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创新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对外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的话语方式,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应该做到:基于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和历史传统,提炼出适合描述中国道路、体现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价值、表达中国精神的中国话语和话语体系;立足反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提炼出能够打动“他者”心扉的人间生活话语;紧跟社会发展、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的步伐,适时地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议题;对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和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出让世界能够理解并且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话语及其话语体系;重视提升用外语讲述中国话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话语体系;文化传播;跨文化交流;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和先进理念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独立自主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不可能成为黑格尔所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民族。环顾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占据文化制高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不仅迫切需要把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中华文明古国文化大国转变成为具有非凡的文化创新能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文化强国,而且还要创造性地提升国际文化传播能力。
  实际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传播,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已经统一在同一个过程之中了,因为文化生成的问题域和创新的语境已经国际化或全球化了,文化的创新只能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得以实现。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处在一个大变革的转折点上,在这个时机谁能够掌握文化引导力量和话语权,谁就能够掌控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过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认真寻找和创新对外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的话语方式,提升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
  一、提炼中国话语和话语体系
  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基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发展现实,提炼出适合描述中国道路、体现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价值、表达中国精神的中国话语和话语体系。
  在21世纪,不能寄希望于某一种文化能拯救世界,我们更需要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相互合作。交流的作用表现在:一是通过其他文化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重新界定自己的文化;二是通过其他文化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就如伽达默尔所说的视野融合;三是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可以丰富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四是激发文化的创造力。
  参与文化交流互鉴的前提,就是必须有自觉而清晰的自身文化的表达,有作为主体的“前理解结构”。中国必须以“贴切我们想法的话”对话“他们”,而不是用“贴切他们想法的话”去对话“他们”。如果“我”已经变成“他”,那就没有必要与“他”对话了。正如荷兰学者洛伦兹所说的,“认同即意味着相同,差异即意味着不同或他者;因此认同和差异互为前提,没有认同就无所谓差异,没有差异就谈不上认同”①。中国文化是在中国的疆域中展开,在神州大地上和广阔的海疆中,一代代中国人用自己辛勤和智慧所进行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开拓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②。在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宝库之中,有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有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形态,有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和伦理思想,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提炼新的时代话语和民族话语体系的前提性的“元资源”。有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是参与话语对话的前提。如果没有自己的话语,那么就会成为或被人视为只是别人思想的应声虫,并且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文化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成活动的现象。要贴切我们的文化,就必须反映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在当代中国,表达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的话语方式,必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的话语必须依靠中国实践着的力量。伟大的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令世界羡慕的“中国奇迹”,因此,表达中国文化的话语也应该是反映创造中国奇迹之历史进程的“中国话语”。一方面全球化并没有消解国家主权,只是改变了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全球化却使地方性知识和话语大行其道。就像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指出的,“在不丧失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中国制定了适应、复制和模仿它认为好的东西的计划,而不是盲目追随。中国当年不希望成为苏联,现在同样没有必要希望成为美国。”这就是说,中国不能走别人的道路,“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不能圆别人的梦,“‘中国梦’是成为中国自己”。③ 由此可见,表达中国人民光荣与梦想的文化话语,应该是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自己的情感、梦想和价值追求。
  任何話语都不可能是天然就具有广泛而普遍的世界影响力,西方所谓的“普世的话语”,在其本质上也是地方性特殊的知识表达,就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无非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优势地位建构话语霸权的结果。就如美籍匈牙利学者赫勒所指出的那样,尽管美国学者福山声称“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历史的终结”,然而,国际社会发展的事实却并不是如此。“相反,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发展趋势却远不是齐一的或线性的。而且在将来也很难期望它如此。”④中国人必须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特定话语,构筑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我们已经过多地接受和使用别人的话语,这已经近乎让我们失去自主话语的表达者的地位。正因如此,在中国因暂时的落伍而面临向何处去的时候,有些人曾经希望走“全盘西化”的路,有些人希冀通过“中体西用”的方式实现自强的目的。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譬如,“苏联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或者我们要以大跃进的速度“赶美超英”。显然,一代代中国人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但却在自己的梦境中拼接了别人梦境的片段。现在,我们经过几代人艰苦绝卓的努力,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道路,这也就需要我们说出自己的中国话语,表达我们自己的中国价值观,这样才能成为自主自觉的文化、思想和价值的创造者。作为独立的自主自觉的民族文化共同体,我们必须注重话语方式研究,找到贴切表达中国文化的话语,这样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话语权。   二、提炼日常生活话语
  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反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提炼出能够打动“他者”心扉的日常生活话语。
  要让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价值和功能获得最广泛的理解,就必须回到作为文化基础的生活世界本身才行。这就要求我们,讲述中国文化的话语首先能够让人喜欢听,能够听进去,听了能切身理解,理解后能有同情的感受。人们过去总认为对外传播是“高大上”的行为,总是以悬在空中的抽象原则作为话语的表达方式,从而让对外表达话语失去了感性的生命色彩和触动情感的灵动。为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那是因为有同样的生活、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希冀,甚或有同样的内心困惑与挣扎,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由此,对外传播话语只有“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们以启迪。某些人在贬低我们的宣传方式时,把我们说成只会说概念化的套话和原则,尽管他们这样的说法是别有用心,但是也值得我们反思。从对手的批评中寻找提高自己话语能力途径,不能把感性的生动拱手相让。概念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按照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许多看似风光或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实际上是人类长河中翻腾的浪花。真正的支撑文明进程的,都是那作为人民生活实景的劳作、养育子女的日常生活、闲暇审美活动的愉悦,如此等等。一回到这些问题中,大家就有了最基础也最具共性的话语领域。人民的生活既充满差异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又容易相互同情甚至共鸣地给予理解。话语的生活基础可以防止话语的模式化或僵化。政治是生活的集中体现,当政治话语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时,不同文化之间就更容易相互理解。对外传播无非是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便与人交流沟通,让人理解我们,这就要想尽办法找到共同的话题。要学会通过实际生活和日常实践的叙事,学会用人民群众的亲身经历和人民群众的话语来讲故事,让中国思想文化、价值理念和中国人的梦想,通过鲜活的生活叙事和真切的行动故事显现其思想的光辉和理想的力量,从而打动世界人民的心扉。
  三、创设新的话语和议题
  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跟上社会发展、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的步伐,适时地提出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议题。
  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持续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不仅要研究已经成为话题的话语,如“民主”“人权”“恐怖主义”“网络安全”以及“反恐”等,以便保持对话的过程和能力;还要学会创设新的话语和议题。话语的原创性也来自民族的创造力。议题设置能力决定了话语权,因为设置什么议题就已经决定了话语权的价值取向和标准。譬如,当欧美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时,你即使批评这种观点,但在逻辑上已经站在自我辩护的弱者地位上了。而中国提出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相待的话题,也就是“和而不同”的理念,大国的霸权就需要为自己的霸道而辩解。
  第一,原创绝不是无中生有,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创恰恰是有赖于正本清源的源头活水,才能筚路蓝缕、独辟蹊径。原创不是脱离大地基石去构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恰恰是基于传统与继承的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族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就在其历史的传统之中,离开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就会失去文化创造力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文化的“再青春化”(黑格尔语),因此,讲述中国文化的中国话语也是在传承中创新的。譬如,“和谐”价值观的话语就可以利用古代“和而不同”和“协和万邦”等思想资源,重新审议现代全球治理的问题。
  第二,话语的原创动力是基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的本体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本身,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只有通过坚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恒常之道,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才能实现有持续生命力的原创性表达。具有原创性的话语,不只是经过精细的形式包装和语词雕琢的东西,而是来自人民群众生活实践本身的璞玉。实事求是,回到生活世界或事物本身,就能够找到话语的坚实基础和不竭的活力之源。因此,我们必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的创造与创新中,寻找话题和话语原创的基础和动力。
  第三,原创性的话语体系的生命力,还基于其是否是面向未来的。如果没有面向未来的视角,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创新就是基于传统和现实而面向未来的探索,原创性话语就是这种面向人类历史和文明未来的创新性探索的表达方式而已。话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但是话题也会促进社会的变化。话题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关系。我们需要设置有利于中国发展道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话题,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掌握国际讨论的议题设置权和话语权。譬如,当我们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就开始设置议题了。当我们说不能搞“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而只能走“合作共赢”的路径,就开始谈论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了。当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设想时,就已经创设新的话语了,这种创新才能独辟蹊径地拓展我们的国际合作空间,创造性地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力。我们不能只是话语追随者,而要成为自主的话语讨论参与者。自主的话语参与者,必须有设置话题和掌握话语标准的能力。
  四、凝练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话语
  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和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出能够让世界理解的具有世界普遍历史意义的话语。
  中國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的成就,也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如果说西方的话语是“霸权话语”,其本质就是企图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消灭并替代其他话语体系,那么,中国的话语则属于“和谐话语”,其实质则是试图建立各话语系统之间互动中的和而不同、交流互鉴的关系。西方话语自诩是普世的,他们总想用各种方式甚至以武力粗暴地碾平差异世界似乎不平坦的道路。与西方不同的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⑤。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就是中国的话语特点。中国话语是中国的,但也是为世界添彩的话语,中国的话语体系不是要取代其他话语体系,而是作为众多话语体系中的一种体系。中国的话语体系不是像西方那样的霸权话语体系,而是与其他话语体系和谐共存的话语体系;不是搞“我花开后百花杀”,而是希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多样化状态。这正如毛泽东诗词表达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和谐价值观具有世界普遍意义,因为这是适合国际对话和合作的话语。主张构建新时代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的中国文化,并不是要与其他的文化对立,而是循着自己的传统追寻有更加美好意义的发展道路。桑德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按照他的看法,“全球市场的兴起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要求我们发展一种全球性的公民品质——某种共享的政治伦理和相互责任,超越国家疆界的限制。然而,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要培养一种强有力的社群感与公民义务感是困难的。因为大家容易认同的是那些与自己分享共同经验和传统的人们。而全球政治伦理,需要我们培养一种多元交叠的公民身份认同——某些要比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更宽泛,有些更特殊”⑥。中国人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理想,就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复合性认同开辟了道路。
  中国的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追求,也是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相通的。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国际互惠性质已经清楚显示了这一点,中国的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而且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仍然具有不断扩张的广阔前景。另外,近10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这直接惠及对象国的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额已经超过了外资引人额,这对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表达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就要讲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发展有利的道理,要讲清楚世界可以理解并且从中能够感到鼓舞、受到启发的中国话语。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朝向文明进步和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理想。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道路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也是与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相契合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价值理想,因此,中国梦与全人类的未来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索出来的道路,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梦想是朝向理想社会的,而未来的理想世界应该是全人类自由公正合作和谐的社会。因此,表达中国梦的中国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国的话语,也应该是表达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话语体系。这样的话语体系不仅是民族的,而且也是具有普遍的世界历史意义的。
  五、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在推进对外文化传播的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提高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⑦。这为我们推进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創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如何实现有效的传播仍然是值得思考的,还需要进行持久的探索。即使在纯粹的语言形式层面,我们也应该注意话语的交互理解的可能性。与外国人讲话,表达我们的利益追求和看法,就不能只顾自说自话,而要使用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说法或话语。讲述中国故事,不仅要讲中国的话语,而且要讲能够打动世界的中国话语;不仅要学会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还要学会用外国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不仅要用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发达国家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还要学会用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的语言如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豪萨语、阿姆哈拉语等,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
  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就需要掌握用外语讲中国话语的本事。不是说用外语讲就不是中国话语了,用外语讲好中国话语,能够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与发展理念。正像新自由主义的话语翻译成汉语,仍然是地道的西方话语;用各种外语贴切而恰当地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依然是真切的中国话语。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角色,而且中国的国家利益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质,必须学会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表达我们的话语和利益。为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北京外国语大学组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目的就是探索不仅用中国语言而且用世界各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话语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让世界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追求。中心编写与翻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丛书,先后发布《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2卷)》《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5卷)》,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咨询和支撑。
  总之,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寻找和提炼中国话语方式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们语言的界限就是我们世界的界限。”借用他的话,我们话语的局限就是思维方式的局限。要创新话语体系,就必须转变或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的突破需要思维方式的突破。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构建大传播观,跳出内外有别的传播模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寻找和构建真诚而贴切地表达中国人民的希望与期盼的话语,并让这种话语表达与世界人民的希望、追求与期盼相契合,为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荷兰]克里斯·洛伦兹.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9(7).
  ②{5}{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15-10-15.
  ③[西]胡里奥·里奥斯.“独创性”助中国取得经济成功[N].参考消息,2013-07-16.
  ④[美]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8-99.
  ⑥刘擎.现代民主与公民政治——桑德尔教授访谈录[J].中国图书评论,2008(10).
  责任编辑:李海峰
  (本文系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自主选题项目“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与文化影响力研究”阶段性成果,发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2016年第1期)
其他文献
Based on China’s speci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group of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this article researches connotation of employment a
近十年我们基层医院在收治重症慢性肺心病患者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逐步体会到氧疗对呼吸系统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氧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The features of ageing,low educational level and female domination on the part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determine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
2004年10月,我院收治老年粗隆间骨折1例,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治疗药物虽多,但目前仍缺乏高效、低毒、广谱抗真菌的理想药物.
脐疝经常脱出可采用腹带固定,现介绍一种小儿脐疝腹带的简易制作方法.
目的:探讨用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护理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的用注射式接尿管(代肛管)方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two kinds of broad beans with white and green cotyledons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
2003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对50例脑卒中后有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利于其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Since 1998,the national policies on chemical fertilizer in China have been concentrated in limiting price plus subsidizing,abolishing agricultural tax,giving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