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路在通过软土地区时,路基在施工期间的稳定性和建成后的剩余沉降,差异沉降是工程建设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而地基处理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重载交通便道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重载交通便道工程;软基;处理技术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A1合同段东莞段(起点桩号为K9+645,终点桩号为K37+944),路线全长37.944Km。工程地处三角洲平原地貌,地面高程一般0.2-5.0m,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河流纵横交错。地层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淤泥质土、砂层;冲洪积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及砂层。路线所经过路段大部分为香蕉园和鱼塘区,没有现行的道路通过,只有沿主线修建临时便道,机械设备、材料才能通过运输到达工点,主体工程才能施工,因此,如何修建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既确保便道承受100t的载荷3年内正常使用,又软基处理的设计方案最经济合理,重载交通便道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沿江高速软基便道总长约19.4km,其中蕉林段长14.8km,路基顶宽6m,平均填土高度1m,填方约11.1万方(压实方);鱼塘段长4.6km,平均填土高度3m,填方约14.7万方(压实方),总填方量达25.8万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临时施工便道进行专项研究,并通过试验路段得出较为经济合理的结构层设计、施工工艺及软基稳定性的施工标准,不仅直接指导全线19.4km的软基便道快速、经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为公司在类似工程中提供经验。
长大公司修建这么长的便道尚属第一次,之前的项目由于普遍线路短,施工临时便道最长不超过5公里,且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鱼塘段和蕉林段软基,因此在施工便道的设计及施工中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基本是轻设计重维护,便道质量没有保证,造成前期投资少后期维护投入大,且会影响后期的材料设备的运输,给主体工程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省内各单位在鱼塘段和蕉林段施工便道的处理方法很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我们通过省内调研结合公司以前的施工经验和效果,根据现有地材的情况形成沿江项目的便道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试验路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对工艺进行检验,形成一套便道软基设计施工处理方案,指导整个全线便道软基的施工。
便道软基处理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软基的稳定性确定和工程造价问题,即在经济合理的工程造价情况下,保证便道质量在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成本小。
1 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1 进行软基鱼塘段和蕉林段处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比选,包括填筑材料、结构层厚度、施工方法的比选等确定初步处理方案。
1.2 在鱼塘段和蕉林段各选取一段进行试验路段,对处理方案进行试验总结、优化,制定压实工艺并确定碾压厚度、沉降量、沉降速度、软基稳定等主要指标。
实施方案:
1.2.1 对省内各工程项目在鱼塘段及蕉林段施工便道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后期效果的收集和总结。
1.2.2 对当地各种填筑材料的信息进行收集。
1.2.3 对施工便道各种设计方案在施工方法、使用效果和经济上作比较,选取较为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
1.2.4 在全线选取有代表性的软基段位置做试验路段,软基蕉林段选在k18+916-k19+451.6计435.6m、鱼塘段选在立沙互通A、B匝道计900m。
通过试验路段对沉降速度:cm/天;沉降量:cm/月;结构厚度和填料设计;压实工艺的控制标准;运输车碾压一个月的路基沉降观测;得出软基稳定性具体的指标,并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施工文件指导全线施工。
1.2.5 全线建立便道沉降观测点,在项目施工期内定期观测沉降数据并建立每月便道维护记录,在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总结出适用于鱼塘段和蕉林段施工临时便道设计、施工及造价的指导性文件。
1.3 采用的技术路线
便道软基处理方案设计→试验路数据采集→处理方案优化比选→确定处理方案、制定施工工艺及软基稳定性标准→推广全线便道软基施工。
1.4 主要评价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
评价目标:运输车辆在便道软基上行驶时便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面层无破损、开裂,路基无局部沉陷、滑移现象产生。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a、沉降速度;b、沉降量;c、结构厚度和填料设计;d、经济成本比较;e、压实工艺
2 工艺过程简述及工艺流程图
鱼塘段:先路基两侧沙包围堰,围堰高度高于水面20cm,后从路基中间向两侧抛填废弃砖石,高度与围堰平齐即开始碾压,先慢速静压一遍,后振压2-4编至无明显压痕为止,再按每层30cm厚度逐层碾压至设计标高。
工艺流程图:沙包围堰→抛填废弃砖石→第一次碾压→分层碾压至设计标高。
蕉林段:从路基中间向两侧抛填废弃砖石,每层30cm厚,根据压痕和观测沉降速度: cm/天;沉降量:cm/月;运输车碾压一个月的路基沉降观测;每层软基稳定标准a、側移小于2cm/天、竖向5cm/天;b、沉降量小于30cm/月,待该层稳定后再施工另层至设计标高。
工艺流程图:抛填废弃砖石30cm→碾压至软基稳定→再抛填废弃砖石30cm→分层碾压稳定至设计标高。
3 主要材料与设备使用情况
项目使用的主要材料为废弃砖石,来源于拆迁房屋和砖瓦厂废料,路线沿途较多。设备使用情况:铲车1台、运输设备为20t孖担车2辆、推土机1台、碾压设备主要采用20t宝马牌钢轮压路机1台。
4 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
本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分层厚度30cm, 沉降速度a、側移小于2cm/天、竖向5cm/天;b、沉降量小于30cm/月。
安全措施:杜绝发生重大以上的责任事故,包括职工伤亡、火灾、爆炸、设备受损、交通安全、急(恶)性中毒事件,废弃砖石的倾倒、推平、碾压必须服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雨天停止施工;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工作。
环境保护措施:沙包围堰防止泥土和污水进入鱼塘,路基洒水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5 总结
广深沿江高速19.4km软基临时便道项目为重载交通便道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研究,先从软基鱼塘段和蕉林段处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比选开始,初步确定施工便道软基处理方案;后在鱼塘段和蕉林段各选取一段进行试验路段,对处理方案进行试验总结、优化,确定软基处理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压实工艺并确定软基稳定性主要技术控制指标;最终用以指导全线软基便道工程施工,直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创新点:a、软基处理结构设计:填料利用废弃砖石;b、成本低;c、软基稳定性控制指标;d、压实工艺:快、稳、省。
经济效果评价:碎石71元/方,砂44元/方,废弃砖石37/方。如果便道软基全部采用吹砂填筑,因东莞砂质含泥量大,沉降稳定最少需6个月时间,工期不容许,费用也大;全部采用填碎石,软基很快可以稳定下来,但费用太高;所以方案采用部分碎石+砂和废弃砖石的办法,可以很好处理了进度和成本问题,根据经营部提供的预算资料,预期鱼塘软基处理可节省65万/km,蕉林软基处理可节省25万/km。
鱼塘4.6*65万/km=299万
蕉林14.8*25万/km=370万。
共节约造价669万。
【关键词】重载交通便道工程;软基;处理技术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A1合同段东莞段(起点桩号为K9+645,终点桩号为K37+944),路线全长37.944Km。工程地处三角洲平原地貌,地面高程一般0.2-5.0m,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河流纵横交错。地层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淤泥质土、砂层;冲洪积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及砂层。路线所经过路段大部分为香蕉园和鱼塘区,没有现行的道路通过,只有沿主线修建临时便道,机械设备、材料才能通过运输到达工点,主体工程才能施工,因此,如何修建软土地基上的临时便道,既确保便道承受100t的载荷3年内正常使用,又软基处理的设计方案最经济合理,重载交通便道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沿江高速软基便道总长约19.4km,其中蕉林段长14.8km,路基顶宽6m,平均填土高度1m,填方约11.1万方(压实方);鱼塘段长4.6km,平均填土高度3m,填方约14.7万方(压实方),总填方量达25.8万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软土地基上修筑临时施工便道进行专项研究,并通过试验路段得出较为经济合理的结构层设计、施工工艺及软基稳定性的施工标准,不仅直接指导全线19.4km的软基便道快速、经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而且为公司在类似工程中提供经验。
长大公司修建这么长的便道尚属第一次,之前的项目由于普遍线路短,施工临时便道最长不超过5公里,且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鱼塘段和蕉林段软基,因此在施工便道的设计及施工中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基本是轻设计重维护,便道质量没有保证,造成前期投资少后期维护投入大,且会影响后期的材料设备的运输,给主体工程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省内各单位在鱼塘段和蕉林段施工便道的处理方法很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和施工标准。我们通过省内调研结合公司以前的施工经验和效果,根据现有地材的情况形成沿江项目的便道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试验路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对工艺进行检验,形成一套便道软基设计施工处理方案,指导整个全线便道软基的施工。
便道软基处理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软基的稳定性确定和工程造价问题,即在经济合理的工程造价情况下,保证便道质量在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成本小。
1 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1 进行软基鱼塘段和蕉林段处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比选,包括填筑材料、结构层厚度、施工方法的比选等确定初步处理方案。
1.2 在鱼塘段和蕉林段各选取一段进行试验路段,对处理方案进行试验总结、优化,制定压实工艺并确定碾压厚度、沉降量、沉降速度、软基稳定等主要指标。
实施方案:
1.2.1 对省内各工程项目在鱼塘段及蕉林段施工便道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后期效果的收集和总结。
1.2.2 对当地各种填筑材料的信息进行收集。
1.2.3 对施工便道各种设计方案在施工方法、使用效果和经济上作比较,选取较为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
1.2.4 在全线选取有代表性的软基段位置做试验路段,软基蕉林段选在k18+916-k19+451.6计435.6m、鱼塘段选在立沙互通A、B匝道计900m。
通过试验路段对沉降速度:cm/天;沉降量:cm/月;结构厚度和填料设计;压实工艺的控制标准;运输车碾压一个月的路基沉降观测;得出软基稳定性具体的指标,并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制定出最终的设计施工文件指导全线施工。
1.2.5 全线建立便道沉降观测点,在项目施工期内定期观测沉降数据并建立每月便道维护记录,在整个工程项目完成后总结出适用于鱼塘段和蕉林段施工临时便道设计、施工及造价的指导性文件。
1.3 采用的技术路线
便道软基处理方案设计→试验路数据采集→处理方案优化比选→确定处理方案、制定施工工艺及软基稳定性标准→推广全线便道软基施工。
1.4 主要评价目标和技术经济指标
评价目标:运输车辆在便道软基上行驶时便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面层无破损、开裂,路基无局部沉陷、滑移现象产生。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a、沉降速度;b、沉降量;c、结构厚度和填料设计;d、经济成本比较;e、压实工艺
2 工艺过程简述及工艺流程图
鱼塘段:先路基两侧沙包围堰,围堰高度高于水面20cm,后从路基中间向两侧抛填废弃砖石,高度与围堰平齐即开始碾压,先慢速静压一遍,后振压2-4编至无明显压痕为止,再按每层30cm厚度逐层碾压至设计标高。
工艺流程图:沙包围堰→抛填废弃砖石→第一次碾压→分层碾压至设计标高。
蕉林段:从路基中间向两侧抛填废弃砖石,每层30cm厚,根据压痕和观测沉降速度: cm/天;沉降量:cm/月;运输车碾压一个月的路基沉降观测;每层软基稳定标准a、側移小于2cm/天、竖向5cm/天;b、沉降量小于30cm/月,待该层稳定后再施工另层至设计标高。
工艺流程图:抛填废弃砖石30cm→碾压至软基稳定→再抛填废弃砖石30cm→分层碾压稳定至设计标高。
3 主要材料与设备使用情况
项目使用的主要材料为废弃砖石,来源于拆迁房屋和砖瓦厂废料,路线沿途较多。设备使用情况:铲车1台、运输设备为20t孖担车2辆、推土机1台、碾压设备主要采用20t宝马牌钢轮压路机1台。
4 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
本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分层厚度30cm, 沉降速度a、側移小于2cm/天、竖向5cm/天;b、沉降量小于30cm/月。
安全措施:杜绝发生重大以上的责任事故,包括职工伤亡、火灾、爆炸、设备受损、交通安全、急(恶)性中毒事件,废弃砖石的倾倒、推平、碾压必须服从现场施工人员的指挥;雨天停止施工;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工作。
环境保护措施:沙包围堰防止泥土和污水进入鱼塘,路基洒水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5 总结
广深沿江高速19.4km软基临时便道项目为重载交通便道工程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研究,先从软基鱼塘段和蕉林段处理方案设计、技术经济比选开始,初步确定施工便道软基处理方案;后在鱼塘段和蕉林段各选取一段进行试验路段,对处理方案进行试验总结、优化,确定软基处理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压实工艺并确定软基稳定性主要技术控制指标;最终用以指导全线软基便道工程施工,直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该项目研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创新点:a、软基处理结构设计:填料利用废弃砖石;b、成本低;c、软基稳定性控制指标;d、压实工艺:快、稳、省。
经济效果评价:碎石71元/方,砂44元/方,废弃砖石37/方。如果便道软基全部采用吹砂填筑,因东莞砂质含泥量大,沉降稳定最少需6个月时间,工期不容许,费用也大;全部采用填碎石,软基很快可以稳定下来,但费用太高;所以方案采用部分碎石+砂和废弃砖石的办法,可以很好处理了进度和成本问题,根据经营部提供的预算资料,预期鱼塘软基处理可节省65万/km,蕉林软基处理可节省25万/km。
鱼塘4.6*65万/km=299万
蕉林14.8*25万/km=370万。
共节约造价66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