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剖析,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与技巧的阐述,揭示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合作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易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学习,可以使全班学生各尽其能,和谐相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心智已经成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合作学习对能力和成绩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问题透视
问题一: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合作完成。本来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也非用合作学习不可,本来用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概念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讨论。而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远远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而教师却完全放开,任由学生合作研讨,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问题二:不能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些什么,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合作学习时教师变成旁观者,学生变成“无头苍蝇”,没有师生沟通交流,没有生生互助协作,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随着教师一声“讨论开始”,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教师则毫无目的地在组间巡视。最后让每个小组汇报时,结果五花八门,很多都偏离了主题。
问题三: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分工不明。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教师严格按设定的内容与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内也没有明确的分工,谁主持,谁记录,谁将代表本组发言都不清楚,都要临时决定。讨论时学生往往面面相觑,无所适从。
问题四:不能有效控制小组合作的过程,过程失控。教师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争执吵闹,乱作一团。合作学习做不到务实求真,只是走过场,华而不实,课上气氛活跃课下无所收获。
问题五:不能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在小组中承担丁,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没有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合作流于形式。如在一节化学实验合作探究课中,教师让合作小组做几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但几个小组的组内成员都互不相让,争着要当实验者,而不愿担任实验观察者、记录者工作等,最后教师只能到这几个小组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答应他们下次调换。
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1 合作氛围的营造。能否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在课堂讨论、合作交流时,教师都应抓紧时机深入到各组的学生中去,及时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多用欣赏肯定的语言,给学生以自信和谐的课堂氛围。
2 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不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如在组织课堂提问讨论时,适时指导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倾听、评判和赞赏别人等合作技能。
3 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均适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如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创造问题情境,适时引出合作内容;利用何种资源或工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何精讲必要内容为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如何设计后续问题能将探究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另外必须充分考虑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的方法。
4 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否则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的监控主要包括纠偏、消除误解、防止冷场。教师必须具有临场应变能力,灵活地对台作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课堂时间有限,干扰因素较多,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5 注重合作过程评价。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充足,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对暴露出来的不当之处,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
6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教师应对其进行更多地关心和鼓励,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使其能建立自信,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
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怎样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还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宁夏教育2005
关键词:合作学习易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作学习,可以使全班学生各尽其能,和谐相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与能力。对于高中学生,心智已经成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合作学习对能力和成绩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在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问题透视
问题一: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管教学内容的性质、难度,也不管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律交由学生讨论解决合作完成。本来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也非用合作学习不可,本来用几分钟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概念也要花大量时间来讨论。而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远远超出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而教师却完全放开,任由学生合作研讨,结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问题二:不能正确认识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干些什么,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的任务。合作学习时教师变成旁观者,学生变成“无头苍蝇”,没有师生沟通交流,没有生生互助协作,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随着教师一声“讨论开始”,教室变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教师则毫无目的地在组间巡视。最后让每个小组汇报时,结果五花八门,很多都偏离了主题。
问题三: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主体,分工不明。教师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上课时教师严格按设定的内容与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内也没有明确的分工,谁主持,谁记录,谁将代表本组发言都不清楚,都要临时决定。讨论时学生往往面面相觑,无所适从。
问题四:不能有效控制小组合作的过程,过程失控。教师过分追求场面的热烈,而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课堂中学生各执己见,争执吵闹,乱作一团。合作学习做不到务实求真,只是走过场,华而不实,课上气氛活跃课下无所收获。
问题五:不能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在小组中承担丁,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没有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合作流于形式。如在一节化学实验合作探究课中,教师让合作小组做几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但几个小组的组内成员都互不相让,争着要当实验者,而不愿担任实验观察者、记录者工作等,最后教师只能到这几个小组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且答应他们下次调换。
二、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解决策略
1 合作氛围的营造。能否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在课堂讨论、合作交流时,教师都应抓紧时机深入到各组的学生中去,及时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多用欣赏肯定的语言,给学生以自信和谐的课堂氛围。
2 注重培养合作技能。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不断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如在组织课堂提问讨论时,适时指导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倾听、评判和赞赏别人等合作技能。
3 精心设计合作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均适合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如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创造问题情境,适时引出合作内容;利用何种资源或工具更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如何精讲必要内容为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留下足够的时间;如何设计后续问题能将探究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另外必须充分考虑到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对的方法。
4 合理调控合作过程。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监控。否则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的监控主要包括纠偏、消除误解、防止冷场。教师必须具有临场应变能力,灵活地对台作活动过程进行指导与调控。课堂时间有限,干扰因素较多,当讨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5 注重合作过程评价。我们不能只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充足,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对暴露出来的不当之处,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
6 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更加胆小怯弱,教师应对其进行更多地关心和鼓励,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发扬,使其能建立自信,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和谐协作的关系。
实践表明,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同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意见,学会分享学习成果。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但怎样使之更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还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2]《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宁夏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