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LMD油田长期水驱注采导致地层压力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分析压力系统现状,开展了水驱各套层系合理压力、高低压井成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制定了该区特高含水期注采平衡交汇图版,搞清了LMD油田注采比与地层压力的关系以及单井注水量与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驱压力系统调整措施和具体方法,使该地区的地层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关键字:LMD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压力;注采关系;压力调整
【中图分类号】TF325.65
0 引言
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水平,是获得原油较高采收率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注水利用率、控制油水井套损的关键因素[1-3]。LMD油田区块的水驱注采关系非常复杂,开发层系相互交叉,压力系统矛盾突出[4-6]。因此,为了解决该区压力不合理问题,本文从各套层系、各油层组注采状况入手,研究了LMD油田水驱特高含水期各油层组及小层压力系统的特征,确定合理的地层压力,并对不同井点、小层实施精细的压力系统调整措施,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的高效开发、控制套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水驱压力系统现状
2011年该区地层压力为11.22 MPa,总压差为-0.10 MPa,地层压力保持在合理的压力范围内。其中,合理井96口,仅占测压井比例的38.55%。在宏观上,该区压力系统处于合理范围内,但在平面上,压力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统计2011年106口注水井分层测压资料结果显示:只有高Ⅱ组压力值集中,在均值附近层段比例达到80%,其他层段均未达到70%,高于压力均值和低于压力均值的井点数均在30%左右,这表明各油层组平面上压力不均衡。
2 水驱合理压力系统分析
LMD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油层中流体渗流遵循达西定律,即产液量与油井生产压差成正比关系;与此同时,注水量与注水井生产压差也成线性正比关系。当综合含水不变的条件下,吸水指数为常数,注水量随压差的增大而增加。
3 高低压井成因分析及其具体调整措施
根据LMD油田注采关系的特点,可知高压井的形成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采油井综合含水高,为优化产液结构,控制高含水井产液,造成井组阶段产出小于注入,地层压力上升,超过合理压力范围;②由于近井地带污染或渗透性差,使供给液不能及时流到采油井井底,阶段注入大于产出;③井组内采油井发育较差,注水井发育较好,注采失衡。低压井的形成也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井点注采关系不完善,注水井点少,能量不足;②本井射开油层发育差,由于平面干扰,地层压力低于合理压力范围;③由于采油井日产油量高,阶段产出大于注入,地层压力下降,低于合理压力范围。
4 压力系统调整效果分析
针对LMD油田水驱压力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宏观控制、平面强化,分级治理的做法,即:控制水驱相对注采比,保持在1.30~1.32之间;加大井组调整力度,减缓井点、油层组平面矛盾;根据压力矛盾进行分类治理,保证压力系统矛盾平稳缓解。
通过上述压力系统优化调整,水驱及各套层系压力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水驱合理井比例提高到了45%以上,并有效控制了套损的发生。
5结论
1)根据水驱特高含水期注入及采出均符合达西定律的特点,研制了LMD油田水驱及各套层系的压力系统平衡交汇图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了合理的地层压力及流压;
2)通过井组水量变化与年压差关系研究,确定了两者的线性正比关系,使注水方案调整实现了量化,为压力系统合理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3)形成了分类治理的做法,在确保压力系统矛盾有效缓解的同时,避免了压力波动过大,减少了套损井的发生。
6参考文献
[1]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2]宋万超.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技术和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罗承建,徐华义,李留仁.地层压力水平和注采比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
[4]李彦平.注水开发油藏合理压力水平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
[5]徐荣奎,田树全.油田注采压力系统研究及應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
[6]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1.
关键字:LMD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压力;注采关系;压力调整
【中图分类号】TF325.65
0 引言
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水平,是获得原油较高采收率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注水利用率、控制油水井套损的关键因素[1-3]。LMD油田区块的水驱注采关系非常复杂,开发层系相互交叉,压力系统矛盾突出[4-6]。因此,为了解决该区压力不合理问题,本文从各套层系、各油层组注采状况入手,研究了LMD油田水驱特高含水期各油层组及小层压力系统的特征,确定合理的地层压力,并对不同井点、小层实施精细的压力系统调整措施,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的高效开发、控制套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水驱压力系统现状
2011年该区地层压力为11.22 MPa,总压差为-0.10 MPa,地层压力保持在合理的压力范围内。其中,合理井96口,仅占测压井比例的38.55%。在宏观上,该区压力系统处于合理范围内,但在平面上,压力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统计2011年106口注水井分层测压资料结果显示:只有高Ⅱ组压力值集中,在均值附近层段比例达到80%,其他层段均未达到70%,高于压力均值和低于压力均值的井点数均在30%左右,这表明各油层组平面上压力不均衡。
2 水驱合理压力系统分析
LMD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一定的压差范围内,油层中流体渗流遵循达西定律,即产液量与油井生产压差成正比关系;与此同时,注水量与注水井生产压差也成线性正比关系。当综合含水不变的条件下,吸水指数为常数,注水量随压差的增大而增加。
3 高低压井成因分析及其具体调整措施
根据LMD油田注采关系的特点,可知高压井的形成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采油井综合含水高,为优化产液结构,控制高含水井产液,造成井组阶段产出小于注入,地层压力上升,超过合理压力范围;②由于近井地带污染或渗透性差,使供给液不能及时流到采油井井底,阶段注入大于产出;③井组内采油井发育较差,注水井发育较好,注采失衡。低压井的形成也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井点注采关系不完善,注水井点少,能量不足;②本井射开油层发育差,由于平面干扰,地层压力低于合理压力范围;③由于采油井日产油量高,阶段产出大于注入,地层压力下降,低于合理压力范围。
4 压力系统调整效果分析
针对LMD油田水驱压力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宏观控制、平面强化,分级治理的做法,即:控制水驱相对注采比,保持在1.30~1.32之间;加大井组调整力度,减缓井点、油层组平面矛盾;根据压力矛盾进行分类治理,保证压力系统矛盾平稳缓解。
通过上述压力系统优化调整,水驱及各套层系压力均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水驱合理井比例提高到了45%以上,并有效控制了套损的发生。
5结论
1)根据水驱特高含水期注入及采出均符合达西定律的特点,研制了LMD油田水驱及各套层系的压力系统平衡交汇图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了合理的地层压力及流压;
2)通过井组水量变化与年压差关系研究,确定了两者的线性正比关系,使注水方案调整实现了量化,为压力系统合理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3)形成了分类治理的做法,在确保压力系统矛盾有效缓解的同时,避免了压力波动过大,减少了套损井的发生。
6参考文献
[1]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
[2]宋万超.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技术和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罗承建,徐华义,李留仁.地层压力水平和注采比与含水率的定量关系[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9.
[4]李彦平.注水开发油藏合理压力水平研究[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
[5]徐荣奎,田树全.油田注采压力系统研究及應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5.
[6]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