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社会上出现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心理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他第一次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个基本层次,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普列汉诺夫的这一思想不但对于研究社会心理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也有指導作用。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作用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这一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公众社会心理的失谐,公众心理的失谐会反过来强化和放大社会矛盾,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心理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明党和国家对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发展非常重视,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支撑,需要以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和阐释普列汉诺的社会心理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二、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概述
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法国哲学家兼文艺史家泰恩(有的译为泰纳或丹纳)、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同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法律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一一“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它们的特殊性质都可以从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的共同特性去说明,普列汉诺夫认为,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极其天才的。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社会心理,便是上述黑格尔思想的发挥。他说:“关于一定民族的精神,在它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具有特殊性的学说,它本身完全不象我们读到某些民族主义者的议论时可以认为的那样错误。毫无疑问,社会人,具有一定的心理,而这心理的特性决定他们建立的一切意识形态。但是,黑格尔把“民族精神”看作不仅决定该民族的全部意识形态(哲学、宗教、艺术等),而且决定它的政治制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东西,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后源泉”,又“浸透着最精巧的唯心主义”。与此相反,普列汉诺夫认为社会心理是派生的东西,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及其相应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三、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在宣传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而要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为人们所接受,化为人们的信念、意志、愿望、要求和热情,进而指导人们的行动,这样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显示出理论的力量。
在宣传教育中,社会心理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所谓“中间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社会心理是理论转化为群众实践行为的必经渠道。社会心理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将它转换为人们的实践行为,从而推动实践向前发展。任何完美的意识形态形式,如果没有或者不能被社会心理吸收,从而更多地掌握群众,就无法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谓“人心”也就是指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情绪,属于社会心理范畴。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不少有识之士或立志改革的“救世英雄”设计了许多改革社会的“良方妙药”,但最终都未能征服民心,一个个以失败而告终。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从根本上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这个锐利的武器来取信于民的,因而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同样,理论对人们社会心理反作用的程度,也决定于社会心理对理论的需要程度。另一方面,社会心理是我们透视社会的窗口,是直接反映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指示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经济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或受到的损害,这就自发地形成了他们一定的心理状态,反映于他们的一些习惯、道德、感觉、观点、意图和理想之上。所以,任何较突出的社会心理变化,几乎都可以就近找到直接的物质原因。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社会心理永远顺从于它的经济目的,永远适合于它,永远为他所决定”。一旦社会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或者是发生了明显的动荡,人的心灵就会为新的希望、新的忧郁、新的憧憬、新的意图而激动,从而形成新的时代精神、新的社会风气。透过社会心理这个窗口,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实际生活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各种问题,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宣传教育只有牢牢抓住社会心理这个重要环节,不断追踪和预测人们的社会心理热点,才能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群众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人们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意志和性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仅仅凭借某些物质力量和组织手段,或者采取大轰大嗡的形式,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为宣传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的思想、观点教育者接受、内化即不断产生心理积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
[2]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
关键词: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作用
一、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这一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了公众社会心理的失谐,公众心理的失谐会反过来强化和放大社会矛盾,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心理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明党和国家对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发展非常重视,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支撑,需要以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和阐释普列汉诺的社会心理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二、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概述
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法国哲学家兼文艺史家泰恩(有的译为泰纳或丹纳)、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同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法律等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一一“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它们的特殊性质都可以从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的共同特性去说明,普列汉诺夫认为,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极其天才的。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社会心理,便是上述黑格尔思想的发挥。他说:“关于一定民族的精神,在它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具有特殊性的学说,它本身完全不象我们读到某些民族主义者的议论时可以认为的那样错误。毫无疑问,社会人,具有一定的心理,而这心理的特性决定他们建立的一切意识形态。但是,黑格尔把“民族精神”看作不仅决定该民族的全部意识形态(哲学、宗教、艺术等),而且决定它的政治制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东西,看作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后源泉”,又“浸透着最精巧的唯心主义”。与此相反,普列汉诺夫认为社会心理是派生的东西,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及其相应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
三、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在宣传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宣传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就是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启发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而要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为人们所接受,化为人们的信念、意志、愿望、要求和热情,进而指导人们的行动,这样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显示出理论的力量。
在宣传教育中,社会心理是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所谓“中间环节”,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社会心理是理论转化为群众实践行为的必经渠道。社会心理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将它转换为人们的实践行为,从而推动实践向前发展。任何完美的意识形态形式,如果没有或者不能被社会心理吸收,从而更多地掌握群众,就无法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谓“人心”也就是指群众的愿望、要求和情绪,属于社会心理范畴。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不少有识之士或立志改革的“救世英雄”设计了许多改革社会的“良方妙药”,但最终都未能征服民心,一个个以失败而告终。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从根本上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中国共产党正是靠这个锐利的武器来取信于民的,因而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同样,理论对人们社会心理反作用的程度,也决定于社会心理对理论的需要程度。另一方面,社会心理是我们透视社会的窗口,是直接反映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指示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直接地感受到经济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或受到的损害,这就自发地形成了他们一定的心理状态,反映于他们的一些习惯、道德、感觉、观点、意图和理想之上。所以,任何较突出的社会心理变化,几乎都可以就近找到直接的物质原因。用普列汉诺夫的话说:“社会心理永远顺从于它的经济目的,永远适合于它,永远为他所决定”。一旦社会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或者是发生了明显的动荡,人的心灵就会为新的希望、新的忧郁、新的憧憬、新的意图而激动,从而形成新的时代精神、新的社会风气。透过社会心理这个窗口,我们就可以发现社会实际生活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各种问题,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因而,宣传教育只有牢牢抓住社会心理这个重要环节,不断追踪和预测人们的社会心理热点,才能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群众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人们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意志和性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仅仅凭借某些物质力量和组织手段,或者采取大轰大嗡的形式,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因为宣传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的思想、观点教育者接受、内化即不断产生心理积淀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
[2]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