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林徐伟先生主持的奥贝拉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与国内的表演艺术团体以及院校合作,努力推出了多部意大利歌剧名著的舞台演出,就我所看到的就有《拉美莫尔的路契亚》和《假面舞会》以及近日上演的《游吟诗人》,前两出歌剧演出时有几位国外的演员参加,这一次则完全由国内的年轻演员们担任所有的主、次要角色,就我的观感国内的青年演员们比起他们的外国同行来不仅并不逊色,而且有更充沛的青春活力。
即以9月16日看到的那一场所有的主次要角色的扮演者而言,尽管据说他们都还是音乐学院的声乐本科在校生或研究生,但是他们不仅天然的声音条件好,而且基本功也都比较过硬,同时也显示了出色的艺术素质,演唱令人听得舒服、入耳。不仅是主要角色如莱昂诺拉、曼林柯、阿苏切娜及卢纳伯爵的扮演者个个基本作到了声情并茂给观众以美好的感受,就是扮演曼林柯的助手鲁伊兹的演员在歌剧第四部分第一场送莱昂诺拉到监禁曼林柯母子的城堡时,对她关心的几句叮咛也唱得情真意切韵味十足,合唱的音质也和谐纯净,总之,这一台演出的确让观众在“听”的方面得到了相当的满足。
相比之下,在“看”的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瑕疵;首先,不知是由于导演的美学思想还是时间太匆匆,全剧的灯光尤其是第一、第二场夜景的灯光布置都过分简陋了,我坐在第九排中间在很多情况下连人物的轮廓和面部表情都看不清楚,更不要说坐得更远更边的观众了。例如,一开场时老侍卫长费兰多向年轻卫兵们讲述故事的场面就完全是黑糊糊地一片,到了第二场莱昂诺拉抒发她对于游吟诗人的思念之情、唱着:“静夜里万籁无声……”时仍然完全站在黑暗里,相反,她的女伴伊奈斯在开口劝戒莱昂诺拉之前却有光布满了她的全身,本末倒置不可容忍!由于演员们都很年轻,或者再加上主要集中于“唱”的原因,在对手戏或少数人的戏的场面时也显得比较缺乏设计,只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例如当第二场莱昂诺拉误认在楼下守侯的伯爵是曼林柯的那一段戏、尤其是曼林柯从树丛后面现身的那一刻,应该对观众起到震撼效果的,然而在这里却表现得水波不兴。又如在第二部分第一场吉卜赛营地的那场戏中,阿苏切娜对曼林柯讲述过去如何错将自己的婴儿当作伯爵的婴儿投入火中的往事时,两人的表情也过于平淡,似乎在讲述旁人的家事,其实这儿的戏非常关键,不仅于此揭露了曼林柯的真实身份,也对于全剧以及后来的结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还进一步说明了他和阿苏切娜多年深深的母子之情,已经远远超过了血缘的关系,为后面他在教堂的婚礼上听到她被伯爵逮捕便不顾一切地前去营救做了很好的铺垫,千万不要轻轻放过!而且,当吉卜赛人们或打铁劳动或歌舞的时候,曼林柯由于受伤初愈,按剧本的舞台指示的要求是“裹着毛毯卧在一旁”,可是由于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的体型比较胖,如果象目前演出时那样平躺在那里就不大好看,不如披毯斜倚在蓬车旁,这也是学习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善于藏拙的经验吧!尽管挑出了这么些毛病,我仍然对于这次的演出充满了钦佩之情,感谢林徐伟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付出的艰辛!据林先生告诉我,他特别服膺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希望能够将他的许多歌剧逐一介绍到中国来,当时提到的就有《马克白》、《露易莎·米勒》、《西西里的钟声》和《唐·卡尔洛》等等,都是国内尚未上演过的,希望他的努力能够得到国内歌剧界更大的支持逐一实现!
在看戏的时候,正好坐在吴祖强同志旁边,我们很自然地就聊起了:“这样一台歌剧仅仅演出了两场就刀枪入库实在可惜,为何我们的歌剧专业团体或院校不能将它接过来继续演出呢?”尽管目前国内的歌剧演出市场不象过去那样红火,象1980年《茶花女》在天津一次连演49场,1982年《卡门》于天桥剧院首演时第一轮连演25场还欲罢不能的“盛况”近期难再有,但若是还象前些时《拉美莫尔的路契亚》或是《假面舞会》那样地“昙花一现”就太令人遗憾了。何不以这次的合作为契机,争取更多地与国外合作(不仅仅是意大利)的机会来提高我们的歌剧演出水平并让国内爱好歌剧的朋友们看到更多、更“新”的世界歌剧名著呢?为此,我想到了过去麦植增的一首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但愿《游吟诗人》等等“远方的朋友们”都长期地留下来让中国的歌剧爱好者们欣赏!
即以9月16日看到的那一场所有的主次要角色的扮演者而言,尽管据说他们都还是音乐学院的声乐本科在校生或研究生,但是他们不仅天然的声音条件好,而且基本功也都比较过硬,同时也显示了出色的艺术素质,演唱令人听得舒服、入耳。不仅是主要角色如莱昂诺拉、曼林柯、阿苏切娜及卢纳伯爵的扮演者个个基本作到了声情并茂给观众以美好的感受,就是扮演曼林柯的助手鲁伊兹的演员在歌剧第四部分第一场送莱昂诺拉到监禁曼林柯母子的城堡时,对她关心的几句叮咛也唱得情真意切韵味十足,合唱的音质也和谐纯净,总之,这一台演出的确让观众在“听”的方面得到了相当的满足。
相比之下,在“看”的方面却存在着一些瑕疵;首先,不知是由于导演的美学思想还是时间太匆匆,全剧的灯光尤其是第一、第二场夜景的灯光布置都过分简陋了,我坐在第九排中间在很多情况下连人物的轮廓和面部表情都看不清楚,更不要说坐得更远更边的观众了。例如,一开场时老侍卫长费兰多向年轻卫兵们讲述故事的场面就完全是黑糊糊地一片,到了第二场莱昂诺拉抒发她对于游吟诗人的思念之情、唱着:“静夜里万籁无声……”时仍然完全站在黑暗里,相反,她的女伴伊奈斯在开口劝戒莱昂诺拉之前却有光布满了她的全身,本末倒置不可容忍!由于演员们都很年轻,或者再加上主要集中于“唱”的原因,在对手戏或少数人的戏的场面时也显得比较缺乏设计,只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例如当第二场莱昂诺拉误认在楼下守侯的伯爵是曼林柯的那一段戏、尤其是曼林柯从树丛后面现身的那一刻,应该对观众起到震撼效果的,然而在这里却表现得水波不兴。又如在第二部分第一场吉卜赛营地的那场戏中,阿苏切娜对曼林柯讲述过去如何错将自己的婴儿当作伯爵的婴儿投入火中的往事时,两人的表情也过于平淡,似乎在讲述旁人的家事,其实这儿的戏非常关键,不仅于此揭露了曼林柯的真实身份,也对于全剧以及后来的结局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还进一步说明了他和阿苏切娜多年深深的母子之情,已经远远超过了血缘的关系,为后面他在教堂的婚礼上听到她被伯爵逮捕便不顾一切地前去营救做了很好的铺垫,千万不要轻轻放过!而且,当吉卜赛人们或打铁劳动或歌舞的时候,曼林柯由于受伤初愈,按剧本的舞台指示的要求是“裹着毛毯卧在一旁”,可是由于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的体型比较胖,如果象目前演出时那样平躺在那里就不大好看,不如披毯斜倚在蓬车旁,这也是学习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善于藏拙的经验吧!尽管挑出了这么些毛病,我仍然对于这次的演出充满了钦佩之情,感谢林徐伟先生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付出的艰辛!据林先生告诉我,他特别服膺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希望能够将他的许多歌剧逐一介绍到中国来,当时提到的就有《马克白》、《露易莎·米勒》、《西西里的钟声》和《唐·卡尔洛》等等,都是国内尚未上演过的,希望他的努力能够得到国内歌剧界更大的支持逐一实现!
在看戏的时候,正好坐在吴祖强同志旁边,我们很自然地就聊起了:“这样一台歌剧仅仅演出了两场就刀枪入库实在可惜,为何我们的歌剧专业团体或院校不能将它接过来继续演出呢?”尽管目前国内的歌剧演出市场不象过去那样红火,象1980年《茶花女》在天津一次连演49场,1982年《卡门》于天桥剧院首演时第一轮连演25场还欲罢不能的“盛况”近期难再有,但若是还象前些时《拉美莫尔的路契亚》或是《假面舞会》那样地“昙花一现”就太令人遗憾了。何不以这次的合作为契机,争取更多地与国外合作(不仅仅是意大利)的机会来提高我们的歌剧演出水平并让国内爱好歌剧的朋友们看到更多、更“新”的世界歌剧名著呢?为此,我想到了过去麦植增的一首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但愿《游吟诗人》等等“远方的朋友们”都长期地留下来让中国的歌剧爱好者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