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临床麻醉是使用药物或方法使病人意识丧失,或即使意识存在,但对疼痛无感知,从而保证手术、诊断及治疗操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在治疗完成之后,意识和各种感觉及生理反射能够及时、平稳的恢复正常。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生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96-01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知识陌生,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前要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术前准备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理解能力,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麻醉方式、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解除或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对于有吸烟史的病人应劝其戒烟,向病人说明利害关系,如戒烟可减少麻醉困难,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等。
1.2 用药护理: 麻醉前,常给予病人注射苯巴比妥、海俄辛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反射性低血压症,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并且应用推车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1.3 注意保暖: 麻醉状态下,病人部分或全部失去的自我调节能力。室温过高,湿度过大,影响病人散热,可致体温升高;室温过低,湿度过小,身体散热快。若病人体温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可能出现寒颤、心律失常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础。所以应使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2至25℃,相对湿度40%-50%左右。
2 麻醉中护理
2.1 查对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检查并核对其术前用药情况、药物皮试反应结果、是否禁食及有无假牙等,避免发生意外。
2.2 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全身麻醉的病人应用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巡回血量下降,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以及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遇有麻疹或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再次进行查对工作。
2.3 合理摆放手术体位: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师摆好相应的麻醉体位,并保证从而有利于各种麻醉操作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2.4 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全身麻醉的各项操作步骤及常用麻醉药品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主要副反应;善于观察识别不同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及使用剂量、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同时,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各种常用监护仪及除颤器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后的护理
手术完毕及时停止静脉麻醉药,除有特殊医嘱外,安置病人于仰卧位;全身麻醉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鼻内分泌物排出,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病人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加快,甚至有呻吟、转动,是即将苏醒的表现。此时最易发生躁动,应将病人的手足约束好,防止病人坠落或不自觉地拔除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拔除气管导管后,继续观察至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呼吸平稳时,与麻醉医生一起将病人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用药及手术麻醉情况、术后的注意事项。
4 体会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担负着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前、中、后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以及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临床麻醉是使用药物或方法使病人意识丧失,或即使意识存在,但对疼痛无感知,从而保证手术、诊断及治疗操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在治疗完成之后,意识和各种感觉及生理反射能够及时、平稳的恢复正常。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仪器设备日趋增加及麻醉药品的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医生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96-01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知识陌生,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前要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术前准备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理解能力,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麻醉方式、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所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解除或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对于有吸烟史的病人应劝其戒烟,向病人说明利害关系,如戒烟可减少麻醉困难,降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等。
1.2 用药护理: 麻醉前,常给予病人注射苯巴比妥、海俄辛等药物,以达到镇静止痛,降低基础代谢及神经反射的应激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反射性低血压症,预防和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中毒。因此,麻醉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并且应用推车将病人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因其步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意外。
1.3 注意保暖: 麻醉状态下,病人部分或全部失去的自我调节能力。室温过高,湿度过大,影响病人散热,可致体温升高;室温过低,湿度过小,身体散热快。若病人体温降至36摄氏度以下,可能出现寒颤、心律失常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础。所以应使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2至25℃,相对湿度40%-50%左右。
2 麻醉中护理
2.1 查对制度: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检查并核对其术前用药情况、药物皮试反应结果、是否禁食及有无假牙等,避免发生意外。
2.2 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一般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地进行,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全身麻醉的病人应用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输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有效巡回血量下降,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术中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以及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时,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遇有麻疹或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和再次进行查对工作。
2.3 合理摆放手术体位:
手术室护士应协助麻醉师摆好相应的麻醉体位,并保证从而有利于各种麻醉操作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2.4 积极参与抢救工作: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全身麻醉的各项操作步骤及常用麻醉药品的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主要副反应;善于观察识别不同病情,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及使用剂量、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同时,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各种常用监护仪及除颤器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后的护理
手术完毕及时停止静脉麻醉药,除有特殊医嘱外,安置病人于仰卧位;全身麻醉病人在苏醒前还应注意病人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鼻内分泌物排出,并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病人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加快,甚至有呻吟、转动,是即将苏醒的表现。此时最易发生躁动,应将病人的手足约束好,防止病人坠落或不自觉地拔除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拔除气管导管后,继续观察至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呼吸平稳时,与麻醉医生一起将病人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手术、麻醉方法、术中用药及手术麻醉情况、术后的注意事项。
4 体会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担负着大量的护理配合工作。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前、中、后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与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以及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