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 :宁夏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八次会议将“不到长城非好汉”明确为宁夏精神。作为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发祥地,宁夏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持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才可以加快建设“四个宁夏”的步伐,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力量。
  关键词:宁夏精神;“四个宁夏”;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6-0049-03
  一、不到长城非好汉:对宁夏精神的解读
  宁夏精神的形成有着光荣的历史背景,它彰显了宁夏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面貌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壮志豪情。宁夏精神富含极大的能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宁夏精神的由来
  1935年10月,红军突破国民党“围剿”布置的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师,完成了气壮山河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恶略的自然环境,粉碎数次敌兵的围追堵截,谱写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比如毛泽东同志谱写的脍炙人口的《清平乐·六盘山》,抒发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表达了红军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
  在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所体现出的英勇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振奋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今天,重提“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发扬红军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矛盾亟待解决,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依然考验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考验着我们执政党治国理政、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啃硬骨头,破除前进路上的顽瘴痼疾,将改革进行到底。
  宁夏地处祖国西部,尚属欠发达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时强调,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2016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将“不到长城非好汉”明确为宁夏精神。宁夏精神体现了自治区领导与人民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做好宁夏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决心,为“四个宁夏”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
  (二)宁夏精神的内涵
  宁夏精神是一种承接历史传统、体现时代精神、富有地域特色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开拓进取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富矿。[1]在新时期,我们要以全面、系统、发展的眼光看待宁夏精神,理解宁夏精神所包含的丰富涵义。
  宁夏精神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不到长城非好汉”将长城、长征和六盘山连接起来,增加了宁夏精神的历史厚重感。它赋予宁夏各族人民强烈的自豪感,激励宁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自强不息,不懈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革命与建设中去。红军宿营单家集的故事,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红军翻越六盘山的事迹,鼓舞着人民取得战斗最终胜利的决心;马和福烈士忠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坚定着各族儿女的社会主义信念;解放军官兵守卫贺兰山,建设贺兰山所形成的贺兰山精神,激荡着宁夏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主义情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精神已经融入到宁夏各族人民的血液中去,成为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精神支撑。
  宁夏精神体现着先进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民的共识。[2]“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并未过时,它在现阶段,对于激励六百六十万宁夏人民建设“四个宁夏”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是“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宁夏精神中包含着突破实践中的障碍,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的内涵,因此,宁夏精神在现阶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宁夏精神包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宁夏相较我国其他地区,一直以来自然条件并不占优势,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少雨。尤其是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区,有“贫瘠甲天下”之称,被联合国评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宁夏各族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以逆水行舟、百折不挠的意志,发扬宁夏精神,在摆脱贫困、发展经济、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中不断探索,将希望之光照进了人民心中。如今,宁夏的发展蒸蒸日上,呈现出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增长的新态势。这些都与宁夏人民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高尚品质分不开的。
  二、红旗漫卷西风:大力弘扬宁夏精神的意义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在社会处于发展新阶段的今天,重拾这一令人奋进的革命诗句,对大力弘扬宁夏精神十分必要。宁夏精神是宁夏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积累起來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宁夏精神,无论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还是对于宁夏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华民族而言,弘扬宁夏精神有助于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对宁夏而言,弘扬宁夏精神有助于为宁夏各族人民提供精神上、思想上的指引,提升宁夏的文化软实力。
  (一)有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也要有坚实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阻,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愿望。如今,我们更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前进路上可能面临的诸多障碍与困难,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作为激励,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愿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为“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发源地,宁夏人民已经积蓄了太久、太多的能量,弘扬宁夏精神,就是要释放宁夏人民积蓄已久的能量,不甘落后,争创一流,小省区也要有大作为,[3]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在宁夏的实践,加快“四个宁夏”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二)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弘扬宁夏精神,对于宁夏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有积极作用。地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思想灵魂,引领着未来发展。[4]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可以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巩固人民团结奋战的思想根基,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当前,社会中存在多元化的思想与文化,只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才能使人民不至于在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中,失去正确的思想基础,迷失前进的方向。“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宁夏精神,将六百六十万宁夏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力量凝聚在一起,指引着各族儿女同心同德建好宁夏。
  (三)有助于引领宁夏未来的发展
  一个地区的文化軟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之一。“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是宁夏人民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长期奋战,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财富。它可以提升宁夏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提升宁夏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宁夏是比较小的省区,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来说并不占优势。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可以将宁夏精神外化为良好的文化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宁夏故事,听到宁夏声音,从而为提高宁夏的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为宁夏未来的发展赢得主动。有了这一文化资源的引领,就能够将宁夏人民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激发出来,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四个宁夏”建设提供向心力和精神保障。
  三、何时缚住苍龙:以宁夏精神为动力,加快建设“四个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奋斗目标。只有敢于突破、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加快建设“四个宁夏”的步伐。
  (一)敢于突破,加快建设开放宁夏
  建设开放宁夏,就要解放思想,秉承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锐意改革创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强调:“建设开放宁夏,就是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建设开放宁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解决。一是发挥宁夏的先行先试权。先行先试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违反宪法法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锐意改革。对于国家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国际通行规则标准、促进内陆开放体制机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合作方式等,宁夏作为民族地区,可以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行使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执行权,推行先行先试。二是为市场经济进行制度松绑。要使市场自身的力量得到释放,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实现优胜劣汰,盘活经济。无论是发挥先行先试权,还是为市场经济进行制度松绑,都要求我们秉承宁夏精神中敢于突破的精神,大胆改革,锐意创新。
  (二)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富裕宁夏
  建设富裕宁夏,就要贯彻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宁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活,确保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顺利开局。
  目前,宁夏的区情是山川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较为突出,北部引黄灌区的发展较快,中南部特别是西海固地区较为贫困,居民收入比川区低2000多元。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改变不发达的状况,要求我们勇于攻坚克难,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推动宁夏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三)不忘初心,加快建设和谐宁夏
  建设和谐宁夏,就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妥善处理与解决社会矛盾,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加快建设和谐宁夏,就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健康宁夏建设工程,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工程以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从而实现共建共享,保障民生。一切为了人民,是党和国家的宗旨所在,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长征精神中与人民亲密团结的良好作风,坚持改善民生,保障和谐的社会秩序,才能最终建成和谐宁夏。
  (四)继续前行,加快建设美丽宁夏
  宁夏十一届七次会议提出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明确要坚守土地、资源、环境三条底线。建设美丽宁夏,就要做好城乡规划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具体来说,建设美丽宁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天高云淡”,是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只有继续前行,发挥宁夏精神所包含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落实上述措施,才能把宁夏建设成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参考文献:[HJ2mm]
  [1]李喆.深刻理解“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时代内涵[N].宁夏日报,2016-08-24.
  [2]刘建军.概括当今中国的“时代精神[N].光明日报,2014-8-18.
  [3]张进海.宁夏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EB/OL].人民网,2016-09-28.
  [4][JP3]宁夏党委宣传部.准确把握宁夏精神的深刻内涵 走好新时期长征路[N].宁夏日报,2016-08-15.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民心涣散、风气不正等问题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山东省荣成市通过“机构、政策、氛围”三位一体、“村居、干部、村民”三位一体“信息采集、考核、公示”三位一体、“奖励守信、惩戒失信、信用修复”三位一体四个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找到了提高群众道德水平、增强村居凝聚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其经验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信用体系  
期刊
摘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分析,就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新思想和新论断:立足实践需求,从批判与继承的双重维度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动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正确指引;加强宣传教育,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群众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列宁的这些理论观点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共召开了包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内的8次专题研究党建问题的中央全会,审议通过了关系治党管党整体效能的重大决定性文件。深入分析研究这8次专题研究党建问题的中央全会及其通过的决定,有助于我们系统理清、深刻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治党管党的历史脉络、政治脉络,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角色、历史使命、历史担当。  关键词:十八届六中全会;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乡村治理主体间难以形成合力效应是乡村文化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是乡村文化治理的必由之路。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为乡村文化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乡村文化协同治理表现为治理目标的协同,治理内容的协同,治理主体的协同与治理路径的协同。  关键词: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乡村文化;协同治理;乡村振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
期刊
摘要: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深度贫困地区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面临的困境为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缺和人力资本弱。应以政府主导,以多方协作、市场化、利益联结为原则遵循,加强脱贫监测预警、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可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和长效发展。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一、引言  消
期刊
摘要:健康中国行动从多方面来保障公民健康权利的实现,也用专门章节形式规定了法治保障途径在其中的基础性地位,目标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公民对健康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的需求。而社会法则是通过倾斜性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方式来实现对实质公平等价值目标的追求,社会法弥补了公法和私法在保障公民健康领域中面临的社会利益保障缺位、保障范围有限和实现程度不足等问题。将健康中国行动诸多具体行动方案纳入到社
期刊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人的能力看作本质力量的表征,并从个体能力的实现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确证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能力和需要能力发生了全面异化。一方面,劳动异化造成主体压抑,引致自由自觉劳动能力的丧失和全面发挥个体潜能条件的匮乏;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仅仅以物为中介的社会关系带来需要的异
期刊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初心”问题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共产党“初心”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应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寻求更多的理论支撑;立足政治学与文化学等学科视角,多维度阐释“初心”问题;运用比较研究法,深化对不同历史语境中“初心”意涵的具体认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初心;新时代  2016年7月,在紀念中国共产
期刊
摘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唯物史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是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内部构成要素、运行机制与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存在着多重耦合性,具体体现在两者的价值一致性与结构同质性。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的挑战有:社区治理主体结构的“错位”“越位”导致党建资源与治理资源尚未实现有效整合;社区治理结构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尚未同步;社区个体原子化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深入交互,信息全面爆炸,海量庞杂的信息被分解为各式各样的信息碎片进行传播,这已成为当前甚至未来信息传播不可避免和逆转的主要潮流和趋势。这样的传播方式在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力、影响力、互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传播媒介碎片化、主体解读碎片化、受众思维碎片化问题,流露出潜在消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危殆。因此,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变革传播思维,在媒介融合、意义整合、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