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健康养殖技术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鲟鱼幼鱼饲养1个月左右,体长一般可达到15 cm,驯化好后均能以颗粒饵料为食,这时就可转入成鱼的养殖。根据笔者近几年的鲟鱼养殖生产实践经验,现将鲟鱼成鱼健康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1 成鱼养殖的基础设施
  1.1 水源选择
  鲟鱼成鱼对水环境的变化不如苗种敏感,对水质的要求虽不及苗种严格,但也较普通鱼类高。较小的水源如井水,在重复使用时必须经过处理,如沉淀、过滤、除氨和消毒等。在选择水源时,除需查清水质状况外,要重点弄清水温变化规律,尽可能选择适宜养鲟水温或有恒定水温的水源。选择水源或建池时,最好能自流供水和排水。流水养殖,供水量大,若要机械提水和排水,消耗能源多,无疑会增加养殖成本。因此,能够自动流入和流出鱼池的水源更好,设计时要注意落差合理。具体常用的水质要求可参考表1。
  1.2 工厂化成鱼养殖池
  工厂化养殖是鲟鱼养殖的主要方式。鱼池一般为水泥池。室外的微流水养殖池也可以是泥底,但要用混凝土护坡和修建一定面积的混凝土饵料台。
  养殖池以圆形和长方形为主。室内的鱼池面积一般为20~50 m2,室外的鱼池一般为100~200 m2,土池面积可为1 333~3 333 m2。养殖初期的水深一般为0.8~1 m,后期一般为1.5~2 m。
  圆形鱼池进水口的位置位于池顶或鱼池中部,呈切向供水,以便供水的冲力定向转动。长方形或多方形池的进水口应开在其中一条边的一侧,目的是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通过水流旋转,不断集中至中央,排出鱼池。上述各类鱼池的排水口一般设在鱼池的底部中央。排水口上设有底排水拦网、外接水位控制管。水位控制管高,则池内的水位就高,否则就低。长方形鱼池的进水口一般在短边一侧的上方,出水口在对侧的池底。室外养殖池要有遮阳篷,至少部分水面上方有遮阳设施。
  1.3 养殖机械
  养殖成鱼所需的机械设备有增氧设备、饵料机械、应急发电设备、抽水设施,还要准备捕捞网具、运输工具等。
  2 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技术
  2.1 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鲟鱼苗种前要用2%~4%的食盐水浸浴5~10 min,或用1 g/m2漂白粉遍洒鱼池,并且要用几尾鱼先试水。一些新建的水泥池往往碱性很大,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导致大批量死鱼。
  2.2 放养密度
  鲟鱼的放养密度与水中的溶氧和水温密切相关,而溶氧的多少又与水体的交换率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水体交换率越大,放养密度就相对越高;水温越低,放养量也越高(见表2)。通常50 m2的鱼池,池水的交换率可保持在每小时2~4次。
  2.3 投喂技术
  工厂化养殖鲟鱼成鱼,使用全价配合饵料投喂。成鱼养殖的投喂量随体重和温度的不同而异。一般幼鱼的投饵率高于成鱼,在适宜范围内,温度较高时的投饵率高于较低时的投喂量。在生产实践中,投饵率为鱼体重的2%~4%。投喂后要仔细观察其吃食情况,若饵料很快被吃完,说明投喂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若很长时间饵料还没吃完,则要相应减少投喂量,并要分析或检查摄食量减少的原因。如发现鱼病就要及时治疗或采取相应措施。天气、季节的变化也会导致鲟鱼的摄食量变化。一般阴雨天、冬天的气温低,温差变化大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鲟鱼的摄食。气温低时(如在寒冷的冬天)可少投喂,遇天气闷热、气压低、雾天时,应暂停投喂。饵料一般分5~6次投喂,每次的间隔时间为3~4 h,成鱼后期,每次间隔时间为7~8 h。
  投喂要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2.4 日常管理
  2.4.1 水质管理 每天对鱼池进行清淤,清除池底的粪便、残饵及其他排泄沉积物,并监测水质的变化。每天上下午各测量1次水温,每周监测1次溶氧量和pH值。水交换量不大的鱼池,每天24 h要向池水中充氧;水交换量大的鱼池,在天亮前及恶劣的天气也要适当充氧。
  对于微流水养殖,每天上午投喂前,排出1/3~1/2的水量,然后清淤,再注入新水,待恢复到原来的水位时,停止注水。为了使鲟鱼更好地生长,可用抽水机或潜水泵造成养殖中水的流动,刺激其活跃游动,锻炼体质。微流水养殖,每天要向池中不间断充氧。
  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堵塞,及时清除堵塞物以保证水流畅通、均衡。及时捞出鱼池中的病死鱼和其他漂浮物。
  2.4.2 水温调控 大多数的鲟鱼对强光都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室外养殖池在夏季应搭建遮阳篷,防止阳光直射使水温上升过快。若是微流水养殖池还要通过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来调节水温。
  2.4.3 摄食检查 注意每次投喂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如鱼的摄食量明显减少,应查明原因,若是疾病引起的要进行治疗。
  2.4.4 增加营养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2.4.4.1 投喂无机盐营养饵 将250 g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入100 kg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和成鱼。可调节鱼体内渗透压,促进体表粘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2.4.4.2 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 将10 g VC溶于少量水中,与1 kg蜂蜜搅匀后拌入100 kg饵料,每10 d投喂一次。可增强鱼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2.4.4.3 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 将5 gVE与1 kg油搅匀拌入100 kg饵料每半月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的抗贫血功能。
  2.4.4.4 投喂氯化胆碱营养饵 5%氯化胆碱每半月投喂3~5 d,可预防鱼类肝老化,提高肝脏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其他文献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即急性损伤患者多个器官功
一种新型纳米光波导结构,由二氧化硅/硅/空气/硅/二氧化硅五层介质构成,将光能量限制在低介电常数的中间空气狭缝中传输,利用转移矩阵法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推导出了
<正> 近年来,各种倒买倒卖现象犹如洪水泛滥,特别是的“官倒”这种寄生性的经济现象出现,已经危及改革的深化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人们骂“官倒”、恨“官倒”,各界人士发出了“官倒不消,国无宁日,民心不容”的呼声。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剖视“官倒”的文章。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关措施。这些都对抑制“官倒经济”和打击“官倒爷”有一定的作用。“官倒”是一种经济现象。对于经济现象如果只停留在抨击上,单靠行政手段的干预,就会对它缺乏本质的认识,很难对症下药地根治它。因此,要充分运用理论武器进行深度的理论剖析
池塘养殖是北方内陆地区主要的养殖方式,一年四季如何养殖才能使养殖效果达到最好,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春夏秋冬四季养殖应注意的关键事项供大家参考。  1 春季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开春就要做好一年的养殖计划,比如养什么品种,养到多大规格,一年出池还是两年出池,根据出池规格和计划养殖年限决定放养苗种的规格;依据以往使用饵料和渔药的养殖及治疗效果,对照国家禁用渔药清单,选择可靠的饵料和渔药种类
1 网箱养殖特点及脆肉鲩养殖概况  水库网箱养鱼作为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在养殖行业发展相对比较迅速。与其他养殖方式相比,水库网箱养鱼本身具有突出的高密度以及集约化、高产高效等特征优势,是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养殖产业不断发展以及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水库网箱养鱼的养殖密度以及养殖规模在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也导致养殖鱼类的病害问题发生日益严重,对于养殖效益和养殖产业的发展扩大等都有着极为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05.020    1 种参的来源   可以是当地海上参,也可以是当地的养殖参,但必须是选择个体较大的,无伤的,且三年以上的参,注意运输时避免挤压。   2 种参的人工升温促熟   2.1 暂养方式   在室内水泥池中暂养,水质要清澈,暂养密度应控制在30头/m3。   2.2 人工升温促熟   积温值应在800 ℃d以上,亲参性
H.264的高压缩率是以高计算复杂度为代价,为了实现编码性能与复杂度之间的最优折中,依据峰值信噪比(PSNR)以度量失真度以及离线搜索率失真性能,通过调整编码器控制参数,来计
养鱼就是养水,对于水产养殖者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名言。但笔者在实践中却发现,广大养殖者总是掌握不好水体处理的方法和节奏,不仅养殖效益的低下,浪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有甚者还出现了泛塘的现象,导致养殖失败,亏损累累。笔者就养殖水体的肥水方法及养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生产一线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有所帮助。  1肥水  1.1哪些养殖水体需要肥水  养殖滤食性鱼
采用商业软件Creo进行双吸中开离心泵三维造型,采用ICEM软件划分网格,在FLUENT软件中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所得的性能曲线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