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研究需要选择有效的研究视角。本文在分析已有的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构成理论,揭示出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三大影响因素,并对三因素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实践活动构成论;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
  
  影响高校科研活动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每位研究者都能给出自己的回答,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效的研究需要选择有效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一、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
  
  近些年,随着高等学校的迅速发展与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人们在对高等学校重视程度与“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对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人才培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心高等学校人才的“产出”问题、“收益”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效益问题,不断有学者、硕士、博士研究生涉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思考。应该说,这些研究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和一定的成绩。然而,综观已有的研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们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这个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实践首先面临的,也本应该是研究者着力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研究成果却甚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零星研究中,大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研究者认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因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结构、规模、质量、管理;有的研究者则认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质量、管理、经营是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有研究者认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因素应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素质;另有研究者认为,人才培养效益既有投入的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结构因素,又有教育资源的组织与管理,还要组织内部的体制结构等等因素。等等。这正如苏轼《题西林壁》所说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然而,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相互关联,以特有的形式交织在一起。上述研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从某一个方面或点揭示了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某些影响因素,我们不能说这些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没有影响,它们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如此“盲人摸象”般的探索,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经验性色彩与表现出极大的片面性特征,永远让我们无法看清楚高校人才培养效益主要影响因素这头大象的整体形象,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走出这种研究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转换研究的视角。如果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思考一下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本质,我们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从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我们可以从高校人才培养活动这一本质出发,从马克思实践活动构成理论高度,来俯视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实践构成理论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影响因素
  
  马克思主义实践构成理论认为,实践活动由三部分构成,即主体、客体、中介三要素,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实践活动。[1]实践活动的直接产物就是实践结果,实践结果是主体借助中介作用于实践对象所引起的客体的某种变化,即,列宁所说的“……他的活动改变外部现实,消灭它的规定性(= 变更它的这些或那些方面、质)……”。[2]在实践结果中,既合乎主体实践目的,又与主体某一方面利益发生直接联系的那部分实践结果,就是“实践效益”。[3]实践活动是实践效益产生的原因,实践效益是实践活动的部分结果, 实践活动与实践效益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三个构成要素,即实践效益的三个影响因素。
  从马克思实践活动构成的视角看,主体、客体、中介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结果——人才培养效益的三大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对其进行初步分析。
  1.高校人才的主体因素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构成理论认为,实践活动主体,是指凭借和使用一定的中介,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和创造客体的人。实践活动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主动者、施动者。[4]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主体就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承担者,即承担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或个体。对外,高校承担起人才培养使命和任务,因此,高校是当然的人才培养主体;高校又将人才培养使命和任务委托给高校教师,所以,高校只是人才培养的理论上的主体,而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现实主体。高校以及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已经得到了《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的确认。《高等教育法》第五条、第十八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教师法》第三条、第七条规定“教师是高等学校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依法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权利。”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主体是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首要因素。实践主体是实践活动的首要构成要素,也是决定实践活动效益的首要因素。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是高校主体活动的结果,因此,作为高校主体活动结果的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必然受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主体的影响。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占住着主体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作为社会代言人,把握着人才培养的方向;教师的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的道德修养向学生展示着社会行为模式。离开了教师就无所谓人才培养,更谈不上效益。
  2.高校人才的客体因素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客体。实践活动客体是指被实践主体所直接作用的、掌握的和改变的对象,或者说是同实践主体直接而又现实地发生相互作用的对象性存在。[5]实践活动客体是实践活动主体的活动对象,是受动者、被动者。作为实践主体活动的对象,实践活动客体首要的本质特点就是对象性。[6]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客体,就是高校人才培养主体实践活动指向的对象。高校人才培养指向的对象是“人”,这里的人就是高校的学生。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指向的对象,是高校和高校教师要培养的对象并希望通过培养活动将其由“人”变为“人才”。(注: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身份非常特殊。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活动中,其身份也不同。最常见的是关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份的纷争,或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或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或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客兼体等。但在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活动中,作为人才培养的对象,他的客体身份是确定无疑的。这也符合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实践的客体来划分的原理。)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客体是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最终体现。一方面,实践不能没有主体,也不能没有客体。实践作为人类对象性活动,它总是以对象客体为前提的,根本不存在无对象客体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实践的效益,是以客体改变来体现的,即客体的属性、特征、形态等发生了发生既合乎主体实践目的,又与主体某一方面利益发生直接联系的改变。同样,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不能没有教师,也不能没有“人”即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人才培养活动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高校人才培养效益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这个客体上,体现在学生客体的某种变化,就是人才培养活动之中或之后产生既合乎主体实践目的,又与主体某一方面利益发生直接联系的属性、特征、形态等,学生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
  3.高校人才的中介因素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中介。实践活动中介是指居于实践活动主体和实践活动客体之间的一切中介条件和中间环节。[7]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凭借的资源,即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凭借的一切物质条件;一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模式,即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思维样式与操作样式。高校人才培养的中介就是介于高校及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高校及高校教师作用于学生的一切中介条件和中间环节,包括高校人才培养所凭借的一切物质条件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中介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条件和途径。实践主体对客体的改造不是直接完成的,而往往要借助于实践中介系统。列宁说 “一切都是互为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转化而联系的。”[8]同样,离开了实践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就不能发生真正的相互作用,既谈不上实践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更谈不上实践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同样也离不开人才培养活动的中介:高校人才培养活动顺利有效进行,必须依靠一定的物质条件,即必需的物质设备、教学设施与仪器、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其最低限度的物质要求,“在教育物质低于基准线的情况下,教育的物的要素就成为教育活动能否开展的决定因素”。[9]人才培养的模式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教学领域的根本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实现的途径。在硬件设施的改善己经成为高校最基本的建设目标的情况下,人才培养模式很可能会成为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无形瓶颈,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自然会成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三、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上述研究确立了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三大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在高校人才培养效益中地位。但是,它们是如何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换句话说,它们的哪些方面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效益?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
  1.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主体方面因素分析
  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有影响的主体方面因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高校教师能力。教师能力,是指教师从事人才培养活动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教师应具有的与从事其他实践活动都应具有的带有共性的能力如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等基本能力;特殊能力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履行作为教师这一职业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还应当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反馈能力四方面组成。在高校人才培养活动中,影响教师作用的核心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
  (2)高校教师的知识。“教学若被视为一种专业,则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学习应该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的专门知识”。[10]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应该教的知识,即学科内容知识或称为学科专业知识;如何教授这些知识的专门知识,即教学法知识或称为教育专业知识。具有相应的知识是教师能完成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的关键因素。
  (3)高校教师的精神。所谓教师精神,是指狭义的精神,即指培养人才实践中教师的觉悟、理想、信仰、意志、决心、情感、欲望、激情……等心理素质。它是教师能力发挥的重要激发因素和内在动力,它能够激励教师充分发掘潜能,施展聪明才智,克服因难,取得教育教学实践的成功。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于奉献的精神,能让教师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矢志不渝、奋斗成功;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爱好、兴趣、激情、欲望、以及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状态等,也都是促进人才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4)高校教师的效益意识。所谓教师的效益意识,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状态的自我认识和努力提高活动效益的主观倾向。效益意识的有无和强弱不仅是教师是否具有现代意识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前提。只有培养起强烈的效益意识,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影响人才培养效益的因素,使之协调一致,共同朝着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的方向发展。
  2.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客体方面因素分析
  学生对人才培养效益的影响表现在效益的三个环节上:
  (1)高校学生入学时的质量,即生源质量。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学生方面的因素中,学生入学前已有的素质占有特殊的位置,它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与基础。目前,人们尚无法明确测量学生入学水平与学校教学质量的相关系数,但生源水平无疑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国内外基本上达成共识。
  (2)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获得的教育增值,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获得或养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品行与能力或素质的提高,这是人才培养的直接效益,它是人才培养最终效益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3)高校学生就业及就业后的状态与表现。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最终实现是在校外完成的,只有学生充分就业并充分发挥出能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效益实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充分就业才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作用,保证教育效益的实现。反之,如果学生就业不充分、利用不充分,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3.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中介方面因素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中介包括物质中介和模式中介,因此,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中介方面因素也包括两个方面:
  (1)高校物质中介方面的因素。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物质中介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物质条件的投入,一是物质条件的配置。物质条件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均须在耗费一定种类和数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高校职能活动同样是以一定的物质投入为前提的。人才培养的物质条件投入的数量与质量,是产生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高校总的物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有限的物质条件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合理配置和使用可以理解为物尽其用、财尽其力。高校培养人才活动物质条件的合理配置,是克服浪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重要途径。
  (2)高校模式中介方面的因素。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构、教学内容安排、培养方法、教学制度等,所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模式中介方面的因素,就需要对这些具体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培养目标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学科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业门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11]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高等学校高效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决定性意义;教学内容属于课程体系范畴,之所以把它单独列出来做阐述,是因为教学内容的选定对于人才的培养效益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的根本问题概括起来不过两点:“教什么”和“怎么教”,很显然,“教什么”说的是内容;人才培养方法主要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师生间共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同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里,教学手段的落后不仅是一种观念的落后,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教学制度选择。教学制度是指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教学管理活动的组织构建方式。尽管教学制度在人才模式的构成中不是独立的要素,但它却对“模式”的运行起着一定程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12]
  
  四、结束语
  
  由上可见,从实践活动构成理论看,高校人才培养效益的影响因素是主体、客体、中介三大因素。把三因素分别研究,是为了研究的深入,实质上,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对效益的影响是整体的,不可分的,高校人才培养效益是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构成理论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可以修正我们过去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益影响因素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我们能更客观、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高校人才培养活动效益的影响因素,而且也让我们的理论更简约、更清晰、更有条理,因而,也更能为人们所接受,理论的本质是“用熟知研究对象特征的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特定现象进行概括性解释”,从而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聂世明.论实践的构成及主体——工具——客体三维结构.中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l(2,3)).
  [2][8]列宁.哲学笔记[M].235,103.
  [3]杨树祯.实践活动评价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1993:97,73,105.
  [4][6]陈赞周.实践活动论纲[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1991:24,33.
  [5] 冯国祯.论实践的要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4):16.
  [7] 陈赞周.实践活动论纲[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1991:42.
  [8]冯国祯.论实践的要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4):16.
  [9]叶澜.教育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
  [10]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2.
  [1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9.
  [12]谢玉成.从人才资源开发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39-62.
  
  作者简介:李为忠(1966-),河北保定人,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为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山东省济宁市近日出台“就业新政”,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就业人群从事个体经营的,自首次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免费注册”。  济宁市还规定,对上述人群从事个体经营“试营业”采取不收费、不验照、轻微违规不罚款的“三不政策”;取消个人经营出资限制,出资1元即可申报登记;上述人群申办个体工商户、
期刊
【摘要】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含义与深远的意义集中在它的文化方面。它有着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树起了“科学”(Science)与“民主”(Democracy)的大旗,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系统而深刻地批判,第一次在中国文化中艰难地实践着“破”与“立”的哲学,第一次在当时的中国实现了彻底地思想解放。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文化运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期刊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校园文化对德育起着渗透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学校中出现的事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学校校园文化的质疑,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出现了偏差。面对这些偏差,我们应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关键词】捐款;价值观;偏差    一、学校中的强制性捐款    互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笔者对目前独立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去年年末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又给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雪上加霜。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怿指出造
期刊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是其新文化运动中与胡适、钱玄同、傅斯年、张厚载等人叱咤风云的形象;熟知他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后,乃至后来中共一大到四大期间其思想与政治发展的大概轨迹。然而,陈氏关于戏曲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早在1904年的《论戏曲》中就已经崭露头角并初步成熟,并且其观点相比于之前梁启超关于戏曲的实践活动,相比于十几年后新文化运动中胡适、钱玄同、傅斯年、张厚载、刘半农等的
期刊
【摘要】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服务于大学毕业生。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以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建设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尤为关注的重大问
期刊
【摘要】旅游保险在保障旅游者利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旅游保险市场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旅游保险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国内旅游保险市场的问题是个综合性问题,试从宏观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其长远发展。    从长远来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利益保障是旅游业能否得到长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保障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其中旅游保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伴
期刊
【摘要】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就业最先行、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优势理论出发,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四大核心概念:定位、目标、规划、行动,并分别从“优势定位:职业生涯设计的战略;明确目标: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有效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定位、目标、规划、行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不公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与历史因素相比,真正值得重视的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因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通过制度革新来增进教育公平,也是更容易实现的。本文试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状出发,对影响入学机会不均等的一些制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入学机会均等;制度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学习现状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元认知策略培训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尝试将元认知策略培训融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探索了其中的方法、途径以及具体的操作手段等。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培训对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性作用,但对学生成绩的促进作用未达显著性水平,笔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培训;课堂教学    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期刊