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置石作为古典园林中极富特点的造园要素,其布置手法、应用艺术传承至今,在现代城市绿地中仍能得到充分体现。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古典园林置石理论中的孤置、对置、散置和群置的布置方法,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为具体案例,剖析景观石在小型花境、路口转角、园路两侧、入口景观等处的配置形式,总结置石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置石;应用分析;城市绿地;钟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U98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0 引言
置石是指在绿地中以特定的形式布置景观石的一种造景手法,常以孤置、对置、散置和群置的置石方法见于入口景观、道路两侧、墙角一隅、林下和水边各处。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造園艺术有着别样的喜好,置石作为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常被用来寄予精神、丰富景观和营造意境[1]。白居易曾写下“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传达对太湖石的喜爱之情,今人也沿用了古典园林中的置石手法并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中加以更新和应用[2]。钟山风景区位于南京玄武区,有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景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有中山陵、明孝陵等多处名胜古迹,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色壮丽优美,造景特色鲜明,置石手法多样,在尊重传统文脉的同时展现了现代置石的艺术特征,值得研究并弘扬。
1 造园中常见的置石方法
1.1 孤置
孤置,亦可称为特置,即以单个体量较大的景观石布置成主景,作为一处独立的景观。孤置石本身具有整体性,在配置上受其他景观要素的约束较小,往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视线的焦点。位置上常用于城市绿地景观的入口处、空旷场地的中央、三岔路口处、漏窗的后面等地,往往处于视景空间的构图中心[3],如留园内的冠云峰,冠云峰位于场地的视觉中心,配以瑞云峰和岫云峰,在平面构图上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是经典的三尊峰石布局形式[4]。
1.2 对置
对置即将景观石沿构筑物或道路中轴线的两侧,采用对称的形式布置。对置要求景观石从构图角度出发,保证整体布局的均衡性,重点应强调对称的对比特性,如空间上的对称和位置上的呼应,其中,自然感官下的呼应感是在选择对置景观石时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此外,景观石在选择上还应维持体量上的相近,石品应达到审美标准,石头大小形态应尽量相似,表现出对比错落、立卧相对的特点。但对置布置的景观石应该保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形态、色彩和质感等方面,以避免整体景观过于呆板、枯燥、疏于变化。
1.3 散置
散置又称散点,即将石头三五成组,分散布置。散置对石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没有严格的限制,重在组合方式上的巧思,在布置上要做到聚散得当、主次分明、有高有低、疏密相间[5]。散置在布置时因时因地因景而异,灵活多变,可表现不同的景观美感与意境。在现代城市绿地中,散置的配置方式常见于林下、粉墙前、水池中、草坡上和园门两侧等。
1.4 群置
群置是将石块进行成群布置,在实际应用中,群置景观石在数量上要多于散置,同时整体性表现更为强烈,排列组合的方式更为多样。群置在布置手法上也应注重高低、聚散、主次的关系,可选用大小差异明显和形体变化的石块、对比鲜明的景观石进行搭配组合、空间布置来增加造景的丰富度,营造独特意境,提升观景效果。在现代绿地中群置可应用于场地的出入口,并放置于景观的构图中心,构成抓住游人目光的主景,或是作为点景要素增添场地景观的丰富性,此外还可布置于单调的园路两旁,起到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
2 钟山风景区的置石特点
2.1 置石在小型花境中的应用
“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在钟山的小型花境中往往放置着几块景观石,花材因时而变,有季相上的不同,置石苍劲威仪、亘古不变,更显钟山百年沧桑。有的景观石处于视景空间的构图中心,在花境中作为主景,呈现出特置的置石方法。这类景观石与植物的关系大致可以凝练为“露”和“衬”,指通过景观石周围植物的衬托,突出景观石的立面,渲染和强化景观石,使其提升与植物或其他环境的和谐统一[6]265。作为衬景的植物往往色彩不鲜艳,以绿色、灰色为主,如花叶芦竹、南天竹和苔草等,它们往往镶于景观石的一侧或攀于景观石一隅,有自然野趣之美[7]。也有利用疏松质感的植物遮挡景观石的一部分,营造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如果是散置景观石,植物往往被栽种于石块的过渡和衔接处,起到了强化群置景观石的整体效果[8]。
景观石在钟山风景区花境中也常常作为配景存在。景观石入花境,为花境配以历史的厚重感,同时石头的自然性,也使得设计者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番超然于世的山林画卷[9]。景观石在花境中的安置同样可增加场地的禅意,在花境中适时适地点缀几块独具匠心的景观石可以营造脱俗、迥超尘外的心灵空间[10]。以景观石为配景的植物造景可以将植物群落的自然风貌充分展示,设计上以植物配置为主,以带状或块状的构图方式混合栽种,配合以石头作镶嵌,一方面植物可以挡住景观石的缺陷与瑕疵,弱化景观石的尖锐棱角,同时加强了景观的透视效果,更加富有立体感[6]266;另一方面景观石作为花境中质感最粗糙、肌理最粗犷的一环,安置于细腻、优雅的草本花卉背后,如一张画纸一般,将美丽的花卉框住,暗香浮动、形影摇曳,使花卉艳而不俗、显而不露。在石材的选择上往往选择黄石或者人工塑石。人工塑石自重轻,施工灵活,受环境限制小[11],且价格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花境的多面观性质,而景观石又往往是不规则的,各个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因此同一景观石在不同观景面里有时会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2.2 置石在路口转角处的应用
转角路口作为枯燥、单调道路上的一次骤变,往往会刺激人们的感官,成为视线的焦点,因而在路口转角处营造赏心悦目的小节点会使游人心情愉悦舒适[12]。由于路口转角的视觉要求,大尺度的景观会造成视线的遮挡,形成交通隐患,因而景观石与草本植物和矮灌木的组合造景,成为钟山风景区路口转角造景的主要选择。在景观配置上,景观石的出现既打破了行道树带群落的呆板僵硬,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梯度,也因其形体奇异,棱角分明,弱化了转角的矛盾感,给人以舒适的体验。钟山风景区的路口转角处构景概括来说是“现而不显”,当车辆通行时,不会干扰司机的视线;当行人通过时,又能为景观所吸引,这时景观石与植物的相互遮挡关系就使得整体景观半遮半掩,是漏景而不是显景。 2.3 置石在园路两侧的应用
由于景区内部园路较长,故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一些景观石来增加沿线的变化。在钟山风景区内的园路边及路侧旱溪内,沿园路方向间隔5~8米列置有成排的假石,它们形状不一,或卧或立,整齐中富有变化,韵律感十足,打破了规整、乏味的线形行道树景观带。雨季旱溪处汇聚水流,流水与置石相互碰撞,水石相依,刚柔并济,颇有意趣[13-14]。在梅花谷内园路两侧,群植有高大乔木,一些黄石作为林下点缀散置其间,透过树干依稀可见其轮廓,有的依偎树旁,有的静立青草之上,仿若与世隔绝,娴静美好。位于中山陵国际青年旅馆南侧的园路一侧,特置有几处仿假山形态的假石,与梅花、红枫等植物搭配造景,浓缩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般的自然景观石美景[15],同时起到遮蔽后方廊架、聚焦游人视线的作用,为一处精巧绝伦的微缩石景[16]。此外,当园路较长且园路没有设置坐凳时,设置一些切面平滑、形态方正的石头,布置在路边,可供游人休憩停留使用,满足置石观赏性的同时,增加了实用性和人与石之间的互动性。小体量的置石还可紧邻路的边缘成列点置,以达到护边护角、柔化边缘的效果。
2.4 置石在入口景观处的应用
应用于入口景观处的景观石体量往往较大,可在构图中占据相当一部分空间;且质感和肌理多变,多为太湖石和黄石,其中太湖石纹理纵横、脉络显隐,有玲珑剔透之感,而黄石敦厚朴实、棱角分明,有端正雄伟之感,它们所具有的丰富的石面变化也使得入口景观处整体景观饱满丰富,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游人目光,吸引游人前往。在钟山风景区东门入口处布置有一处群置石景观,在白砂石构成的“白河”中,形成了多个岛屿状景观群落,是一种类似于日本“枯山水”的造景方法。景观中间处的地形略高于周边地形,每块群落均以假石作为主景,植物作为配景,形成多个独立的景观,群落间相互分隔,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彼此相互呼应、高低错落,立面上起伏变化明显,观感磅礴大气,是典型的群置景观。入口处的造景群落以灰、绿两色为主要基调,正中央的造景群落以大体量的泰山石和长势良好的孤植黑松搭配为主,烘托出沉稳、庄重的氛围,并由外到内形成了“地被-假石-乔木”的高低层次变化[17]。泰山石是近年来风靡的风水石,除了具有苍劲、古朴的外观姿态,还寓有时来运转之意[18-19],可作为入口景观石的优选。周边群落以小体量的置石为主,配合以草本花卉的应用,形成色彩更为丰富的群落景观。
3 结语
景观石在古典园林中常被赋予坚韧、稳重的精神寄托,而置石作为一种传统造园手法被沿用至今,经世代造园师和艺术家的推敲打磨,又赋予其新鲜的血液和形象,作为现代城市绿地造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经过空间上的丰富想象和布局上的仔细推敲,最终确定选石和组合方式,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对于景观石本身,设计者不仅要满足人们感官上的享受,更要挖掘其思想内涵上的价值,使其与场地的文化背景更好地结合,以达到因地制宜的布置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
[2]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3]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2018(18):141-143.
[4] 鲁遥,祝遵凌.南京紫金联合立方广场景观分析与改造[J].设计,2018(10):143-145.
[5] 陈晨,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2-153.
[6] 李金颐,王小柠,祝遵凌.从止园看常州园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大众文艺,2019(23):265-266.
[7]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8] 张慧会,圣倩倩,祝遵凌.江宁织造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8-71.
[9] 刘明珠,祝遵凌,孔德金.枯山水在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8-59.
[10]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4):54-55.
[11]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12] 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上),2018(12):61-63.
[13] 陈晨,祝遵凌.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91-92,95.
[14]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15] 孔德金,陈晨.植物造型设计研究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3-54.
[16] 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种适生彩叶植物抗NO2能力研究及其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8):81-88.
[17]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18] 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19]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3-94.
作者簡介:顾舒文(200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钱昊琛(1999—),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关键词:置石;应用分析;城市绿地;钟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TU98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02
0 引言
置石是指在绿地中以特定的形式布置景观石的一种造景手法,常以孤置、对置、散置和群置的置石方法见于入口景观、道路两侧、墙角一隅、林下和水边各处。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造園艺术有着别样的喜好,置石作为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元素,常被用来寄予精神、丰富景观和营造意境[1]。白居易曾写下“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传达对太湖石的喜爱之情,今人也沿用了古典园林中的置石手法并在城市绿地的设计中加以更新和应用[2]。钟山风景区位于南京玄武区,有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美誉。景区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分布有中山陵、明孝陵等多处名胜古迹,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色壮丽优美,造景特色鲜明,置石手法多样,在尊重传统文脉的同时展现了现代置石的艺术特征,值得研究并弘扬。
1 造园中常见的置石方法
1.1 孤置
孤置,亦可称为特置,即以单个体量较大的景观石布置成主景,作为一处独立的景观。孤置石本身具有整体性,在配置上受其他景观要素的约束较小,往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视线的焦点。位置上常用于城市绿地景观的入口处、空旷场地的中央、三岔路口处、漏窗的后面等地,往往处于视景空间的构图中心[3],如留园内的冠云峰,冠云峰位于场地的视觉中心,配以瑞云峰和岫云峰,在平面构图上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是经典的三尊峰石布局形式[4]。
1.2 对置
对置即将景观石沿构筑物或道路中轴线的两侧,采用对称的形式布置。对置要求景观石从构图角度出发,保证整体布局的均衡性,重点应强调对称的对比特性,如空间上的对称和位置上的呼应,其中,自然感官下的呼应感是在选择对置景观石时要重点强调的内容。此外,景观石在选择上还应维持体量上的相近,石品应达到审美标准,石头大小形态应尽量相似,表现出对比错落、立卧相对的特点。但对置布置的景观石应该保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形态、色彩和质感等方面,以避免整体景观过于呆板、枯燥、疏于变化。
1.3 散置
散置又称散点,即将石头三五成组,分散布置。散置对石材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没有严格的限制,重在组合方式上的巧思,在布置上要做到聚散得当、主次分明、有高有低、疏密相间[5]。散置在布置时因时因地因景而异,灵活多变,可表现不同的景观美感与意境。在现代城市绿地中,散置的配置方式常见于林下、粉墙前、水池中、草坡上和园门两侧等。
1.4 群置
群置是将石块进行成群布置,在实际应用中,群置景观石在数量上要多于散置,同时整体性表现更为强烈,排列组合的方式更为多样。群置在布置手法上也应注重高低、聚散、主次的关系,可选用大小差异明显和形体变化的石块、对比鲜明的景观石进行搭配组合、空间布置来增加造景的丰富度,营造独特意境,提升观景效果。在现代绿地中群置可应用于场地的出入口,并放置于景观的构图中心,构成抓住游人目光的主景,或是作为点景要素增添场地景观的丰富性,此外还可布置于单调的园路两旁,起到引导游人视线的作用。
2 钟山风景区的置石特点
2.1 置石在小型花境中的应用
“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在钟山的小型花境中往往放置着几块景观石,花材因时而变,有季相上的不同,置石苍劲威仪、亘古不变,更显钟山百年沧桑。有的景观石处于视景空间的构图中心,在花境中作为主景,呈现出特置的置石方法。这类景观石与植物的关系大致可以凝练为“露”和“衬”,指通过景观石周围植物的衬托,突出景观石的立面,渲染和强化景观石,使其提升与植物或其他环境的和谐统一[6]265。作为衬景的植物往往色彩不鲜艳,以绿色、灰色为主,如花叶芦竹、南天竹和苔草等,它们往往镶于景观石的一侧或攀于景观石一隅,有自然野趣之美[7]。也有利用疏松质感的植物遮挡景观石的一部分,营造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如果是散置景观石,植物往往被栽种于石块的过渡和衔接处,起到了强化群置景观石的整体效果[8]。
景观石在钟山风景区花境中也常常作为配景存在。景观石入花境,为花境配以历史的厚重感,同时石头的自然性,也使得设计者在方寸之间创造出一番超然于世的山林画卷[9]。景观石在花境中的安置同样可增加场地的禅意,在花境中适时适地点缀几块独具匠心的景观石可以营造脱俗、迥超尘外的心灵空间[10]。以景观石为配景的植物造景可以将植物群落的自然风貌充分展示,设计上以植物配置为主,以带状或块状的构图方式混合栽种,配合以石头作镶嵌,一方面植物可以挡住景观石的缺陷与瑕疵,弱化景观石的尖锐棱角,同时加强了景观的透视效果,更加富有立体感[6]266;另一方面景观石作为花境中质感最粗糙、肌理最粗犷的一环,安置于细腻、优雅的草本花卉背后,如一张画纸一般,将美丽的花卉框住,暗香浮动、形影摇曳,使花卉艳而不俗、显而不露。在石材的选择上往往选择黄石或者人工塑石。人工塑石自重轻,施工灵活,受环境限制小[11],且价格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花境的多面观性质,而景观石又往往是不规则的,各个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因此同一景观石在不同观景面里有时会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2.2 置石在路口转角处的应用
转角路口作为枯燥、单调道路上的一次骤变,往往会刺激人们的感官,成为视线的焦点,因而在路口转角处营造赏心悦目的小节点会使游人心情愉悦舒适[12]。由于路口转角的视觉要求,大尺度的景观会造成视线的遮挡,形成交通隐患,因而景观石与草本植物和矮灌木的组合造景,成为钟山风景区路口转角造景的主要选择。在景观配置上,景观石的出现既打破了行道树带群落的呆板僵硬,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梯度,也因其形体奇异,棱角分明,弱化了转角的矛盾感,给人以舒适的体验。钟山风景区的路口转角处构景概括来说是“现而不显”,当车辆通行时,不会干扰司机的视线;当行人通过时,又能为景观所吸引,这时景观石与植物的相互遮挡关系就使得整体景观半遮半掩,是漏景而不是显景。 2.3 置石在园路两侧的应用
由于景区内部园路较长,故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一些景观石来增加沿线的变化。在钟山风景区内的园路边及路侧旱溪内,沿园路方向间隔5~8米列置有成排的假石,它们形状不一,或卧或立,整齐中富有变化,韵律感十足,打破了规整、乏味的线形行道树景观带。雨季旱溪处汇聚水流,流水与置石相互碰撞,水石相依,刚柔并济,颇有意趣[13-14]。在梅花谷内园路两侧,群植有高大乔木,一些黄石作为林下点缀散置其间,透过树干依稀可见其轮廓,有的依偎树旁,有的静立青草之上,仿若与世隔绝,娴静美好。位于中山陵国际青年旅馆南侧的园路一侧,特置有几处仿假山形态的假石,与梅花、红枫等植物搭配造景,浓缩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般的自然景观石美景[15],同时起到遮蔽后方廊架、聚焦游人视线的作用,为一处精巧绝伦的微缩石景[16]。此外,当园路较长且园路没有设置坐凳时,设置一些切面平滑、形态方正的石头,布置在路边,可供游人休憩停留使用,满足置石观赏性的同时,增加了实用性和人与石之间的互动性。小体量的置石还可紧邻路的边缘成列点置,以达到护边护角、柔化边缘的效果。
2.4 置石在入口景观处的应用
应用于入口景观处的景观石体量往往较大,可在构图中占据相当一部分空间;且质感和肌理多变,多为太湖石和黄石,其中太湖石纹理纵横、脉络显隐,有玲珑剔透之感,而黄石敦厚朴实、棱角分明,有端正雄伟之感,它们所具有的丰富的石面变化也使得入口景观处整体景观饱满丰富,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游人目光,吸引游人前往。在钟山风景区东门入口处布置有一处群置石景观,在白砂石构成的“白河”中,形成了多个岛屿状景观群落,是一种类似于日本“枯山水”的造景方法。景观中间处的地形略高于周边地形,每块群落均以假石作为主景,植物作为配景,形成多个独立的景观,群落间相互分隔,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彼此相互呼应、高低错落,立面上起伏变化明显,观感磅礴大气,是典型的群置景观。入口处的造景群落以灰、绿两色为主要基调,正中央的造景群落以大体量的泰山石和长势良好的孤植黑松搭配为主,烘托出沉稳、庄重的氛围,并由外到内形成了“地被-假石-乔木”的高低层次变化[17]。泰山石是近年来风靡的风水石,除了具有苍劲、古朴的外观姿态,还寓有时来运转之意[18-19],可作为入口景观石的优选。周边群落以小体量的置石为主,配合以草本花卉的应用,形成色彩更为丰富的群落景观。
3 结语
景观石在古典园林中常被赋予坚韧、稳重的精神寄托,而置石作为一种传统造园手法被沿用至今,经世代造园师和艺术家的推敲打磨,又赋予其新鲜的血液和形象,作为现代城市绿地造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经过空间上的丰富想象和布局上的仔细推敲,最终确定选石和组合方式,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对于景观石本身,设计者不仅要满足人们感官上的享受,更要挖掘其思想内涵上的价值,使其与场地的文化背景更好地结合,以达到因地制宜的布置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丰旭,祝遵崚.“嬗变”——古典园林意境影响下现代景观的继承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66-67,70.
[2]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3]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2018(18):141-143.
[4] 鲁遥,祝遵凌.南京紫金联合立方广场景观分析与改造[J].设计,2018(10):143-145.
[5] 陈晨,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2-153.
[6] 李金颐,王小柠,祝遵凌.从止园看常州园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大众文艺,2019(23):265-266.
[7]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8] 张慧会,圣倩倩,祝遵凌.江宁织造博物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8-71.
[9] 刘明珠,祝遵凌,孔德金.枯山水在南京牛首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8-59.
[10] 黄淇麟,祝遵凌.文化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04):54-55.
[11] 钟巧红,祝遵崚.南京瞻园植物配置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6-77.
[12] 王奕,火艳,祝遵凌.乡村植物的生态群落与美学设计应用——以桦墅为例[J].设计(上),2018(12):61-63.
[13] 陈晨,祝遵凌.声景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91-92,95.
[14]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15] 孔德金,陈晨.植物造型设计研究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9(14):53-54.
[16] 圣倩倩,祝遵凌.南京市7种适生彩叶植物抗NO2能力研究及其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38(8):81-88.
[17] 刘聪,祝遵崚,马朋.古典园林的空间思维意识——大观园景象构成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78-79.
[18] 孙逸凡,祝遵凌,孙威.关于当今城市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探索——以西安城市景观的营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
[19]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93-94.
作者簡介:顾舒文(200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钱昊琛(1999—),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