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明祠碑刻疑难词考释

来源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明祠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城东扶风山麓.祠内藏有碑刻38通,主要记载阳明祠修建历史以及明清两际多位名人对王阳明石像的赞词.研究这些碑刻对阳明祠历史及王阳明事迹研究有参考价值,但碑刻研究的前提是正确释读碑文.阳明祠碑刻中《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较多,这给碑文释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拟择取“温肃”“()”“(?)斜”“剷剥”“尘壅”“濬祥”“权颡”“窥较”“智矜”“潜养”“漫诋”11个词语,对其进行考释,以期为碑文阅读和《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为明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中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成效,随机抽取某教学班5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基本情况、常规课堂学习、课前学习、课堂活动与总体情况五个部分,共23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在优生和差生中均优于常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也普遍较为满意.但是,学生对于翻转课堂在“阅读能力”“专业英语写作”“口语交流能力”三方面能力提升上的作用认可度不高(52.92%、43.14%和35.29%),愿意选择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模式的学生仅占学生总人数的50.9
近年来,随着贵州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及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贵州扶贫报告文学大量涌现,佳作倍出.贵州扶贫报告文学直面贵州贫困实际,以“发现”的文学眼光建构了针对“贫穷”的主体性叙事策略,深刻洞见了物质贫穷背后的精神贫瘠,并深描脱贫典型人物和外来帮扶人员精神力量对精神贫困的感召力与突破性,演绎脱贫精神生成的同时建构民族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在滇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滇高职院校老挝留学生来华前普遍未学习过汉语,占比为81.48%,通过学习后汉语水平提升较快,HSK通过率达85.19%;整体跨文化适应状况较好,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语言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的影响要高于社会环境适应和学术适应.“增强汉语水平”“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保持较好的心情”是加快跨文化适应的最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