5%,位居第三;处理D黑膜0.012mm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3.4%,位居第四;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
  各处理产量经方差分析,小区总体平均数达极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处理A与处理B、处理D、处理E达0.01极显著水平;处理C与处理E达0.01极显著性水平;处理C与处理B、处理D达0.05显著性水平;其余各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
  2.2 生育期及经济性状 从表4可见,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拔节期、抽雄期分别相差4d、7d;处理A、处理B和处理C、处理D及处理E的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分别相差2d、4d;不覆膜生育期最长为135d。综上所述,不同种类和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生育期均比不露地明显提前,充分体现了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湿性。
  从表5可见:鲜穗重以处理C最重为355g,其次是处理A为343g,处理B为328g,处理D为320g,处理E为308g;最高鲜穗重和最低鲜穗重相差47g。
  干穗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203g,其次是处理C为196g,处理B为184g,处理D为182g,处理E为176g;最高穗粒重和最低穗粒重相差27g。
  千粒重以处理A最重为392g,其次是处理C为385g,处理B为380g,处理D为377g,处理E为372g;最高千粒重和最低千粒重相差20g。
  2.3 抗倒伏性 试验的5个处理均没有发生倒伏现象。
  3 小结与讨论
  3.1 产量情况 由试验结果可看出:使用白膜0.01mm覆盖产量最高达10134kg/hm2,比对照增产86.7kg;黑膜0.01mm覆盖产量达9834kg/hm2,比对照增产66.7kg;白膜0.12mm覆盖产量达9234kg/hm2,比对照增26.7kg;黑膜0.012mm覆盖产量达9133.5kg/hm2,比对照增20kg;处理E(ck)不覆膜产量最低,仅为8833.5kg/hm2。总之,使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3.2 地膜降解情况 盖约80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透明反光效果强的白色变成了透明反光效果差的白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黑膜0.01mm降解速度次之,在7月20日(即覆盖约8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颜色由原来反光效果强的黑色变成了反光效果差的黑色,手拉强力有所下降;白膜0.012mm和黑膜0.012mm降解速度相差不大,于7月27日、7月30日(即覆盖约92d、95d左右)出现裂解及明显的孔、洞,手拉强力明显下降。9月12日收获玉米时(即覆盖138d),徒手撕扯地膜:白膜0.01mm已经不能成片地抓起;黑膜0.01mm能扯起小块的薄片;白膜0.012mm、黑膜0.012mm虽能成块的抓起,但轻拉即碎。
  对不同种类及厚度的生物降解地膜情况观察发现,清晨,黑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没有露珠,而白膜覆盖土壤后膜内有露珠;地膜越薄,降解速度越快;同一种厚度的地膜,白膜的降解速度比黑膜稍快。
  (責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总结分析了涡阳县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现况、具体措施、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以期为品牌粮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用品牌粮食;科技支撑;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24-02  安徽省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优质麦豆生产基地。近年来,涡阳县始终把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作为推动农
摘 要:为了观察对比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进一步鉴定各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以筛选出适合阜阳颖州区种植的新品种,2016—2017年度开展14个优质小麦品种的展示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该区种植的品种有安科157、淮麦22、淮麦35、淮麦33等4个品种,其产量较高,抗病性、抗冻性、抗倒性较强,熟相较好,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颍州区;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综合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
摘 要: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近些年来我国棉花生产面临严峻的新常态,呈现出面积、总产“双下降”的不利局面,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已连续6年大幅减少。该文通过分析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初步提出稳定棉花生产、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棉花;困境;对策;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43-02  棉花是
摘 要:山药是瑞安市具有比较优势的药食兼用的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对于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瑞安市山药种植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种植地选择、山药种块准备、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提高产量,改善山药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瑞安市山药种植的产业链。  关键词:山药;种植现状;栽培技术;瑞安市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镇麦10号系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选育而成的中熟小麦新品种。该文阐述了镇麦10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昆山地区示范推广中的高产表现,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合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镇麦10号;引种示范;推广种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
摘 要:在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稻鸭共作试验示范,并集成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缓释肥等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稻鸭共作技术集成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技术集成可节本增效9216元/hm2,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稻鸭共作;缓释肥料;技术集成;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30
摘 要:该文从基地选择、基地建设、种植管理、施肥、病虫害生态防治、茶树修剪及采摘盛放等方面介绍了天目湖金泉一号白茶有机栽培技术,为茶叶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目湖白茶;有机;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40-02  江苏省溧阳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辖10个镇1个区、175个行政村,境内地貌“三山一水六分田”,人
摘 要:荆麦103是荆州农科院用“扬麦158/90-309”经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8年示范种植表现出抗倒性好、稳产性好、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强等特点。该文介绍了荆麦103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荆麦103;特征特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4-0028-02  1 品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