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空下,我和爸妈经常一同坐在屋前院子里的大树下,边聊天边望着院子上空,看谁能找到最亮的一颗星。我们的争争吵吵惊醒了那些欲睡的星星,它们眨眨眼睛,望着人间的我们……
星期一的早晨
双休日多好,白天尽兴地玩,晚上尽情地看电视,我常在爸妈梦醒后才关掉电视。星期一的早晨,又注定是匆忙的。
“宝贝儿,宝贝儿,快起床,都七点半啦!”
“什么?你怎么不早点叫我?”我慌了,略带哭腔地说。手忙脚乱中,我一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
妈妈飞快地来到我的床前焦急地问个不停:“怎么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没摔坏吧……”“我都这么大了,再说我又不是木偶,怎么会摔坏呢?”我飞速地拿起书包,来不及整理头发就往外跑。“等一等,早餐还没拿呢!”妈妈拿块面包追了上来。
“不用了!”
“路上小心点,上楼时别踩空了……”
我哪顾得这么多,只是一心往学校赶,把还系着围裙的妈妈甩在身后,那一串串的叮咛还断断续续蹿进我的耳朵。
考试之后
爸爸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在我和妈妈说话时只是望着我们笑,问他,他也只是“哼”一声或者点点头。除此之外,就只能看见他袖子挽得老高,在田地里忙个不停,一件洗得褪色的军装总被汗浸湿,在他身边总能享受到“劳动的香味”。但是在我考试之后,他却不同了。
“快点,把考卷拿过来!”很少关心我的爸爸阴沉着脸说。我慢吞吞地拉开书包拉链,时不时偷偷看他:只见爸爸戴上了不常戴的眼镜,用生硬的眼神死死地盯着我。“快点!”他又严厉地催促我。我把数学考卷递给了他。他接过卷子,细心地看起我的卷子来。我静静地站在那儿,望着他,闻着从旧军装里散发出的熟悉的汗味。“怎么才80多分?这个答案的小数点怎么都错了?我就知道,你会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的……”一阵斥责之后,爸爸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好好反思,认真总结,下次要多留神!”样子比我的班主任还“狠”。
“该吃晚饭了,快来尝尝我为你们煮的鸡汤。”妈妈赶来“救”我了。其实我心里早有了愧疚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旧军装”拿着的下张试卷是鲜红的100分。
大树下,三口人,一个家,组成了一个幸福的港湾。在这里,关爱和严厉演绎着我的幸福;在这里,欢乐和痛苦记载着我的成长。温馨的家啊,是我心中永远的大树!
【点评】
作者在文中把家比作心中的大树,并截取了生活中的两个片断来诠释家的幸福:妈妈在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无论是穿衣还是吃饭,都悉心照顾,唯恐考虑不周;爸爸“一向不善言谈”,但对于还是学生的“我”,成绩是他过问的重点,对考败后的“我”既有指责,又不乏关心,表面严肃,内心尽是关爱。这样文章就巧妙地用叮咛和严肃拧成了一个幸福的结,在这个家中,让人觉得既会使人进步,又会让人倍感亲切,是一个健康家庭的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
星期一的早晨
双休日多好,白天尽兴地玩,晚上尽情地看电视,我常在爸妈梦醒后才关掉电视。星期一的早晨,又注定是匆忙的。
“宝贝儿,宝贝儿,快起床,都七点半啦!”
“什么?你怎么不早点叫我?”我慌了,略带哭腔地说。手忙脚乱中,我一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
妈妈飞快地来到我的床前焦急地问个不停:“怎么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都这么大人了,怎么这么不小心呢?没摔坏吧……”“我都这么大了,再说我又不是木偶,怎么会摔坏呢?”我飞速地拿起书包,来不及整理头发就往外跑。“等一等,早餐还没拿呢!”妈妈拿块面包追了上来。
“不用了!”
“路上小心点,上楼时别踩空了……”
我哪顾得这么多,只是一心往学校赶,把还系着围裙的妈妈甩在身后,那一串串的叮咛还断断续续蹿进我的耳朵。
考试之后
爸爸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在我和妈妈说话时只是望着我们笑,问他,他也只是“哼”一声或者点点头。除此之外,就只能看见他袖子挽得老高,在田地里忙个不停,一件洗得褪色的军装总被汗浸湿,在他身边总能享受到“劳动的香味”。但是在我考试之后,他却不同了。
“快点,把考卷拿过来!”很少关心我的爸爸阴沉着脸说。我慢吞吞地拉开书包拉链,时不时偷偷看他:只见爸爸戴上了不常戴的眼镜,用生硬的眼神死死地盯着我。“快点!”他又严厉地催促我。我把数学考卷递给了他。他接过卷子,细心地看起我的卷子来。我静静地站在那儿,望着他,闻着从旧军装里散发出的熟悉的汗味。“怎么才80多分?这个答案的小数点怎么都错了?我就知道,你会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的……”一阵斥责之后,爸爸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好好反思,认真总结,下次要多留神!”样子比我的班主任还“狠”。
“该吃晚饭了,快来尝尝我为你们煮的鸡汤。”妈妈赶来“救”我了。其实我心里早有了愧疚感,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旧军装”拿着的下张试卷是鲜红的100分。
大树下,三口人,一个家,组成了一个幸福的港湾。在这里,关爱和严厉演绎着我的幸福;在这里,欢乐和痛苦记载着我的成长。温馨的家啊,是我心中永远的大树!
【点评】
作者在文中把家比作心中的大树,并截取了生活中的两个片断来诠释家的幸福:妈妈在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无论是穿衣还是吃饭,都悉心照顾,唯恐考虑不周;爸爸“一向不善言谈”,但对于还是学生的“我”,成绩是他过问的重点,对考败后的“我”既有指责,又不乏关心,表面严肃,内心尽是关爱。这样文章就巧妙地用叮咛和严肃拧成了一个幸福的结,在这个家中,让人觉得既会使人进步,又会让人倍感亲切,是一个健康家庭的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