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本期政策导航,我们把记者会上的问答进行话语摘编,以飨读者。
  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生产、库存和进口出现了“三量齐增”,未来是否还会追求粮食的持续增产
  粮食的问题,在我们13亿人的大国,始终是重大的问题。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十二连增”,应该说中国人吃饭的保障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粮食多了,肯定库存也多了。现在库存充裕,供给也充足,也有的地方特别是主产区,有的粮食品种装不下了。我的一个基本的看法和认识,就是粮食丰收,粮食充裕,甚至多了一点是好事。因为让我们在粮食多得装不下和粮食少了不够吃之间选择的话,你说要哪个?我们还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有三句话,是我多年的一个体会。第一句话是粮食多了问题少,粮食少了问题多。粮食多了,可能一个直接的问题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是如果粮食少了,发生供给问题,那就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
  第二句话,粮食多了渠道少,粮食少了渠道多。现在粮食充裕,进入市场收购的企业就少了,老百姓存粮也少了,粮食主要是国家粮库来收购。所以,现在库存多,主要是国家粮库库存多。具体来讲,主要是玉米库存偏多。
  第三句话,从历史上来看,还是粮食多的时候少,粮食少的时候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生产。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而且我体会,任何时候也包括丰收之后,老话讲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所以粮食生产问题始终不能放松。
  而且从中长期看,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未来“十三五”,还有更长一段时期,要看到有三个明显提高。第一是我们的人口总量还要明显提高,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有关部门测算过,未来五年要多生一千多万人。第二是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城市人口会大大增加,有的人会说城市人口吃饭吃得少啊,虽然直接吃饭吃得少,但是城市人肉蛋奶、水果蔬菜吃得多,我们算过,一个城市人对于农产品、农业资源的消费,是大大高于农村人的。第三是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水平在升级。所以,人口总量、城市人口比重、还有消费水平升级,这三个明显提高,就是我们国家在人口峰值到来之前,我们的粮食需求还是刚性增长的,我们还必须始终保持粮食稳定生产。
  既然粮食丰收了,粮食不少,为什么还进口?确实进口在增加。去年我们粮食大概进口了1.2亿吨,接近我们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这么多,有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有的品种我们缺,比如大豆、面包粉。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外价格差别的原因。一个是结构性需要,一个是价格性竞争,国外的粮食确实比我们便宜。我们国家因为农业生产规模小、成本高,所以在粮食价格上不具备竞争力,因为这个原因,进口了很大一部分粮食。去年进口1.2亿吨,从结构上来说,大体上是大豆8000多万吨,谷物3000多万吨。我们要提高粮食的竞争力,为此要搞规模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广新的农业技术。
  我们已经实现了“十二连增”,下一步,还追求十三、十四连增吗?“十三五”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十三五”中央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为什么要产能?产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只要缺了,很快就生产出来。在具体的战略上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而且要推广高新技术。第二句话是抓好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我们国家的粮食70%以上是主产区生产的,特别是商品粮,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强主产区的建设。另外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效率。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粮食从中长期看并不是真正过剩了,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我觉得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技术性问题还得服从于战略性问题。
  农民收入如何实现持续增长,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农民工能否同步步入小康
  农民收入问题对于“十三五”来说,是“三农”当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福祉和农民能不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十二五”农民收入还是不错的,2015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而且很可喜的是,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两个高于”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这个成绩是非常可喜的,而且也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现在是多数农产品价格在走低,因为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大,农民打工的人数增长比较困难,特别是工资水平增长就更难一些,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这两块是农民收入的两个支柱,最大的比重。因此,坦率地说,“十三五”农民收入增长不容乐观。
  那么怎么办呢?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会议印发的“十三五”规划草案,草案当中25项指标,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关于收入,“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就是说和GDP同步或者高于GDP。根据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要求,6.5%以上完全可以实现农民收入的翻番,应该说这个目标是合适的。怎么实现呢?农业部正在和有关部门根据五中全会建议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
  具体讲是五个方面,或者说争取五路进财,支持农民收入增长。一是节本增效。现在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比较难,节本也是增收,所以要调整我们的技术路线,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比如说节地、节水、节油、节肥等等,来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当然我前面讲到了,规模经营也会提高效益。二是推进产业化。包括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还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这些产业,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三是城乡一体化。很多时候农村的问题要到城里找办法,城里的问题有时候要到农村找办法。一方面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外一方面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四是政策支持。还是要完善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收入方面的补贴力度,包括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问题。现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农民的收入,40%是靠政府补贴的,当然我们国家农民多,底子薄,不可能补助那么多,但是我们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五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要进行评估搞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得到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正在牵头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什么叫“明显进展”, “取得明显进展”可能性有多大,农业部又有什么招儿
  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目标要求。那么,现在怎么样?“十三五”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大家知道,这些年来我们的农业发展还是长足进步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十二五”的回顾,他讲了一句话,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粮食生产去年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总量是12429亿斤,2013—2015年连续三年在1.2万亿斤以上,这说明综合生产能力确实有了提升。生产力其他的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6%,这就说明主要的增长动力是来自于科技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3%,这说明田间作业主要是靠机械化的。还有,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了52%。这几个指标说明“十三五”推进现代农业还是有比较好的基础的。但是,“四化”当中农业现代化较之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还是短腿,反映在方方面面,“十三五”很重要的就是要把这条短腿加长补壮。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推进的方略上,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或者叫三个转型升级。第一个转型升级,是农业的经营体系要转型升级。现在是千家万户、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第二是农业的生产体系要转型升级,要加快农业的科技创新推广,发挥物质、技术、装备的支撑作用,也就是说,要全面实现农业增长动力的转换。第三是农业的产业体系要转型升级,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实现这三个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使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能够显著提升。
  在工作布局方面,因为国家大,各地的条件差异很大,总的是全面推动,但是要局部率先,有条件的地方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以我们想,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家垦区,还有国家确定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十三五”末要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是我们推进的方略。如果说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也有很多的数量计算。重点是要保证实现三个目标,或者说三个任务,就是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特别是保生态的问题,大家都关心农业的面源污染,我们要破解资源环境两大“紧箍咒”,解决农业的面源污染问题,缓解现代农业的资源和生态的压力,这也是“十三五”要实现的重要目标。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老百姓的“米袋子”会更满,“菜篮子”会更优,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农业会更有魅力,农村会更有活力,农民会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什么,农业部下一步会推行什么样的措施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一般人想到供给侧改革,可能首先想到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更容易想到工业方面要调整,实际上农业的供给侧也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现在农业连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来讲,我们供给的能力和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当然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的突出问题也是在结构方面,我们有的农产品多了,比如玉米,年度性、阶段性供大于求了,有的品种缺,比如大豆。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应该说“大路货”还是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还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农业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的目的,一个是使农产品能够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也就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第二是通过改革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第三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扬长补短,一方面使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使资源环境压力得到改善。从这三方面来讲,我们都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这方面的原则、方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和这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都有深刻的阐述。我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要重点抓三件事,或者在产品结构上重点抓三件事。第一件事,调减玉米。现在粮食库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们现在小麦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点。要推进粮改饲、粮豆轮作,甚至有些地方要开展休耕试点,把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适当调减下来。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国是大豆原产地,我们的高蛋白大豆还是有优势的,做豆腐、生豆芽,还是自己的大豆好。现在大豆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进口大豆是需要的,是难免的。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人均2.6公斤油,现在人均20多公斤了。我们还要把国产大豆的优势发挥出来,具体讲要搞好目标价格试点,另外开展大豆品种攻关,还要提高大豆生产效益,包括产业链建设。第三,提升牛奶。牛奶大家都很关心,近年来我国的奶业得到长足发展,我们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从2000年的人均不到8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30公斤;质量也在明显提升,90%以上是机械化挤奶了,基本上没有“挤奶姑娘”了。婴幼儿奶粉奶源都是机械化挤奶,然后封闭的冷链运输,保证质量,保证安全。各项营养指标、奶牛品种、饲草的质量也都在改善,所以我们奶制品营养和卫生指标也都符合国家的标准,有的是和世界标准接轨。
  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奶业曾经出现过问题,而且偶尔在局部地区还出一点负面信息,所以市场对国产牛奶缺乏信心。当然我们的情况在变化,但是大家还是缺乏信心,媒体也有报道,大批国人到国外抢购奶粉。你买人家东西,给人家送钱,人家还限购,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所以我们一定要振奋,要奋起直追,要提升我们奶业的品质,要唱响我们的品牌,要提高我们的质量,要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几个方面要下大功夫。总而言之,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的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更加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使生产和消费两端,使农民和市民两方面都能够得到好处。
其他文献
根据墨江县茶业、自然生态条件、技术基础、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等现状,在分析茶产业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墨江茶文化节、茶品牌;发挥品牌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发挥潜在市
1冬马铃薯出苗率低的原因1.1种薯本身原因由于盈江县气候条件不能进行种薯自繁,冬种马铃薯种薯均需外调,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省内种薯产业化体制不完善,脱毒种薯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
油菜是峨山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834.36hm^2,占小春播种面积的33.6%。针对农户种植油菜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缺施硼肥,导致油菜单产低、品质差等问题,特进行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以德立教“爱满天下”,是“万世师表”。在中国近代的专家学者中,毛主席尊称“伟大”的只有两位,一位是鲁迅,另一位就是陶行知。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
通过对祥云县渔业养殖环境、技术人员、养殖分布情况等的调研,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大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力度、鼓励发展休闲渔业;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推广池塘鱼菜共
研究单施锌及锌与其他元素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抗病性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上,处理2和处理3比处理1(CK)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在抗病性方面。处理2和处理3比
作为一种新型担保方式,目前尚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操作欠规范、还款来源不稳定等缺陷,使商业银行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还款风险。
从品种选择、间作模式、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昭阳区北闸镇在粮食高产创建中,创造示范样板百亩核心区大春一季粮食亩产超吨粮的集成技术。
师宗县在巩固提升粮、油、薯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始终坚持在"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薏仁、优特软米、蔬菜、蚕桑、水果、水产、中药材等地方
2004年起,卢布、人民币同美元成为在,中俄两国经贸计价结算的货币,虽然美元的优势地位没有被取代,但卢布结算异军突起,且结算量增势迅猛。针对此种现象,调查和分析制约双边边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