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玉树地区,被称为康巴。尼都塔生生在玉树、长在玉树,是典型的康巴汉子。他在玉树“康巴世族”后代中,第1个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骑兵,“跟着党走”的族训是他不变的追求。
尼都塔生所在的东坝家族,曾是治理管辖超过百户牧民及僧侣的藏区“百户”。19 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进军西宁,当时的玉树地处偏远,信息不通,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少“百户”携家眷及管辖地的百姓出逃国外,土登宫保也在其中。当他们行至半道时,获悉西宁已解放,土登宫保与其他“百户”商议,最后决定代表玉树11万藏族群众,将马匹和珍贵特产献给解放军。然而商议中,个别头人持反对意见,但土登宫保等头人,坚决拥护献礼解放军的决定,携独子彭措旺扎和族人继续前往西宁向解放军敬献,并将一面五星红旗带回玉树,在玉树的土地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土登宫保为玉树的和平解放倾尽全力,并在当地政府任职。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1958年玉树发生叛乱,年仅20岁的祖父彭措旺扎主动上交武器与马匹,公开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同时以其特殊的身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随西北野战军骑兵团平息叛乱的2年里,他担任翻译,在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入接触中,他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决心向党组织靠拢。
1960年,彭措旺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百户”入党的先例,在当时的藏区产生巨大反响。受他的影响,父亲東坝阿宝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热情开朗、独立坚强的汉子。他先后担任县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10年4月,玉树突发地震期间,时任玉树州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东坝阿宝,负责来自全国的抢险救援部队、各地的志愿者队伍的协调与调度。连续奋战6天6夜,累倒在救灾一线,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震救灾模范”。
在东坝阿宝奋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同时,妻子卓玛才吉也在后方投入了救灾助困的“战斗”。地震发生后,将近40天的时间里,卓玛才吉将邻居们安排到自己家院子的帐篷里,每天为他们做饭。因为太忙太累,卓玛才吉睡觉时都忘记将口罩摘下来,几天后口罩和脸上的冻疮黏在了一起,忍痛摘下后,鲜血便渗了出来。但她说:“这点痛和玉树各族群众承受的痛苦相比,不算什么。”
父母的一言一行,让尼都塔生备受触动。2008年5月,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收一批藏族学生,这也是军队院校民族中学第一次在玉树招生。得知消息,15岁的尼都塔生十分兴奋,最先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被录取了。
从民族中学顺利毕业,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时,尼都塔生有2条路可选:报考军校,或者报考浙江大学。
他毫不犹豫,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本科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东坝世族”走出的第1个军人。得知他进入军校,父亲东坝阿宝跟年轻的尼都塔生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勉励他秉承祖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大三那年,尼都塔生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消息传回玉树家中,全家人欢欣鼓舞。“可把我父亲给高兴坏了。”尼都塔生记得,电话那头,一向严厉的父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做优秀的党员。
对康巴汉子来说,骑马是他们的最爱,能当上骑兵更是无上光荣。
2015年,尼都塔生从军校毕业,人生的抉择再一次来临,分配派遣的选择中不乏环境优越的一线城市。但当他了解到,接收单位中有去玉树的名额时,他怦然心动,毫不犹豫作出了选择。随后,从小喜欢骑兵的尼都塔生,主动申请到玉树独立骑兵连,循着祖辈的足迹,回到了那片钟爱的草原。
一到骑兵连,尼都塔生主动申请去连队条件最苦的巴塘驻训点军马勤务班工作。那里平均海拔4200米,风大,寒冷,紫外线特别强,冬天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
没过多久,连队一年一度的野外驻训展开。刚开始骑术训练时,连队分给他一匹名叫“枣红”的军马。这匹马性子很烈,让连队不少骑手都吃过苦头。刚领到马,尼都塔生就急于驯服这匹烈马,起身一跃就上了马背。没想到,“枣红”随即发疯似地前后跳跃,将他重重地摔在了草地上……
为了驯服军马“枣红”,尼都塔生每天都要在马背上骑行6个小时。几天下来,大腿内侧被磨得鲜血直流,坐不下站不直,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开动脑筋摸索与“枣红”相处之道。
每次外出回来,尼都塔生都要给它带些水果和零食,一有空就把它牵到草地上溜几圈,不时地给它刷刷毛、说说话。慢慢地,“枣红”不再排斥尼都塔生,而与他主动亲近起来。
“嘴皮往上一翻,表示马儿很开心;耷拉着脑袋,表示马儿不高兴……”这些细节尼都塔生记得认真,并向连队经验丰富的军马饲养员、兽医请教照料军马的注意事项,掌握了高原上季节变换时马匹饲养、马吃完精料的饮水时机等实用技巧。
2米多高的“大黑” 是英国纯血马,个头高、蹄子壮,也是连队里最壮、最烈的马。大家看着“大黑”,虽然满心喜欢,却没人敢来驯服它,但尼都塔生却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驯服了它。如今骑上“大黑”,他参加劈刺、射击、越障等重难点课目考核,均达到优秀水平。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仅如此,尼都塔生组织训练有意选择壕沟、山坡等复杂地形组训,并通过设置模拟靶标等提高劈刺、射击训练难度。去年驻训的3个月里,他带战友主动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课目,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快速出击等10多种战法训法。
“一滴水要滋润一寸土地,一束光要播洒一线光明。”在爱民为民家风熏陶下,回到玉树的尼都塔生,对藏区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工作训练之余,尼都塔生想得最多的是在藏族同胞中宣扬党的政策,关心关爱驻地群众,为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尼都塔生认识了一对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读书的贫困姐弟。姐弟俩的父亲在车祸中去世,母亲因患病而生活无法自理,一直靠年迈的奶奶在抚养。姐弟俩虽然家庭贫困,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尼都塔生决定资助這对姐弟,不定期给姐弟俩送去学习用品。他的妻子有时周末还会到姐弟俩的家里给他们辅导功课。就这样,他们夫妻俩整整坚持了3年。
去年7月,姐姐更切才拉在小升初考试中以玉树市第2名的成绩考入了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得知这一消息,尼都塔生勉励姐弟俩继续努力,并表示会一直资助他们,直到他们可以独立生活。
“连长的电话是‘草原上的热线’。老乡们有事,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玉树独立骑兵连军马勤务班战士马海波记得,一次牧民武玉兰家的牦牛被车撞了,连长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带军马卫生员李广岳,冒着风雪、打着手电赶到武玉兰家,经过近2个小时的救治,牦牛脱离了危险。临走时,武玉兰想掏钱感谢他们,被尼都塔生委婉拒绝,他说:“做这些事是我们应该的。”这份恩情一直记在武玉兰心中,她逢人便夸:“多亏了解放军,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只要老乡有困难,能帮咱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帮。”尼都塔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3岁的东周卓玛老人,女儿女婿因车祸相继离世,自己和3个孙子、1个孙女相依为命,尼都塔生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和常用药物,并帮助已成年的大孙子尕松拉佳解决了就业问题。2名不懂汉语的牧民,找不到合适工作,家中生计难以维持,尼都塔生积极与政府、企业联系,解决了他们的农业补贴和就业问题。
玉树独立骑兵连是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如今,战士们在尼都塔生带领下,无论天气条件多么恶劣,都坚持深入牧区为百姓提供帮助,驻地牧民说:“解放军经常为我们做好事,我们都很感激他们。”
红色家风,哺育铁心向党的康巴汉子
尼都塔生所在的东坝家族,曾是治理管辖超过百户牧民及僧侣的藏区“百户”。19 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进军西宁,当时的玉树地处偏远,信息不通,一时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不少“百户”携家眷及管辖地的百姓出逃国外,土登宫保也在其中。当他们行至半道时,获悉西宁已解放,土登宫保与其他“百户”商议,最后决定代表玉树11万藏族群众,将马匹和珍贵特产献给解放军。然而商议中,个别头人持反对意见,但土登宫保等头人,坚决拥护献礼解放军的决定,携独子彭措旺扎和族人继续前往西宁向解放军敬献,并将一面五星红旗带回玉树,在玉树的土地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土登宫保为玉树的和平解放倾尽全力,并在当地政府任职。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训——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1958年玉树发生叛乱,年仅20岁的祖父彭措旺扎主动上交武器与马匹,公开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同时以其特殊的身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随西北野战军骑兵团平息叛乱的2年里,他担任翻译,在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入接触中,他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决心向党组织靠拢。
1960年,彭措旺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百户”入党的先例,在当时的藏区产生巨大反响。受他的影响,父亲東坝阿宝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热情开朗、独立坚强的汉子。他先后担任县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10年4月,玉树突发地震期间,时任玉树州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东坝阿宝,负责来自全国的抢险救援部队、各地的志愿者队伍的协调与调度。连续奋战6天6夜,累倒在救灾一线,被青海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抗震救灾模范”。
在东坝阿宝奋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同时,妻子卓玛才吉也在后方投入了救灾助困的“战斗”。地震发生后,将近40天的时间里,卓玛才吉将邻居们安排到自己家院子的帐篷里,每天为他们做饭。因为太忙太累,卓玛才吉睡觉时都忘记将口罩摘下来,几天后口罩和脸上的冻疮黏在了一起,忍痛摘下后,鲜血便渗了出来。但她说:“这点痛和玉树各族群众承受的痛苦相比,不算什么。”
父母的一言一行,让尼都塔生备受触动。2008年5月,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收一批藏族学生,这也是军队院校民族中学第一次在玉树招生。得知消息,15岁的尼都塔生十分兴奋,最先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他被录取了。
精武强能,锻造技艺超群的雪域骑兵
从民族中学顺利毕业,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此时,尼都塔生有2条路可选:报考军校,或者报考浙江大学。
他毫不犹豫,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步兵指挥专业本科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东坝世族”走出的第1个军人。得知他进入军校,父亲东坝阿宝跟年轻的尼都塔生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勉励他秉承祖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大三那年,尼都塔生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消息传回玉树家中,全家人欢欣鼓舞。“可把我父亲给高兴坏了。”尼都塔生记得,电话那头,一向严厉的父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做优秀的党员。
对康巴汉子来说,骑马是他们的最爱,能当上骑兵更是无上光荣。
2015年,尼都塔生从军校毕业,人生的抉择再一次来临,分配派遣的选择中不乏环境优越的一线城市。但当他了解到,接收单位中有去玉树的名额时,他怦然心动,毫不犹豫作出了选择。随后,从小喜欢骑兵的尼都塔生,主动申请到玉树独立骑兵连,循着祖辈的足迹,回到了那片钟爱的草原。
一到骑兵连,尼都塔生主动申请去连队条件最苦的巴塘驻训点军马勤务班工作。那里平均海拔4200米,风大,寒冷,紫外线特别强,冬天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
没过多久,连队一年一度的野外驻训展开。刚开始骑术训练时,连队分给他一匹名叫“枣红”的军马。这匹马性子很烈,让连队不少骑手都吃过苦头。刚领到马,尼都塔生就急于驯服这匹烈马,起身一跃就上了马背。没想到,“枣红”随即发疯似地前后跳跃,将他重重地摔在了草地上……
为了驯服军马“枣红”,尼都塔生每天都要在马背上骑行6个小时。几天下来,大腿内侧被磨得鲜血直流,坐不下站不直,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开动脑筋摸索与“枣红”相处之道。
每次外出回来,尼都塔生都要给它带些水果和零食,一有空就把它牵到草地上溜几圈,不时地给它刷刷毛、说说话。慢慢地,“枣红”不再排斥尼都塔生,而与他主动亲近起来。
“嘴皮往上一翻,表示马儿很开心;耷拉着脑袋,表示马儿不高兴……”这些细节尼都塔生记得认真,并向连队经验丰富的军马饲养员、兽医请教照料军马的注意事项,掌握了高原上季节变换时马匹饲养、马吃完精料的饮水时机等实用技巧。
2米多高的“大黑” 是英国纯血马,个头高、蹄子壮,也是连队里最壮、最烈的马。大家看着“大黑”,虽然满心喜欢,却没人敢来驯服它,但尼都塔生却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驯服了它。如今骑上“大黑”,他参加劈刺、射击、越障等重难点课目考核,均达到优秀水平。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不仅如此,尼都塔生组织训练有意选择壕沟、山坡等复杂地形组训,并通过设置模拟靶标等提高劈刺、射击训练难度。去年驻训的3个月里,他带战友主动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课目,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快速出击等10多种战法训法。
倾情群众,守护民族团结的先锋堡垒
“一滴水要滋润一寸土地,一束光要播洒一线光明。”在爱民为民家风熏陶下,回到玉树的尼都塔生,对藏区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工作训练之余,尼都塔生想得最多的是在藏族同胞中宣扬党的政策,关心关爱驻地群众,为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年,尼都塔生认识了一对在玉树“八一”孤儿学校读书的贫困姐弟。姐弟俩的父亲在车祸中去世,母亲因患病而生活无法自理,一直靠年迈的奶奶在抚养。姐弟俩虽然家庭贫困,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尼都塔生决定资助這对姐弟,不定期给姐弟俩送去学习用品。他的妻子有时周末还会到姐弟俩的家里给他们辅导功课。就这样,他们夫妻俩整整坚持了3年。
去年7月,姐姐更切才拉在小升初考试中以玉树市第2名的成绩考入了玉树第一民族中学。得知这一消息,尼都塔生勉励姐弟俩继续努力,并表示会一直资助他们,直到他们可以独立生活。
“连长的电话是‘草原上的热线’。老乡们有事,首先想到的人就是他。”玉树独立骑兵连军马勤务班战士马海波记得,一次牧民武玉兰家的牦牛被车撞了,连长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带军马卫生员李广岳,冒着风雪、打着手电赶到武玉兰家,经过近2个小时的救治,牦牛脱离了危险。临走时,武玉兰想掏钱感谢他们,被尼都塔生委婉拒绝,他说:“做这些事是我们应该的。”这份恩情一直记在武玉兰心中,她逢人便夸:“多亏了解放军,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只要老乡有困难,能帮咱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帮。”尼都塔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3岁的东周卓玛老人,女儿女婿因车祸相继离世,自己和3个孙子、1个孙女相依为命,尼都塔生就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定期送去生活必需品和常用药物,并帮助已成年的大孙子尕松拉佳解决了就业问题。2名不懂汉语的牧民,找不到合适工作,家中生计难以维持,尼都塔生积极与政府、企业联系,解决了他们的农业补贴和就业问题。
玉树独立骑兵连是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如今,战士们在尼都塔生带领下,无论天气条件多么恶劣,都坚持深入牧区为百姓提供帮助,驻地牧民说:“解放军经常为我们做好事,我们都很感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