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里,年轻的父母可以通过测量宝宝的“三围”,来了解宝宝的体格发育状况和是否患有疾病。“三围”是指头围、胸围及腹围,其具体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1、头围。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因胎儿脑的发育在全身处于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较大。测量头围用一条软尺,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翻卷,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头部的发育与体重、身高相似,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前半年增长较快,约增长8 ~ 10厘米,后半年约增加3厘米。到1岁时头围一般46厘米,2岁时48厘米,5岁时可达50厘米,15岁时可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平均54 ~ 58厘米。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围过小见于大脑发育不全及头小畸形,而头围过大则见于脑积水。
2、胸围。胸围是用软尺平乳头绕一周的长度。婴儿出生后1年内胸围增加约11 ~ 12厘米。因胸腔内主要是心肝和肺脏,所以胸围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关系很大。若发现孩子胸部有明显凹陷或突起,应尽早请医生检查。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 ~ 2厘米,平均为32.4厘米,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肥胖小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在出生后3 ~ 4个月,其胸围可超过头围。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其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可推迟到1岁半以后。有些疾病可引起胸部畸形,如佝偻病可形成鸡胸或漏斗形,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使左侧胸骨隆起。因此,做父母的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3、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2岁后则腹围较小。腹围测量不易准确,且影响因素较多,故意义不大。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巨结肠时应及时测量。测量方法是婴儿取卧位,将软尺0点固定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经同一水平线绕腹一周回至0点;儿童则为平脐绕腹一周,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为在腹部脐旁乳头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处,将皮肤捏起,测量其上沿厚度。正常小儿多在0.8厘米以上,如果低于0.8厘米则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山东 季玉光)
1、头围。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因胎儿脑的发育在全身处于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较大。测量头围用一条软尺,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翻卷,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头部的发育与体重、身高相似,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出生时头围约34厘米,前半年增长较快,约增长8 ~ 10厘米,后半年约增加3厘米。到1岁时头围一般46厘米,2岁时48厘米,5岁时可达50厘米,15岁时可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平均54 ~ 58厘米。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围过小见于大脑发育不全及头小畸形,而头围过大则见于脑积水。
2、胸围。胸围是用软尺平乳头绕一周的长度。婴儿出生后1年内胸围增加约11 ~ 12厘米。因胸腔内主要是心肝和肺脏,所以胸围的增长和体格发育关系很大。若发现孩子胸部有明显凹陷或突起,应尽早请医生检查。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 ~ 2厘米,平均为32.4厘米,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肥胖小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在出生后3 ~ 4个月,其胸围可超过头围。营养不良、佝偻病患儿其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可推迟到1岁半以后。有些疾病可引起胸部畸形,如佝偻病可形成鸡胸或漏斗形,有些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使左侧胸骨隆起。因此,做父母的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3、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与胸围约相等,2岁后则腹围较小。腹围测量不易准确,且影响因素较多,故意义不大。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巨结肠时应及时测量。测量方法是婴儿取卧位,将软尺0点固定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经同一水平线绕腹一周回至0点;儿童则为平脐绕腹一周,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测量方法为在腹部脐旁乳头线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处,将皮肤捏起,测量其上沿厚度。正常小儿多在0.8厘米以上,如果低于0.8厘米则说明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山东 季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