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的现状,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1]。
1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1.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欧盟专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标识与可追溯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日本有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包括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记录,保证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及时追溯到根源,从2001年开始,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
1.2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控制工作提供了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部分省市区都已经在开发与实施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如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江苏等地[1-2]。
2 主要特点
追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4个部分,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等介绍;二是农产品生产环境(空气、土壤、水质)等化验信息;三是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信息,包括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信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信息。采用严格的身份验证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权威、有效。追溯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由具有数据采集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对于所采集的数据进入追溯系统数据库则由质量安全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其特点:一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能够唯一准确标志农产品的信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标记。二是市、镇、生产基地三级追溯系统应达到实时连接与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的随时监督与管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时准确反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处理检测结果,避免人为将数据修改,保证检测结果和追溯结果的准确、公正和有效;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实施动态监控和直接获取检测、追溯数据。三是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当前农产品安全发展的急迫需要,为农产品上市前、流通和消费期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满足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的要求。从技术上保证所购买的农产品是经过产品质量部门检测的产品,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根据追溯系统追溯事故根源及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可以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的社会要求。四是可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食品安全的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安全生产,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五是满足农产品合格上市的要求,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在进入国内市场上增加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对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追溯难度较大
目前,农产品的信息追溯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们在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时并不提供其相关的产品信息,使得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销售者和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上追溯。
3.2 信息真实性缺乏监控
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农产品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性。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信息的录入真实性仅靠工作人员的诚信和自律,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系统不兼容,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了不同的追溯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建立的追溯系统不能够互相兼容,不利于信息的追溯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3]。
4 建议
4.1 加强指导,提高信息传递意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信息传递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附上该产品真实有效的生产信息,为日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信息源。
4.2 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虽然目前各个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因此,可对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建立1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拨中心,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均录入,使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能在网上查询到农产品的信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
4.3 强化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通过科技立项、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整合,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既要培养一批能准确把握体系建设要点、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人才队伍,又要形成一批能掌握追溯信息技术要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队伍[4-6]。
4.4 完善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法律依据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管理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针对提供虚假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
4.5 推行编码,推广农产品产地编码溯源制度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制度,實现产品安全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2,7-9]。
5 参考文献
[1] 高云峰,任萃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现状[J].饲料博览,2011(4):19.
[2] 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3] 阮桂丽,赵爱鸿,王黎,等.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73-75.
[4] 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251-253.
[5] 周琼,曾玉荣,翁伯琦,等.台湾畜禽产品履历制度及其对福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2-46.
[6] 方海.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张利国.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3(5):53-56.
[8]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1-2.
[9] 范方勇,金会平.武汉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0-52.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12-02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1]。
1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1.1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欧盟专门制定了更加严格的食品标识与可追溯法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跟踪与追溯。日本有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包括对食品的生产、经营记录,保证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及时追溯到根源,从2001年开始,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
1.2 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
我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溯源控制工作提供了保障。此外,农业部的“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的部分省市区都已经在开发与实施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如北京、上海、宁夏、山东、江苏等地[1-2]。
2 主要特点
追溯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4个部分,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等介绍;二是农产品生产环境(空气、土壤、水质)等化验信息;三是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管理信息,包括所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信息;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上市前的检测信息。采用严格的身份验证技术手段,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权威、有效。追溯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由具有数据采集资格的人员进行操作,对于所采集的数据进入追溯系统数据库则由质量安全部门进行统一审核。其特点:一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能够唯一准确标志农产品的信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标记。二是市、镇、生产基地三级追溯系统应达到实时连接与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的随时监督与管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时准确反映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处理检测结果,避免人为将数据修改,保证检测结果和追溯结果的准确、公正和有效;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实施动态监控和直接获取检测、追溯数据。三是追溯系统可以满足当前农产品安全发展的急迫需要,为农产品上市前、流通和消费期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满足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的信息的要求。从技术上保证所购买的农产品是经过产品质量部门检测的产品,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能够根据追溯系统追溯事故根源及相关责任人员,从而可以做到明白消费、安全消费的社会要求。四是可以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食品安全的有关标准和法规进行安全生产,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五是满足农产品合格上市的要求,具有追溯功能的农产品不仅可以在进入国内市场上增加安全保障体系,而且满足当前国际形势对食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从而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开拓市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追溯难度较大
目前,农产品的信息追溯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人们在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时并不提供其相关的产品信息,使得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销售者和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上追溯。
3.2 信息真实性缺乏监控
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农产品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性。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机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录入的信息进行有效监管,信息的录入真实性仅靠工作人员的诚信和自律,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追溯造成一定的影响。
3.3 系统不兼容,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了不同的追溯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建立的追溯系统不能够互相兼容,不利于信息的追溯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3]。
4 建议
4.1 加强指导,提高信息传递意识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信息传递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附上该产品真实有效的生产信息,为日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提供信息源。
4.2 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互通共享
虽然目前各个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因此,可对这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建立1个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拨中心,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均录入,使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都能在网上查询到农产品的信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
4.3 强化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通过科技立项、拨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整合,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培训,既要培养一批能准确把握体系建设要点、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人才队伍,又要形成一批能掌握追溯信息技术要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队伍[4-6]。
4.4 完善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法律依据
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管理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针对提供虚假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
4.5 推行编码,推广农产品产地编码溯源制度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制度,實现产品安全信息的可溯源管理,实现快速定位、快速跟踪、快速反应,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2,7-9]。
5 参考文献
[1] 高云峰,任萃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研究现状[J].饲料博览,2011(4):19.
[2] 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3] 阮桂丽,赵爱鸿,王黎,等.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73-75.
[4] 刘俊华,金海水.国外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的现状和启示[J].物流技术,2009(11):251-253.
[5] 周琼,曾玉荣,翁伯琦,等.台湾畜禽产品履历制度及其对福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9(4):42-46.
[6] 方海.国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张利国.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质量信息传递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23(5):53-56.
[8] 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1-2.
[9] 范方勇,金会平.武汉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