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新时期下的企业管理更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特质使企业对风险有所规避和降低,因此,企业审计风险也不可避免。
【关键词】审计;风险;策略
一、企业审计风险含义特征
企业审计风险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广义上说,企业审计风险是指在面对各种因素下,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风险。从狭义角度分析,是指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和效益、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履职中出现错误的审计结论,有两种情况:一是存在问题,审计人员未发现;二是发现问题,审计人员未提出导致,从而使审计工作产生风险。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审计业务中出现错误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审计风险特征主要有以下3个:
1.客观性
企业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的不断调整、优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出现各类审计类型,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业务水平需要应对企业的不断变化,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企业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使得企业的审计风险不可避免,具有客观性。
2.偶然性
企业审计风险可能是由某些客观原因导致的,或者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疏忽导致的,并非其有意使审计结果产生错误,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风险的产生,从一定程度来说带有偶然性。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行为,才使得企业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所防范,这样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才更具意义。如果存在审计人员故意忽视审计风险,得出错误的审计理论,此种行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是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导致审计错误的行为与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不具关联关系,该行为本身就不符合职业道德,其应该为其错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3.可控性
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为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风险,说明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特征。审计人员不必为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表现出过多担忧,而是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考虑如何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度。使得审计风险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或者不会对企业审计人员工作职责产生影响。
二、新时期下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1.观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基本经验,但也同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国已全方位地置身于世界经济竞争环境中,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审计工作目前仍然存在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即陷在老套路、老框框中,工作思路陈旧、思维方式僵化、审计方法落后,无法做到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看问题停留在表象,就事论事,或者延续惯性思维、死抠条文,对改革的新精神新进展不学习、不了解、不研究。
2.审计范围扩大的影响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导致现在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与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有别。新业务的出现,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经济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这不仅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更为严格,而且间接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出现。对待新生事物,审计人员切不可固守老思路、老办法,不能简单套用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判断。
3.审计方法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如果内部审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审计人员不打破常规,不善于运用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科学推理,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4.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无论是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面对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且在新时期下,审计内容的日益增多,企业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对企业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更高。审计人员采用何种审计方法,如何收集证据,提出什么意见及建议,其专业技能、判断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导致产生审计风险。
三、新时期下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1.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中提出“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计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其根本在于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审计人员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对新时期审计工作在运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创造和充分运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效能,防范审计风险。
2.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服务、监督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1) 重视抓好项目审计各环节质量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审前调查的质量管理。审前调查是否充分决定了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明确审前调查内容,在充分考虑特定内部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调查方式使调查内容尽可能全面。二是强化项目实施方案的质量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针对某一审计项目进行的详细安排,是审计项目开展的指导书。不仅要规范步骤程序,而且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方案具有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力和指导力特征。三是加强审计证据的取证,抓好审计底稿的质量。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原则,在审计证据与事实相关联,能够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足以支撑审计结论的情况下,编制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论恰当审计底稿,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完整性,确保底稿质。四是认真落实三级审核制度。项目组长、审理、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五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管理。在草拟报告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外,关键是要提高审计评价、结论和意见建议的质量,做到评价客观、结论准确,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2) 创新、运用科学审计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作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知识更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新的审计内容需与新的审计方法相配套,必然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多种相互结合的现代审计方式转变,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与计算机文件处理特点相适应的数据文件测试方法将不断创新运用。
3.重视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对审计风险的产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务必要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应在自身道德修养上树立审计人员浩然正气、不卑不亢、平易近人的良好风貌;运用科学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避免查找问题角度不准确、查出问题力度和深度不够等弊端。加强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完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解决人员晋升途径单一的局面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内审人员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4.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文中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的要求,认真落实,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孤军作战的状况,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更加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我们的国家有了新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在科技进步、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审计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形势、新征程的道路上与时俱进、自我加压、加快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公信力,为企业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审计;风险;策略
一、企业审计风险含义特征
企业审计风险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广义上说,企业审计风险是指在面对各种因素下,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风险。从狭义角度分析,是指企业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决策、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和效益、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履职中出现错误的审计结论,有两种情况:一是存在问题,审计人员未发现;二是发现问题,审计人员未提出导致,从而使审计工作产生风险。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支持和配合审计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得审计业务中出现错误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审计风险特征主要有以下3个:
1.客观性
企业的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的不断调整、优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出现各类审计类型,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业务水平需要应对企业的不断变化,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企业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使得企业的审计风险不可避免,具有客观性。
2.偶然性
企业审计风险可能是由某些客观原因导致的,或者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工作疏忽导致的,并非其有意使审计结果产生错误,所以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审计风险的产生,从一定程度来说带有偶然性。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行为,才使得企业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所防范,这样企业的审计风险控制才更具意义。如果存在审计人员故意忽视审计风险,得出错误的审计理论,此种行为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是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导致审计错误的行为与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不具关联关系,该行为本身就不符合职业道德,其应该为其错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3.可控性
审计工作人员需要为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风险,说明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特征。审计人员不必为日益增加的审计风险表现出过多担忧,而是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考虑如何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度。使得审计风险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或者不会对企业审计人员工作职责产生影响。
二、新时期下审计风险产生原因
1.观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基本经验,但也同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国已全方位地置身于世界经济竞争环境中,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审计工作目前仍然存在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即陷在老套路、老框框中,工作思路陈旧、思维方式僵化、审计方法落后,无法做到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看问题停留在表象,就事论事,或者延续惯性思维、死抠条文,对改革的新精神新进展不学习、不了解、不研究。
2.审计范围扩大的影响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导致现在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与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有别。新业务的出现,就需要企业对自身经济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这不仅对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更为严格,而且间接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出现。对待新生事物,审计人员切不可固守老思路、老办法,不能简单套用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判断。
3.审计方法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如果内部审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审计人员不打破常规,不善于运用立体思维、系统思维、发散思维,科学推理,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4.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无论是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面对的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且在新时期下,审计内容的日益增多,企业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对企业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要求更高。审计人员采用何种审计方法,如何收集证据,提出什么意见及建议,其专业技能、判断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质量,导致产生审计风险。
三、新时期下企业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1.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
《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中提出“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深入查找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审计方式和判断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其根本在于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审计人员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转换思维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对新时期审计工作在运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创造和充分运用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效能,防范审计风险。
2.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才能有效防范审计风险,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服务、监督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1) 重视抓好项目审计各环节质量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审前调查的质量管理。审前调查是否充分决定了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明确审前调查内容,在充分考虑特定内部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调查方式使调查内容尽可能全面。二是强化项目实施方案的质量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针对某一审计项目进行的详细安排,是审计项目开展的指导书。不仅要规范步骤程序,而且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方案具有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力和指导力特征。三是加强审计证据的取证,抓好审计底稿的质量。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取证要符合可靠性、充分性和相关性原则,在审计证据与事实相关联,能够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足以支撑审计结论的情况下,编制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结论恰当审计底稿,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完整性,确保底稿质。四是认真落实三级审核制度。项目组长、审理、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逐级审查的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应明确其具体复核内容和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五是加强审计报告的质量管理。在草拟报告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外,关键是要提高审计评价、结论和意见建议的质量,做到评价客观、结论准确,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2) 创新、运用科学审计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监督内容、目标、重点、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企业经济运行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作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知识更新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新的审计内容需与新的审计方法相配套,必然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多种相互结合的现代审计方式转变,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与计算机文件处理特点相适应的数据文件测试方法将不断创新运用。
3.重视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
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对审计风险的产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务必要重视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应在自身道德修养上树立审计人员浩然正气、不卑不亢、平易近人的良好风貌;运用科学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避免查找问题角度不准确、查出问题力度和深度不够等弊端。加强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完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解决人员晋升途径单一的局面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内审人员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4.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文中第二十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加强与内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的要求,认真落实,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孤军作战的状况,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更加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我们的国家有了新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在科技进步、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审计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形势、新征程的道路上与时俱进、自我加压、加快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转型期,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公信力,为企业更好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