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诱导人鼻咽癌细胞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去甲基化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亚砷酸诱导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抑癌基因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gene 1A,RASSF1A)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的CNE-2Z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亚砷酸,并作用不同时间。应用台盼蓝染色法筛选出亚砷酸抑制CNE-2Z细胞生长的最佳浓度,检测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用终浓度为2μmol/L、1 μmol/L、0.5μmol/L的亚砷酸加入鼻咽癌CNE-2Z细胞系和不加药物的空白对照组,作用48h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亚砷酸处理前后RASSF1A基因去甲基化的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检测鼻咽癌CNE-2Z细胞系中RASSF1A基因亚砷酸处理前后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亚砷酸处理前后RASSF1A基因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亚砷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不同浓度的亚砷酸作用细胞24h、48h、72h后,其IC50值分别为(1.50±0.05)、(1.09±0.13)、(0.65±0.04)μmol/L,亚砷酸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和G2/M期;RASSF1A经亚砷酸作用后甲基化随着作用浓度的增高逐渐减弱,而去甲基化随着作用浓度的增高逐渐增强,且亚砷酸作用后RASSF1A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明显增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亚砷酸作用CNE-2Z细胞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浓度亚砷酸作用CNE-2Z细胞的处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亚砷酸可诱导鼻咽癌CNE-2Z细胞株中RASSF1A表达增强,从而阻滞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分化。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纤维内镜检查吞咽状况(fibreoptic endoscopic evaluation of swallowing,FEES)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筛选有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日内行FEES和X线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吞咽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EES吞咽前咽渗漏25例次(48.1%),咽潴留39例次(75.0%),喉渗入36例次
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办的2008年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专题学术会议于2008年9月21日~24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到会代表近400人。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并通过我国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围绕会议主题,精心组织了8个专题讲座和4场圆桌讨论,重点对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定义、临床分类、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估展开了热烈讨论,现
目的通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不同部位的干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鼻腔上皮细胞RPMI.2650中EGFR和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的变化。方法对人鼻腔上皮细胞RPMI-2650进行体外培养,记录生长曲线,并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当细胞大部分融合时,将细胞分为四组,A组:在原Eagle最小必需
寰枢椎脱位是指创伤、先天畸形、退变、肿瘤、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而发生关节功能和(或)神经功能障碍。小儿寰枢椎容易发生脱位,外伤引起寰枢椎脱位几乎都发生于小儿。寰枢椎脱位并不多见,而咽喉部慢性炎症、扁桃体切除术及乳突切除术等导致的寰枢椎脱位更不常见。2008年1月28日我院曾收治一例慢性中耳炎患儿,术后出现寰枢椎脱位,现报告如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及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由于睡眠时频繁发生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最终可引起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渐进性损害。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OSAHS公认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有30%的OSAHS患者拒绝nCPAP,在接受nCPAP的OSAHS患者中也只有50%
目的建立以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探针技术检测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方法,实现更快速、简便、准确筛查这一突变的目标。方法设计针对线粒体DNA1555A>G突变的Taqman探针和引物,摸索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同时进行可靠性验证。从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耳聋DNA库选取标本132例,遵循双盲法原则,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Taqman普通探针法、试剂盒法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线粒体DNA1555
目的探讨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患者的听阈改变及其对耳鸣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2例在习服治疗过程中出现耳鸣急性加重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及甘油试验等听力学检测,对新出现听阈提高者在习服治疗的同时,按照突发性聋方案治疗。对照组75例仅接受习服治疗。分析慢性耳鸣急性加重时的听阈改变,以及耳鸣加重组与对照组在习服治疗的第3、6.9、12个月时的耳鸣代偿情况。结果慢性耳鸣急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7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ⅠE和ⅡE期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为B细胞来源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28例,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9例
期刊
目的评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中骨质变化与肿瘤根蒂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中的骨质变化进行分析,并与鼻内镜术中发现的肿瘤根蒂部位进行对比,研究骨质变化与肿瘤根蒂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28例患者中的22例有骨质密度增加、增厚的骨增生影像表现,其中有20例骨增生部位与肿瘤的根蒂部位一致,一致性达71.4%,提示根据骨增生部位可预计肿瘤的根蒂部位。2例骨增生与肿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