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教学强调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历探究来获取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一、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所蕴含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种子发芽”的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完好的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而且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把问题从种子发芽具体到绿豆种子发芽,使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区别的。当学生分组讨论完进行方案汇报时,一位学生觉得发言同学的设计不合理,迫不及待地站起身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一行为乍看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的正常交流与思路,但这又何尝不是积极思考的体现呢?我立刻意识到,如果直言批评,可能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何不让他参与设计,演示研究方法,换位思考,请更多的学生担任“老师”?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成功。事后学生反映,不仅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喜悦,也感受到站在讲台前的紧张与刺激,更有成就感,特别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类似的学习活动中。
课程改革强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当老师”,使课堂氛围更活跃一些,民主气氛更浓厚一些,激发他们勇攀知识高峰的动力,使他们真正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曾经教过一届学生,虽然毕业多年,却一直甚为怀念——在即将毕业的那个学期,这些学生没有往届生的浮躁,而是一如既往地静心学习。
众所周知,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最后两个单元,教学内容少,教学要求和目标也相对较低,相比以前可动手操作的内容也少,这样设计,大概是考虑学生毕业前夕的各种活动较为密集。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
怎样破解这种僵局呢?
在《宇宙》单元的教学中,我仔细研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原来的8篇课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梳理,整合成《神秘月球》《太阳系家族》《银河之旅》《未解的宇宙》四课,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专家团队”,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再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与全班同学分享。
到上课的时候,学生带着自己的iPad,展示着各种课件、软件,有的还准备好了PPT、发言稿,甚至模仿节目主持人、科学家,一本正经地介绍各种天文奇观。台下的学生听完授课后,纷纷提出疑惑,请“专家团队”解惑。我也坐在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作为观察者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定。
原先还很担心课堂会失控,于是在课前单独与一些学生沟通,真诚邀请一些不太积极或者过度积极的学生代表参与这项尝试。出乎意料的是,几次活动下来,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互动非常有成效。
如今,每当这批孩子回母校时,他们总会想起那段兴趣盎然的时光,想起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组织学生自主合作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智慧地发现他们的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有意识地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自主合作,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调动各自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人的闪光点都得到表现,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合作,解除思想上的顾虑,收获更多。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发扬了教学民主,有助于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能强化教师与学生、學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切实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组织小组自主合作进行交互式、反馈式研究,使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进行展示,寻求小组成员和班级成员的理解,获得更多同学的认可。
四、依托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表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从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课后拓展等各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助推自主学习。
首先,每个学生都有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权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下发一张“评价单”,栏目和内容也不用太多,如“小老师”的思维是否清晰、演示是否清楚、表现是否得体、团队是否和谐,要求学生以星级进行评定,并在满意栏中填写哪些方面满意,理由是什么。还可以引导他们在“活动寄语栏”里填上自己的期待,或者是关于演示内容的补充。最后在“评价等第”栏的“太精彩了、值得期待、继续加油”三个选项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也要时刻关注并评价他们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的仪态、语言、团队默契程度、演示内容的合理性以及参与者的倾听反应、互动参与、有效补充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课堂结尾提出建议和修改方案,让组织者、倾听者了解改进的方向,促进后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
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后整理学生的“评价单”,反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得与失,挑选有代表性的“评价单”进行重点解剖与分析,对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精彩片段进行总结,反思今后的改进方向。
我时常期待这样一种状态:在一间充满平等与和谐氛围的教室里,学生通过长期自主学习的知识积累,生动有趣地开展科学主题的系列探究;每个主题都有轮值的组织者,每位组织者都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把最精彩的一面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同学则针对活动情况进行现场点赞、评定;相应地,教师更多地只是负责前期主题项目的选择和指导,现场的观察和评价,课后的分析与汇总,见证每一个成长中的小主人的可喜变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215024)
一、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所蕴含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种子发芽”的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要让完好的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而且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把问题从种子发芽具体到绿豆种子发芽,使学生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区别的。当学生分组讨论完进行方案汇报时,一位学生觉得发言同学的设计不合理,迫不及待地站起身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一行为乍看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的正常交流与思路,但这又何尝不是积极思考的体现呢?我立刻意识到,如果直言批评,可能会打击他的积极性。何不让他参与设计,演示研究方法,换位思考,请更多的学生担任“老师”?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成功。事后学生反映,不仅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喜悦,也感受到站在讲台前的紧张与刺激,更有成就感,特别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类似的学习活动中。
课程改革强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人的智力潜能,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成长。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当老师”,使课堂氛围更活跃一些,民主气氛更浓厚一些,激发他们勇攀知识高峰的动力,使他们真正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曾经教过一届学生,虽然毕业多年,却一直甚为怀念——在即将毕业的那个学期,这些学生没有往届生的浮躁,而是一如既往地静心学习。
众所周知,六年级《科学》下册的最后两个单元,教学内容少,教学要求和目标也相对较低,相比以前可动手操作的内容也少,这样设计,大概是考虑学生毕业前夕的各种活动较为密集。对这样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
怎样破解这种僵局呢?
在《宇宙》单元的教学中,我仔细研读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原来的8篇课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梳理,整合成《神秘月球》《太阳系家族》《银河之旅》《未解的宇宙》四课,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专家团队”,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再用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与全班同学分享。
到上课的时候,学生带着自己的iPad,展示着各种课件、软件,有的还准备好了PPT、发言稿,甚至模仿节目主持人、科学家,一本正经地介绍各种天文奇观。台下的学生听完授课后,纷纷提出疑惑,请“专家团队”解惑。我也坐在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作为观察者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定。
原先还很担心课堂会失控,于是在课前单独与一些学生沟通,真诚邀请一些不太积极或者过度积极的学生代表参与这项尝试。出乎意料的是,几次活动下来,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课堂互动非常有成效。
如今,每当这批孩子回母校时,他们总会想起那段兴趣盎然的时光,想起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组织学生自主合作
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智慧地发现他们的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有意识地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自主合作,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调动各自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人的闪光点都得到表现,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合作,解除思想上的顾虑,收获更多。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发扬了教学民主,有助于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能强化教师与学生、學生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切实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而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促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通过组织小组自主合作进行交互式、反馈式研究,使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进行展示,寻求小组成员和班级成员的理解,获得更多同学的认可。
四、依托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表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当积极捕捉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鼓励。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从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课后拓展等各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助推自主学习。
首先,每个学生都有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权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前下发一张“评价单”,栏目和内容也不用太多,如“小老师”的思维是否清晰、演示是否清楚、表现是否得体、团队是否和谐,要求学生以星级进行评定,并在满意栏中填写哪些方面满意,理由是什么。还可以引导他们在“活动寄语栏”里填上自己的期待,或者是关于演示内容的补充。最后在“评价等第”栏的“太精彩了、值得期待、继续加油”三个选项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也要时刻关注并评价他们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的仪态、语言、团队默契程度、演示内容的合理性以及参与者的倾听反应、互动参与、有效补充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课堂结尾提出建议和修改方案,让组织者、倾听者了解改进的方向,促进后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
最后,教师还要在课后整理学生的“评价单”,反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得与失,挑选有代表性的“评价单”进行重点解剖与分析,对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精彩片段进行总结,反思今后的改进方向。
我时常期待这样一种状态:在一间充满平等与和谐氛围的教室里,学生通过长期自主学习的知识积累,生动有趣地开展科学主题的系列探究;每个主题都有轮值的组织者,每位组织者都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把最精彩的一面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同学则针对活动情况进行现场点赞、评定;相应地,教师更多地只是负责前期主题项目的选择和指导,现场的观察和评价,课后的分析与汇总,见证每一个成长中的小主人的可喜变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21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